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宋文翔:艺术批评的目的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小米粒 点击 :

老是看到网上许多文章在鼓噪,说中国缺乏真正意义的艺术批评,一曰缺乏中国艺术自身发展逻辑所建立相应的批评方法论,二曰批评家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批评精神。近段时间一直在读陆兴华先生的《哲学当务之急——当代法国思想六问》和《当代艺术做什么》等书籍,联想到艺术批评是以哲学的、社会学的和文化学的理论为依据对艺术现象进行理性地分析评判这一学界观点,因此对艺术批评的目的和意义有了一些思考。在笔者看来,那种认为艺术批评在于阐释艺术作品之于艺术史、社会和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的论断不免过于宏大,离我们实际操作的艺术批评毕竟有一定的距离。作为中国当下的艺术批评而言,艺术家和普通民众面对的艺术现象和由此出现的艺术现实问题远比建构本土化的艺术批评体系要重要的多,解决艺术创作及其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我们知道,同样对于艺术批评,海德格尔、夏皮罗和德里达三人分别以凡·高作品《农妇的鞋》出发,从自己需要的研究目的和视角出发,却得出了迥异的结果:海德格尔是把《农妇的鞋》这幅画当画看,并不在乎凡·高画了什么鞋、什么人的鞋或者鞋是什么,他想知道的是那正存在着的东西是什么?也就是说他想在画中看到那些本真的物、揭开表面之后仍留下的本质的东西,即凡·高是如何用画来画出画的;(德里达《绘画的真理》)而夏皮罗则像一切艺术史教授一样,专注于零碎的细节考证,认为海德格尔看到的根本不是农妇的鞋,而是城里人凡·高的鞋,他只将作品当作作品,把画当成物和对象进行考据,他是对鞋背后的个人历史和社会经济学感兴趣;德里达则站在海德格尔和夏皮罗之间调解说,鞋是画的寓言,鞋的真理不是鞋,鞋自己是在走向真理的途中成鞋的。

上述三人研究与批评的分歧结果或许会让我们迷惑起来,甚至会质疑艺术批评到底何为?笔者认为这取决于进行艺术批评背后的写作者,他是通过艺术批评的方式想要表达什么?或者说,他批评的目的是什么?是仅仅批评艺术作品本身出现的问题还是艺术家的创作方法与艺术情趣?还是通过艺术作品发现了什么其它方面的问题,乃至像哲学家们一样仅仅把艺术作品当作一个引子,去探求隐藏在作品后面以及物象背后存在的东西,如果从这个意义来看的话,艺术批评还真不是为作品而批评进行的表面意义上的"艺术批评"!

当然,当我们尚没有完全弄清楚艺术批评到底要指向什么样的目的的时候,我们不妨看看中国的批评家没在做些什么事。目前,许多批评家乐此不疲地通过学习西方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方法论,并借用这些西方艺术批评知识嫁接到中国当下的艺术批评活动中,把中国当下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批评活动当成一种试验场,来试图建立中国本土化的艺术批评方法,这种宏愿和精神无可厚非。然而让笔者质疑的是这种嫁接的方式与批评方法是否适用?即使从生物学的常识来看,不是任何物种之间都可以进行嫁接的,只有同种属性的植物或动物才不会出现排异性的。笔者认为文化的某种属性亦理应如此,毕竟文化产生的语境不一样,而且就某个特定社会、历史时期文化语境下的艺术创作现象或艺术作品,如果套用西方不同文化语境下产生的某种理论或批评方法来释疑问题,是不是也会出现不合时宜的排异性,这种嫁接方式会不会觉得过于张冠李戴了呢?

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称为艺术批评的文章,作品在其中起到的恐怕仅仅只是一个引子的作用,它根本不是艺术批评的目的和重心所在,作品引发的其它非艺术问题却是他研讨的重点。这样,作品成为他可有可无的东西,尤其是往往在大篇幅的引证博论过程中,嫁接的理论与运用的方法在说辞表述上往往牵强附会,甚至和该艺术作品一点关系都没有。两种文化语境下的概念、逻辑和思维混杂交织在一起,引证的西方文化理论概念与说辞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根本不会也不可能存在或实现,结果导致所谈的东西观点模糊、论据混乱,不知所云,其批评显得苍白无力。当然这种滑稽的研究结果与批评方式近年来早已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质疑,彭德先生不仅提出了中式批评,还在近日连续发表了博文《中文写作与中式思维有意义吗》和《中文写作与中式思维再议》,他认为中式批评"如同中国文化有中餐、中医、中国画和中国戏剧一样。中式批评的主要特征:玄、全、恬、散、短。作为一项永久性的再生资源,中式批评是借用者的起点,也是脱出中式、西式和中西混合式评论的前提。"(彭德《中式批评》见《江苏画刊》1998年第7期)而"中文写作同西文写作的区别,在于中文侧重表形而西文表音。……用中文写作,至少对艺术有启发。"并认为"中文体现的潜势法则与英文体现的优势法则,不会固定不变。中文的价值在网络时代将逐渐显示出来。中文和英文及其相关思维的未来价值,如同聋子的超常视觉和瞎子的超常听觉,会各领风骚。"这种中式批评和中式写作方法的倡导,虽然按彭德先生所说的是"逆势而行",但却是对唯西批评潮流的一种反拨。

