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罗一平:让艺术紧扣时代进程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元元 点击 :

7月初,步入广东美术馆展厅,“艺无涯——陈大羽百年艺术大展”“大道无垠——谢志高画展”和“恒久一刻——潘鹤速塑作品展”引人注目。这三大展览有一个共同点,艺术家均出身广东,身上带有岭南文化的痕迹。

据悉,陈大羽、谢志高画展是广东美术馆主动请进来的,目的是梳理岭南文化的文脉。而潘鹤展览则是广东美术馆立足本土资源的策划。自罗一平掌管广东美术馆以来,曾以“当代”崛起美术馆界的广东美术馆,在先锋的姿态下,视野广阔,展览更加多元。本报记者就此变化专访了罗一平。

既要当代也要主旋律

记者:目前展出的艺术家陈大羽、谢志高、潘鹤都和广东有渊源,巧合之外的深意是什么?

罗一平:广东美术馆是国际性的、全国性的美术馆,同时也是广东的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不是以推广传统艺术、岭南艺术成功,而是在于较早地关注了当代艺术,打造出“广州三年展”和“摄影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将当代艺术展作为主体的时候,在广东省省委、省政府的包容支持下,广东美术馆在推广当代艺术方面先走了一步。矛盾的是,广东没有当代的土壤,尽管广东一直开风气之先,但是广东人很务实,和传统相碰撞的当代艺术,绝大部分的广东人在心理上与当代艺术有距离,这也造成了广东美术馆在行内影响大,但是和广东美术界越来越疏远了。

因此,针对目前的局面,“请进来、走出去”是广东美术馆这几年将会实施的计划。除了请进在国内、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粤籍艺术家,广东美术馆从去年起主动地向全国推出一批优秀的广东艺术家比如杨之光、陈永锵、许钦松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北方的理论家印象中,广东艺术家很少走出去,现在积极主动地走出来,开始站在大圈子的前台,让大家认识代表人物和独特的绘画形式,认识广东的艺术家在大的多元时代的文化特色。我们期望外界对广东的文化印象不仅仅是“两高一陈”,还有新的形象、新的思维、新的语言。

记者:“当代”曾是广东美术馆的一张主打王牌,您主政这两年当代展览的比重依然不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这一领域。

罗一平:在当代艺术展览比重依然较大的情况下,我加大了主流展览、广东本土展览的比重。我接手以后如果再以当代作为主打和唯一的方向,有很多的限制。首先,广州不是文化的中心,只有做“广州三年展”这样的大型展览才能将国际的眼光吸引过来。在双年展、三年展几乎泛滥的今天,再用当代展或者两个展览确定国际的地位已经不可能了,许多艺术家其实是在赶场,同样的作品在不同的主题下频频亮相。其次,广东美术馆目前的场馆不适合展现当代艺术。第三,广东美术界希望广东美术馆在具有国际化眼光的同时,关注到本土的文化和艺术家。

广东美术馆仍将继续做当代艺术,它的姿态是最当下、最前沿的,不仅仅展览艺术品,更重要的是实现一个现代美术馆的使命,用艺术紧扣时代进程,契合当前主流意识形态。

用传统的美学做当代展览

记者:“广州三年展”展三年颇具创意,启动展中力图整合东南亚当代艺术的想法相当智慧。

罗一平:我实际上是用传统的美学在做当代展览,传统美学根本是一个“品”字,山阴道上行,一步弯一道景。这是为什么计划了三年的时间来做第四届“广州三年展”。

曾和一个当代艺术家交流,他说看了很多的当代展,但是大部分作品看了一两分钟就走了,当代艺术留不住人。而浙江美术馆的黄宾虹展览让他流连忘返,其实他对黄宾虹的语言很熟悉了,但是每次看都有收获。当代艺术失去的是语言表述自身的魅力,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当代艺术语言自身。

记者:2011年,“广州三年展”启动展被文化部评为优秀展览,而且是作为唯一入选的当代艺术展,可见当代艺术仍然是广东美术馆的强项,您对当代的理解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罗一平:如今当代艺术的作品理念包括策展思路都是针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文化批评,有批判就有了学术的深度和立场,但和政府就有了疏离。

当代艺术不仅仅局限于社会批判,还要关注当代艺术自身的语言之美。艺术的功能不是用来取代哲学家、社会批评家,陈述一个批评理念和态度。艺术是一种美的语言、形式的语言、有意味的语言,语言所包含的思想深度、文化深度让受众得到真正的感染。我更强调艺术语言自身,它是丰富的、经得起把玩的。

展示文化的魅力

记者:可以看出,您是在文化的大视野下来管理美术馆。

罗一平:我从大学走来,对文化没有偏见,当代艺术也好,传统艺术也好,只要我们以当下的观念在关注和策划展览,作品都有它的当下性。展览如果没有深度,只有噱头,作品只是材料的堆积。哪怕是某位广东艺术家的个展,做得纯粹玩味,和市民的审美期望结合,影响市民的审美,那么展览的意味就出来了。

