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美术史的角度介入当代艺术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蛋蛋 点击 :

尚玉荣:你在考古学与中国古代艺术研究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请问你是从何时开始就中国当代艺术做深入研究与理论阐述的?这种研究角度的转变是基于什么原因?

巫鸿(以下简称巫):我的情况比较复杂。出国以前,我对西方美术史比较感兴趣,当时对当代艺术的研究还没有成为一个研究领域,中国的前卫和当代艺术也没有被介绍出去,所以比较自然的研究一些中国古代的东西。但是从80年代开始在哈佛大学我就开始给陈丹青等去美国的艺术家组织展览,目的就是为了介绍中国的当代艺术,主要是写实主义。真正意义上对当代艺术进行研究是在94年。原因也有很多,第一是个人的原因。我当时在美国教中国美术史,但我发现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在时间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西方美术史一般以现代和当代的艺术为主,学生的兴趣压主要集中于18、19世纪后的当代艺术,但非西方美术史95-99%都是古代的,也就是说东西方的差距不仅是地理问题,还是时间问题。90年代初,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被介绍到西方,有些人开始关注。而且,我所在的芝加哥大学的学术开放性,较强的理论化研究,博物馆的支持和财政支持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条件和机会,对当代艺术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起来。

其实我现在很多研究中,古代和当代是分不开的。古代和当代是一个对象问题,不懂古代也不可能懂现代,研究古代的时候在研究方法上是很当代的,研究当代的时候虽然是面对一种新材料,但是研究思路还是有其共同性的。对我来说,从古代到当代并不是一种转换,有时研究当代艺术家,有时研究古代艺术家,只是对象不同而已。

尚玉荣:你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持什么样的态度?

巫:一般来说,当代艺术是指文革以后,使用当代的艺术形式,和西方的当代艺术的潮流比较密切的艺术。如果这样来看,当代艺术大概发展了30年吧。70年代末期的艺术创作更像是一种摸索与补课,80年代出现了一些很优秀的作品,而现在的当代艺术开始对自己的历史进行反思,一方面说明当代艺术开始深化,开始考虑自身发展的经验,和别的国家进行比对,这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发展时间还比较短,现代商业的力量又很强大,中间有些环节还比较缺乏,这是一种现实状态,应该去寻找一种更适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目前中国当代艺术虽然没有完全进入到研究领域,但是在国际上还是很受重视的。

尚玉荣:我觉得你一直持有一种历史性的观点?

巫:我基本上是从美术史的角度去追溯我的专业,而不是完全以批评者的角色介入的,所以我的研究方法强调一种历史的连贯性,当然也会考虑将来的问题。我做展览也一样,展览和文本是同等重要的,我认为图录本身不仅是一本集录,还应该展现出展览呈现不出来的东西,比如说历史背景、艺术家的生活、艺术家的访谈等,这些本身就是一些将来可以做美术史的材料。

话语不能解决当代艺术的问题

尚玉荣:几年前,5%的国外收藏家收藏了中国99%的当代艺术作品,而目前少数部分艺术家在国外大拍卖会——如嘉士德、苏富比等——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很大一部分买家都是中国人,令国外收藏家瞠目结舌,认为价格高得离谱,除了几个大的收藏家,大部分收藏家和收藏机构都在静观其变,按兵不动。这种变化应该说离不开资本的介入,包括国外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在艺术市场上的刻意炒作和操纵。有人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仍然没有脱离国外资本力量的控制,你在国外这么多年,你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在国外艺术市场上真正占的份额是多少?

巫:很少,但是我没有具体的数字。虽然价格很贵,但和国外一些顶级的艺术家的作品相比,还是远远不如的。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美术史或者是美术批评的问题,真正能够解决问题是经济学家。经济学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一定专业训练和大量的统计数字,不能随便凭印象来说。目前很多批评带有很多的猜测和情绪性,我觉得没有什么好处。

尚玉荣:当艺术遭遇到商业,和艺术有着紧密关系的艺术批评应该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

巫:艺术批评的主要责任是确定标准,比如说国内很多展览都没有一个很客观的标准。首先,艺术批评要具备自身的独立性,不要依附于画廊与艺术家,这是最基本的。其次,建立标准的时候应该对艺术发展有深入的了解。但中国在这些方面还是比较弱,80年代和90年代比现在还强一些,这并不完全是批评家的责任,媒体也应该负起很大的责任。现在的媒体很多,但是独立性和尖锐性还不太够。

尚玉荣:你在国外这么多年,国内外的批评方式有什么不同?

