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番君鬲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番君鬲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番君鬲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86985)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番君鬲❖图片

番君鬲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番君鬲

番君鬲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番君鬲铭文拓片

番君鬲❖简介

番君,高11.8厘米,宽16厘米,重1.46kg。

鬲口沿宽且外折,束颈,突肩,有凸棱,裆部趋平,足呈兽蹄形。肩饰变形窃曲纹

口沿有铭文17字:

唯番君『0031』伯自作宝,万年无疆,子孙永用。

铭文意为:番君『0031』伯自作宝鼎,祈望万年无疆,子孙永用。

西周晚期,束颈鬲开始逐渐消失。春秋早期的鬲多沿袭西周晚期的式样,此器是当时尚遗存的一件典型的束颈鬲。又由于鼎、鬲形近,所以此鬲又名为鼎。


相关知识科普


鬲(音力),食器,炊粥器。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陶鬲。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春秋战国时期鬲多以偶数组合与列鼎同墓随葬,起着陪鼎的作用。战国晚期,青铜鬲逐渐消失。 甗的下部世称鬲,用来装蒸锅水,属于甗的一部分。

窃曲纹

《吕氏春秋·适威》:“周鼎有窃曲(一作穷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总的特点是长带形,两端钩曲,始见于西周晚期。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一种,原为食器,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后逐渐成为祭祀、征伐、丧葬等活动中陈设的一种礼器。同时,鼎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所谓“钟鸣鼎食”,即指代贵族。此外,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即窥视中原王权之意。鼎数目的多寡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即: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相关文章

  • “祖辛”铜卣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祖辛”铜卣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祖辛”铜卣商代后期(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通高25.7厘米,口长10.3厘米,口宽9.1厘米 1965年河南辉县褚丘出土 卣大体呈椭圆形,有盖,盖隆起,上有瓜棱状纽,沿下折。器身子口,鼓腹,圜底,圈足,并有提梁。整器分段饰有夔龙纹、凤鸟纹、瓦棱纹等,并有突起的扉棱。器盖对铭“祖辛”二字。这件铜卣造型典雅、纹饰清晰,是典型的三层纹饰结构,体现了商代...

    746 青铜器 祖辛铜卣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嵌松石长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松石长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松石长剑,战国后期,通长93.5厘米,宽5厘米,重0.75kg。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侧出刃,刃作弧曲状,顶端收聚成尖锋。茎有二隔,剑首及镡上装饰由嵌松石和错金丝组成的几何图案。茎部仅存金丝二小段。西周时期的铜剑剑体很短,形如匕首,仅能用作自卫兵器。春秋战国时期铜剑的铸造有较大发展,制作日精,对于长短、重量和品级甚为考究。长剑是指剑长超过50厘米者。此剑长达...

    1849 剑首 错金
  • “伯人”刀币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伯人”刀币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伯人”刀币横1.3厘米,重8.8克 流行于赵国与中山国的直刀,亦称“钝首刀”,刀体平直或微弧,形体较小,面文是地名,背文或有或无,主要流行于赵国与中山国。如“伯人”刀币,横1.3厘米,重8.8克,呈刀状。刀尖平钝,刀首与刀柄连接处平直,面的边缘作隆起状。柄间面背均有二直纹,柄端为不规则圆环状。刀身正面铸阳文大篆“伯人”。 (文字来源于河南博物院编著的《中原...

    700 青铜器 伯人刀币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虎父乙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虎父乙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虎父乙鼎,西周,口径16.8厘米,高20厘米。该鼎之造型是西周早期常见的形制。鼎口上立圜顶耳,折沿,方唇,腹壁与圜底弯曲相和,底部三角形范线十分清晰,三条柱足较长。口沿下饰一周由细雷纹构成的展体式羽脊 兽面纹。内壁一侧近口沿处铸有铭文三字:“虎父乙”。“虎”是这件铜器主人的族名,“父乙“是他已故的父亲,排在乙日祭祀,西周时期的贵族们每天都要祭祖先,因而要排列...

    618 雷纹 兽面纹
  • 蟠螭纹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镈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一组8件,最大通高35.5厘米 1936年河南辉县出土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英》,河南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年10月,书号:ISBN 978...

    1336 青铜器 蟠螭纹镈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蟠虺纹铜枓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枓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枓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高9.5厘米,口长13.7厘米,口宽12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楚墓M1出土 枓腹呈椭圆形,敛口,方唇外折,圜底。腹侧有一曲柄,柄上有上下对应的穿孔用以固定木柄,木柄已朽不存。柄另一端有帽,帽作圆管状,顶端作兽首状,兽口衔一小环,小环中又套以大的活环。器身口沿下饰一周蟠虺纹。曲柄弯处作上下两组兽面,柄口有凸起的...

