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玉人物龙纹磬 - 故宫玉石器藏品

11-1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682 次 0 评论
中文名 玉人物龙纹磬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玉人物龙纹磬
时代
门类 玉石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0241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玉人物龙纹磬❖图片

玉人物龙纹磬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人物龙纹磬

玉人物龙纹磬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人物龙纹磬背面

玉人物龙纹磬❖简介

玉人物龙纹磬,明中期,长20.4厘米,宽20.1厘米,厚0.9厘米。清宫旧藏。

玉磬青白色,罄上方有一透雕夔龙纹横梁,横梁两侧悬挂铜镀金链,其下挂磬。磬正面为云纹地,雕双龙戏火珠纹,两龙一仰一俯,分别占据玉罄左右各半。罄背面凸雕福、寿、禄三星像,又有松树、鹿、鹤、灵芝并二侍者,取“三星高照”之意。

磬是古代乐器,一般为多件成组,按音阶排列使用。这件玉磬为单件,是由乐器演化的用于室内装饰的陈设品。双龙戏珠纹是明代宫廷器物上常用的重要图案。


相关知识科普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透雕

雕刻技法之一。一种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单面雕、双面雕之分。另一种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常用于民间床、窗、梁、护板的雕刻中。

夔龙

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灵芝

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

相关文章

  • 白玉兽面纹匜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兽面纹匜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兽面纹匜,清,高16.4厘米,长25.5厘米,宽8厘米。...

    208 兽面纹
  • 玉卧羊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卧羊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卧羊,汉,高3.1厘米,长5厘米,宽2.2厘米。清宫旧藏。玉羊为圆雕,玉料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羊卧姿,昂首目视前方,眼睛以阴线刻成圆形,外圈加弧线。双角弯曲盘于头后方两侧,颈下及身体两侧以平行的短线饰作羊毛。前足一跪一起,后足贴卧于腹下。玉羊的造型自商代即已出现,汉代时圆雕玉羊的造型已十分准确,多为静态卧形,身体肥硕,背部丰满,短颈,嘴部似榫凸,羊角雕...

    1063 圆雕 沁斑 玉镇
  • 青玉涉水戏童渔翁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涉水戏童渔翁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涉水戏童渔翁,清,高10.9厘米,宽9.1厘米,厚5.7厘米。雕像青玉质,用立体圆雕手法,底部较平。翁、童神态写实生动,营造了一幅祥和富足的生活场景。清代玉器的制作高峰是清中期,称得上精品多、纹饰多、玉质佳、种类全。但因为纹饰过于强调细腻的表现,构图异常复杂,所以也有学者把清代称为中国玉器史上的倒退期,认为其繁琐的纹饰表现出的文化品位并不高。其实清代玉器...

    1401 圆雕
  • 白玉兽面纹剑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兽面纹剑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兽面纹 剑璏,汉,高8厘米,宽2.4厘米,厚1.4厘米。器为上等白玉制作。略呈长方形,两端弯曲。背面有一仓孔。表面浅浮雕一兽面纹,余为勾连云纹。一般剑璏除此种纹饰外,有的表面高浮雕大、小螭各一。战国、汉代流行玉具剑,在剑上饰有四种玉饰: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和玉剑珌。玉剑璏套在剑鞘近口处。...

    2001 兽面纹 剑璏 浮雕 勾连云纹 剑首 剑格
  • 玉镂雕龙形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镂雕龙形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镂雕龙形佩,战国,长21.4厘米,宽10.9厘米,厚0.9厘米。玉料呈青色,有深浅不同的灰白和褐色沁斑。佩体片状,龙形,两面镂雕相同纹饰。龙张口回首,龙身满饰谷纹,尾上雕一大鸟,龙头内外侧及尾部又各凸雕一小鸟。于龙身中部有一圆形钻孔。 此器1977年于安徽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墓为战国晚期的楚墓群,距楚国都城寿春仅20公里。同此形制的玉佩,该墓共出土两件...

    784 镂雕 沁斑 谷纹 玉佩
  • 青玉管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管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为青绿色,通体有黄色沁。器呈一端粗、一端细的圆管状。表面用阴刻技法通体雕刻勾云纹。中间一通孔,用于穿系。这种管状器,又称“子”。春秋战国时期较为流行。虽是小件玉雕,但造型多样,主要有圆形、方形等,有的甚至在管外做出廓 镂雕。表面或光素无纹,或雕刻各种纹饰,十分精美。这类小件玉器多用于佩饰,有的也作为嵌饰。...