巫:国内的批评在30年里还是有些变化,80年代的批评家是一个先锋艺术或者现代主义运动很重要的摇旗呐喊的组织者,90年代,批评家逐渐考虑更多的体制方面的因素。前一段时间我觉得还比较模糊,还在挣扎过程中,去年我就觉得有了转机,很多展览与刊物都希望把自己对当代艺术的经验整理出来,重视自己的历史经验,有些美术史的味道。而现在的西方批评体系已经很系统了,他们不需要做这些事情。西方的文艺批评有一种独立的“场地”,比如《纽约时报》上的美术批评专栏,对展览和艺术家的评论文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艺术批评所缺少的。但是西方批评家的社会作用却不如中国,中国批评家的社会意识比较强,在意识形态方面比较强烈,而西方批评界就很安静,很少涉及到真正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而这正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吸引人的地方,因为有些问题还没有解决,这种状态就显得很活跃,当代艺术中问题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问题就没有当代艺术。

尚玉荣:按照我个人的理解,艺术的本质在于它的边缘性,这种边缘性不是说在经济收入等方面,而是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方面。当艺术家成为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的时候,你觉得当代艺术如何才能保持自身的边缘性和当代性?

巫:职业化是必然的,关键是看是在体制外还是在体制内,这里的体制不是说官方体制,画廊也是一种体制。2000年以后,艺术家越来越多的在体制内工作,体制外的比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持艺术的边缘性,关键在于艺术家本身的自觉性。特别是在目前体制和商业的矛盾不是很明显的环境下,艺术家的自觉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不反对那些为一般的社会服务的艺术家,但也要有一些人,他们的志向是超越现在,找到一种实验性,这样的艺术家向来都是少数。我觉得现在也不是没有,而且好的艺术家还不少,关键是批评家和策展人要找到他们,一起合作、去推动这种试验性与边缘性。有时可以通过某种机制来实现,比如何香凝美术馆的OCT当代艺术中心与美国的PS1,在正常化的同时创造一种机制,允许在那里做试验,而且具备一套不同的标准,即:不是看作品是不是完美,会不会进入历史,而是看有没有新的成分,提出新的问题。也就是说需要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即:批评能力与实验性空间,光靠话语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研究和展览并重

尚玉荣:你对2007年的策展、评论等方面的工作做一个评价。巫:我现在做几项工作,一种是长期的、基础性的、服务性的工作,和我个人的学术关系都不大。国外艺术界不太提中国当代艺术的原因是缺乏原始资料,我最近希望能在国外出版一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原始材料的书,现在这项工程刚刚开始,还需要商讨很多问题。目前成为我工作的一个重心。还有几个展览,2007年9月份我给沈少民作了四个不同主题的展览。在国内我做的比较多的是和艺术家深入的合作,作一些比较深入的访谈,比如徐冰的烟草计划等。每个展览都有不同的主题,是不同的展览。工作,在国外还是作介绍性的、对大的理论问题的探讨工作多一点。

尚玉荣:你在2008年有什么样的计划?

巫:我原来在韩国光州三年展提到过非西方当代艺术,也可以说亚洲当代艺术如何在理论上定位的问题,2008年3月在柏林有一个比较大的展览还会沿续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展览。还要进行那本书的写作,还有一些小型展览。

相关文章

  • 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更要有自己的个性[图文]
    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更要有自己的个性[图文]

    周春芽《桃花》在中国,像周春芽这样跨越“伤痕”时期、“乡土绘画”、“85新潮”等几个艺术史进程,目前仍保持活跃,在学术性与市场表现两方面都表现抢眼的艺术家,并不太多。美术史学者、评论家吕澎认为,周春芽用油画去展示、体现中国传统的气质,语言又是当代的,“他是把传统和当代糅合得最好的少数几个艺术家之一”...

