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欧洲文艺传统走到了尽头吗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阿蛮 点击 :

2007年美国《时代》杂志11月下旬美国版和12月首期欧洲版的封面专题中,驻巴黎主力记者唐莫里森撰文评论当今法国的文化现状,标题为《法国文化之死》,引起法国舆论界一片哗然。文章引用法国评论家阿兰哥曼(AlainQuemin)的话称:“上世纪四五十代,法国毫无疑问是世界艺术之都,那些渴望出人头地的艺术青年全都慕名而来,而如今,他们纷纷拥向了纽约。”尽管法国政府殚精竭虑地以补助、配额和减税的形式扶植文化,这个曾经诞生过无数大师级人物、引得举世称羡的国度,如今文化影响力正日渐式微。或许,美国人太夸张了法国文化的处境,或者,法国文化真到了这种让人尴尬的地步。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我在法国亲历过的经历。

2002年的时候,我随中国美术理论家赴欧考察团访问欧洲,曾在巴黎考察过。那时就对法国文化的处境有过相当担忧。我们去林风眠和徐悲鸿留过学的国立巴黎美术学院参观。在那里,我们看到这所有着数百年悠久历史的美术学院到处都是精美绝伦的文艺复兴样式的石雕。那些古典石头建筑以其精美的装饰和严谨的结构让人慨叹。而这些一两百年前派人去意大利临仿来的许多石雕,更把这所古老的艺术学院点缀得古意盎然。就是它那道石头的大门(过去的大门),你看看那整饬严谨的方托圆柱结合的结构,那门上龛洞中嵌着的精美人体石雕,那已有些风化的斑驳的石头,它们都在向你述说着前辈们技艺的精湛,从艺的严谨和她的令人敬畏的灿烂历史。我们去参观了学院的阶梯教室,那圆拱的屋顶上竟绘满了精彩的五彩斑斓的天顶画,亦如我们在凡尔赛宫所看到的天顶画一般……但与这种古典的学院氛围形成对比的是,今天这所学院的学生似乎也在从事“当代艺术”的创作。一些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随手涂鸦那儿看到的“作品”在其学生作品展上展出。当然,更多的作品是“装置”,即把各种材料及现成品拼置堆砌在现场,一如一位中国去留学的学生花费巨资的脚手架搭成的巨型装置。而另一位我知道的中国学生慕名留学该校却因无法学习而愤然转校……难道那么精彩的欧洲文艺传统就真的走到了尽头?!

法国的这种追逐美国艺术的倾向是受到法国政府鼓励的。法囯文化部长马尔罗就是推波助澜者!甚至他们的总统蓬皮杜也是颠覆自己文化的魁首。在以其名字命名的蓬皮杜中心,我就亲眼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艺术”。例如一间40来平米的展厅,从上到下四面八方全蒙着一层粗糙发臭的包装布,其他则什么都没有,这也是艺术?我愕然忧然慨然……

前述阿兰哥曼所称之“上世纪四五十代,法国毫无疑问是世界艺术之都”,那是在美国“当代艺术”策划之前。去看看河清先生著的《艺术的阴谋》一书吧。河清先生把因二战而财大气粗又几无历史可言的美国政府如何策划,以其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及后来的劳申柏们的装置艺术去彻底颠覆欧洲艺术以确立“美国艺术”(后称“当代艺术”)的过程描述得真实具体惊心动魄。美国人在欧洲推行其“当代艺术”之手段与今天在中国推行同样的东西之情景如拷贝般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今天到中国来折腾的除了美国人,还要加上一度加盟的欧洲人!

──现在好了,策划成功的美国人开始嘲弄上了当的欧洲同党了!死心塌地去追随去模仿美国艺术已四五十年的法国人,把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甩在大西洋里去。结果,自己的东西丟掉了,外来的东西又全是模仿,骄傲的法国人还骄傲得起来吗?上次去卢浮宫,其接待我们的会说英语的馆长不与我们说英语而要求用法语对话,这是法国人自信自傲的普遍现象,卢浮宫的馆长当然更有骄傲的资本。但当一国的艺术界屈服于本来不算啥的粗野的东西以为“进步”以为“先进”时,今天的法国人除了被嘲笑,还能说什么呢?策划成功的美国人当然该笑!而对法国来讲,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倒是朱德群与赵无极这两位获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称号的华裔画家,以其带有东方意味的抽象艺术为其支撑着国家艺术的门面。

如果说足以代表西方文化之骄傲的法国文化落到今天这个下场,那么,有着五千年让人自豪的悠久文明,又正在经历与法国四五十年前几乎一模一样的“当代艺术”历程的东方的中国,从政府官员到普通国民不应当从中警惕自省了么!

