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天王与罗汉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12-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天王与罗汉唐卡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天王与罗汉唐卡
时代
门类 宫廷宗教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08831-1/2)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天王与罗汉唐卡❖图片

天王与罗汉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天王与和尚唐卡

天王与罗汉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天王与和尚唐卡背后白绫签

天王与罗汉唐卡❖简介

天王与罗汉 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39厘米,宽69厘米,画心纵63厘米,横42厘米。清宫旧藏。

藏地传说画面中这位汉地罗汉是唐肃宗邀印度十六罗汉来中国时的信使,以侍从身份常出现在藏传佛教十六罗汉组画之中,成为所谓的十八罗汉的第十八位,俗称“布袋和尚”。“罗汉”即“阿罗汉果”,亦称“阿罗汉”,为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汉地罗汉肤色深黝,大腹便便,结半跏趺坐,右手持念珠,左手持桃子,面带微笑,身披宽大华丽的袈裟,被一群欢快舞蹈的孩童围着,与人们所熟悉的汉地佛教艺术中的布袋和尚形象相仿。下方为南方增长天王(蓝色身,持剑)和东方持国天王(白色身,持琵琶),四大天王作为佛法的护卫者常伴于十八罗汉左右。罗汉身后菩提花果满枝,头上方为黄教祖师宗喀巴像。

唐卡背后贴白绫签,其上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记,其中汉文为:“乾隆二十八年二月十五日钦命阿嘉胡土克图认看番画像天王一轴……右四”。


相关知识科普


罗汉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又译为“应真”,或又称“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罗汉受佛之嘱,常住世间,守护佛法,“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即阿难、迦叶。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有木雕、泥塑、石刻,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也见于绘画和织绣。 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见《宣和画谱》。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

唐卡

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

画心

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

藏传佛教

中国佛教两大派系之一,形成于藏族地区,发展、传播于藏、蒙、土、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是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佛教。 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几代赞普支持佛教,翻译佛经,创建桑耶寺,佛教有了初步发展。 9世纪中叶,朗达玛上台兴苯灭佛,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10世纪后期佛教又从阿里和多康地区复兴,根据不同的佛法传承,形成宁玛、噶丹、萨迦、噶举等众多教派。元朝以后,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在中央政府扶持下曾先后取得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权。藏传佛教中有由《丹珠尔》、《甘珠尔》两部分组成的藏文《大藏经》,其寺院组织严密,学经制度健全,修行上“显密并重”。以无上瑜伽部密法为最高最深之法。

十八罗汉

原为十六罗汉,也称十六应真,他们是为了护持正法而被请来的一群修行者。释迦牟尼曾嘱咐他们不入涅槃,常住人世,以济度众生。十六罗汉在中国得到信仰者的崇拜,而十八罗汉的出现则是唐末张玄、贯休两位和尚在画十六罗汉图时,故意将《法住记》经书的作者张庆友、唐高僧玄奘也画在图中。宋代苏东坡还曾为十八罗汉图写过批注。从此人们即将错就错,传开了十八罗汉的故事,但后增加的两位罗汉有所不同,有些图增加的是迦叶和徒钵叹,有些作品增加的则是达摩和布袋和尚,还有的是降龙、伏虎两位罗汉。

布袋和尚

传说其原型是五代时浙江的一位游方和尚,名叫契此,号长汀子。他言行怪诞,面露笑容,常以木棒挑着一个口袋四处化缘。他把乞来的物品收放在口袋中,时常随处睡卧和给人解说福祸。每次说教都颇为灵验,随之名声大噪,人们都唤他为布袋和尚。一说布袋和尚是弥勒的化身,或说布袋和尚于梁代贞明三年三月三日(917年)圆寂于岩林寺东廊石上。临终时口占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万亿,时时显示人,时人向不识。”自北宋时,有人画出了哈哈笑的弥勒作为供奉,而后世佛教也多把鼓肚坐姿、满脸笑容、袒衣露脐、双乳特大的布袋僧像塑在寺庙山门内,俗称大肚弥勒,并在他的塑像旁题对联一副,上联写“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道“笑脸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关于布袋和尚见《景德传灯录二七》、明田汝城《西湖游览志余十四方外玄踪》。

