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金累丝嵌松石坛城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12-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金累丝嵌松石坛城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金累丝嵌松石坛城
时代
门类 宫廷宗教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11424)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金累丝嵌松石坛城❖图片

金累丝嵌松石坛城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累丝嵌松石坛城❖简介

累丝嵌松石坛城,清,通高37厘米,坛城高20厘米,径18厘米。

坛城,梵文音译“曼荼罗”或“曼陀罗”。用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图形绘塑神像、法器,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坛城是密教修习和供奉的重要法物。此件坛城以金累丝工艺将外围的火焰墙、金刚墙到中心的经阁、本尊均严格地依照藏传佛教仪轨中的规定一一表现出来,繁而不乱,反映出宫廷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


相关知识科普


累丝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又名“花作”或“花纹”,为金属工艺中最精巧者。它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谓之累丝。立体的累丝作品制作最难,须事先经“堆灰”的手续。所谓“堆灰”,即把炭研成细末,用白芨草泡制的粘液调和作为塑料,塑成人物或走兽等所要制作的物象,然后再在上面进行累丝,用焊药焊连,之后置于火中把里面的炭模烧毁,即成立体中空剔透玲珑的精美艺术品。

坛城

梵文音译为“曼陀罗”或“曼达”、“满达”。据佛经记载,印度密教修法时,为防止外道“魔众”侵入,在修法处划定界线或修建土坛,并在上面设置诸佛像,表示诸佛聚集或轮圆具足。后来,修法时设置的坛和划定的界线被称为坛城或曼荼罗。坛城以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形并塑或绘以神像法器,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比喻佛教世界的结构。由于密教修法的内容不同,坛城的设置形式和内容(陈设品)也各不相同,极其复杂。为便于人们修行,后人据其内容以金、石、木、泥(土)等材料和绘画方式分别制成样式不同、大小不一的坛城,以表示不同的佛陀世界,陈设于佛堂,以供观想。雨花阁内3座掐丝珐琅坛城是国内最大的立体坛城,圆形底盘直径3.65m,正中为蓝色正方形供台,高0.7m,每边长1.69m。供台侧面分四色,北红,南白,西黄,东蓝,每面上嵌1个杵头。供台上是正方体宫殿,开四门,每门前装饰华丽的五彩牌坊,殿内供主尊神与侍从神,周围装点幡幢、白辕、飞天等。坛城亦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

梵文

亦称“梵字”、“梵语“、“梵书”,是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文字。相传为大梵天王所造,梵天创造了梵文字母。梵文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同时对汉藏语系有很大的影响。其南北发展各异,行于北者多方形,行于南者多圆形。

曼荼罗

又作曼陀罗、曼吒罗、满荼罗等。意为坛、坛场,轮圆具足,聚集。印度修密法时,为防止魔众侵入,而划圆形、方形之区域,或建立土坛,有时也有上面画佛、菩萨像,事毕像废;故一般以区划圆形或方形之地域,称为曼荼罗。

法器

狭义指置于佛像前的小型器具,特别是密教修法所用的器物。法器之种类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状各异,即使同名法器,亦因制作材料、手法,所属宗派或时代不同而形式迥异。若按用途分类,可大致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或称祭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专用法器等6种。

密教

汉地佛教因修行方法不同分成密教与显教。显教(也称显宗)原本无此称谓,只是因为与密教区别,后人才以之为名。密教也称密宗,分杂密与纯密两种。在唐开元三大士即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以前的密教,因其驳杂,没有严格的经典依据,故称为杂密。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分别译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等经典,创立密宗。密宗有着严格的宗教仪轨,故称纯密。密宗认为世界万物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组成。前五种为“色法”,表现大日如来的理性方面,称为“胎藏界”;后一种为“心法”,体现大智如来的智慧方面,称为“金刚界”。密宗造像是按照密宗经典塑造的,一般不外示于人,这也是称其为密宗的重要原因之一。杂密与纯密不同,它不太重视形象是否外示,出现在石窟寺院中的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为杂密常见的表现题材。在密教中,一般将毗卢遮那与大日如来视为一种形象的两种称法。毗卢遮那(Vairocana)为梵文的音译,本意为遍照,故意译为太阳、大日如来,最初为显教神祇,见于《华严经》,菩提流志所译《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将其变成密教神祇,但并没有成为主尊,至开元三大士时毗卢遮那成为至高无上之神。金刚智译《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称毗卢遮那而不称大日如来,善无畏、不空则将大日如来与毗卢遮那并称,视为一意。密教在盛唐时期开始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不空在其所住的大兴善寺建灌顶道场,为唐肃宗亲授转轮王七宝灌顶,后又在全国挑选49位大德常住是寺,密教遂发扬光大,并影响到辽代、南诏、大理国以及日本、朝鲜等国。

