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上乐金刚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上乐金刚像 |
时代 | |
门类 | 宫廷宗教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0077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上乐金刚像❖图片
上乐金刚像
上乐金刚像局部
上乐金刚像❖简介
上乐金刚像,清,通高51.5厘米。清宫旧藏。
此尊上乐金刚身后持象皮,表慈悲本性。头戴骷髅佛冠,项挂人首与骷髅项链,腰部饰人头及骷髅璎珞,手拎人头,擎头骨钵,以这些恐怖血腥的物品为严饰是上乐金刚的形象特征之一,代表着微细瑜伽修行中对无明执着的克服。佛母二手分持钺刀与嘎巴拉碗拥抱主尊,双腿缠绕主尊腰际,表情似怒非怒,十分生动。造像青铜质,脸部泥金,彩绘眉目,冠叶嵌松石,显示了西藏造像鲜明的地域性工艺特征。 上乐金刚,又称胜乐金刚,为藏密重要本尊之一,其形象多为双身忿怒相,主尊四面,每面三目,十二臂,主臂拥抱其明妃 金刚亥母,左右手中分握金刚铃、杵,其余手臂亦各持法器,二足,左弓步立姿,足下踏裸身魔怪,是其常见之显相。
相关知识科普
上乐金刚
又称胜乐金刚,为藏密重要本尊之一,其形象多为双身忿怒相,主尊四面,每面三目,十二臂,主臂拥抱其明妃金刚亥母,左右手中分握金刚铃、杵,其余手臂亦各持法器,二足,左弓步立姿,足下踏裸身魔怪,是其常见之显相。
璎珞
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与我国古代贵族常佩带。在佛教造像里菩萨身上多披挂璎珞。
嘎巴拉碗
嘎巴拉碗又称内供颅器,是藏传佛教的主要祭法器之一。嘎巴拉为梵语,意“护乐”,是大悲与空性的象征。在藏传佛教修密法或作密灌顶时,常用它盛祭品供于佛前。嘎巴拉碗一般选用生前许愿者之头盖骨制作而成。人死天葬后,须经大喇嘛严格审查、确定、认可后乃制成。
造像
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所造佛像称之为造像。
泥金
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用于书画、髹漆等方面。
明妃
明妃约有二义:一以教理,所谓能破愚闇烦恼故曰明,能生一切之功德故曰妃,即陀罗尼之别称;二指佛或本尊悲智双运之配偶,是智慧之象征,亦可称佛母,通常在与本尊一同出现时称明妃,以侧重其主尊之法侣的神格身份。藏传佛教中如五方佛大日如来之明妃金刚界佛母、阿閦佛之明妃佛眼佛母、宝生佛之明妃无我佛母、无量寿佛之明妃白衣佛母、不空成就佛之明妃救度佛母等较为常见。
金刚亥母
金刚亥母原本是古代苯教中的一种神灵,后来被莲花生大士降伏,成为密教中的本尊或护法。金刚亥母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单身像和双身像,其双身像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上乐金刚的明妃形象出现。按照佛经所述,金刚亥母对有情众生特具悲心,如以金刚亥母为本尊进行修行,可得到“净除烦恼、显俱生智”,“调柔气脉、证无死果”,“降伏魔仇,摄十法界”三重功德。
法器
狭义指置于佛像前的小型器具,特别是密教修法所用的器物。法器之种类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状各异,即使同名法器,亦因制作材料、手法,所属宗派或时代不同而形式迥异。若按用途分类,可大致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或称祭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专用法器等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