    1272 青铜器 蟠虺纹铜枓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兽面纹斝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斝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 斝,商早期,高25厘米,口径18厘米。此斝颈口侈大,口沿处有两根立柱,立柱顶端饰火纹,颈腹分段,颈部下端环饰兽面纹,腹部呈圆弧状鼓出,弧形单柄,平底,三角形锥状三足。此件器物具有商早期的明显特征:立柱为不甚发达的菌形立柱,而商代中晚期的斝,其立柱则日见发达和突出。立柱顶端所饰火纹(旧称涡纹)是太阳的标志,其形状为圆形,中间略突起,周边有旋转的弧线环绕...

    726 兽面纹 涡纹
  • 『0548』勺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548』勺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548』勺,口径7.8厘米,长12.3厘米,重0.32kg。勺直口,圜底,腹侧有一柄,柄中空,其近勺端处上下穿孔,另一端铸铭文“『0548』”。“『0548』”为勺之所属者的族徽。...

    1887
  • 顶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顶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顶卣,通高27.5厘米,宽21.3厘米,重3kg。此卣为扁圆形体,盖顶隆起,折沿明显,圈形捉手。器身子母口,鼓腹,圈足有宽边。提梁两端之兽首似羊形,面饰蝉纹。盖与器身四面有较高的扉棱,盖面和器腹饰无地纹的分解式兽面纹,颈部饰相对回顾的卷尾夔龙纹,以浮雕兽首相隔。盖沿和圈足饰两两相对的四组以分尾夔纹组成的兽面纹。盖和器对铭,均4行17字:顶作母辛尊彝。顶赐妇『...

    1577 扉棱 地纹 兽面纹 夔龙 龙纹
  • 龙纹三足带盖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龙纹三足带盖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龙纹三足带盖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18.5厘米,口径7.5厘米 1978年河南固始侯古堆吴国勾敔夫人墓出土 壶上承盖,盖微隆起,中部有一个半环形纽,内套活环。壶体为小口,长直颈,平肩,肩上铸两个半环形耳,扁鼓腹,圜底,下有三矮足。壶体以阴刻手法装饰对兽纹、带翼鸟纹,盖顶装饰涡纹,盖沿饰有几何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

    546 青铜器 龙纹三足带盖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兽面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 鼎,通高21厘米,宽18.3厘米,重1.04kg。鼎圆体,深腹,薄壁,平口沿外折,口沿上有双立耳。腹下三扁足,足作夔形,首朝上,尾部作支点。颈部饰兽面纹,无地纹。鼎是青铜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类器物,自考古学上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开始出现,一直沿用至明清时代,是青铜器中流行时间最长的器物。...

    1897 兽面纹 地纹 考古学
  • 鸳鸯卧莲纹铜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鸳鸯卧莲纹铜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鸳鸯卧莲纹铜镜唐代(公元618-907年) 直径31厘米 1985年河南光山出土 此镜为葵花形。正面微凸,背面中部为花瓣形纽座。内区四组鸳鸯卧莲纹相连绕于纽座四周,外区八组桃花纹等距排列,内外区间以凸弦纹相隔。素缘。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

    1881 青铜器 鸳鸯卧莲纹铜镜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颂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颂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颂鼎,高38.4厘米,宽30.3厘米,重7.24kg。鼎为圆腹,圜底,二立耳,腹饰二道弦纹。鼎内壁有铭文14行152字:唯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王在周康邵宫。旦,王格大室,即位。宰引佑颂入门立中廷。尹氏授王命书,王呼史虢生册命颂。王曰:“颂,命汝官『0051』成周貯二十家,监『0051』新造貯用宫御。赐汝玄衣黹纯、赤『0053』、朱黄、鑾、旂、攸勒。用事。”颂...

    704 弦纹
  • 青铜盔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青铜盔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战国盔径19×22厘米,残高19.5厘米 河南灵宝出土...

    210 青铜器 青铜盔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黄季佗父”铜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黄季佗父”铜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黄季佗父”铜戈春秋 通长25.2厘米,内长7.6厘米 1988年河南省光山县黄季佗父墓出土 直内长胡式。援略上扬,前锋呈龟首状,有脊,长胡,上铸四穿,有下阑,内为长方形,并有一穿。内部饰透雕变形的虎纹,虎身满布纤细密集的云雷纹,内一侧有铭文:“黄季佗父之戈”6字。 该戈是出土为数不多的带有铭文的黄国兵器之一,且工艺极为精湛细腻,当为黄国兵器的经典之作。 (...

    1635 青铜器 黄季佗父铜戈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