    21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建筑师陈暄访谈:我的梦想是建一座美术馆[图文]
    建筑师陈暄访谈:我的梦想是建一座美术馆[图文]

    建筑师陈暄第一眼看到陈暄,你很难将眼前这位身材娇小,长发披肩的柔弱女生与建筑师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接下来,当你翻阅她的履历时,还会有一连串的吃惊等着你。陈暄于2004年建立十上建筑设计工作室,她主持过的项目大到公共场馆建筑如阿联酋大使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咖啡厅,小到隋建国工作室、UCCA艺术商店、空白空间画廊以及愚公移山音乐表演场地等空间设计。纵观这些地标性建筑或艺术空间,你会发现为陈暄的作品...

    108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堆雕水墨画革新广彩瓷赏析[图文]
    堆雕水墨画革新广彩瓷赏析[图文]

    堆雕中国水墨画。□本版文、图信息时报记者徐毅儿应霍英东基金会邀请,旅澳艺术家连泽强近日来到广州南沙,参与组建南沙艺术中心,打造南沙文化名片。据了解,连泽强是一个游离于艺术群体的独立艺术追求者,他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艺术研究,身体力行推广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现阶段,他除了继续完善、推广堆雕中国水墨画外,还将投身于广彩瓷器的革新事业中,力图为广州彩瓷注入新的活力。独创立体堆雕陶瓷水墨画连泽强于...

    38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好动画不是钱堆出来的[图文]
    好动画不是钱堆出来的[图文]

    好动画不是钱“堆”出来的“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叮叮当当咚咚当当,葫芦娃,叮叮当当咚咚当当,本领大,啦啦啦啦。葫芦娃,葫芦娃,本领大。”70、80年代生人大概都能哼上几句《葫芦兄弟》的主题曲。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原创出品的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堪称中国动画第二个繁荣时期的代表作,甚至可以说是&ldq...

    37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寇克让:不书写就不要谈书法[图文]
    寇克让:不书写就不要谈书法[图文]

    寇克让:不书写就不要谈书法在各种书城、图书大厦的书法类图书中,进入读者视野的大部分是特殊开本的字帖,或简单、或奢华,选择这类图书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孩子以及其他领域开始临摹学习的读者;另一类是偏学术的书法理论书籍,往往都算在艺术类图书中,属于小众读物,很少有人问津;再有就是鱼龙混杂的书法教学类图书,很多都是水平一般的作者随便拼凑而成的。而《书法没有秘密》这本书,很难分在以上这些类别之中。在翻看...

    155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关山月与20世纪中国美术[图文]
    关山月与20世纪中国美术[图文]

    关山月(2012-2000)对于今天年长一些的国人来说,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原因在于1959年,他与傅抱石一起创作了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的巨幅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字是毛泽东题的。国画家作画而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辞的,印象中似乎就只有这一幅。其实这幅画,由于近乎于集体制作:构思是与周恩来、陈毅、郭沫若等中央首长们共同完成,作画由两人相互迁就,各自的长处亦未能充分发挥,所以两人均不太满意。但尽管如...

    82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丹青:我的画是非常传统的[图文]
    陈丹青:我的画是非常传统的[图文]

    陈丹青不是现代艺术,也不是当代艺术。陈丹青:我的画是非常传统的8月25日上午,首届新疆艺术双年展“文化艺术名人讲坛”在乌鲁木齐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开讲,艺术家陈丹青作为首讲嘉宾,为新疆的艺术爱好者带来了一场不拘一格的精彩演讲。作为享有盛誉且备受争议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陈丹青在其主项绘画领域卓有建树,而他的文字作品的影响力甚至已超过画作,而更多的人则通过不同渠道习惯...