相关文章

  • “平衡”的艺术:厨房天平设计[图文]
    “平衡”的艺术:厨房天平设计[图文]

    探寻产品和使用者之间的强大联系,瑞士裔日本设计师NadineFumikoSchaub用一套天平来追求“平衡”。这个项目的基础是来源于传统的医用天平,那些现在已经被廉价低质的电子称所取代的产品,而这些厨房的电气用具如果损坏,更多的是被取代并非修理,最终变成使用者的废弃物。通过恢复低技术的厨房天平,该设计要充当一个对抗“头脑一热就扔掉”...

    162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陶喆:放下,需要思索,也需要时间[图文]
    陶喆:放下,需要思索,也需要时间[图文]

    陶喆凭上一张大碟《六九乐章》拿下台湾金曲奖的“金曲歌王”后,有“R&B教父”之称的陶喆反而沉寂了不少,并未乘胜追击。很多人都猜测,陶喆是否应验了那句“得金曲,衰三年”的魔咒?其实,暂时离开公众视线的陶喆一直没有闲下来,他写了好几个剧本、筹拍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签下乐坛新人关诗敏、筹备新碟、与新班底合作新歌…...

    122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鼠首兔首回归 圆明园其他文物在哪[图文]
    鼠首兔首回归 圆明园其他文物在哪[图文]

    大水法石鱼在西城区西单横二条时的场景。2007年,这对石鱼回到圆明园西洋楼大水法遗址上。图片来自《谁收藏了圆明园》,刘阳编著,金城出版社出版。圆明园鼠首、兔首回归中国,给这桩曾引发轩然大波的焦点事件画上句号。尽管这是件好事,还是要看到,圆明园十二兽首还远未聚齐。而其他流失在国内外的文物数量更是不能胜数。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的新书《谁收藏了圆明园》,就系统介绍了这些流散文物。借...

    132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陈履生:当代艺术不都是晦涩难懂[图文]
    陈履生:当代艺术不都是晦涩难懂[图文]

    艾敬个展现场一排排流淌着民谣的音乐CD碟片,一幅幅以“爱”为主题的油画,和一件件展现乡情的装置艺术,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同一个空间里。今起,“ILOVEAIJING:艾敬综合艺术展”亮相国家博物馆南二、南三展厅,从歌手跨界为视觉艺术家的艾敬,交出了她在10年里创作的近200件当代艺术作品。展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和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本次展览也是国博自...

    81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姑苏画家略谈:别样山水孕育别样画家作品[图文]
    姑苏画家略谈:别样山水孕育别样画家作品[图文]

    青花之二(国画)徐惠泉也许是因为姑苏有着不一样的山水,所以,像郁文华、徐惠泉等等这样的画家作品,就有了别样的魅力。当代著名中青年人物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惠泉就是其中一位。他说,他的工笔画,在构图上,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构成法则,着力于画面的情趣意味;在造型上,以线为主,略作变形夸张,表现姑苏女子的温情、才智与美丽;在色彩处理上,以西方古典绘画中典雅、温和、富贵为基调。徐惠泉曾潜心...

    141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建筑师陈暄访谈:我的梦想是建一座美术馆[图文]
    建筑师陈暄访谈:我的梦想是建一座美术馆[图文]

    建筑师陈暄第一眼看到陈暄,你很难将眼前这位身材娇小,长发披肩的柔弱女生与建筑师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接下来,当你翻阅她的履历时,还会有一连串的吃惊等着你。陈暄于2004年建立十上建筑设计工作室,她主持过的项目大到公共场馆建筑如阿联酋大使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咖啡厅,小到隋建国工作室、UCCA艺术商店、空白空间画廊以及愚公移山音乐表演场地等空间设计。纵观这些地标性建筑或艺术空间,你会发现为陈暄的作品...

    108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张远:放弃高薪回乡搞起葫芦烫画[图文]
    张远:放弃高薪回乡搞起葫芦烫画[图文]

    张远和他的特型葫芦。他,设计专业毕业,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勇于创新的他在设计业界如蛟龙得云雨。为了父母的意愿,他回到了家乡定襄,工作之余,重拾设计之梦,在葫芦上做文章,烫画、雕刻无所不能。终于有一天,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父母开始认可了这个“不务正业”的儿子。从此,他走上了创意葫芦的“不归路”……如今,他在国内葫...

