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法国文化的尬尴所想到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企鹅 点击 :

2007年美国《时代》杂志11月下旬美国版和12月首期欧洲版的封面专题中,驻巴黎主力记者唐莫里森撰文评论当今法国的文化现状,标题为《法国文化之死》,引起法国舆论界一片哗然。文章引用法国评论家阿兰哥曼(AlainQuemin)的话称:“上世纪四五十代,法国毫无疑问是世界艺术之都,那些渴望出人头地的艺术青年全都慕名而来,而如今,他们纷纷拥向了纽约。”尽管法国政府殚精竭虑地以补助、配额和减税的形式扶植文化,这个曾经诞生过无数大师级人物、引得举世称羡的国度,如今文化影响力正日渐式微。或许,美国人太夸张了法国文化的处境,或者,法国文化真到了这种让人尴尬的地步。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我在法国亲历过的经历。

2002年的时候,我随中国美术理论家赴欧考察团访问欧洲,曾在巴黎考察过。那时就对法国文化的处境有过相当担忧。我们去林风眠和徐悲鸿留过学的国立巴黎美术学院参观。在那里,我们看到这所有着数百年悠久历史的美术学院到处都是精美绝伦的文艺复兴样式的石雕。那些古典石头建筑以其精美的装饰和严谨的结构让人慨叹。而这些一两百年前派人去意大利临仿来的许多石雕,更把这所古老的艺术学院点缀得古意盎然。就是它那道石头的大门(过去的大门),你看看那整饬严谨的方托圆柱结合的结构,那门上龛洞中嵌着的精美人体石雕,那已有些风化的斑驳的石头,它们都在向你述说着前辈们技艺的精湛,从艺的严谨和她的令人敬畏的灿烂历史。我们去参观了学院的阶梯教室,那圆拱的屋顶上竟绘满了精彩的五彩斑斓的天顶画,亦如我们在凡尔赛宫所看到的天顶画一般……但与这种古典的学院氛围形成对比的是,今天这所学院的学生似乎也在从事“当代艺术”的创作。一些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随手涂鸦那儿看到的“作品”在其学生作品展上展出。当然,更多的作品是“装置”,即把各种材料及现成品拼置堆砌在现场,一如一位中国去留学的学生花费巨资的脚手架搭成的巨型装置。而另一位我知道的中国学生慕名留学该校却因无法学习而愤然转校……难道那么精彩的欧洲文艺传统就真的走到了尽头?!

法国的这种追逐美国艺术的倾向是受到法国政府鼓励的。法囯文化部长马尔罗就是推波助澜者!甚至他们的总统蓬皮杜也是颠覆自己文化的魁首。在以其名字命名的蓬皮杜中心,我就亲眼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艺术”。例如一间40来平米的展厅,从上到下四面八方全蒙着一层粗糙发臭的包装布,其他则什么都没有,这也是艺术?我愕然忧然慨然……

前述阿兰哥曼所称之“上世纪四五十代,法国毫无疑问是世界艺术之都”,那是在美国“当代艺术”策划之前。去看看河清先生著的《艺术的阴谋》一书吧。河清先生把因二战而财大气粗又几无历史可言的美国政府如何策划,以其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及后来的劳申柏们的装置艺术去彻底颠覆欧洲艺术以确立“美国艺术”(后称“当代艺术”)的过程描述得真实具体惊心动魄。美国人在欧洲推行其“当代艺术”之手段与今天在中国推行同样的东西之情景如拷贝般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今天到中国来折腾的除了美国人,还要加上一度加盟的欧洲人!

──现在好了,策划成功的美国人开始嘲弄上了当的欧洲同党了!死心塌地去追随去模仿美国艺术已四五十年的法国人,把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甩在大西洋里去。结果,自己的东西丟掉了,外来的东西又全是模仿,骄傲的法国人还骄傲得起来吗?上次去卢浮宫,其接待我们的会说英语的馆长不与我们说英语而要求用法语对话,这是法国人自信自傲的普遍现象,卢浮宫的馆长当然更有骄傲的资本。但当一国的艺术界屈服于本来不算啥的粗野的东西以为“进步”以为“先进”时,今天的法国人除了被嘲笑,还能说什么呢?策划成功的美国人当然该笑!而对法国来讲,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倒是朱德群与赵无极这两位获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称号的华裔画家,以其带有东方意味的抽象艺术为其支撑着国家艺术的门面。

如果说足以代表西方文化之骄傲的法国文化落到今天这个下场,那么,有着五千年让人自豪的悠久文明,又正在经历与法国四五十年前几乎一模一样的“当代艺术”历程的东方的中国,从政府官员到普通国民不应当从中警惕自省了么!

