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寿山石“金石千秋”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寿山石“金石千秋”章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寿山石“金石千秋”章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33464)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寿山石“金石千秋”章❖图片

寿山石“金石千秋”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石千秋”石章

寿山石“金石千秋”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石千秋”石章印面

寿山石“金石千秋”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石千秋”石章钤本

寿山石“金石千秋”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石千秋”石章边款拓片

寿山石“金石千秋”章❖简介

寿山石“金石千秋”章,清,赵之琛篆刻,通高4.7厘米,印面边长2.5厘米。

印寿山石制,方形,薄意侧款。印文篆书体,朱文,右上起顺读“金石千秋”四字。边款阴刻“赵之琛拟汉”。印面宽边栏,铁线朱文笔划硬折,愈显金石凌凌之气。

“金石”喻坚固,此处亦指代碑铭,“千秋”喻经历久远。此四字见于明代王世贞《弇州四部稿》中“金石千秋重,松楸一字香”与“姓名琬琰四海,文字金石千秋”之句。


相关知识科普


寿山石

叶腊石之一种,产于福建福州市郊寿山,因名寿山石。质地细腻,色彩丰富,其中以各种透明或半透明的冻石品质为高。寿山石是雕刻和治印的优良材料。

赵之琛

赵之琛(1781-1860年),字次闲,号献父,别号宝月山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心嗜古,邃金石之学,兼工隶法,善行楷,亦善绘画。篆刻早年师法陈鸿寿,后以陈豫钟为师,取各家之长,集浙派篆刻之大成。印风工整挺拔,刻法尤以单刀刻石见长。有多种印谱传世。

薄意

即浅浮雕艺术。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王世贞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以诗文名于世,工书法,兼善画。书画评论颇多。为明代著名文人,曾与李攀龙共主文坛,李死后独主文坛二十余年,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导复古摹拟,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在当时影响极大。卒赠太子少保。其著述卷帙浩繁,主要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觚不觚录》《书苑》《画苑》等。

相关文章

  • 田黄石虎纽“乾隆御笔”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田黄石虎纽“乾隆御笔”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乾隆御笔”印,清乾隆,田黄石质,虎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7厘米见方,通高6.2厘米,纽高3.5厘米。此宝与“所宝惟贤”、“德日新”为一组配合使用,是乾隆帝宝玺中钤用较多的一方。如著名的“三希堂”匾上就钤有此玺。...

    1620 田黄石 所宝惟贤 三希堂 三希
  • 燕国铜鼻钮“外司炉鍴”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燕国铜鼻钮“外司炉鍴”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外司炉鍴”鉨,战国·燕,鉨面5.1×1.4厘米,通高9.5厘米。鉨铜铸,鼻钮。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朱文,右上起顺读。鉨文“外司『0542』”,即外司炉,是掌管铸造的职官。“炉”字与燕国货币明刀铭文“外炉”之“炉”字相同。“鍴”读为“瑞”,《周礼·春官·典瑞》中郑玄注:“瑞,节信也。”《说文》则释:“卩(节),瑞信也。”这种战国时期长柄长条形的官鉨目前...

    572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青田石“十钟山房藏钟”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十钟山房藏钟”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十钟山房藏钟”章,清,王石经篆刻,通高6.3厘米,印面边长4.3厘米。印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体,白文,右上起顺读“十钟山房藏钟”六字。边款楷书体阴刻“古器以钟鼎为重,而钟尤难得于鼎。余年五十有六,乃竟获十,诸家所未有也。因名山房曰十钟,而属西泉刻印记之。退修居士。”此印面为王石经篆刻,玉筯篆,工整端庄,充满印面。印款为陈介褀自治并记斋名缘...

    530 十钟山房 钟山 王石经 素面 阴刻 退修居士 玉筯篆 陈介褀
  • 青玉鼻钮“淳于蒲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淳于蒲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淳于蒲苏”印,汉,印面2.3×2.3厘米,通高1.6厘米。汉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上起顺读“淳于蒲苏”四字。其青玉材质中有天然黄色细纹绺散布,形如腾空之烟,青黄相混相映,美丽异常。此印印面之工整端庄,篆刻之精细,几乎无出其右,即使以石质印材篆刻,若达到如此的艺术效果也须有相当的造诣,何况汉代于坚玉之上琢造精妙的篆文。其篆刻...

    156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寿山石异兽纽“大明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异兽纽“大明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大明皇帝之宝”,明,寿山石质,异兽纽方形玺。篆书。面4.8厘米见方,通高4.2厘米, 纽高1.9厘米。...

    219 皇帝之宝 白石
  • 青田石螭纽“乾隆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螭纽“乾隆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乾隆敕命之宝”,清乾隆,质,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3厘米见方,通高13.4厘米,纽高5厘米。宝四周浅夔龙及曲线纹饰,上部雕形态各异的螭龙,其印体和边饰的做法与雍正元年(1723)刻制的“雍正御笔之宝”如出一辙,可知乾隆帝此宝是利用宫中原存的早期成品刻制的。此宝应专钤于乾隆帝发布的敕书之上,其地位与“二十五宝”之中的“敕命之宝”同,为乾隆帝诸宝玺中规...

