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黄骏:当代水墨应立足传统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小涵 点击 :

4月29日,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黄骏的个展“超浓墨”在浙江三尚当代艺术馆开幕,这是一次以人物造型为主的水墨展览,表达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展出的以超浓墨为材料的作品,是近几年来,黄骏坚守在传统绘画的基础理念之上,对材料、审美、笔墨进行研究之后所创作的表现性绘画。水墨需要表现,当下人应该在既有传统基础之上,去表达当下,这样的绘画才会具有时代精神。记者在展览现场就当代水墨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对黄骏先生进行了采访。

记:您如何看待当代水墨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黄骏(以下简称黄):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是互相影响和借鉴的,这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条一直在延续着的脉络。从黄宾虹继承传统绘画、借鉴西方绘画的光影概念继续探索创新,到林风眠使用西画的材料与工具、以西方绘画的笔触着色彩墨绘画,到八五美术新潮运动中的领军者谷文达将观念艺术带入水墨绘画,这条中西融合的探索的脉络上一直有风格、方式各异的艺术家在进行着各方面的探索。

我个人认为中西方绘画的路径不在于它的材料,而在于观察和观念。民族性是中国水墨画的核心价值。它的创新始终需要两种对立或者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东西来互相推动。黄宾虹说中国画不分中西,无非就是说在中西绘画当中的观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早期的时候通过观察来打破自己原有的框架,想让自己有个宽口径,这种中西兼容的东西是可以深入去挖掘的。

国画当中人物画的表现是很难的,听上去似乎每一个人都可以表现,但并不是这样,尤其是水墨,它需要通过内在的东西去表达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水墨表现。水墨画的传统在于笔墨精神,这是水墨文化价值的判断标准,虽然在视觉和观念的表达上面不尽相同,但是这个价值标准是不能动摇的,这个是我们做当代水墨的一个底限,必须要坚守在中国文化大的核心价值问题上来作相关的研究。

记:做当代水墨对待传统的态度是怎样的?

黄:传统是需要敬畏的,要用心去读,没有传统我们也画不出这样的图式,但传统并不是靠临写去读的。程式化很可怕,我们要把传统的东西进行一些凝聚、凝练,进行一些推动,每个时代它都需要有一个递进性,都要有一个发展,我是这样来理解笔墨当随时代的。

我一直把敦煌作为我的传统,它的信息量庞大并且非常多元化,这是我们近现代的传统中所缺少的,敦煌这块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每次去看感触都不一样,每次都能带出一些东西为自己所用,抽象地去转化。

当代的笔墨表达方式,只是样式上跟传统的有些不一样而已,在笔墨精神上还是应该坚守传统,如果对传统研究不深,画面中笔墨层次的拉伸就没有感觉。

记:水墨在今天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黄:当代的艺术家对待水墨的态度和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是将水墨作为艺术语言,有的把它当成精神内核,有的则作为思维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艺术创作理念。而我最终选择的是将它简单地作为材料,把水墨作为材料是很自由的,这样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一系列相关的研究之后,我就可以做出更多的东西。水墨作为一种材料之后,只有碰到水才能产生裂变和突变,这种裂变和突变的东西是中国画说不清道不明的,这才是它的价值核心。只有将水墨作为一种材料,它的口径才会大,它面向的东西才会宽广,水墨的意义可能在于这里。

记:当代水墨在创作过程中,是怎样进入的?

黄:在整个绘画过程当中,首先要解决气息和画面结构上的问题,要通过书写进行第一遍表达,然后再打破,比如说画第一遍时,形是这样的,我打破之后重组,再打破再重组,这是经过观察之后的解构重组的问题,是绘画本体的东西。我否定自己第一遍画的,然后再重新捡起来介入、重构。一张画的层次要很深入,它必须要先打破再建立,再打破再重构,从这个过程当中去取舍、凝练。这样的一张水墨画会有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笔墨表面。首先要否定,然后再重新建立,在绘画的进入上应该是这样。

相关文章

  • 庞茂琨:游离在生命与现实的观望者[图文]
    庞茂琨:游离在生命与现实的观望者[图文]

    庞茂琨油画作品在艺术样式与语言多样化的今天,对于艺术家来说重要得是如何营造与创建自我的艺术语系,并将其有效地揭示出来……采访者:刘媛受访人:庞茂琨刘媛:如果没有“不动声色的凝视”这样的主题性提示,似乎很难发觉您所投射在作品中的犀利的注视一种代表了主观情怀的视觉定向,而不断纠结在您对于古典艺术气质的迷恋与追溯的落脚点上。对于古典油画技法的...

