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善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善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
时代 | |
门类 | 宫廷宗教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08839-1/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善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图片
善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善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善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简介
善趣手持金刚菩萨 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7厘米,宽76厘米,画心纵66厘米,横44厘米。清宫旧藏。
此手持金刚菩萨藏文名为“善趣金刚手”,蓝色身,忿怒相,三眼圆睁,张口龇牙卷舌,火焰赤发,戴宝冠,周身以蛇为胳腋,腰束虎皮裙,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左展立姿,站在太阳莲花宝座上。上界为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下界为多闻天王。唐卡背面有汉满蒙藏四体墨书白绫签,汉文为:“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初七日,班禅额尔德尼进丹书克供奉利益画像手持金刚菩萨。右四”。
相关知识科普
手持金刚菩萨
手持金刚菩萨亦名金刚手,据称乃释迦佛之秘密化身,是其宣说密法时所现尊形,故也称秘密主。总体来说,手持金刚菩萨有寂静相与忿怒相两种显现区别,作为象征降伏意义的主尊,其后期形象以忿怒相为习见。手持金刚因教典传承互异而显相众多。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唐卡
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
画心
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
金刚杵
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中为摧毁妖魔的法器。
左展立
佛像站立姿势的一种,即左腿伸直,右腿弯曲。展立姿是呈忿怒相的神常用的一种站立姿势。
宝座
传统家具中一种体型宽大的坐具,亦称“御座”。明以后,随着皇权制度的强化,宝座成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词,象征着帝王的权威。《明史》载,明神宗时,宦官冯保窃权,“帝御殿,保辄侍侧”。当时的吏部都给事中雒遵进言:“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见中官耶?”将宦官立于宝座之侧视为亵渎皇权的大不敬行为。 宝座大多摆放在宫廷正殿明间的中心或显要位置,单独陈设,极少成对。在宝座的背后还要放置一个较大的座屏,两边放置甪端、香筒、仙鹤、蜡钎等器物,格外尊贵、庄严。皇帝端坐在宝座之上,俯视群臣,“君临天下”,充分体现出帝王的权威,以达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释迦牟尼
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信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相传其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生活在约公元前565至前485年间。他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决心为世人找到解脱方法,于是舍弃继承王位的太子之位,出家修行,最终觉悟,创立了佛教。
弥勒佛
据说他出生在南印度的却波利村婆利大婆罗门贵族家庭。弥勒(意为慈氏)为姓,其名为阿逸多(意为无能胜)。他曾拜佛为弟子,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让他住在兜率天内院中,经千千岁后再降于人世,广传佛法,成就佛道。兜率天是欲界的净土,是菩萨住的地方,即修菩萨道已达最高境界而等下生人间成佛的菩萨。兜率天的一昼夜相当于人间四百年,一年相当于人间一百四十一万七千五百年。据说居住此处的菩萨彻体光明,能照耀世界。佛经上说弥勒在此要住上四千年,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然后才能下生成就佛道,接替释迦牟尼救世。
弥勒
弥勒是梵语Maitreya的音译,意译为“慈氏”,相传生于南天竺的婆罗门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灭,上生兜率天,释迦涅槃后,他下凡华林园,开三番法会,超度世人,成道为佛,故弥勒又称“未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