相关文章

  • 李真:跋涉于现实与虚无之间[图文]
    李真:跋涉于现实与虚无之间[图文]

    《金汤》 120cm×193cm×86cm 综合材料 2012继2008年“神魄”个展之后,时隔六年,李真再次于北京亚洲艺术中心举办个展“荒徒——李真凡夫系列首展”。自1999年第一次举办个展至今,李真以平均每年一个展览的节奏已经走过了14年,对于一位雕塑家来说,这无疑是一段密集而高强度的艺术之旅:创作、运输、考虑场地空间关系,一个个展览的接替到来,让李真觉得这14年过得很快,每次个展既是新作的...

    16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为啥没出现优秀的男性裸体画像?(图)
    中国为啥没出现优秀的男性裸体画像?(图)

    达芬奇《施洗者圣约翰》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的裸体比现实复杂得多。画家通过裸体造型,不仅表现出人物的胴体,而且还传达出画家本人对裸体的感觉和心境。纵观世界美术史,引人注目的男性裸体画,必然是激情与画技的完美结合。看起来,创造优秀男性裸体画的重任落到了女性画家的身上。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样的女画家并没有出现,反而男性裸体画的杰作都是出自男性画家之手。...

    62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日本为何流行少女癖[图文]
    日本为何流行少女癖[图文]

    历经百年,少女文化给日本人养成少女癖,流弊多端。少女,通常指七岁至十八岁的未婚女性(十六岁可以结婚,但二十岁成年,然后才可以抽烟喝酒)。虽然AKB48成员有超龄的,但人们也当作少女看。少女一词古已有之,例如《源氏物语》有《少女》卷,写光源氏的长子夕雾和云居雁两小相恋。不过,那鸭头不是这丫头,现在所使用的少女是社会发展到近代才产生的概念。拥有批评家等不少头衔的大冢英治在所著《少女民俗学》中写道:&...

    63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田家青:王世襄传奇之外的辛苦[图文]
    田家青:王世襄传奇之外的辛苦[图文]

    封面用图:王世襄夫人袁荃猷所绘《世襄听秋图》。在文博收藏界,王世襄是个说不尽的话题。5月25日是一代收藏大家王世襄诞辰100周年,古家具专家、王世襄弟子田家青前不久在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对话时认为:“如果要选12件全世界最好的明式家具出一套邮票,代表中国文化,那王(世襄)先生的收藏就占了5件。任何一个行业,比如瓷器、绘画、书法,不可能一人占其中半壁江山&helli...

    167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人体粉画创作漫谈[图文]
    人体粉画创作漫谈[图文]

    毓鑫你在我的夏天·之一78.5×54.5cm2011年粉画,又称色粉画、粉彩画,其表现写实题材具有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优势,且技法易于掌握。油画很难控制光泽统一,水彩画干湿技法复杂,丙烯画干得太快画面容易生硬,而粉画表现形体、色彩、质感却容易很多,这就是它如此吸引我的原因。有些人把粉画当作其他画种创作的辅助材料,还有人把它当作其他画种创作前收集素材的工具,甚至认为粉画就...

    152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顾群业谈宋卫东油画:澄怀味象畅神而已[图文]
    顾群业谈宋卫东油画:澄怀味象畅神而已[图文]

    宋卫东作品选顾群业看到宋卫东教授的油画作品非常感动。我立刻想到了中国传统画论里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气韵生动”(南朝画家谢赫)。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评价。然而宋卫东教授并非以油画媒材来画中国画。这次展出的40余件作品,皆为布面油彩,题材多为风景小品,且全部为写生之作。从内容到形式,无疑要归类于油画。这种源于西方的绘画门类,为什么在宋卫东教授的笔下,却给人感觉“...

    68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杨小彦:要从历史的眼神里辨别真相[图文]
    杨小彦:要从历史的眼神里辨别真相[图文]

    1955年3月号《人民画报》封面日前,中山大学教授杨小彦在中山大学“政务论坛”进行题为“革命:从现实到想象———20世纪下半叶中国革命的视觉记忆及其变异”的讲座。杨小彦用多年来收集的历史照片,从视觉记忆的角度讲述了“革命”概念的历史变化,陈述了图片的历史价值。杨小彦首先厘...