    4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图文]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图文]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在“书家”、“画家”遍地的今天,像画家孟宪义这样耐得住寂寞的书画家实为少见,也实在难得。他用30余个春秋锤练笔墨,修心悟道,画作追求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明丽高雅,清彻幽渺,笔墨空灵,构图简约疏朗,阐释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美学理论和人文思想。求取生动淡雅风作为著名花鸟画家霍春阳先生的弟子,孟宪义最早接触的绘画形式并非中...

    132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时尚史的碎片:安迪·沃霍尔与波普艺术[图文]
    时尚史的碎片:安迪·沃霍尔与波普艺术[图文]

    安迪·沃霍尔沃霍尔不仅是一位波普艺术家,他所涉猎的艺术领域非常广泛,绘画、电影、电视节目,书籍与印刷品、摄影、唱片封面、雕塑、表演艺术、海报、墙纸等全部都有他的作品,可以说他是二十世纪最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之一。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1928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是一位艺术家、印刷家、电影摄影师,是波普艺术运动最有名的开创者之一。在作为商业...

    126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马奈与印象画派的难解情缘 色彩革命的先锋[图文]
    马奈与印象画派的难解情缘 色彩革命的先锋[图文]

    实际上,马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印象画派,尽管他与印象派年轻的画家们保持着友好关系并同他们一起外出写生,他却始终拒绝参加印象派组织的画展。然而,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梵高等新兴画家。可以说,他创作风格与艺术理念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爱德华·马奈马奈与印象画派爱德华·马奈(douardManet,1832.01.23-1883.04....

    117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徐冰借光画中国山水[图文]
    徐冰借光画中国山水[图文]

    从正面(左图)看,徐冰的作品像一幅中国传统山水画,但是从背面(右图)看,则是用干枯植物、麻丝等现成物组成的。透过磨砂玻璃,观众可见的是东方韵味的“水墨”山水画,而画作背面则是干枯植物、麻丝、纸张、编织袋等构成,徐冰延续了10年的系列“背后的故事”近日在中间美术馆揭开了台前幕后。“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研究展涵盖了徐冰大型...

    12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以形写神以意造化:谈鲍虎花鸟画之创作[图文]
    以形写神以意造化:谈鲍虎花鸟画之创作[图文]

    画家鲍虎作品我与鲍虎相识已久,初见之时便觉他性情恬淡十分儒雅,了解后方知这与他自幼受水墨浸染有很大关系。在当代艺术领域,各种艺术形态的特征正在不断模糊,传统的中国画自康有为起,不断发生进化,尤其许多现代学院派青年画家更是清晰的认识到自身对于国画发展应当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鲍虎就是其中成长迅速的一员。画家鲍虎作品鲍虎出生于文化名城天津,自幼学习绘画造就了他温淳儒雅的性格。对待他人谦和礼让,而...

    188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标新贵有新知:熊任望的书法艺术[图文]
    标新贵有新知:熊任望的书法艺术[图文]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北京书协主席林岫为本刊题词本报记者续鸿明“什么是书法?难道仅仅是把字写得漂亮吗?难道仅仅是有一些人喜欢自己的字,不断地有人来索求吗?或者是不断地让自己的作品参加各种展览吗?熊任望先生的作品,最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书法这一命题。那就是他生命力的洋溢,是一个书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把压抑环境下的生命飞扬传递到社会,感染每一个阅读者。”河北作家阿宁在一篇文章中这...