我觉得一切与视觉有关的陈列都可以在美术馆展示,所有艺术形式走进美术馆,给它一个特定的语境、一个特定的陈述方式,它就会变为一个当代、前卫的展示。比如我策划的开馆展“台前幕后——广东戏曲舞台艺术展”,所有的元素没有一个是当代的,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展示出一个很出人意料的效果。这就是展示文化的魅力。

我们把美术馆设置成一个没有情节的情景剧场,观众走进来就像走进了一个舞台,每个人进来,置身其中,看到展品,点击戏曲,都是在即兴表演。也就是说,观众走进的是一个没有观众、只有演员的舞台,然后自己也成为一个演员。就像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在伟大的生存戏剧中是没有观众,只有演员的,每个人都身临其中,只是社会给他们铺垫的场景不同。”在这个展览中,我们给观众铺垫的是一个表演的空间。所以这是一个大装置艺术品,它可以装下所有的观众,将他们转化为演员。

我更看重艺术与多学科的联合,这也会是我任期内广东美术馆的价值走向和文化走向。比如会采用综合学术的力量,把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投放到历史的或者社会的大环境中去考察、去审视。

相关文章

  • 刘玉来:人体艺术一波三折说[图文]
    刘玉来:人体艺术一波三折说[图文]

    人间真是纷纭复杂,特别是当把人诸方面的欲望都攉动起来后,那纷纭劲儿可就不是谁能操控得了了。说书人讲话: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高尚,可以令你五体投地;下流,可以令你作呕气绝!人体可以是最高尚的艺术,也可以是最下流的亵渎。前几年我们大街上出现过一群人围着个光哧溜的女模特摄影,出现过饭馆里一群人围着个玉体横陈,上摆酒菜下箸的新闻,后来四川又出现了选美大泄光的“乐子”!一...

    105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画题款钤印有讲究[图文]
    中国画题款钤印有讲究[图文]

    沈周《庐山高》(明)轴193.8cm×98.1cm当今书画界乱题滥题、以字害画现象屡见不鲜——众所周知,题款和钤印,不仅能对中国画起到点题作用,还能丰富画面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情思和艺术观点。明代沈灏在《画麈》中就说过:“题与画,互为注脚。”近日,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陈金章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很多年轻国画家对题款和钤印一知...

    81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百年巨匠齐白石生命中的苦白[图文]
    百年巨匠齐白石生命中的苦白[图文]

    齐白石在治印前段日子,中央电视台播《百年巨匠》,看完其中的《齐白石》,蓦然想起曾见过他的一方印章“苦白”。从木匠到画匠、从画匠到画家、从画家到巨匠,在其人生每个阶段,都有近乎传奇的情节和故事,而苦难则是其生命的底色。我以为,用“苦白”两个字足以概括其人生。白石老人“苦白”印章去年暑天看“三百石印富翁&mdas...

    19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广东曾为中国美术打开天窗[图文]
    广东曾为中国美术打开天窗[图文]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纸本水墨69.5×45.5cm1973年《新开发的公路》关山月纸本水墨117×94cm1954年《人桥》古元木版套色20.5×36cm1949年《一辈子第一回》杨之光“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广东巡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为纪念...

    85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许江:难忘教诲[图文]
    许江:难忘教诲[图文]

    赵无极在中国美院做教学示范赵无极先生是当代著名华裔法籍画家,是当今世界画坛很有影响的一位大师。他以中国人的胸怀,吸收民族传统之神韵,博采欧美绘画流派之精华,融汇东西方之所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世界艺坛的推崇和颂扬。1985年5月,赵无极先生应我们的邀请,来到他的母校——浙江美术学院。学院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绘画讲习班,有来自全国8所美术院校的教师和浙美部分师生27人...

    39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韩啸:不以貌取人的身体艺术是不可救药的[图文]
    韩啸:不以貌取人的身体艺术是不可救药的[图文]

    形.容——身体的风景艺术展”策展人韩啸(右一)与嘉宾互动2014年7月5日下午4点,由若空间画廊、现代青年杂志社主办,著名跨界艺术家韩啸和女艺术家奉家丽联合策划的“形。容——身体的风景艺术展”在北京韩啸医疗美容院若空间画廊成功举办。该展览由雁西担任学术主持。参展艺术家有储婷、陈琴、崔治中、董婷秀、奉家丽、韩啸、胡...

    3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图文]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图文]

    鲍卓尔(广西艺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晨曦国画在我们把更多的题材选择侧重于写生照片和凭空创造艺术形象的时候,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更加贴近生活的、发自内心产生共鸣的艺术内容。在悉心的观察与发掘中,我发现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与场景,最重要的生活表现与构成都存在了些什么呢?首先是常见的生活状态:学习,饮食,娱乐。然而作为一个女生,需要表达由自身出发,最能够体现女性特点的,明显与男性生活巨...