    80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与何桂彦对话:“新水墨”也需要回归传统吗?[图文]
    与何桂彦对话:“新水墨”也需要回归传统吗?[图文]

    批评家李小山先生记者:八十年代李小山老师提出“中国画穷途末路说”,在今天是否可以重提这个观点?何桂彦:李小山的文章发在1985年第7期的《江苏画刊》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当时还是南京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文章写得很犀利,观点十分尖锐,对传统水墨,尤其是明清至民国以来的水墨创作进行了批判。之所以文章在美术界产生了影响,主要是契合了80年代中期在西方现代化,现...

    149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以艺术之名“创新” 解读艺术圈儿怪事[图文]
    以艺术之名“创新” 解读艺术圈儿怪事[图文]

    艺术创新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同一个词可以有着不同的解释,人们常常习惯于一语双关地表达比较隐晦的意思,所以汉语是世界上最难懂难学的语言。就艺术这个词而言,在我国古代单纯地是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而今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加深,人们开始接受了西方艺术理念的冲击,各种艺术扑面而来,多如蝗灾。面对着各种创新的艺术名词,我们古代的六艺显得单薄了许多。摄像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书画艺术、管理艺术、电...

    196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韩啸:不以貌取人的身体艺术是不可救药的[图文]
    韩啸:不以貌取人的身体艺术是不可救药的[图文]

    形.容——身体的风景艺术展”策展人韩啸(右一)与嘉宾互动2014年7月5日下午4点,由若空间画廊、现代青年杂志社主办,著名跨界艺术家韩啸和女艺术家奉家丽联合策划的“形。容——身体的风景艺术展”在北京韩啸医疗美容院若空间画廊成功举办。该展览由雁西担任学术主持。参展艺术家有储婷、陈琴、崔治中、董婷秀、奉家丽、韩啸、胡...

    3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中的璀璨烟花[图文]
    艺术中的璀璨烟花[图文]

    正月里总是烟火最繁盛的时节,或许今年的天空因为雾霾的影响少了一些色彩,但我们并非只有凝视夜空才能看到烟花的璀璨。自古以来,烟火同样是艺术家倾心描摹的主题。博物馆中收藏的艺术品记录了国家的兴衰和文明的起落,而当代艺术家同样愿意利用烟花来表达内心的风景。蔡国强在多哈的作品《黑色仪式》(2011)梁西贡作品《降落伞之光》(局部)正月里总是烟火最繁盛的时节,或许今年的天空因为雾霾的影响少了一些色彩,但我...

    14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别开生面曲高和众——王镛先生访谈[图文]
    别开生面曲高和众——王镛先生访谈[图文]

    王镛,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教授研究生。一九八一年毕业展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名誉院长...

    192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林鸣岗追忆赵无极:他很反感缺乏情感的作品[图文]
    林鸣岗追忆赵无极:他很反感缺乏情感的作品[图文]

    林鸣岗近影著名画家赵无极的离去,震惊了整个华人艺术圈。由于近30年来很少回国交流,赵无极对许多人来说,就像他的抽象画那样,如同一个遥远而迷离的符号。曾旅法18年的香港油画研究会主席林鸣岗是赵无极的忘年交,本报记者赴港采访了他,听他讲述赵无极的故事。在封闭的画室里描绘心灵的世界林鸣岗上一次见赵无极,是在四五年前的一个艺术活动上,当时后者虽然反应有点慢,但状态尚好。“原本去年圣诞节...

    188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谈艺术教育与传统美术学院的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不久前接受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访。在谈及中国的美术教育有着怎样的问题,面临怎样的挑战,出路又在哪里时,...

    191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尹吉男:莫让娱乐主义主导学术和市场
    尹吉男:莫让娱乐主义主导学术和市场

    必须承认,目前我们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市场与学术的网络娱乐化问题。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还没有现在这么突出。由《功甫帖》引发的网络大战,将纸媒也卷入其中。收藏家、学者、鉴定家、投资人、经纪人、爱好者和普通观众都纷纷现身网络。微博和微信成为最快的传播载体。在书画鉴定领域,以前学术和市场泾渭分明,互不相扰。即使像上个世纪90年代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关于董源《溪岸图》的大型研讨及其辩难也是在学术界内部...

    118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