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展望:“我的宇宙”不能预计的旅程[图文]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小楠子 点击 :

展望:“我的宇宙”不能预计的旅程 | 美术理论

差阳错造成的误差。当我辗转来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他已经早早到了现场,但话语和神态却依旧平和,并没让人感觉到不耐。时间问题在见面的一开始达成了平流状态。

站在尤伦斯文当代艺术中心的展厅,四块巨大投影屏幕围起一个矩形空间,从屏幕正反两面都可看到正在播放的作品影像。矩形空间内部,悬垂散布着不锈钢材质、大小不一的石块形态雕塑。展馆工作人员笑称,不少第一次来到这里的观众会在这个空间前怯步不前,因为他们误以为内部展示的是一个不可亵玩的艺术作品。

展望带着我径直走到了矩形空间的中心点。在那里,还有两块屏幕分别置于头顶与脚下。每隔约3分钟,爆炸发出的巨大声响将你的感官抽离自身世界,转去观看六个不同角度,一块重达20吨的巨石,从大爆炸开始暂时摆脱地心引力的运动。

站在摄影机镜头背后的艺术家在这个大爆炸发生时如何构建自己的视角?“我们创作一个东西的时候首先是一种想像,想像一个爆炸,这个时候我和观众是一个角度。由于我雕塑家的身份,我就会比观众多想一步。通常观众会从一个面来看,但是我们学雕塑,我们被训练成任何实物都是立体的,都有六个角度来完成,从空间里面来完成。”摄像机似乎在捕捉一种真实的视觉印象,却并不完全给人以真实感。每秒2000帧画面被高速摄影机捕捉,相当于一秒就拍摄了2000张画面,这已不是人眼所能捕捉的范围。

“我的宇宙大爆炸”,展览名字仿佛暗示这是一次对最初原点的探究,它和物理学家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有关么?展望特别强调这是“我的”宇宙大爆炸。在这里,科学家们的理论只是一种假设。真实与假想理应处于相对的两面,而交谈中展望给我的印象却是,他并不赞成将实与虚、宏大与微观、自然与人工置于绝对的对立面。就像他在展览《素园造石机——1小时等于1亿年》中表达的,物质的本质与形式在轮回无休无止,而技术的观念与观念的技术则同是艺术家创作的组成部分。很多看来对立的关系,实则一体。在这个“大爆炸”现场,每个人终将面对的是自己内心的大爆炸。从生至死,由瞬间及永恒,你持有的视角,与艺术家的视角之间,何尝不是一种内视与外视的沟通?而这一切的爆发点,是一声巨响,无数石块碎片在爆炸力作用下飞溅、碰撞、旋转。

展厅一侧的小房间,正在播放影片《石头纪》。“我的宇宙大爆炸”作品在山东费县制作。展望曾说过,“所有事物对我来说都是‘相遇’,遇到什么问题就思考和解决什么问题,从不预设假定。”而他与“我的宇宙大爆炸”的相遇过程,则被纪录在《石头纪》中。一个艺术家将自己投身创作“我的宇宙”过程之中,雕塑、影像、装置甚至纪录片形式将观念成形为作品,调及的人力、物力可谓庞大。展望随着影片的播放谈起过程中发生的种种。不做预设假定的他,一头扎进去后,意外发生了么?

费县是展望采购石材的地方,而这里被选定为爆炸现场。因为动用了炸药,各种地方政府的规定,具体个人对此行为的不解,加上高速摄影机需要的气候光线条件——“每个障碍都可以击倒我”,真实世界的荒谬在这里一一被他遇上。

影片中有一位县书记的存在,我们始终没能看到他出现,但他对爆炸的批示成了一切磨难的关键。镇长、镇书记、爆破公司经理、宣传部长、旅游局长、当地派出所等等形成错综复杂的核准关系,身陷其中就如同遭遇罗生门。每天几十万元的摄像机租赁费花着,搭建好的现场和就位的爆破公司莫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天气一天天变得不利于拍摄,而事情始终不能开展。面对不核准,展望说也许是自己的一句大白话最终打动了他。“您是位共产党的书记,而我是个共产党管辖下的艺术家,我在为国争光做事你有责任支持我!”