在笔者看来,优秀的艺术批评不在于是否运用了什么高深的艺术理论以及狐假虎威的艺术批评方法论,而在于在艺术批评中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批评了什么?最为重要的是批评的效能到底如何?正如彭德先生所言"当解构主义把西方思想拆解得不成片断的今天,中国学术界与其前仆后继地续其香火,不如另起炉灶。中国人注重直觉的思维方式,或许能为人类的思想方法以致精神境界开辟出新天地,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批评贵在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精神,只有坚持批评的指向性,把握为何而批评的原则,其批评的效能肯定会日见成效,这亦是艺术批评的目的所在。

相关文章

  •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谈艺术教育与传统美术学院的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不久前接受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访。在谈及中国的美术教育有着怎样的问题,面临怎样的挑战,出路又在哪里时,...

    190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古代岩画启示录[图文]
    中国古代岩画启示录[图文]

    阿勒泰市汉达尕特乡多拉特沟岩画■曹家骧在我从业的这几十年中,我看过许许多多的岩画:云南沧源的岩画,我看过;甘肃嘉峪关黑山的岩画,我看过;广西宁明花山的岩画,我看过;新疆阿尔泰的岩画,我看过;宁夏平罗县贺兰山腹地白芨沟上田村的岩画,我也看过……然而,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对新疆阿尔泰和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两次考察。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

    6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关于章草学习的对话
    关于章草学习的对话

    李舟2012年参加盘山笔会2013年9月26日晚上20:33:48,忽然在我的邮箱中收到一份陌生邮件,阅后,我才想起那是大约在2007年前后,时在北京市丰台区程庄解放军总后某部供职的书友倪进祥带我去拜访的一个当年已八十高龄的老书家李舟先生。因没有收到李老快递给我的资料,故没有及时回复。9月29日我终于收到李老快递的一份由解放军总后勤部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内部资料《书画研究通讯》2013年第2期...

    33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曹乃谦:从没有想出名的愿望 相信命运的安排[图文]
    曹乃谦:从没有想出名的愿望 相信命运的安排[图文]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不久,瑞典皇家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偕同夫人陈文芬在上海首次参加中国作家的新书发布会。在他口中,曹乃谦是“中国最一流作家之一,他和李锐、莫言一样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位37岁开始写作,病中一直坚守的作家,是“一个真正的乡巴佬”。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也把我和诺奖联系在一起,我...

    147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詹建俊:艺术家应具有社会担当[图文]
    詹建俊:艺术家应具有社会担当[图文]

    油画家詹建俊詹建俊,满族,1931生于沈阳,自幼随父移居北京。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绘画系本科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研究生毕业,1957年俄罗斯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作为中国油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学派”的力行者、中国油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詹建俊于2013年1月荣获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颁发的“...

    160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感悟水墨[图文]
    感悟水墨[图文]

    ——《澳门月刊》专访著名山水画家、珠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开连先生初春的南国,偶有寒意。在李先生略显简陋的画室中,树影婆娑中洒落的阳光正静静地照在他笔下的水墨山水。对于记者的到访,李先生略显腼腆,面对记者的提问,他总是不经意的看一下他的画,似乎他的灵感全在那一方丹青,中国传统文人的内敛在那一刻尽显。服务珠海文联廿载心与得月前,记者有机会前往李开连先生设于珠海市的...

    5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朱德群:聆听宇宙的天籁[图文]
    朱德群:聆听宇宙的天籁[图文]

    本报记者严葭淇北京报道“看画和绘画,觉得在聆听宇宙的天籁。”在被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苏立文问及创作感觉时,朱德群如此作答。“我画中的意境是与我对自然的感悟密不可分,尤其是被自然激发出来的一种情感,在画面上的表现用语言很难形容。”朱德群后来解释,“这里的关键是要对自然真正有所感之后的真情流露,这样画出来的画就很融洽,就形成了画面意境和境界...