藏传佛教

中国佛教两大派系之一,形成于藏族地区,发展、传播于藏、蒙、土、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是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佛教。 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几代赞普支持佛教,翻译佛经,创建桑耶寺,佛教有了初步发展。 9世纪中叶,朗达玛上台兴苯灭佛,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10世纪后期佛教又从阿里和多康地区复兴,根据不同的佛法传承,形成宁玛、噶丹、萨迦、噶举等众多教派。元朝以后,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在中央政府扶持下曾先后取得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权。藏传佛教中有由《丹珠尔》、《甘珠尔》两部分组成的藏文《大藏经》,其寺院组织严密,学经制度健全,修行上“显密并重”。以无上瑜伽部密法为最高最深之法。

相关文章

  • 释迦牟尼佛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释迦牟尼佛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高:12.2厘米,宽8.1厘米,厚:4.5厘米释迦牟尼佛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握持衣角,全跏趺坐。着通肩式袈裟,领口垂落,衣纹自然写实,身体健壮结实。莲座椭圆形,深束腰,莲瓣肥大有力,直接着地,是斯瓦特早期造像最常见的莲座形式。原清宫所系满、汉文黄纸签一条,汉文云:“大利益密噜什喀释迦牟尼佛,五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收,达赖喇嘛进。”“密噜什喀”藏文作me ru ś...

    198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 白釉爵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 银鎏金六世班禅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银鎏金六世班禅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银鎏金 六世班禅像,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高73.8厘米,宽47厘米。班禅头戴鎏金尖顶通人冠,眉间白毫处原嵌物缺,弯眼,嘴角内收,面庞丰颐,神态寂静慈祥。身披袒右田相格袈裟,内穿交领坎肩。衣边和田相格鎏金,錾刻 缠枝牡丹和忍冬纹。右手当胸,拇指食指相拈,施说法印;左手置腹前,结禅定印。双腿相盘,呈吉祥跏趺坐。仰覆莲花座通体鎏金,上部饰一圈联珠纹,莲瓣...

    1334 鎏金 六世班禅 白毫 錾刻 缠枝 忍冬纹 说法 禅定印
  • 宝冠释迦牟尼佛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宝冠释迦牟尼佛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高:11.5厘米,宽:7.8厘米,厚:5.3厘米斯瓦特地区佛陀着通肩式袈裟,全跏趺会于带坐垫台座上。台座正面有垂幔,两边各蹲踞一狮,下方承单层覆莲座。这是斯瓦特造像的一般特征。此像不同之处在于,释迦牟尼佛不再是朴素的僧侣形象,而是在肉髻袈裟之外,增添了颇多的贵族装饰,如头戴三叶宝冠,佩圆柱状长耳环,戴项链,这些饰品本来只属于菩萨像的,现在出现是佛陀身上,似有...

    163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 弥勒佛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弥勒佛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高:15.8厘米,宽:5.5厘米,厚5.3厘米此象是古代西北印度最独特的造像之一。佛陀头戴三叶冠,从头后部可以看出,有明显的发髻,发辫垂落身后及两肩侧,涂厚厚的蓝色。面部泥金,双耳戴柱状耳环,胸前戴联珠项链。这是典型的菩萨像。但是此像身着通肩式袈裟,V字形衣领,袈裟紧贴身体,身体轮廓极为清晰,阴线刻划细密衣纹。此外别无饰物,明显是佛陀的朴素形象。仔细观察,此...

    1602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 印度大成就者无著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印度大成就者无著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印度大成就者无著唐卡,17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长120厘米,宽63厘米,画心纵57厘米,横38厘米。清宫旧藏。无著(约4至5世纪),北印度富娄沙富罗国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无著先以小乘佛教修行出家,不得尽解,后师从弥勒 菩萨听受大乘空观,研习《瑜伽师地论》,且通达《华严经》等大乘经义,论著颇多,对后世之瑜伽修行有一定影响。无著大师位于画面...

    252 唐卡 画心 大乘 弥勒 菩萨 华严经
  • 注荼半托迦尊者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注荼半托迦尊者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注荼半托迦尊者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41厘米,宽74厘米,画心纵74厘米,横52厘米。清宫旧藏。注荼半托迦尊者是半托迦尊者之弟,又名“拉群巴”,即“小路”之意。他虽愚钝却终因坚定不移地遵循修习佛法而获阿罗汉果位。注荼半托迦尊者双手结禅定印,其含义是说所有信奉佛法的人都应该从瞬息万变的世界是各种华丽的外在物中解脱。周匝绘其生平事迹。画中所注藏...