半跏趺坐

分为两种:左腿下垂,盘右腿于左股上,称吉祥半跏趺坐,也称左舒相跏趺坐;腿姿相反,称降魔半跏趺坐,又称右舒相跏趺坐。

念珠

念珠又称数珠,为佛教中记数之随身法物,数量有所不同,所表征之意义也有别,如108颗念珠象征断除108种烦恼。据记载,我国佛教使用念珠始于隋唐时期。

琵琶

也称“批把”,弦乐器。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唐朝时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等多种形制。多为半梨形,曲项,以拨子弹拨演奏。

四大天王

民间称四大金刚,即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手托宝塔的西方广目天王,手持宝幢的北方多闻天王。

菩提树

菩提树本名毕钵罗树,旧译为“阿沛多罗树”、“贝多树”。属桑科,常绿乔木,原产于古印度。其叶呈心形,末端尖长,花隐于花托中,树子可作念珠。佛教未兴前,其默默无闻。相传释迦牟尼在此树下悟道成佛,遂被尊称为菩提树,成为佛门圣物。菩提为巴利语的音译,是觉悟之意。

菩提

梵文Bodhi的音译,意译为“觉”、“智”,是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但在具体理解上也有不同,或以觉知“无相”之般若智慧为菩提;或以先天具有的“佛性”为菩提。泛言之,凡是断绝人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为菩提。

宗喀巴

宗喀巴(1357--1419年),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生于青海湟中,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幼时出家,学显密教法10年,16岁入藏深造,得大师指点,佛学精进,显密兼通。鉴于当地佛教戒行废弛,僧侣生活放荡,遂以噶当派教义为本,结合自己的见解,从倡导戒律入手,进行改革,《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为其代表作。明永乐七年(1409年),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的资助下,于拉萨大昭寺创办了大祈愿法会,同年又在拉萨东建立了甘丹寺,标志格鲁派体系的形成。后格鲁派成为西藏地方执政教派,在蒙藏等地广泛流行,成为藏传佛教中最大的宗派。

胡土克图

清朝封授藏传佛教中大喇嘛、活佛的封号,是藏语“朱必古”的蒙语音译,意为“化身”,其地位崇高。

相关文章

  • 阿弥陀佛立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阿弥陀佛立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阿弥陀佛立像,清代。...

    1499 阿弥陀佛
  • 苏绣十一面观世音像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苏绣十一面观世音像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苏绣十一面观世音像唐卡,清乾隆,苏州绣制,画心长70.7厘米,宽50厘米。清宫旧藏。此唐卡以红、黄地缠枝花织金缎镶边,黄绸衬里,银轴头,轴头嵌有绿松石和珊瑚珠。画心是在缎底上采用不露地的技法绣制,亦称“满地绣”,此为苏州的一种精致绣种。唐卡主尊为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其上首绣宝盖,宝盖两侧绣6尊化佛,结跏趺坐于流云上。云间有放光的日、月。观音立于出水莲花之上,...

    265 苏绣 唐卡 画心 缠枝 织金缎 织金 珊瑚 千手千眼观音
  •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明宣德,通高28厘米,底宽17.5厘米,底厚6.5厘米。清宫旧藏。阿閦佛为五方佛之一,主东方,代表大圆镜智。此坐像左手结禅定印,掌心立金刚杵,右手结触地印,全跏趺坐。面相端庄,宽额丰颐,神态庄严祥和。肩披长帛缠绕双臂垂于身后,下着长裙,衣褶起伏自然流畅。葫芦形背光高浮雕精美的卷草花纹。现存永乐宣德佛像大多原无背光或背光失去,莲座、背光俱全者...

    573 鎏金 五方佛 禅定印 金刚杵 背光 浮雕 卷草
  • “永乐”款铜镀金弥勒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永乐”款铜镀金弥勒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永乐”款铜镀金弥勒像,高23厘米。弥勒面相方中见圆,丰满端正,五官匀称,眉眼细长,静穆柔美中略带笑意。细腰宽肩,肩、腰呈倒三角形,肩上有莲花与壶各一。宝冠、缨珞、项饰、耳当等装饰繁缛。底座为双层仰覆莲,莲座上下各有一周镶嵌整齐的联珠纹,座上部中间錾刻“大明永乐年施”。“永乐”款铜造像是明朝廷专为颁赐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宗教界上层人士而铸造的。铸造者选用了上乘...

