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七佛——尸弃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12-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七佛——尸弃佛唐卡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七佛——尸弃佛唐卡
时代
门类 宫廷宗教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200650-2/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七佛——尸弃佛唐卡❖图片

七佛——尸弃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尸弃佛唐卡

七佛——尸弃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尸弃佛唐卡背后白绫签

七佛——尸弃佛唐卡❖简介

七佛——尸弃佛 唐卡,18世纪,北京,纸本,墨拓,描金,通高157厘米,宽95厘米,画心纵106厘米,横66厘米。清宫旧藏。

画中主尊尸弃佛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持钵,结跏趺坐。尸弃佛是过去七佛之第二佛,意为顶髻、火首、最上,于芬陀利(即白莲花)下成正觉。佛左右二胁侍为阿毗浮与三婆婆,各以智慧、神通闻名。下方捧经比丘即执事弟子忍行,托钵僧人为佛子无量。左右角分别为佛父母明相和光曜,刹帝利种姓。

唐卡上端有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金书尸弃佛偈,其中汉文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画面边括双框,外框上下绘双龙戏珠,两侧为升龙逐宝图案,栏内四隅以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属“乾隆丁酉钦定”款,内框上下绘七珍,左右画八宝

唐卡背后有白绫签,其上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记,记锲石立碑之事,其中汉文为:“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一日,钦命照班禅额尔德尼所贡番像佛七轴,考定次序及七佛父母眷属,并以佛偈译成四体各书其上者,泐石摹搨,用广流传,永成胜果。”此幅墨拓为地,阴线处以金汁填描,为北海七佛塔碑刻石画像传拓本之一。


相关知识科普


七佛

据佛经典籍解释,“七佛”是指释迦牟尼佛与在他出现之前悟得正觉的六位佛尊。他们依次为毗婆尸佛(Vipasin)、尸弃佛(Sikhin)、毗舍浮佛(Visvahu)、拘留孙佛(Krakucchandha)、拘那含牟尼佛(Kanakam)、迦叶佛(Kasyapa)、和释迦牟尼佛(Sakyamuni)。七佛又称“过去七佛”。在佛教发展的进程中,他们是释迦、弥勒信仰共同崇拜的对象。

尸弃佛

尸弃佛是过去七佛之第二佛,意为顶髻、火首、最上。

唐卡

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画心

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

与愿印

又名“接引印”。即左手下垂,伸五指,掌心向外。

结跏趺坐

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

胁侍

又作夹侍、挟侍、胁立。指侍立于本尊两侧的侍圣。胁侍常见的有菩萨、罗汉、弟子等。

升龙

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在古建筑彩画中多见,常绘于小找头、盒子、柱头、天花、短小木构件的方心等部位。常见的升龙的造型特点是,龙头在上,尾在下,头为侧面,朝向宝珠,四肢两上两下、两左两右,其中一只爪抓住或者抓向宝珠。

钦定

凡皇帝亲自裁定的事项为钦定。

七珍

七珍也称七宝,即金轮宝、神珠宝、玉女宝、主藏臣宝、白象宝、绀马宝、将军宝。原为古印度神话中转轮王福力所生之宝,后为佛教沿袭,成为佛前供器。

八宝

佛前供器,藏文称之为“八吉祥相”。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八件组成。每件供器含义不同:轮代表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螺代表菩萨果妙音吉祥;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所染;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劫;肠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因为八宝寓意吉祥,所以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主要纹饰。

相关文章

  • 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43厘米,宽89厘米,画心纵82厘米,横56厘米。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出生于古印度王舍城国师的家中,后由释迦牟尼佛亲自剃度为僧,并获阿罗汉果位。释迦佛称他为“大狮子吼”,意为弟子中最具权势、自命不凡者。图中尊者结跏趺坐,左手托法钵,右手持笔翻挑石桌上的经书,书旁香炉青烟袅袅,左侧侍者持羽扇而立。上部左右两侧为...

    830 唐卡 画心 释迦牟尼 罗汉 结跏趺坐 龙树 琵琶 中正殿
  • 达赖喇嘛源流——桑结贡巴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达赖喇嘛源流——桑结贡巴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达赖喇嘛源流——桑结贡巴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40厘米, 宽73厘米,画心纵72厘米,横46厘米。清宫旧藏。桑结贡巴(1160—1229年)是噶当派甲域哇钦波传承系统中的著名僧人,以苦修大手印而著称。唐卡正中是桑结贡巴,头戴黄色僧帽,微前倾,目视左下方,手作法界定印。画面左上方是噶当派祖师阿底峡,右上方是药师佛,左下角为大黑天神。背景山青水秀...

