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白玉兽面纹剑珌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白玉兽面纹剑珌 |
时代 | |
门类 | 玉石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7838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白玉兽面纹剑珌❖图片
白玉兽面纹剑珌❖简介
白玉兽面纹剑珌,汉,高5.1厘米,宽5.5厘米,厚1.9厘米。
白玉质地,经火,故表面呈黑褐色。大致呈梯形,两侧较薄,中间较厚。束腰,下面中心有一圆形凹槽。两面纹饰相同,均运用剔地浮雕、阴刻等技法琢刻兽面纹。
剑珌是剑鞘下端的重要装饰品,纹饰图案多种多样。主要流行于战国至汉代。
相关知识科普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束腰
束腰,明清家具部件名称。原是须弥座上枭与下枭之间的部分,在家具上指面框和牙条之间缩进的部。束腰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