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艺术家出名如何趁早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爽歪歪 点击 :

哈维尔说,20岁的十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你将收获进展、英雄般自信、相对勇敢及乐观主义。拉斐尔、毕加索和安迪·沃霍尔的20岁都印证了他的说法。

春节刚过,有志于读艺术院校的孩子们就开始转战全国,踏上了艺考之路。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报考了数个考点,多的甚至要赶十几个地方。仅杭州的中国美院考点,就迎来了超过3.7万名考生。进入美术学院学习,是成为艺术家的常规路径中的第一道门槛。

而对那些已经进入艺术学院学习的学生来说,大学与其说是作为制度的大学,不如说是作为场所的大学,在这里,他们接触到教授、艺术家或身兼教授之职的艺术家,有些学生也成为他们的学徒或助手,更多的人受他们的影响。毕业生作品展上,略懂当代艺术的人不用靠近标签就能看出作者是哪个工作室哪位老师的学生。市场因素也早早进入学院,有早熟的学生入学不久已经能够与画廊合作。

尽管艺术院校进行的是一种广义教育,并不仅仅为了培养职业艺术家,但毕业后立志成为职业艺术家的艺校学生却越来越多。他们的20岁,听过太多成功故事,对那种周旋在画廊、藏家、策展人、批评家和各种艺术爱好者中间的风光生活也有憧憬。还有一些人,可能已经成为艺术产业链上的一环,知道艺术商业化的小秘密。画得好的可能已经尝过成功之味,作品可以卖到数万块钱一幅,也开始有订单,有积蓄了。

而那些历史上与现实中声名显赫的艺术家,20岁时在做什么?

英雄般自信的20岁

哈维尔在《1970-1976年剧本集》的“跋”中描述过20多岁的理想状态:“当一个作家20岁的时候……他达到了对于自身的一种比较严肃的理解,开始用他自己的眼光看这个世界,找到他自己的方式来承担这个世界和自身。然后,他差不多再花10年的时间去调查研究,把事情弄清楚,从各个角度上释放这种对于世界的最初的经验。这是一个重要的10年:一个获得进展、英雄般自信和相对勇敢及乐观主义的时期。”

马萨乔21岁已经获准加入画师行会,他独具匠心地将数学、透视和审美融为一体,抛弃了僵化的哥特风,对福音故事进行独特演绎,使后生米开朗琪罗也甘作他的盲目崇拜者。

20岁的达·芬奇是韦罗基奥艺术作坊里的红人,一边与当时著名的艺术家、科学家和人文学者谈天说地,一边用画笔和刻刀在艺术赞助人那里找到了金饭碗。

20岁的拉斐尔已经名声大噪,成为佩鲁贾的首席画师。他的生活过得不像画家,倒像是一位王子。

19岁的丢勒游学意大利四年,23岁即成为名动德国的艺术家。游学经历使他决心把更多时间用在工作上,而不是饮酒作乐,这一影响大概来自达·芬奇。

成立于1848年的拉斐尔前派集合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愤青,当时这个组织的成员亨特、密莱司、罗塞蒂兄弟等都在20岁左右,却改变了英国艺坛的生态。

一生创作了3.7万件作品的毕加索,21岁创作了“蓝色自画像”,24岁创作了《拿烟斗的男孩》,26岁创作了《亚威农少女》。实际上,在20岁之前,他就已超越绘画技巧而对绘画本质有所触及。

30岁之前,克利姆特已经凭借为维也纳资产阶级文化所做的视觉贡献而声名鹊起,成为欧洲的顶尖艺术家和建筑装饰大师。

1949年,21岁的安迪·沃霍尔到纽约寻找机会。3年后,他创立了“工厂”,聘请非专业团队从事概念创作,大量复制名人脸孔,还将罐头和可乐瓶变成艺术品。

“从20岁起就要捍卫属于你的东西”

中科院神经疾病和人类遗传学联合研究室主任贺林说:“20岁左右最容易患精神疾病。”年轻通常意味着稚嫩和脆弱,但也是早慧和充满活力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越来越退化,你甚至会发现,往后的几十年,你都在吃20多岁积蓄的老本。

据说毕加索成名之后,才思枯竭之时便去巴黎年轻艺术家的工作室走走,所以年轻艺术家听说毕加索要来都赶紧把画翻过去——好主意一旦被毕加索“借鉴”了,那就成了毕加索的了。

艺术家非常“贪婪”,因为艺术创作是一项依赖感觉的工程,他们从未停止对世界的观察和索求,一生都在试图把打劫来的感觉表达得令人印象深刻。毕加索的每一位女伴都为他带来一些变化,他视“感觉”如珍宝。

今天令你赞叹不易的一切艺术表现,实际上都只是冰山一角,海面下潜伏着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生物学、心理学、地理学、物理学等等更深广领域的作用力,也跟你的每一趟旅行、每一次交谈有关。没有这些的滋养,纯粹的学术是乏味空洞的。大学为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告示栏中贴满了各种课程以外的演讲和讨论会预告,没有什么学习是无用的屠龙术。

和前辈艺术家保持接触也是一种典型的学习方法,学到多少完全取决于你付出了多少努力。

但是太多关注圈子文化却并非聪明做法,对待那些来自报刊、电视和互联网的快餐式信息也要格外警惕,因为这些常常会干扰你看清真正的目标。

法国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建议年轻人:“从20岁起就要捍卫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用所有精力去捕捉信息。试图去理解哪些是重要的东西,哪些不是,这很要紧。”

相关文章

  • 圆明园里的文物:它们现在何处[图文]
    圆明园里的文物:它们现在何处[图文]

    主讲人刘阳,1981年出生于北京,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昔日的夏宫》、《三山五园旧影》、《谁收藏了圆明园》近日,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资助挪威博物馆160万美元换回7根圆明园石柱的事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圆明园的那些珍贵文物都收藏在哪儿,又一次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告诉我们,仅法国最大的王宫(博客,微博)之一枫丹白露宫收藏的来自中国圆明园的金银...