    1173 唐卡 画心 大手印 法界 大黑天 景山 章嘉 胡土克图
  • 铜鎏金宝生佛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宝生佛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 宝生佛坐像,明永乐,通高21.2厘米,底宽13.3厘米,底厚9.5厘米。宝生佛为五方佛之一,主南方,代表平等性智。此像身着菩萨装,头戴五叶宝冠,发髻雕刻精细,缯带上飘,垂轮式耳环。面相丰满,双目细眯,嘴角含笑。袒上身,肩披帛带,下裙褶纹起伏,流畅自如。右手结与愿印,左手结禅定印,全跏趺坐。仰覆莲座莲瓣尖端上卷,呈三颗圆珠状,上下边缘饰联珠纹。座面阴刻...

    643 鎏金 宝生佛 五方佛 菩萨 披帛 与愿印 禅定印 圆珠
  • 铜鎏金十一面观音立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十一面观音立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 十一面观音立像,高20.2厘米。观音立像共五层,顶层佛面,红色;次层为愤怒面,黑色;下三层各为三面,本面白、红、绿三色。观音修眉细目,清雅静穆,双耳垂珰,八臂,胸前二手合十,左右六手分持弓箭、莲花、法轮、净瓶等法器。上身袒露,左肩处披山羊仁兽,胸饰璎珞,腕、臂、足饰宝钏,肩披帛带,自臂缠绕,垂至裙下,作飞翘状。下着长裙,裙分内外两层,裙褶自然折叠,裙...

    526 鎏金 十一面观音 观音 法轮 净瓶 法器 仁兽 璎珞
  • 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 观音 菩萨坐像,明宣德,通高26厘米,底宽17.8厘米,底厚12.6厘米。清宫旧藏。观世音菩萨坐像一面二臂,头戴八叶宝冠,高发髻前雕阿弥陀佛小像,缯带束发,双垂耳珰,修眉朗目,寂静慈祥。左手当胸握经箧,右手握莲花茎支撑在莲座上。舒右腿,足踏莲花,左腿盘曲,右舒坐姿。袒上身,胸前垂挂项链璎珞。帛带自双肩绕臂婉转于身侧,肩后帛带下垂呈弧形,项后璎珞中间打...

    579 鎏金 观音 菩萨 阿弥陀佛 璎珞 缠枝 缠枝莲花纹 缠枝莲
  • 铜鎏金绿救度佛母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绿救度佛母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绿救度佛母坐像,明宣德,通高25.6厘米,底宽16.3厘米。清宫旧藏。绿救度佛母面露温和的微笑,头略右倾,以右舒式坐于莲座上,右足踏莲花。乳房略微凸起,女性特征不明显,与丰乳细腰的西藏作品差异较大,显示了儒家思想影响下汉地佛教艺术的审美特点。左手于胸前牵莲花茎,拇指与无名指相捻结施依印。右手置于右膝上作与愿印。身两旁两束盛开的莲花。莲花座正中台面上阴刻...

    273 鎏金 与愿印 阴刻
  • 威罗瓦金刚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威罗瓦金刚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威罗瓦金刚 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4厘米,宽68厘米,画心纵65厘米,横45厘米。清宫旧藏。此幅所绘大威德金刚蓝色身,四面八臂四足。正面为牛首,三面皆怒目环眼,阔口獠牙,头戴骷髅冠,项挂人首鬘,身后为火焰背光。顶上方现黄面寂静相,为文殊 菩萨之本相。本尊八臂屈伸铺展,手中各持法器,左展立莲台上,足下踏梵天帝释及修罗等神。唐卡右上角绘红身文...

    1368 威罗瓦金刚 唐卡 画心 大威德金刚 背光 文殊菩萨 文殊 菩萨
  • 大威德金刚坛城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大威德金刚坛城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大威德金刚 坛城,清,高50厘米,径75厘米。清宫旧藏。这座坛城是以掐丝珐琅工艺制成,台座四面分别绘有青、黄、赤、白、绿五色,代表地、水、火、空、风。殿顶立一宝瓶,左、右各有一兽啣幡,环绕以吉祥草、幡、宝瓶及菩萨、护法。此坛城既是一种供器,也是一种法器。其体形庞大,色彩鲜艳丰富,反映了中国18世纪中叶掐丝珐琅工艺的高超水平。...

