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平定安南战图册之阮光显入觐赐宴图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平定安南战图册之阮光显入觐赐宴图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06334-6/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平定安南战图册之阮光显入觐赐宴图❖图片
平定安南战图册之阮光显入觐赐宴图❖简介
《平定安南战图》册之《阮光显入觐赐宴图》,清乾隆,佚名绘,纸本,设色,长55.6厘米,宽91.2厘米。
画幅上部乾隆皇帝御题《阮惠遣姪阮光显入觐赐宴之图》诗,款识:“乾隆己酉仲秋御笔。”钤“古希天子之宝”朱文方印、“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印。“己酉”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皇帝时年79岁。
18世纪后半期,安南(今越南)内部因政权更迭,战乱四起。归仁府的阮文岳、阮惠(后改名阮光平)兄弟率兵推翻黎氏王朝,国王黎维祁出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安南国王之母和妻子向清廷求援,乾隆皇帝鉴于自康熙五年(1666年),清廷册封大越王黎维禧为安南国王始,黎氏王朝即守藩奉贡,对清廷十分恭顺,决定出兵帮助黎氏,恢复黎氏王朝在安南的统治。乾隆皇帝令两广总督孙士毅统军征讨,很快攻占了安南宣光、兴化等处,拥立黎维祁重新承袭了王位。但是次年在清兵欢度年节时,遭到阮惠军的大举反攻,清兵仓皇应战,损兵折将,黎城得而复失。阮惠虽然击溃清军,灭了黎朝,但他深知要想稳定秩序,加强统治,必须经过清王朝的承认与册封才能取得合法地位。阮惠为转变清廷“扶黎灭阮”的政策,不断谋求改善与清朝的关系。乾隆皇帝面对阮惠执着的举动和安南的政局,决定改变对安南的政策,由扶黎改为扶阮,册封阮惠为安南国王。
乾隆皇帝为了纪念清军出兵安南所赢得的数次战役,同时褒扬在平安南战役中广西提督许世亨、总兵尚维屏、张朝龙等将士效命朝廷的英勇行为,谕令绘制一本《平定安南战图》册(共6开)。其中除有表现寿昌江、三异柱右、市球江、富良江之战的战图外,还有描绘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七月,阮惠遣其侄阮光显奉表到达避暑山庄,乾隆皇帝在山庄内的清音阁大戏楼,接见阮光显一行,并命他随同文武大臣蒙古王公入座赏戏的《阮光显入觐赐宴图》。图中乾隆皇帝精神饱满,盘膝而坐,他面前是身着红袍跪成一排的阮光显等使臣。此令乾隆皇帝居高临下的构图,既写实又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乾隆皇帝与使臣间严格的等级差,以及乾隆皇帝在画幅中所拥有的君主皇权之位。
相关知识科普
安南
唐调露元年(679年)改交州(今越南河内市附近一带)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简称安南府、安南,“安南”之名始此。五代晋时独立,建国号为大瞿越,或大越。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封其王为安南郡王;八年(975年)又封为安南都护、交趾郡王;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改封安南国王,此后遂正式称其国为安南。明永乐五年(1407年),成为明朝一省,于其地置交趾布政司。宣德二年(1427年)独立,仍称安南。自宋迄元、明、清各朝均接受册封。其南部疆域不断扩张,早在11世纪即蚕食南部邻国占领领土。15世纪以后逐渐占有占城国全部和真腊国(今柬埔寨)一部分,拓地至暹罗湾(泰国湾的旧称)。清嘉庆八年(1803年)改国号为越南,光绪十年(1884年)沦为法国保护国,分其国为东京(北圻)、安南(中圻)、交趾支那(南圻)三部分,但直到1949年前,我国民间仍沿称其地为安南。
天子之宝
天子之宝,通高6.4cm,印面7.8×7.8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祭祀百神”之用。
三希堂
位于紫禁城西六宫之一养心殿内西暖阁,原为乾隆皇帝的书房,名温室。因内府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乾隆皇帝视为稀世之宝,贮藏于此,并撰《三希堂记》,阐释“三希“之深意,遂易名为三希堂。至今仍保持原貌。
总督
官名,明代始设,清代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总理军民要政,正二品,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事实上,总督兼兵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已成定例。另有管理河道及漕运事物者亦称总督。
提督
清代设提督军务总兵官,简称提督,俗称“军门”或“提台”,为武职从一品官,为各省绿营的最高长官,管理一省军政,节制全省各镇总兵。
避暑山庄
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十年正式命名为避暑山庄。乾隆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每年夏、秋季至此居住,处理政务等,使之成为都城北京以外的又一个政治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