回看整个过程,你难免惊讶于以艺术家身份扎进这一团乱麻中的展望看来始终保持着镇定,好像只是旁观者。展望说影片并没能纪录下他在无数通电话后崩溃到哭的画面。

展望一直在寻求不同形式。《路易威登艺术时空之旅》,邀请展望将“我的宇宙大爆炸”开始部分呈现其中。而从《石头纪》的纪录中,你能看到爆炸现场地面以白色方格线划分,落在每个坐标区间上的石块都被纪录编号,收集好的石头制成不锈钢石块雕塑,最后按同样的位置悬挂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览现场。这并不是“大爆炸”的终结,未来,这个展览现场的屏幕将被撤去,展厅灯光完全关闭,天花板透光被遮蔽,观众们要在不依赖视觉的情况下亲自走入大爆炸后的乱石区,就像走进星球散布的浩瀚宇宙空间。观看星星的人们迫切需要为自己找一个立足点,而一旦观看的形式不存在,人们将如何感知?一次大爆炸发生之后,新的宇宙正在产生。

展望在现场构想着后续展览,抬头看天花板,他提醒工作人员,还遗漏了一块区域没有遮盖。

B=《外滩画报》

Z=展望

B:在看这次展览的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当爆炸发生之后,石头的碎片就飞向了不同的方向,它们的未来看来是不可预知和控制的,这也是作品想表达的一部分么?

Z:在我试验爆炸的时候,原定这些石头都落在地上我再收回去。这个是地球的引力导致,假若想像真是发生在没有地心引力的条件下,所有石头会向未知行进,往自己的位置走。你仔细看录像,每个石头都在空中转,只要它旋转就会不稳定。但我们最终得归宿,宇宙最终得归宿,或者这块石头最终得归宿回到尘埃为止,但这并不是不确定。我不知道我去哪里,但我的结局是确定的——我其实诠释了这点。时间空间是我们摸不到抓不到的,人类对时间空间的概念非常虚空。而观察爆炸你会发现,只有你想像自己附着在石头上行进的时候,才产生了时间和空间,才体会到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所以我说“我在故我思”。

人跟世界的关必须借由一个物质才能发生,否则我们跟世界没法发生关系——实质上爆炸中我们会观察到这样一个道理,这对我认识世界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爆炸是什么样子,只是拍回来以后通过镜头才看到。原先我设想的爆炸是70%对,30%错。我以为大石头都在中间,小石头往外跑,结果大的石头反而飞得远。

B:有观众说在看到你的这次展览时,想到了生死问题。而我们刚才也谈到,艺术是原点,它解答的是一些终极问题。

Z:我一直认为艺术可以给人解释,但是怎么解释是很难的,所以我们不断做作品,不断做试验。说白了艺术就是要给人看的,并不只是收藏家的玩物。就好比宗教为什么一定要把人拉到安静的深山或者教堂给人顶礼膜拜,外在形式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一样,都是为了给人心灵洗涤。艺术用的方式是你可以看到摸到,漂亮甚至可以买卖的东西。但是真正的艺术不是为了给人买卖,而是为了带给你心灵的安慰。所以艺术的角度和哲学宗教不一样,和科学也不一样。它是给你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你能抓得住。就像玩具一样,给人可以抓得住的东西,这样给人带来一种安慰。如果你抓住了艺术品,我相信跟小孩抓住玩具是一样的。说到底,艺术品面对的是人类的心灵。

B:那人们在看你的作品时,谈论审美是有意义的?

Z:这是我们对艺术的又一个态度,有人会把艺术看得很严肃、纯粹。我认为艺术的根,外在一定是好玩好看美的,否则它就不是艺术品。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艺术又区别于玩具,因为它有深刻严谨的内涵,但是外在又很有趣。

美一定不是陈词滥调,一定是带有创造性的观念所诞生的。对我来说美和丑往往是一体的,并不分开。因为我们创作者和欣赏者的认知会不同,我们认为丑的也许观众认为很美,这很正常。所以艺术家的创作就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做,不要期望所有人接受。它很多元,服务于全人类,观众去判断,如果一个观众都没有你就彻底失败了。

B:那么怎么去解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去追求怪异的美、刺激的东西?

