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伦敦奥运开幕式,人们总不可避免将其与北京相比,博伊尔自然也要不断和张艺谋相提并论。张艺谋一直都是视觉大师,所以北京奥运会展现的是恢弘大气,震撼人心,博伊尔显然更加细腻,电视画面里更多的是特写的镜头、人物的脸庞,试图感动人心。每一届的奥运会开幕式,自然都要相比。伦敦对北京,可以说是一场东西方大比拼。
奥运开幕式伦敦对北京的东西方大比拼各有特色
伦敦重个体情绪表达
南华早报KINWA:四年前我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如今又在现场见证了伦敦奥运会圣火点燃,纵观这两场大SHOW,其实可比性不强,前者场面宏大效果震撼,后者则走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格。从个人喜好来看,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我从开幕式中看到了“人”。
杨敏:四年前在现场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我记得自己和身边的其他同行一样,几乎每隔两分钟就不由自主地发出“哇”、“哇”的惊叹声。当场地上巨大的卷轴慢慢拉开时,全场为之震撼。我最记得身旁的外国媒体人有些已经看得忘记了按下相机快门。
张健强:两届奥运会开幕式我都是从电视里看的,这两个电影导演也更多注重电视机前画面的效果,毕竟这是给全世界看的,能到现场的人只是少数。如果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张艺谋就像拍风光照片,很多广角镜,看的是大风景,把天地都当成是舞台和背景。而博伊尔的开幕式,电视机前特别多的特写镜头,都是直接给到人脸上的,就像是拍人物照,他们更注重的是个体的情绪表达。
不攀比走小清新路线
南华早报KINWA: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确实做到了震撼世界,而且看过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大作的人,都能明显感受到开幕式正是张大导演的风格。无独有偶,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也是出自世界级导演之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导演丹尼·博伊尔。
杨敏:英国人并没有打算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攀比高端大气,他们走了小清新路线。开幕式上出现了很多英国名人,而现场观众反响最强烈的,就是007、英女王与贝克汉姆,007与女王合演的一幕,我是从媒体席的小电视和现场的大屏幕同时看到,当时“伦敦碗”上空的确有直升机飞过,那一刻我真的以为难道007就这样空降吗?到现在我还不太确定到底007是否来过现场。
张健强:个人最喜欢看憨豆先生的那段表演。敢于在这种大型表演里面融入搞笑的元素,确实是印象中第一次。但这种表演需要电视镜头一直给他特写,对于演员来说应该是至高荣誉了,而且用整个伦敦交响乐团在给他当背景。从这一点来说,就真的是照顾电视机前的观众了。
表演方式自由年轻化
南华早报KINWA:我后来在微博上看到这句评价: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满城尽带黄金甲》+《英雄》+《十面埋伏》+《夜宴》,那么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就是《烈火战车》+《007》+《哈利波特》+《憨豆先生》。一个是中国电影的人海场景和颜色铺陈,一个是欧美电影的轻快节奏和异想天开。虽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人员经过长期艰辛的排练,在表演上堪称完美,但是,我读不出他们的内心。
杨敏:前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带领全场8万人齐唱《HeyJude》固然震撼,但是从现场所见,最温馨的场面是童声领唱《天佑女王》。想起四年前林妙可出场唱出《歌唱祖国》,本来淡定如斯的我竟然被感动得泪流满面,那个时候微博还没有流行起来,直到几个月之后,我才与一位同行闲聊的时候得知他当时和身边的记者们也在现场哭得一塌糊涂。
张健强:感觉伦敦开幕式整个风格都非常年轻化。大型晚会肯定会出现可爱的小孩,但这种可爱是以大人作为讨好对象的。但伦敦开幕式那一大段童话,感觉却是去讨好孩子,很多乐队的演奏也是直接以年轻人为目标。那种松散、自由的表演方式,都非常年轻化。
博伊尔更擅长讲故事
南华早报KINWA: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演员们相当轻松,当那些动物演员们上场的时候,我觉得这也太符合英国人既严肃又搞怪的性格特质。当看到憨豆先生与交响乐团的默契,相信每名观众都能会心一笑。女王在英国人心目中是尊贵崇高的,不过她也不介意与007一起合演从天而降的好戏。整个开幕式就像一出大型舞台剧,尤其在衔接上体现出总导演科班出身的功力,总的感觉很亲切。整个开幕式上,要我选择最难忘的一幕?我也没有觉得特别惊艳的,不过最后全场大合唱《HEYJUDE》,那还是很让人激动。8万人大合唱,相信对于绝大多数英国人来说,这是最HIGH的一幕。
杨敏:至于点燃圣火的环节,当然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更加震撼了,而且让全场观众为李宁提心吊胆了一把。伦敦的这个还是遵循了小清新路线。没有主火炬塔,也没有安排最后一名主火炬手,而是选择了多名青少年共同点燃主火炬,而主火炬则由无数的火苗聚集而成,奥运会结束之后,花瓣还将送给各代表团留念。从创意上说,这丝毫不亚于北京奥运会。
张健强:张艺谋是在拍大片,而博伊尔是在讲故事。中国的山水画一向是大场面,云卷云舒,山峦起伏,不管孤舟蓑笠翁还是南飞雁,也只是画中的点缀。西方人物油画一向直接刻画人物的表情、笑容和情绪,甚至细致到了皱纹。看你喜欢哪一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