    157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黄专:面对当代艺术 最重要是观看的自由
    黄专:面对当代艺术 最重要是观看的自由

    8月8日,黄浦江,蔡国强“白日焰火”开幕式8月8日,黄浦江,蔡国强“白日焰火”开幕式。有评论说,当代艺术的构成中,观众也是创作的一环,并以“白日焰火”为例,说当黄浦江上的硝烟散尽之后,一切都得依赖于媒介的重构,无数的摄像和影像的记录,无数的叫好声、质疑声和抱怨声,共同并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建构和重构这个作品。“...

    188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吴以强:一个艺术家的叛逆[图文]
    吴以强:一个艺术家的叛逆[图文]

    艺术创库画廊(香港)将于2012年8月25日至9月28日,举办中国艺术家吴以强个人作品展,名为《七嘴八舌,什么都听不见》。吴以强的创作以纸的媒介作为基础,如报纸、杂志、宣传单张、经文等,再加以篡改、撕捏、重构,从而创造出新面貌的作品。看网也特地对吴以强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采访,下面让我们听听来自艺术家自己的声音。创作动机?最初,篡改和歪曲报纸是基于消解报纸的同时回到报纸本身,报纸其实变成一个...

    7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李安和莫言的共同特质:荣辱不惊的温和与朴实[图文]
    李安和莫言的共同特质:荣辱不惊的温和与朴实[图文]

    梅开二度的李安再度令华人圈沸腾。台北最高建筑101大楼顶端当晚打上“李安!”两个大字。几天来,同样不停滚动他名字的地方,还有内地的网络。他在致辞里的一句中文“谢谢”,让所有华人与有荣焉。李安的获奖让人联想到不久前莫言的折桂。作为先后问鼎世界电影、文学领域最高奖项的两位华人,人们免不了把两人放在一起谈论。事实上,这种比较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两...

    133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走向坚实的大地[图文]
    走向坚实的大地[图文]

    兰力斌圣城我相信这是对他许多年来寂寞而艰苦的探索过程的一种精神上的回报。我们将认识他和他的艺术,并与他一道去感受那些曾经感动过他的心灵的人与自然。像今天人到中年的许多油画家一样,兰力斌在学习和研究油画的过程中经历了不断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历程。在中国,对油画的了解在很长时间里停留在浅显的层面,无法目睹欧洲油画原作的局限,使学习油画的年轻学生只能靠对印刷品上图片的揣摩,去体会油画的语言意味和技法...

    10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画西化:是把马养好还是培育骡子[图文]
    中国画西化:是把马养好还是培育骡子[图文]

    中国画是在写意、传神中表现笔墨情趣并将诸多文化形态(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独特画种。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和重在写意的艺术表达,是中国画之所以为“中国”画的根本所在。目前,在一些受西画风格影响严重的“海归”画家中,很多人都在以西画的创作理念来营造画面。比如,有的运用“焦点透视法”并效仿水粉画和水彩画的画法,有的还效仿木炭画...

    49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张海涛:从电影到当代艺术[图文]
    张海涛:从电影到当代艺术[图文]

    论坛现场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的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主题论坛“从电影到当代艺术:栗宪庭电影基金的出版计划”8月26日在现象艺术中心举行。现场嘉宾孙松荣(巴黎十大电影学博士,台湾台南艺术大学教授)、杨北辰(ARTFORUM中文网主编)、张海涛(策展人、批评家、艺术档案网主编)、毛晨雨(导演)、胡敌(巴黎第三大学电影与视听研究院)、曹恺(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南京总监)、张献民(...

    160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扬州八怪:浸染人间烟火的职业画家[图文]
    扬州八怪:浸染人间烟火的职业画家[图文]

    所谓“职业画家”,往往正是一些失去了正式职业的画家。现在如此,古代更是如此。只不过,在古代,想要选择当一名“职业画家”,需要更多的勇气。因为自唐宋以来的文艺传统便是:“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黄慎《赏花仕女图》扬州八怪是清代在扬州地区卖画为生的一群画家。他们的画不仅蹊跷古怪,而且明码标价。说来也怪,这几位画家不仅没有...

    158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泼墨代线条 误导人物画[图文]
    泼墨代线条 误导人物画[图文]

    战国《人物龙凤帛画》十五年前,吴冠中先生的一篇文章《笔墨等于零》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国画笔墨的持久争论。近日,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军者之一的黄一瀚先生称:中国画笔墨中处于核心概念的线条,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穷尽其样式;而墨块,尤其是人物画中的泼墨则是一块尚未深入开垦的“处女地”,正可为当代水墨发展留下一个突破口。果真如此吗?且看业界专家们的深入辨析。唐周昉《调琴啜茗图》(局部...

    4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