    104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小东与贾樟柯的艺术立场[图文]
    刘小东与贾樟柯的艺术立场[图文]

    刘小东作品《三峡新移民》,贾樟柯用镜头拍摄下他的整个创作过程,成为其纪录片《东》的主要内容。而很多人知道刘小东恰恰是因为《东》和《三峡好人》这两部影片。刘小东影像展《儿时朋友都胖了》近日正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展出艺术家自1984年至今拍摄的千余幅摄影作品及其相关的纪录片与电影。展览期间,刘小东与贾樟柯以“艺术的立场”为题进行了一场对谈,在贾樟柯看来,刘小东绘画中&...

    22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书画家万不可被自己捧杀(组图)
    书画家万不可被自己捧杀(组图)

    笔者“行走江湖”多年,曾接触过诸多书画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形态各异,性格有殊,个性使然者居多。但大都能认清自我,权衡得失,理性且客观者众矣。但也有一部分书画家因受活动区域、人脉圈子限制,和外界乏有交流互动,仅仅局限于相对封闭的一片小天地,对外面的世界和发展人为地隔绝开来。于是乎,便出现了一大批自认为在当地响当当的书画家“大佬”,一出自己熟悉的小...

    162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丹青谈写作:作者不应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读者[图文]
    陈丹青谈写作:作者不应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读者[图文]

    陈丹青在新书发布会现场。新年伊始,陈丹青的三部新书《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并于1月8日在工人文化宫举行新书发布会。这是陈丹青继2008年《荒废集》之后首次将文稿付梓出版,三部书总共收入陈丹青近年累积的杂文、访谈、游记作品三十万余字。五年沉淀,三部书稿全新面世《草草集》是陈丹青近年所撰杂文和随笔的结集,全集分为艺术、影像、社会、木心四个部分,或谈及艺术...

    10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实力派山水画家--闫祖智[图文]
    中国实力派山水画家--闫祖智[图文]

    闫祖智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人。现为傅山书画院院士、山西省东学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朔州市兰亭书画院院士、山阴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山西省企业摄影家协会理事、朔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山水是诗人画家抒写情思的媒介,所以中国画和诗,都爱以山水境界做表现和咏味的中心。中国画最重山水,与意境说分不开。闫祖智山水画面中传达了他自身的特殊情感以及生命意识,而这种深刻表现作者灵魂的山水画图式又是他复...

    116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漆画人生”:艰难守望中寻找“春天”[图文]
    “漆画人生”:艰难守望中寻找“春天”[图文]

    张志强正在介绍漆画蒋振江摄“东方人发现了漆画,西方人发现了油画,这是东方与西方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对于漆画的文化价值,老艺术家胡一川赞誉有加。但随着时代变迁,如今漆画的境遇却并不美好,甚至是在生存的困境中守望着明天。在中国漆艺家协会会员、太仓漆画领军人物张志强的心中,这更是一条不断摸索的坎坷道路,也曾因为生活压力想要放弃,但始终都被漆画的魅力所牵引,最后他给自己定...

    8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沈行工: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图文]
    沈行工: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图文]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沈行工南京国际美术展征集作品复评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由组委会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强大的复评评委团队参与了此次复评,其中部分专家评委对本次美展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我们将为大家逐一呈现。在南京国际美术展复评现场,当谈到在艺术品收藏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沈行工再三强调,“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面对近1000件的复评...

    164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戴都都油画作品:魔幻的世象[图文]
    戴都都油画作品:魔幻的世象[图文]

    青铜时代·把酒论英雄-266cm×660cm-2008中国美协理事、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反映现实并不都意味着客观的再现。这正像现实社会在我们每个人内心产生的反应并不相同一样,对于曾经被现实撞击过并在心理永远落下伤痛的人而言,现实在他的内心也多半会被扭曲,心理的病灶一直会改变他观看事物的正常方式。这种被魔幻了的现实世界,虽非是...

    17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晓刚:川美现象在走下坡路[图文]
    张晓刚:川美现象在走下坡路[图文]

    张晓刚作品张晓刚: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张晓刚:78级川军造就影响力川美现象在走下坡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

    118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