Z:其实我觉得这是我们生活中审美需要的一种,我们都需要一些怪的东西。但是艺术更接近于玄学,它并不是因为怪或者刺激而成为艺术。当一个东西是个刺激的东西,单纯是怪,或者单纯是美,它不是艺术。说白了艺术好像什么都不是,可是里面又好像什么都有,你不能单纯把它放置在某个区域它就成为艺术。

B:观众在现场对展览的评论您也愿意了解?

Z:我人生的第一次展览,从头到尾我就没有在现场出现过,因为害怕面对评论。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到了展览现场,就等于艺术家本人赤身裸体地面对了观众。很多艺术家无法进行创作,因为他害怕这种直面。

B:上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您的“我的宇宙”序篇,也是《路易威登艺术时空之旅》的一部分。就在去年我的同行们还谈论过当奢侈品品牌的名字和艺术展关联,观众对展览的理解是否也会受到干扰,你是怎么看的?

Z:这个问题我和一些媒体谈过,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就不愿意多讲。其实我是完全不避讳这个问题的,中国古代的一些绘画、雕刻,很多时候它们的服务对象是谁?

B:是供养人。

Z:对,艺术是需要支持的。我在这次展览的入口,坚持让他们把LouisVuitton的名字标上去。为什么?我觉得你赞助一个展览,真正的赞助是不带条件的。比如以前也有一些国内企业和我谈赞助展览,但我觉得那不是赞助,因为他们要我用作品去换。LouisVuitton赞助这个展览我觉得是了不起的,他们不要求我给任何东西。相反,他们以前还买过我的作品。

B:现在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展览,每个大的城市都有,这对民众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Z:影响太大了,不是一般的大。我跟你讲,从小我的相当一部分知识和感知能力是来自展览。虽然我在文革时期长大,但当时还是有很多展览。像西方我觉得主要教育可能都在博物馆进行,从很小就不断去看展览。像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就像西方的教育场所。所以一个国家而言,展览是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对民族的决定性的教育作用。

B:作为1960年代生人,时代背景对您的创作有影响么?

Z:我外祖父是业余画家,画国画的,从4岁起我就看到他画的东西。他住在传统的四合院,是那样一个传统的文人。除此之外,政治性的教育灌输、样板戏对我影响很大。当时我只要一想唱歌,肯定唱样板戏,一背诗肯定是儿歌。上了美校之后开始接触全世界的艺术、还有唐诗宋词。过去时代的烙印还是非常深刻。直到我上大学以后,一直看西方艺术,但这个是学习过程,不等于创作。轮到我自己创作的时候,立刻想到的全是小时候的那些,长大后接触的反而一旦运用进去就知道是抄袭。

在1993年,我才真正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个时候我用中山装做躯壳,完成了一系列作品。这个作品实际上就是对我从前所受到的教育的阐释。其实1989年后,我开始对从前反思,希望战胜自己。过去对我是一个干扰,我希望能够战胜和把握它,在1993年那个展览之后,我觉得我可以把握和战胜了。之后我的观念转移到我自己怎么面向未来,我要做什么,我为中国文化做什么。面对西方的全面影响,在现代化格局中我能干什么?跟文革话题没关系,这次身份转换其实源于那次展览。我后来把那些作品都埋到了广东美术馆地下,记忆能够代表过去,但不能代表未来。人是在一个旅行的过程中,你不能在一个地方出了事就老在那里没完没了,你必须往前走。从1995年做不锈钢假山石开始,我才开始了前行,形式上全世界做展览,内在则跟着中国文化的脉络,崇尚自然的,用文人石来做载体。直到今天用岩石爆炸来代表宇宙——今天也只是一个点,下一步还得往前走。

相关文章

  •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图文]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图文]

    胡永凯胡永凯君是一位受过系统艺术训练,带有学院情结,但又有自由创造精神的画家。学院训练与自由创造精神本来并不相悖,但是不少在学院受过教育的人,只学到了造型的规矩和法则,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终不能独步行走,更不用说自成局面了。我说胡永凯有学院情结,主要是指他尊重造型规律与原理,珍惜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巧,但又不为之所束缚。走出校门之后,他善于结合工作实践,深入领会艺术奥秘,寻找适合发挥自己...

