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碧玉描金云龙纹特磬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碧玉描金云龙纹特磬 |
时代 | |
门类 | 音乐戏曲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69299-6/1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碧玉描金云龙纹特磬❖图片
碧玉描金云龙纹特磬❖简介
碧玉 描金云龙纹特磬——黄钟律,鼓长69.3,鼓博23.2,股长46.3,股博34.3,厚2.3厘米。碧玉描金云龙纹特磬——太簇律,鼓长62.5,鼓博20.4,股长40.4,股博30.7,厚3厘米。架座通高3.5米。
特磬采用整块新疆和田碧玉琢磨而成。玉质纯净莹润,琢磨精致光洁,两面饰以描金双龙戏珠和流云纹,线条生动流畅,纹饰的金黄色与玉质的碧绿色相映生辉。磬体规整平阔,类似木匠用的曲尺,只是倨句角度为钝角而非直角。磬的长边为鼓,短边为股,即《周礼·考工记》中所记载的“股二鼓三”。 鼓股相交处钻有圆孔,用以穿系明黄色绦绳、悬挂于簨簴之上,以备敲击发声。前面篆乾隆皇帝御制磬铭,后篆律名“特磬第三太簇”和年款“大清乾隆二十有六年,岁在辛巳,冬十一月乙未朔,越九日癸卯,琢成。”
与镈钟相同,特磬也系“特悬”,十二枚一套,以对应十二律和一年十二月,以磬体大小调节音高,磬愈大发音愈低。悬挂特磬的架座规格与镈钟架座相同,所不同者,上簨左右雕以凤首,页板上雕凤戏牡丹纹,左右两簴承以卧凫。特磬作为八音之中石之属的乐器,同样专用于清朝宫廷中和韶乐,是天地尊神和至尊皇权的身份象征。演奏时,每唱一句,先击镈钟一声,以宣其声;一句结束,击特磬一声,以收一句之韵,即孟子所谓“金声玉振”。
特磬在明朝和清早期付诸阙如,同样是乾隆帝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仿铸镈钟的同时,而诏定形制、添配出来的。当时制作玉特磬,要派人前往新疆和田采办玉料,运至京师呈皇帝御览,乐部按照形制画样呈乾隆帝钦准,然后一并发往苏州玉匠琢磨成器,最后再运回京师备用,诚所谓不远万里、不惜重金。精致辉煌的特磬,折射出乾隆皇帝崇奉儒家礼乐教化政治的观念。
乾隆帝御制磬铭释文:
子舆有言,金声玉振,一虡无双,九成递进。
准今酌古,既制镈钟,磬不可阙,条理始终。
和阗我疆,玉山是矗,依度采取,以命磬叔。
审音协律,咸备中和,泗滨同拊,其质则过。
图经所传,浮岳泾水,谁诚见之,鸣球允此。
法天则地,股二鼓三,依我绎如,兽舞鸾鬖。
考乐维时,乾禧祖德,翼翼绳承,抚是万国。
益凛保泰,敢或伐功,敬识岁吉,辛巳乾隆。
乾隆御制。
相关知识科普
碧玉
碧玉是新疆和阗软玉中的一个品种,软玉主要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等品种。其中碧玉色如菠菜叶,略有透明感,呈油脂或蜡状光泽。由于所含成分不同,颜色和结构均不如其它软玉均一,色彩淡的呈菜色,色彩深的呈墨绿色,还有斑杂的大环斑状。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簨簴
悬挂钟、磬的架子。横梁称簨,两侧立柱称簴。《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龙簨簴”。注:“簨簴,所以悬钟磬也。横曰簨,饰之以鳞属;植曰簴,饰之以蠃属,羽属。”清代簨簴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为横向三簨,下二簨为悬钟之用,两层各八枚;上簨两端刻龙首,不挂钟,其上插五只金鸾,龙首与金鸾俱衔五彩流苏;其二为纵向二簨,主要起支柱作用,与横向三簨相连;其三为纵簨下端伏狮与趺,主要起承载和稳固之用。在簨簴的表面,俱用金涂饰。
辛巳
古代的干支记日法。以十个天干字和十二个地支字相配,用以记日。
中和韶乐
中和韶乐在清代乐制中的规格最高,被儒家看成是教化、统治人的工具,因而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备至的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主要用于郊庙祭祀和朝会典礼。演奏乐器包括:鎛钟、特磬、编钟、编磬、建鼓、篪、排箫、埙、箫、笛、琴、瑟、笙、搏拊、柷、敔、麾等,全部乐器使用材料包括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即八音俱全,符合古代儒家“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礼乐思想。
乐部
乾隆七年(1742年)设乐部,管理宫中奏乐、审定乐章、撰进曲本等事宜。当时管理乐部大臣为允禄、张照、三泰等,无专职,皆自通晓乐事大臣中选任兼职。
画样
清代建筑工程中绘制的设计图纸,表现建筑平面布局、建筑立面以及装修细部等。
图经
图即地图,经即地图之文字说明。图经又称图记、图志。东汉已有《巴郡图经》,隋唐续有发展,至宋代达到全盛。北宋图经所载内容丰富,并统和古今,与后来定型方志无异。
法天
法天(?--1001年),中印度人,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来中国,译出《圣无量寿经》、《七佛赞》、《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等佛经。有人认为法天与同时代的译经僧法贤为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