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12-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时代
门类 宫廷宗教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20281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图片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侧视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背面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头部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像身服饰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款识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大明宣德年施款识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 故宫宫廷宗教类藏品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底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简介

鎏金阿閦佛坐像,明宣德,通高28.5厘米,底宽19.5厘米,底厚14.2厘米。

阿閦佛坐像发结螺髻,发髻顶部饰宝珠,戴五叶宝冠,佩大耳铛,其独特的宝冠佛造型与常见的菩萨装不动佛迥然不同。身着袒右袈裟,袈裟衣缘浮雕 缠枝莲纹花边,以联珠线划分田相格,每格内雕莲花,永宣佛装像的袈裟样式通常为光素面,雕自然起伏的褶皱,此像袈裟雕刻之精致华美在永宣佛像中是特例。左手结禅定印,腹部袈裟中心高浮雕立金刚杵,远观似托于掌心,虚实相间,别具匠心。右手结触地印,全跏趺坐。座前沿刻铭“大明宣德年施”。


相关知识科普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缠枝莲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素面

印身侧面无雕琢,平面施刻印款或无款。

禅定印

是以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

金刚杵

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中为摧毁妖魔的法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