    545 阴刻 出廓 镂雕
  • 玉辟邪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辟邪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辟邪,汉,长13.2厘米,宽4.8厘米,高8.6厘米。玉料青褐色,圆雕异兽,卧状,圆目,张口,头顶有角,身有翼,长尾。汉代,造型艺术有很大的发展。许多动物、人物题材的作品形象生动,取材广泛。其中尤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兽最引人注目。这些异兽被赋予了超自然的特性,造型上有很强的气势。目前,在汉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已发现了数件此类玉制作品,传世玉器中也有少量遗存。这...

    1875 辟邪 圆雕 玉镇
  • 绿松石项链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绿松石项链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绿松石项链,战国,长2厘米,宽1.3厘米,厚0.5厘米。绿松石均受沁变色发旧。整条项链由35粒大小不一的扁方珠串成,按中间大两边小的顺序排列。这种彩石项链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大多选用水晶、玛瑙、松石等材质。这些彩石一般都琢磨成不同的形状组合在一条项链上,颜色对比鲜明,非常精美。在我国的山东、河南等地曾有出土。这条项链只选用松石一种材料进行制作,并不多见。...

    1028 扁方
  • 青玉圭 - 河南博物院玉器
    青玉圭 - 河南博物院玉器

    青玉圭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长6.3厘米,宽1.9厘米,厚0.2厘米 1990年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1出土 体呈扁长条形,上端有等腰三角形锋,锋边与两侧边均磨出薄刃,近底端中部有一穿孔。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

    736 玉器 青玉圭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白玉莲花式双层盒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莲花式双层盒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莲花式双层盒,清乾隆,通高11.5厘米,最宽11.5厘米。...

    191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玉石器藏品
  • 青玉夔龙纹爵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夔龙纹爵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夔龙纹爵,清乾隆,通高12.7厘米,杯口径4.8×11.6厘米,足距4.6厘米,盘口径14厘米,足径9.8厘米。爵青玉质,稍有糖色。杯体短粗,三锥足。流口下以雷纹为地,饰夔龙纹,腹部亦以雷纹为地,饰兽面纹。杯下有托盘,盘内心琢凸起的三叉山形台以嵌杯足。盘下具四垂云足。盘底阴刻“乾隆年制”篆书款。爵杯仿自商周青铜爵,所饰纹饰也多出自古彝器,但其下所具的托盘...

    1899 夔龙 龙纹 雷纹 兽面纹 垂云足 阴刻 珐琅
  • 青玉十二生肖——龙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十二生肖——龙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十二生肖——龙,明,通高4.3厘米。...

    952 十二生肖
  • 白玉葫芦式烟壶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葫芦式烟壶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葫芦式烟壶,清乾隆,通高5.5厘米,腹径3.2厘米。...

    956 葫芦式
  • 玉牛形『0114』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牛形『0114』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牛形『0114』,商,长4.8厘米,孔径0.9厘米。『0114』(音勒)玉料青绿色,局部有褐色斑,筒状,牛形,一端较细,为牛首,另一端较粗,雕牛尾,四肢收于腹下。其横截面近于方形,两端间有一通孔,孔壁有螺旋纹。商代玉石器中有一定数量以牛为题材的作品,多为牛头形,整身的立体造型较少。这件作品较好地表现了牛的全形,艺术手法简练,外表可分解为上、下、左、右四个面...

    116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玉石器藏品
  • 青玉神人纹十一节琮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神人纹十一节琮 - 故宫玉石器藏品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高32.2厘米、最宽7厘米、孔径5厘米。玉琮本为青玉质,但有大面积经盘熟后的沁斑,呈褐色。琮分十一节,每节雕琢简化人面纹,冠帽及嘴部并无阴刻线装饰,人眼有管钻和刻划两种方式。器身残留有未打磨掉的线切割痕。孔对钻,内有打钻时错位留下的台阶痕。玉琮两端口沿处均有残缺,应是就原料制作遗留。玉琮上端射口外壁有两个刻划符号,分别刻划于对应的两面。一个...

    786 良渚文化 沁斑 玉琮 十一节 阴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