    961 弥勒 镶嵌 錾刻 造像
  • 不空成就佛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不空成就佛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不空成就佛像,10世纪,红铜,通高29.2厘米。清宫旧藏。不空成就佛为五方佛之一,居北方,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成所作智,也称羯磨智。此佛一般为禅定式坐姿,如本尊这样的立像造型并不常见。此佛像着通肩袈裟,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下垂牵袈裟一角,稍展右腿,立于单层覆莲座上,莲瓣间起棱线,莲座上缘饰连珠纹一周。莲台下为方形须弥座,中间束腰处阴刻藏文佛名。像后为随身镂孔形式的...

    789 不空 五方佛 五佛五智 成所作智 通肩 施无畏印 无畏印 须弥座
  • 七佛——毗舍浮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毗舍浮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毗舍浮佛唐卡,18世纪,北京,纸本,墨拓描金,通高157厘米,宽95厘米,画心纵106厘米,横66厘米。清宫旧藏。毗舍浮佛是过去七佛中第三佛,其名意为一切胜、一切自在、广生之意,经中记其为过去庄严劫千佛中最后出现的一尊。据《长阿含》卷一《大本经》等所载,此佛出于过去三十一大劫中,时人寿六万岁。画中毗舍浮佛左手托钵,右手掌心下按结拔济众生印,结跏趺坐。...

    973 七佛 唐卡 描金 画心 千佛 结跏趺坐 章嘉 升龙
  • 银经匣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银经匣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银经匣,清乾隆,通高10.8厘米,长30厘米,厚8.5厘米。清宫旧藏。此匣为银制弧形,顶部正中有一盖门,门上饰一狮面纹,两侧饰二行龙纹。经匣弧形凸起一侧刻八宝纹,凹入一侧刻七珍纹,除底面无纹饰外,其它几面均附饰缠枝莲纹。匣两侧各有银环一。匣门内附黄纸签一,上写汉满两种文字,汉文为:“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达尔党阿奏进追赶阿穆尔撒纳所获银经匣一个。”说明此匣...

    1258 行龙 龙纹 八宝 七珍 缠枝 缠枝莲 黄纸 达尔党阿
  • 秘密佛——密集不动金刚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秘密佛——密集不动金刚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秘密佛——密集不动金刚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2厘米,宽76厘米,画心纵64厘米,横44厘米。清宫旧藏。此幅本尊名为密集不动金刚,蓝色双身,三面六臂,主体深蓝色,拥抱明妃,右侧三手分别持金刚杵、法轮与莲花,左侧手分别执金刚铃、摩尼及宝剑,结跏趺坐于莲台上。明妃面向主尊,相拥而坐,现俱生喜乐相。明妃身色略浅,手中所持之物与本尊相同。画面左上方...

    790 唐卡 画心 明妃 金刚杵 法轮 结跏趺坐 缠枝 花卉
  • 漆木虎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漆木虎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漆木虎,清,长95厘米,高60厘米。清宫旧藏。此虎木胎,全身彩绘。虎呈蹲踞状,双目圆睁,口微张,整体充满动感,仿佛会随时跃起。这样的木虎有两尊,陈设于故宫梵宗楼二楼正中供奉的大威德金刚像两侧。同时供奉于大威德金刚旁的还有乾隆帝御用冠服、皮盔、白缎甲等,另设钺、斧、枪、腰刀、撒袋、弓、线枪等兵器。木虎与同时陈设的盔甲、武器都与大威德金刚紧密相关。大威德金刚(Y...