    490 敕命之宝 寿山石 浮雕 夔龙
  • 青田石“彰厥有常”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彰厥有常”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彰厥有常”章,清,桂馥篆刻,通高10.2厘米,印面边长4.1厘米。印青田石质,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体,白文,右上起顺读“彰厥有常”四字。边款行书体阴刻“嘉庆癸卯小春初吉,未谷摹秦人缪篆印于吉祥草堂”。此印文内容取自《书·皋陶谟》中“彰厥有常”,“彰”即“彰明”,“厥”可释为“其”字,“有常”意为“有恒”,此四字即为经常予以表彰之意。印面虽较秦汉印大...

    501 彰厥有常 桂馥 素面 阴刻 缪篆
  • 铜鼻纽“内黄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内黄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内黄令印”,印面2.4×2.4厘米,通高2.5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内黄令印”四字。此为东汉时县官印。...

    578 内黄
  • 寿山石雕龙纽“雍正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雕龙纽“雍正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雍正敕命之宝”,清雍正,寿山石质,九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4厘米见方,通高11.5厘米,纽高6厘米。《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中详细记载了此宝的制作过程:雍正元年(1723)“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寿山石九龙钮雕夔龙边大宝一件,奉旨:镌‘雍正敕命之宝’。钦此。于二月二十四日寿山石九龙钮雕夔龙边大宝一件,镌‘雍正敕命之宝’完,配做锦匣,怡亲王呈进。”...

    1994 敕命之宝 寿山石 行龙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 内务府 亲王 夔龙 浮雕
  • 齐国铜鼻钮“大车之鉩”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齐国铜鼻钮“大车之鉩”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大车之鉩”鉨,战国·齐,印面2.9×3.0厘米,通高0.9厘米。鉨铜铸,鼻钮。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朱文,右上起顺读。此为战国时期齐国制造或管理大车的机构中的官鉨。齐鉨通常不如燕鉨的文字整齐,鉨面布局随意性较大,但此鉨鉨文笔画则较匀称。“大”、“之”两字笔画简略,布排于鉨面上部,占位较窄;“车”、“鉩” 两字笔画较多,布排于鉨面下部,占位较宽,从而使布...

    359 大车 阳文
  • 牙“无逸斋精鉴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牙“无逸斋精鉴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无逸斋精鉴玺”,清宣统,牙质,光素长方玺,汉文篆书。面宽2.4厘米,长4.9厘米,通高5.9厘米。无逸斋位于紫禁城养心殿东院,清代末帝溥仪在宫中居住时可能用于存放书画等艺术品,故有“无逸斋精鉴玺”之制作。宣统“无逸斋精鉴玺”共有两方,小朝廷时期,曾对收藏于宫内的古代书画进行过清点,钤盖“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等玺。此玺即是其中之一,...

    267 养心殿
  • 燕国铜鼻钮“平阴都司徒”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燕国铜鼻钮“平阴都司徒”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平阴都 司徒”鉨,战国·燕,印面2.4×2.4厘米,通高1.5厘米。鉨铜铸,方印,鼻钮,鉨面有阴线边栏。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平阴都司徒”5字。春秋时期,齐、晋两国均有“平阴”地名,燕国的平阴不见记载,但燕国货币中有“平阴”铭文的布币。 鉨文“都”的写法为燕国官鉨所独有,地名称“都”也是燕鉨的一个显著特点。此鉨为战国时期燕国平阴邑负责...

    1642 平阴都 司徒
  • 青玉交龙纽“乾清宫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乾清宫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宝”,清乾隆,青玉质,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1.6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纽高4.4厘米。附系黄色绶带。乾清宫为紫禁城等级最高的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代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内部有九间,每间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皇帝可以随意居住。明朝震撼宫廷的宫女绳勒嘉靖帝的“”以及晚明三大宫廷奇案中的“红丸案”和“移宫案”均发生在这里。清...

    1393 乾清宫 交龙纽 内廷 暖阁 壬寅宫变 养心殿 正大光明
  • 青金石蹲龙纽“重华宫”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金石蹲龙纽“重华宫”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重华宫”印,清乾隆,青金石质,蹲龙纽长方玺,汉文篆书。面宽2厘米,长3.4厘米,通高5.8厘米,纽高2.6厘米。重华宫原是明代乾西五所之中的第二所,乾隆帝为皇子时的居所,其十七岁成婚以后就一直居住于此,故继位后将其升格为宫,名重华宫。乾隆帝非常看重这处“勤圣学而谈王道”的龙兴之地,认为这里是他“少而居之,长而习之,四十余年之政皆由是而出之”的地方,故每年除...

    1516 重华宫 乾西五所 元旦 茶宴
  • 青玉交龙纽“夙闻诗礼凛心传”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夙闻诗礼凛心传”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夙闻诗礼凛心传”宝,清嘉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6.5厘米见方,通高5.8厘米,纽高2.7厘米。附系黄色绶带。“夙闻诗礼”,语出《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凛心传”,《大学衍义》云:“师弟以...

    476 交龙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