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清籁”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清籁”琴 |
时代 | |
门类 | 音乐戏曲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6927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清籁”琴❖图片
“清籁”琴
“清籁”琴琴底
“清籁”琴底琴名
“清籁”琴底刻乾隆朝词臣所题琴铭
“清籁”琴底乾隆朝词臣所题琴铭
琴池内右刻楷书腹款“严恭远斫”
“清籁”琴❖简介
“清籁”琴,南宋,仲尼式,通长121.2厘米,隐间112.2厘米,额宽17.6厘米,肩宽18.2厘米,尾宽13厘米,厚5.2厘米。清宫旧藏。
此琴为桐木斫成,通体髹黑漆,鹿角灰胎,漆呈冰纹断。池、沼长方形,金徽,白玉轸足,紫檀岳尾。
琴底龙池上方刻填青篆书“清籁”琴名,其下填朱“乾隆御赏”方印。池左右直抵双足刻梁诗正、励宗万、陈邦彦、董邦达、汪由敦、张若霭、裘曰修琴铭,填以五色,七人俱乾隆朝词臣。其琴铭分别为:
竹萧萧,松谡谡。
鸟调簧,泉漱玉。
天籁应宫商,谁能传此曲。
静啸抚清弦,希声想涵蓄。
臣诗正。
元气必清,声发乃肖。太音正希,谁为鼓召。
寂然趺坐,莞尔独笑。金徽未张,閟此古调。
忽和天倪,韵流万窍。非石钟鸣,非苏门啸。
入耳会心,心灯自照。手挥五弦,静领其妙。
臣励宗万敬铭。
虚斋拂徽轸,吹万起空谷。
纤条发长鸣,泠泠袭书屋。
天地皆秋声,寒螀杂古木。
九秋爽气横,逸响振岩谷。
调如笙竽清,幽律警茅屋。
心与太古期,萧森动万木。
臣邦彦敬铭。
金徽玉轸,响彻丝桐。七弦泠泠,六律雍雍。
淡而弥远,和而不同。躁心以释,矜气以融。
清夜静听,天籁靡穷。
臣邦达。
空山杳然,声何为来。谁持风轮,一阖一开。
臣由敦。
竹铿尔,松翳如,泠泠万窍鸣庭除。
前者唱于后者喁,出虚之乐惟此夫。
臣若蔼。
泉凌晨而泻涧,叶向夕以吟风。
何事泠泠淅淅,都教并入弦中。
臣曰修。
池内右刻楷书腹款“严恭远斫”。
相关知识科普
龙池
位于琴底上方的出音孔称“龙池”。
梁诗正
梁诗正(1697—1763年),字养仲,号芗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雍正时期探花,官东阁大学士。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文徴明,晚师颜真卿、李邕。有《矢音集》。
陈邦彦
陈邦彦(1678—1752年),字世南,号春晖,一作春晖老人,又号匏庐,浙江海宁人。陈元龙之侄。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官吏部侍郎。擅长书法,尤工小楷,行、草书出入二王,而得董其昌神髓,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康熙四家”之一。著有《墨庄小稿》等。
董邦达
董邦达(1699—1769年或1774年),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乾隆二年(1733年)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善书画,书法擅长篆隶,颇得古法。山水宗法元人,善用枯笔。有评者谓其可与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并驾。他长年服务于宫廷,为乾隆时期著名的词臣书画家,参与《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等内府图书的编纂。卒谥文恪。
汪由敦
汪由敦(1692—1758年),字师苕,一作师茗,号谨堂,一号松泉,浙江钱塘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以庶吉士迁内阁学士,直上书房。乾隆时期授侍读学士,累迁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端”,赠太子太师。记诵淹博,学问渊深,文辞雅正。善书法,以馆阁体著称于时,金川、准噶尔两役廷谕皆出其手。兼工篆、隶。去世后乾隆皇帝赋诗怀旧,命将其书排次上石,名《时晴斋帖》。
张若霭
张若霭(1713—1746年),字晴岚,安徽桐城人。来自官宦世家,祖父张英、父亲张廷玉均为雍正、乾隆朝大学士。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翰林编修、通政司。工绘山水、花鸟,得王榖祥、周之冕遗意。精于鉴赏,品评皇室所藏,颇有见的,与兄弟张若澄同为乾隆朝重要的词臣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