    1917 大威德金刚 坛城 掐丝珐琅 珐琅 菩萨 法器
  • 毗卢遮那佛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毗卢遮那佛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毗卢遮那佛像,元,黄铜,通高36厘米。清宫旧藏。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为密宗金刚界五方如来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神性地位很高。此尊毗卢遮那佛像具有明显的藏西造像的风格特征。佛像全跏趺坐于莲台上,面部至颈涂泥金,双手当胸结智拳印,是为毗卢遮那佛的特有手印。佛像发髻高耸而扁平,头戴五佛冠,冠叶修长呈花枝状,并以铜铸线条连接,...

    781 五佛五智 法界体性智 法界 三身佛 造像 泥金 嵌红铜 白毫
  • 七佛——释迦牟尼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释迦牟尼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七佛——释迦牟尼佛唐卡,18世纪,北京,纸本,墨拓,描金,通高157厘米,宽95厘米,画心纵106厘米,横66厘米。清宫旧藏。七佛之事在《杂阿含经》卷三十四、《长阿含经》卷一、《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贤劫经》卷七、《七佛父母姓字经》及《七佛经》等佛经中俱有记述。释迦牟尼佛居于“过去七佛”之末,而以教法论则为现在佛,其名意为能仁、寂静。释迦佛右手结说法印,左...

    1774 七佛 释迦牟尼 唐卡 描金 画心 说法 结跏趺坐 莲花生
  • 上乐王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上乐王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上乐王佛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58厘米,宽46厘米,画心纵28厘米,横22厘米。清宫旧藏。此唐卡所画上乐王佛为四面十二臂之造型,主尊头戴五骷髅冠,以五十个人头为鬘,六种璎珞饰身,腰束虎皮裙,拥抱明妃红色金刚亥母。明妃亦戴骷髅冠,饰璎珞,右臂上举,左臂勾抱上乐王佛颈部,双腿盘于其腰间,仰面与主尊相视。画幅上方正中绘大持金刚,身侧侍上乐金刚法成就...

    1404 唐卡 画心 璎珞 明妃 金刚亥母 大持金刚 上乐金刚 织金
  • 上乐王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上乐王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上乐王佛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1厘米,宽73厘米,画心纵64厘米,横41厘米。清宫旧藏。上乐王佛是藏密宁玛、萨迦、噶举及格鲁等派共修之本尊,尤为新派密续所重。此幅所画蓝体四面双身上乐王佛,是本尊诸异相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造型。主尊蓝色身,中面亦蓝色,左面绿,右面黄,红色的后面画在左侧。每面三目,现瞋怒相。十二臂,两主手持铃杵抱红色身之明妃 金...

    854 唐卡 画心 明妃 金刚亥母 天头 右展立 金刚杵 宗喀巴
  • 金刚亥母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刚亥母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金刚亥母 唐卡,清,纵34.5厘米,横23.8厘米。 金刚亥母的形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单身像和双身像,此幅唐卡便是单身像的金刚亥母。亥母红色身,头右侧长有一褐色猪头,是辨认此尊的重要标志。左手托着盛满鲜血的嘎巴拉碗,象征她获得了极乐的体验,修证事业成功。左臂夹持喀章嘎,其上部有骷髅、干枯人首和新鲜人首,象征她压服了贪、嗔、痴的侵扰。右手上举,持钺刀,象征...

    1493 金刚亥母 唐卡 嘎巴拉碗 喀章嘎 中正殿
  • 绣像阳体秘密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绣像阳体秘密佛唐卡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绣像阳体秘密佛唐卡,18世纪,内地,绢本,刺绣,通高83 厘米,宽57厘米, 画心纵45 厘米,横34厘米。清宫旧藏。 阳体秘密佛即密集金刚,又称“密迹金刚”、“集密金刚”,是藏传佛教密宗五大本尊之一。画面中本尊蓝色双身,三面六臂。蓝、白、红三面分别表示降服、息灾、敬爱之意。主臂双手拥抱明妃可触金刚母,并分持金刚杵和金刚铃,象征方法与智慧双成;右侧手持...

    1463 唐卡 画心 密集金刚 藏传佛教 明妃 金刚杵 法轮 结跏趺坐
  • 铜鎏金张天君神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张天君神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张天君神像,清,铜鎏金,高59厘米。清宫旧藏。此尊为普化天尊侍从的神像,供奉于清宫玄穹宝殿东配殿的普化天尊左侧。脸赤如猴,嘴尖似鸟,袒胸露腹,强壮有力,左手握令牌,背生双翅,双足为鹰爪,立于须弥座上。须弥座上沿正前方铸有其名号“雷霆行令使者张天君”。相传此神原名张节,后被天帝封为雷神,成为道教雷部正神二十四天君之一,故又称为“张天君”。...

    1264 鎏金 配殿 须弥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