    17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张永和:我就是一个长僵了的文艺青年[图文]
    张永和:我就是一个长僵了的文艺青年[图文]

    张永和是中国建筑界的明星,第一个进入普利兹克奖评委团的中国人布展的时候,展厅被张永和弄成了一个建筑工地,泥沙进出,就地浇水泥,掀起的灰尘鼓鼓地往外冒,整个空间好像恢复了曾经作为工厂的前身。施工的工人说干这个活儿特别费劲,不像建筑不像装修也不像展览。直到开幕前半个小时,电钻还在响,师傅们拿着尺,四处找螺丝,调整模型的位置,还有人拖地、擦玻璃。正经的展品是张永和以及非常建筑事务所30多年来的设计...

    103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鉴定是一门科学[图文]
    鉴定是一门科学[图文]

    徐邦达像徐邦达先生鉴定古书画有很多传闻,一幅画打开才半尺,就能认出作者是谁,故被誉为“徐半尺”、“国眼”。徐老家中富收藏,自幼即接触大量古今字画,14岁开始学画,后求教于吴湖帆等多位名师,26岁在上海博物馆正式涉足鉴定。新中国建立第二年,由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推荐,徐老调京到国家文物局,后转至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书画鉴定研究工作。正如其夫...

    39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赵力谈影响私人水墨收藏的主要因素[图文]
    赵力谈影响私人水墨收藏的主要因素[图文]

    “书画创作是中国艺术创作传统中的核心,尤其是当文人书画勃兴之后其价值和地位更是日趋重要。历朝历代对于书画作品的收藏都非常重视,因为书画收藏既有‘教化人伦’的社会意义,也有‘文脉传承’和‘烟云供养’的文化内涵。”作为发端期的上世纪80年代,广东地区紧随深圳特区创立而率先经济腾飞,又由于毗邻港澳,人员交...

    164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赵无极是否被人为捧得过高[图文]
    赵无极是否被人为捧得过高[图文]

    赵无极早年作品赵无极被人为捧得过高了。热捧者大多从赵无极作品价格来论证其艺术价值,而未见可信服的学术论证过程。更普遍的误区是把赵无极的印象派山水当作抽象画来误读,从而将赵定位为“抽象大师”。而赵无极的印象派山水似乎是“山寨”张大千的泼彩山水。保罗·克利作品“乏味的克利”自从1951年赵无极去瑞士见到克...

    30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图文]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图文]

    一个花香鸟语的世界是我们的理想,但这个世界却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由于自然生态被破坏,花鸟画家们不得不跋涉数千里到人迹罕至的绿色丛林去寻寻觅觅,呼唤行将消失的美好家园,唤起人们的良知和思考。著名画家吉瑞森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画家近照澜沧江从青藏高原奔泻而来,穿越高山峡谷,在即将流出国门之际,地势突然变得宽广,江畔到处是丘陵、平坝,长满芭蕉、棕榈、凤尾竹等亚热带植物,村寨点缀在纵横阡陌之中,这就是美...

    84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师造化·得心源[图文]
    师造化·得心源[图文]

    解安宁禹门古渡唐张躁有名言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言极简,意极深。“师造化”论可远溯至谢赫“六法”论中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以及五代姚最提出的“立万象于胸怀”及“心师造化”的理论。关于“心师造化,中得心源&r...

    114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卫理的绿之梦[图文]
    画家卫理的绿之梦[图文]

    吴正荣卫理新出画集《国墨彩云南》(以下简称《国》)是他多年云南之遁的结晶,是他绘画生涯一次质的飞跃,更是他“禅象国墨”理念开始走向成熟的集成。卫理跟人交谈时,总会情不自禁带着楚腔,神情激昂地宣说他这个楚人的滇人情结。那就是不堪现代都市的喧闹嘈杂,使他的画笔无从抒写,国墨无从挥洒。于是,他打点行囊,天南地北,到处寻觅,终于找到了自己最后的逃遁——...