    138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某些画家出不了好作品是因为没深入生活[图文]
    某些画家出不了好作品是因为没深入生活[图文]

    洪植煌作品《同饮天山水》。■顾兴义(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怎样才能成为大师?怎样才能创作出传世之作?这一直是画坛的热门话题。谁不想成为大师?谁不想创作出传世之作?但谈何容易。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应该是一个问题。我以为能创作出传世之作者,应该就可以称之为大师了。怎样才能创作出传世之作呢?首先须先弄明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传世之作。可以这么说,能达到真、善、美高境界之作品,一般就能传之久远。而作...

    60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季顺:用温度烫出艺术的痕迹[图文]
    季顺:用温度烫出艺术的痕迹[图文]

    季顺(右)随代表团赴德国表演现场与时任我国驻德国大使吴红波(中)交流用温度烫出艺术的痕迹一个奇形怪状的葫芦,一把普通的烙铁,只需要这两样东西,季顺就能完成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在季顺看来,火绘葫芦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只是掩盖瑕疵,葫芦跟纸张一样是一个载体,是一个完全可以独立承载艺术的载体。从诗歌创作得灵感季顺从小学4年级就开始画画,他笑称自己的婚姻也是因画结缘。据季顺回忆,从小因为能画所以一路...

    6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萧海春山水画新作《鹊华秋色图》上海的中国画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但却又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上海的艺术家一直是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远离政治主题,画一些风景、静物、变形的人物,寻求一种个性的语言。这种温和的前卫也决定了它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回响,它就是一群艺术家的一个寻求创作自由的派对——但我觉得这更接近艺术的正道。张培成“上海美术进京展”去年在中国...

    5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书法治乱与朱复戡书论[图文]
    书法治乱与朱复戡书论[图文]

    朱复戡书法作品朱复戡七岁时被一代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称作“小畏友”,青少年即成名于上海滩,一生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和创作。读朱复戡书论,无论是他的金石学研究、古文字学探微,还是他的大篆小篆草书治印的创作以及散珠碎玉般的书论,都令人感到谨严慎出。朱复戡书法作品针对当下“书法热”中丛生的某些乱象,张德祥先生等最近发文痛斥了书法界的商业炒作,乱封所谓&...

    150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冰:有问题就有艺术[图文]
    徐冰:有问题就有艺术[图文]

    徐冰的“木林森计划:台湾”,图为在屏东县三地门乡的教课活动。2008年回到母校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重新又回到中国。在徐冰眼中,中国是现今最具实验性、是有可能找到新的文化方式的地方。为此他开始更深入地探讨传统中国与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凤凰项目的出炉便是一大印证。当然更重要的或许还在于,当今中国当代艺术与经济、资本也发生了更多的关系。为此,此时的艺术家面临的挑战或诱惑更多...

    32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以不知道怎么拍的方式拍电影[图文]
    以不知道怎么拍的方式拍电影[图文]

    导演李玉李玉早年曾经做过主持人,拍过纪录片,其作品《姐姐》被纪录片大师怀斯曼称赞为“摄影机能像趴在墙上的苍蝇一样观察生活”。从2001年反映女同性恋生活的电影处女作《今年夏天》开始,李玉的导演之路开始慢慢一次又一次转变,从最初的小众、地下、边缘,到现今的票房“亿元俱乐部”会员。李玉一边走在社会批判、直面内心的创作刀刃上,一边游走在红线边。李玉和制...

    40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花鸟画的古今参照[图文]
    花鸟画的古今参照[图文]

    蒋采苹盛开的百合花中国画被划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科或称之为三大类,至今已成共识。三大科中,花鸟画独自成科最晚。花鸟画在魏晋南北朝初露端倪,到南唐时有了自己独有的身份,而真正的繁荣,从现有流传下来的作品看,当属宋代。1000多年来,虽然战乱频起,自然灾害无数,不知有多少花鸟画的精品力作灰飞烟灭,但祖辈们仍然为我们留下了相当可观的花鸟画传统佳作。花鸟画的题材花鸟画的题材并非仅有百花和各种鸟...

    22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保利书画主管就《功甫帖》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图文]
    保利书画主管就《功甫帖》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图文]

    图为功甫帖&翁跋翁方纲题跋成《功甫帖》真伪判定的重要旁证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就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邱家和)自媒体上周末披露上海博物馆专家对苏富比纽约在9月高价拍出的苏东坡《功甫帖》的真伪提出质疑后,圈内人士自然也对此议论纷纷,其中上海博物馆专家认定翁方纲的题跋有伪,也成为《功甫帖》真伪之争的重要旁证,而刘益谦在其《我的声明》中也特别提到,上海博物馆专家“连翁方纲...

    98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