    2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潘欣信:东方意境在油画上的开拓[图文]
    潘欣信:东方意境在油画上的开拓[图文]

    宋卫东笑春风160×240cm油画宋卫东,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山东油画学会会员。宋卫东的作品,吸收了中国文人画写意的传统,把写意的因素应用于油画当中,在绘画表现上融会贯通了油画与中国画的不同语言,使绘画上升到意象表达语言状态,不拘泥于形似注重表达感情。宋卫东的作品追求东方绘画意境在油画表现上的体现,这与吴冠中老师的作品其理相同,这是因...

    64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当代艺术有待克服无知与歧视[图文]
    当代艺术有待克服无知与歧视[图文]

    当代艺术与生活并不遥远“作品想要表达什么?”4月23日,内地艺术家蒋志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主讲了一场“不会讲的讲座”。在讲座上,这位成长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实验艺术背景之下的艺术家只用投影展示了自己过去的一些作品照片,其中包括观念摄影、装置等,却鲜有为这些看似晦涩的当代艺术作品给出解释。除了其间穿插的行为表演,现场几近成了“不...

    137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徐冰借光画中国山水[图文]
    徐冰借光画中国山水[图文]

    从正面(左图)看,徐冰的作品像一幅中国传统山水画,但是从背面(右图)看,则是用干枯植物、麻丝等现成物组成的。透过磨砂玻璃,观众可见的是东方韵味的“水墨”山水画,而画作背面则是干枯植物、麻丝、纸张、编织袋等构成,徐冰延续了10年的系列“背后的故事”近日在中间美术馆揭开了台前幕后。“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研究展涵盖了徐冰大型...

    12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黄永玉:人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坏[图文]
    黄永玉:人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坏[图文]

    黄永玉。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黄永玉九十大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作为黄永玉十年一次的大型个展,此次展览历时一个月,将在9月16日闭幕。8月26日,黄永玉在国博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品没有好坏之分,而对于他来说,没有代表作之说。京华时报记者顾博实习记者黄嘉仪■记者手记《吹口弦》套色木刻休息方式是画小画一身素色棉麻衣裳,衣服袖子整齐卷起,再加一块大...

    100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邵亦杨:从绘画到影像[图文]
    邵亦杨:从绘画到影像[图文]

    德国艺术家里希特作品一关于记忆模糊的影像与真实的现实—里希特和它的相片画德国艺术家里希特(GerhardRichter)在当代艺术界享有巨大声誉。当20世纪70年代观念艺术大行其道,绘画濒临死亡时,他为绘画指出了新的出路。相片和相片画是里希特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利用相片做画并不新鲜,历史上许许多多的艺术家都曾借助相片作为创作的辅助工具,尤其是肖像画家。对于很多人而言,相片是记忆的...

    33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青年画家向亚——做一个大自然和生活的好学生[图文]
    青年画家向亚——做一个大自然和生活的好学生[图文]

    向亚,男,1990年生,湖南岳阳人,2013年毕业于长江大学油画本科专业获学士学位。“在描绘对象之前我会先去感受对象的故事性,这个故事的结局或赞扬、或批判,有了这个结局我的作品才有生命力。艺术中最打动人的东西是从生命中来的,而不是推理出来的,灵感的源泉其实就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中。”——向亚当社会与大学校园都处在一种普遍的利益至上的病态之中时,向...

    113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艺术跟金钱挂钩就变味[图文]
    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艺术跟金钱挂钩就变味[图文]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冯杰正在创作。刘占昆摄作者:刘占昆范文娟8日是中国第8个“文化遗产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冯杰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艺术一旦跟金钱挂钩,就变了味道。真正想学瓷板画,十年之内不要考虑钱的事情。”南昌瓷板画是一种...

    147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画题款钤印有讲究[图文]
    中国画题款钤印有讲究[图文]

    沈周《庐山高》(明)轴193.8cm×98.1cm当今书画界乱题滥题、以字害画现象屡见不鲜——众所周知,题款和钤印,不仅能对中国画起到点题作用,还能丰富画面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情思和艺术观点。明代沈灏在《画麈》中就说过:“题与画,互为注脚。”近日,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陈金章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很多年轻国画家对题款和钤印一知...

    80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