    813 梵宗楼 大威德金刚 撒袋 藏传佛教 文殊菩萨 文殊 菩萨
  • 哈罗哈罗观世音菩萨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哈罗哈罗观世音菩萨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哈罗哈罗观世音菩萨 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5厘米,宽77厘米,画心纵66厘米,横45厘米。清宫旧藏。此尊观世音菩萨的藏文名为“哈罗哈罗观世音菩萨”。主尊白色身,三面六臂,头戴宝冠,袒上身,腰束虎皮裙,右舒式坐于太阳莲花宝座上。右手1和左手1拉弓射箭,右手2持念珠,右手3施与愿印,左手2抱明妃,左手3持莲花。上界为无量光和月称菩萨,下界为秘...

    1755 菩萨 唐卡 画心 宝座 念珠 与愿印 明妃
  • 银鎏金六世班禅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银鎏金六世班禅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银鎏金 六世班禅像,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高73.8厘米,宽47厘米。班禅头戴鎏金尖顶通人冠,眉间白毫处原嵌物缺,弯眼,嘴角内收,面庞丰颐,神态寂静慈祥。身披袒右田相格袈裟,内穿交领坎肩。衣边和田相格鎏金,錾刻 缠枝牡丹和忍冬纹。右手当胸,拇指食指相拈,施说法印;左手置腹前,结禅定印。双腿相盘,呈吉祥跏趺坐。仰覆莲花座通体鎏金,上部饰一圈联珠纹,莲瓣...

    1328 鎏金 六世班禅 白毫 錾刻 缠枝 忍冬纹 说法 禅定印
  • 威罗瓦金刚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威罗瓦金刚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威罗瓦金刚 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4厘米,宽68厘米,画心纵65厘米,横45厘米。清宫旧藏。此幅所绘大威德金刚蓝色身,四面八臂四足。正面为牛首,三面皆怒目环眼,阔口獠牙,头戴骷髅冠,项挂人首鬘,身后为火焰背光。顶上方现黄面寂静相,为文殊 菩萨之本相。本尊八臂屈伸铺展,手中各持法器,左展立莲台上,足下踏梵天帝释及修罗等神。唐卡右上角绘红身文...

    1364 威罗瓦金刚 唐卡 画心 大威德金刚 背光 文殊菩萨 文殊 菩萨
  • 金刚空行调伏部多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刚空行调伏部多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刚空行调伏部多手持金刚菩萨 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7厘米,宽76厘米,画心纵66厘米,横44厘米。清宫旧藏。手持金刚菩萨藏文名为“金刚空行调服部多金刚手”,蓝色身,忿怒相,三眼圆睁,张口龇牙卷舌,火焰赤发,头戴五骷髅冠,项饰人头,周身以蛇为胳腋,腰束虎皮裙,四臂,两手持金刚杵和嘎巴拉碗,两手拉弓射箭,左展立姿,立于莲花台上,身后为火焰背...

    266 手持金刚菩萨 菩萨 唐卡 画心 金刚杵 嘎巴拉碗 左展立 背光
  • 七佛——尸弃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尸弃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尸弃佛 唐卡,18世纪,北京,纸本,墨拓,描金,通高157厘米,宽95厘米,画心纵106厘米,横66厘米。清宫旧藏。画中主尊尸弃佛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持钵,结跏趺坐。尸弃佛是过去七佛之第二佛,意为顶髻、火首、最上,于芬陀利(即白莲花)下成正觉。佛左右二胁侍为阿毗浮与三婆婆,各以智慧、神通闻名。下方捧经比丘即执事弟子忍行,托钵僧人为佛子无量。左右角分别为...

    725 七佛 尸弃佛 唐卡 描金 画心 与愿印 结跏趺坐 胁侍
  • 文殊菩萨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文殊菩萨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高:64厘米,宽:26厘米,厚:8.5厘米西藏西部或克什米尔文殊菩萨头戴三叶冠,冠叶头锐,头部涂蓝,发辫垂肩头,面部与颈部泥金,嘴唇涂红颜料。耳上戴花,这是早期喜马拉雅地区造像的主要特点。耳环是菱形花瓣,戴项莲与项圈为饰,上身袒裸,左肩到右胁披胳腋和联珠圣线。右手下伸施与愿印,左手撑在左腿外侧,扶着从座面生起的乌巴拉花茎,持乌巴拉花是文殊菩萨的主要特征之一。...

    90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