    130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来自东方叙述者的西方故事[图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来自东方叙述者的西方故事[图文]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剧照李安是精挑细选了四段电影片段来到北京,亲自陪伴大家一段段看完,他说他通常在拍完一部电影的时候,心中便有个定数,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至今心里的尘埃还久未落定。第一段是愉悦欢快的印度之旅,派的少年生活,银幕上满是层叠的浓绿,或有嫣红的小鸟振翅飞出,动物园主家的小男孩守着斑斓的自然长大,转眼已是俊美少年。转而狂怒的海水满溢,是死亡般的乌黑暴虐,刚刚还在甲板上雀跃恨风...

    195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回归自然的心灵--栾可新山水画色彩浅谈[图文]
    回归自然的心灵--栾可新山水画色彩浅谈[图文]

    栾可新山水画《福地浩韵》自魏晋以来,写意山水画得以风行,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之一。到了唐代,文人雅士们更喜欢以水墨入画,黑白世界逐渐成为一种上等的文化与品味,那么,中国画里那些桃红柳绿、五彩斑斓的画还要不要研究?我们来看看栾可新的画,当明白其中的道理。栾可新的笔墨很简单,其实就是一幅风景优美的画。行云流水只在他的笔尖,那些为人居住的房屋,桃李堂前罗,榆柳荫后檐,春暧花开的山居,谁又不向往呢?他的...

    185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俄罗斯肖像画 中国贵族精神定义新标准[图文]
    俄罗斯肖像画 中国贵族精神定义新标准[图文]

    说到肖像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达芬奇那幅最著名的《蒙娜丽莎》,军事迷们也一定念念不忘欧洲新古典主义先驱大卫的名作《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在圣伯纳山口积雪的陡坡上,天空阴沉,年轻的拿破仑骑在一匹前蹄扬起的烈马上,身披红斗篷,帽子和衣服的周围装饰有精美的金丝刺绣,扬起右手指向前方,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庄严的英雄气概。在当时的欧洲,王公贵族们都会选择一名同时期著名的画家为自己或者全家画一...

    43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给你一个立体的陈逸飞[图文]
    给你一个立体的陈逸飞[图文]

    占领总统府(布面油画)460×335厘米1976年陈逸飞魏景山本报记者高素娜作为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主题性绘画的重要艺术家,陈逸飞为美术界留下了《开路先锋》、《黄河颂》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7月26日至9月12日,“薪火相传——陈逸飞文献展(1960—1980)”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

    21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圈的自我修养[图文]
    艺术圈的自我修养[图文]

    中国艺术市场最近五六年的迅猛发展,大大拓宽了艺术行业的深广度,职业种类和从业人员都越来越多,对各个岗位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拍卖行、画廊、美术馆、媒体等机构,还是策展人、经纪人、收藏家等角色,都在朝更加职业化的方向演变。本刊推出《艺术圈的自我修养》系列专题,旨在通过采访和分析,探讨和明晰艺术圈各种关键职位的职责和要求,推动艺术产业朝更专业更规范的方向发展。作为占整个产业最大交易量的拍卖行,...

    116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格林伯格:列宾的苏联油画是庸俗艺术[图文]
    格林伯格:列宾的苏联油画是庸俗艺术[图文]

    “二战”之后西方最权威的艺术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以及其所重点推崇的美国表现主义画派成为中国艺术批评家们常常讨论的议题。“当下有很多人说中国没有评论家,评论家太弱等,那么我们向西方一些重要评论家学一点什么东西,我觉得至今为止,格林伯格依然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一位批评家。”“最近的20年文献表明,人们对格林伯格的重要性越...

    99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文化艺人艾进:回归内心将情绪写进书法里[图文]
    文化艺人艾进:回归内心将情绪写进书法里[图文]

    艾进艾进文化艺人,曾为韩庚《狂草》专辑题字。长江商报消息■本报记者危凯为“免费午餐”写的字画被拍出数万元善款,艾进由此进入大众视野。“公司董事长”、“青年书法家”、“文化艺人”,这三重身份对艾进来说,意味着生活上的物质改变,内心对艺术的向往以及多姿多彩的人生。与艾进的采访约在酒店,他正准备...

    95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