    12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书坛翘楚亦斵轮[图文]
    书坛翘楚亦斵轮[图文]

    我和占先是20多年的老朋友了。“占先”者,“登则占高峰,攻则做先行”之谓也。名如其人,业精于勤。受李占先事业成就和书法艺术的感染,曾口古绝句以赞之:“龙虎抖神韵,金农有传人。书苑连商海,翘楚亦斵轮。”这是我当年为他写的一首小诗,特取最后一句作这篇文章的标题。73岁的李占先,从一位优秀军人到成功的企业家,晚年又成为中国书坛翘...

    144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保利书画主管就《功甫帖》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图文]
    保利书画主管就《功甫帖》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图文]

    图为功甫帖&翁跋翁方纲题跋成《功甫帖》真伪判定的重要旁证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就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邱家和)自媒体上周末披露上海博物馆专家对苏富比纽约在9月高价拍出的苏东坡《功甫帖》的真伪提出质疑后,圈内人士自然也对此议论纷纷,其中上海博物馆专家认定翁方纲的题跋有伪,也成为《功甫帖》真伪之争的重要旁证,而刘益谦在其《我的声明》中也特别提到,上海博物馆专家“连翁方纲...

    98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自杀漫画呈现民国社会病态风潮[图文]
    自杀漫画呈现民国社会病态风潮[图文]

    张乐平的《意料之外》,刊于《中国漫画》1936年第8期。描述一位摄影师去江边拍摄跳水的镜头,找的女演员跳入江中之后,摄影师见江边有遗书一封,顿悟女演员原来是跳江自杀了。早报记者田波澜1919年11月14日,23岁的长沙姑娘赵五贞,因为不愿意奉父母之命嫁给富商老头吴凤林做继室,在多次反抗无果的情况下,最后用刀自戕于花轿内。此事轰动一时,引起许多知识分子的关注,仅湖南《大公报》就发表了近10篇文章...

    142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梓印墨韵两相宜[图文]
    梓印墨韵两相宜[图文]

    田宇原柳永词《望海潮》印刷术是中国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居功至伟。然而,历来人们关注的重点,可能容易偏向于“术”,也即印刷术作为一项技术成果的本身,重点自然是毕昇的活字印刷。在激光照排诞生之后,活字的“铅与火”成为历史,活字之“术”自然也成为历史。这一伟大发明的光环,是否会渐渐...

    106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马未都看《1942》:不要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图文]
    马未都看《1942》:不要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图文]

    【核心提示】: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正视历史。我们似乎习惯了冯小刚的幽默路线,却不想他在2012年贺岁档带着我们严肃了一把。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看完电影《一九四二》我没站起来,调整了一会儿,几乎是最后...

    81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标新贵有新知:熊任望的书法艺术[图文]
    标新贵有新知:熊任望的书法艺术[图文]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北京书协主席林岫为本刊题词本报记者续鸿明“什么是书法?难道仅仅是把字写得漂亮吗?难道仅仅是有一些人喜欢自己的字,不断地有人来索求吗?或者是不断地让自己的作品参加各种展览吗?熊任望先生的作品,最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书法这一命题。那就是他生命力的洋溢,是一个书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把压抑环境下的生命飞扬传递到社会,感染每一个阅读者。”河北作家阿宁在一篇文章中这...

    104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原创美术浅说[图文]
    原创美术浅说[图文]

    春牧图王倩文近十几年来,从北方到南方,从国内到国外,看了一些民族文化遗址,读了些古人和今人的书籍,特别是老庄及道家的学说,西方马斯洛、S.汉瑞提、赫伯特。里德等哲人们关于艺术创造的理念,后来,又目睹了河姆渡先民们的艺术创造和吴哥王窟非汉民族的雕刻智慧。这一些文化的理念与现实,使我的艺术思路顿开茅塞,我的思考开始从艺术的创新追溯到艺术的创造,艺术的原始状态。开始了对人的艺术创造的原动力--灵感与悟性...

    18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晓刚大邱美术馆个展深度解析[图文]
    张晓刚大邱美术馆个展深度解析[图文]

    张晓刚大邱美术馆个展海报2014年6月14日至9月10日,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志性人物张晓刚将于韩国大邱美术馆举办艺术家本人在亚洲首个大型回顾+新作展览。建筑面积达8,800平米的这座大型公共艺术机构将以其最大展厅UmiHall和全部4间展示空间来对这位以创造性和真诚来述说并演绎了一代人的遭际与情感、历史与记忆的艺术大师致敬。张晓刚的好友兼画廊主冷林曾经这样评论他的艺术:张晓刚的绘画从一开始就以...

    171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