    1773 唐卡 画心 罗汉 禅定印 说法 章嘉
  • 嵌珠锦囊鱼式烘药器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嵌珠锦囊鱼式烘药器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嵌珠锦囊鱼式烘药器,清乾隆,木匣长56厘米,宽23.5厘米,高9厘米;烘药器长20厘米;锦囊长153厘米。...

    23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 四臂观音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四臂观音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高:12.3厘米,宽:8.1厘米,厚:4.5厘米斯瓦特观音一面四臂,为密教变化身,头戴三叶宝冠,正中冠叶上有无量光佛小化佛像,上二手上抬起,持莲枝,莲枝已折,下右手与愿印,下左手持净瓶,全跏趺坐。此像左肩披圣线和仁兽皮,台座为双狮垂帘下加莲座,莲瓣直接着地。在吉尔吉特、斯瓦特和克什米尔为代表的整个西北印度造像中,多以黄铜、青铜为材料,极少用红铜鎏金装饰,在美...

    118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 铜鎏金秘密文殊菩萨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秘密文殊菩萨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秘密文殊 菩萨坐像,明永乐,通高19.5厘米,底宽11.8厘米,底厚8.5厘米。清宫旧藏。文殊菩萨坐像一头四臂,面相浑圆秀美,垂目俯视,神态安详。头戴五叶宝冠,袒上身,细腰束裙,褶纹转折自如,起伏流畅,潇洒飘逸。主臂右手上举持剑,左手结期克印牵莲花茎,另外两手右手持箭,左手上举持弓,全跏趺坐。端坐于仰覆莲座,莲瓣细长挺拔,上下边缘饰联珠纹。座面阴刻“大...

    1029 鎏金 文殊菩萨 文殊 菩萨 期克印 阴刻
  • 木金漆豆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木金漆豆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木金漆豆,清,通高27.2厘米,口径16厘米。...

    769 金漆
  • 铜鎏金尊胜佛母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尊胜佛母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 尊胜佛母坐像,明永乐年造,高19厘米。佛母头戴宝冠,三面八臂,手中持化佛、十字交杵、弓箭、绳索、宝瓶等物,结跏趺坐,二飘带从腿下前伸至座前。底板中刻阴阳纹,外为杵状物,有连珠纹装饰,施朱,表面银亮,此均为“永乐”、“宣德”款铜造像的典型特征。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为了政治上的需要,铸造了一定数量的佛像,以颁赐给西藏的高僧和政界要人。这类佛像面相方中见圆...

    698 鎏金 尊胜佛母 结跏趺坐 造像
  • “永乐”款铜镀金弥勒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永乐”款铜镀金弥勒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永乐”款铜镀金弥勒像,高23厘米。弥勒面相方中见圆,丰满端正,五官匀称,眉眼细长,静穆柔美中略带笑意。细腰宽肩,肩、腰呈倒三角形,肩上有莲花与壶各一。宝冠、缨珞、项饰、耳当等装饰繁缛。底座为双层仰覆莲,莲座上下各有一周镶嵌整齐的联珠纹,座上部中间錾刻“大明永乐年施”。“永乐”款铜造像是明朝廷专为颁赐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宗教界上层人士而铸造的。铸造者选用了上乘...

    963 弥勒 镶嵌 錾刻 造像
  • 善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善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善趣手持金刚菩萨 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7厘米,宽76厘米,画心纵66厘米,横44厘米。清宫旧藏。此手持金刚菩萨藏文名为“善趣金刚手”,蓝色身,忿怒相,三眼圆睁,张口龇牙卷舌,火焰赤发,戴宝冠,周身以蛇为胳腋,腰束虎皮裙,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左展立姿,站在太阳莲花宝座上。上界为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下界为多闻天王。唐卡背面有汉满蒙藏...

    1741 手持金刚菩萨 菩萨 唐卡 画心 金刚杵 左展立 宝座 释迦牟尼
  • 跋陀罗与伐那婆斯尊者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跋陀罗与伐那婆斯尊者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跋陀罗与伐那婆斯尊者唐卡,16—17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40厘米,宽84厘米,画心纵86厘米,横54厘米。清宫旧藏。跋陀罗尊者位于画面上方,右手结说法印,左手结禅定印。尊者身后为其居住地雅穆孥河,或说为赤铜洲,河中一双象征吉祥的白象在水中嬉戏,远方是坐落在丛林山丘中的村庄,右上方显现金刚手菩萨。皈依佛法的婆罗门弟子将各种财物贡献出来作为供品,并聆听...

    1398 唐卡 画心 说法 禅定印 菩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