    84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庞茂琨:游离在生命与现实的观望者[图文]
    庞茂琨:游离在生命与现实的观望者[图文]

    庞茂琨油画作品在艺术样式与语言多样化的今天,对于艺术家来说重要得是如何营造与创建自我的艺术语系,并将其有效地揭示出来……采访者:刘媛受访人:庞茂琨刘媛:如果没有“不动声色的凝视”这样的主题性提示,似乎很难发觉您所投射在作品中的犀利的注视一种代表了主观情怀的视觉定向,而不断纠结在您对于古典艺术气质的迷恋与追溯的落脚点上。对于古典油画技法的...

    4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水墨 纷繁中的困惑[图文]
    当代水墨 纷繁中的困惑[图文]

    国色·端卢辅圣其实不只是这半年,在google里输入“水墨+展览”,你能发现近10年里,有关水墨的展览和名词、口号、主义,简直多得令人瞠目——水墨关怀、水墨原形、墨变、再水墨、水墨解构、墨测高深、观念水墨、实验水墨、水墨文章、水墨新维度、水墨中的水墨、水墨现场、水墨思维、水墨方向……水墨这一绘画题材和画...

    2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兼四绝——追忆钱君匋先生[图文]
    艺兼四绝——追忆钱君匋先生[图文]

    钱君匋篆印结合日前在上海笔墨博物馆举办的“艺兼四绝——钱君匋书画篆刻装帧展”,上海市文史馆、笔墨博物馆等组织书画界人士及钱君匋亲属、学生等就其艺术与生平等进行了研讨。钱君匋(1907-1998),浙江桐乡屠甸镇人,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上海市政协委员等,是一位融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家。陈辉(钱君匋学生,展览策展人)在...

    165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郑可:从雕塑家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先驱者[图文]
    郑可:从雕塑家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先驱者[图文]

    郑可为新一军纪念碑创作的《铜鹰》。报载,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将得到适度修缮,这使我想起了公墓上的铜鹰。恰好,日前承雕塑家尹小艾见告,其师祖郑可先生的作品集已出版(王培波主编《郑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1月),内中载有铜鹰的清晰照片及郑可的多件早期作品。便有了冲动,想谈谈这位被遗忘了的粤籍前辈雕塑家。为新一军纪念碑塑像郑可(1905-1987)原名...

    13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善用国学之眼辨识书画收藏[图文]
    善用国学之眼辨识书画收藏[图文]

    吴昌硕作品《花卉册页》系列8中国书画是中国国学思想的视觉反映,中国国学是中国书画的灵魂。书画如何变,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国国学思想。而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收藏家要收藏什么?书画家要创作什么?从中国国学思想中都能得到答案。书画收藏成败取决“国学无论对画家,还是收藏家而言,国学对书画收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藏家,如果没有国学思想的指导,不会辨识出有价值的藏品;作为画家,如果没有认...

    98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艺术家海外回来怎么说[图文]
    中国艺术家海外回来怎么说[图文]

    艺术作品永远是艺术家虚拟的他认可的那个世界,是完全自我的创新的境界。但如何更好地表现东方写实、写意与西方抽象艺术的关系,如何在当代新一代东方艺术与当代西方艺术中再次找到新的契合点,并在其民族性中更能体现出当代艺术的国际性,主动积极并大度地寻求当代世界艺术共同的自觉意识,在和而不同之中,让世界当代的艺术成为一种新的可能,当是从海外归来的中国艺术家应深入探讨的问题与方向。近些年来,我越发感受到新水墨...

    197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红色是性的颜色,也是钱的颜色[图文]
    红色是性的颜色,也是钱的颜色[图文]

    Sotheby'sissellingMondrian'sCompositionwithRed,YellowandBlue.“性”总是最畅销的的题材。这是最古老的商业真理。所以也许我们不应该感到惊讶,根据苏富比拍卖行的艺术专家菲利普·胡克(PhilipHook)所说,“红色”也是最畅销的。比如在即将到来的苏富比销售中蒙德里安(Mond...

    42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在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中不难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所谓的“网络模式”。实际上,这种现象吸取的是20世纪90年代关于艺术是社会互动和政治参与的一个平台或实验室的理念。在网络模式中包括了视觉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但是其创作又远远超过了视觉艺术的范围。而且,网络模式不仅仅促进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模拟网络博客的方式,在社会传媒中得以广泛地应用。在这个模式的影响之下,传统艺术和艺术...

    27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林风眠作品《猫头鹰》(1960年代),现藏于中华艺术宫李明娜说起林风眠,自然会联想他的仕女画,很多人喜欢,我也是。来到中华艺术宫,面对林风眠专馆里的作品,我会更多地流连在他的风景和鸟类作品前。一幅“江舟”,画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山水,作为校长的林风眠率师生迁徙途中,方构图,一排高山扑面而来,把水面压得很低,一叶小舟驶过窄窄的江面,雾中可见远山。用色少许,粗笔勾勒,以墨扫...

    99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画当如何写生?[图文]
    中国画当如何写生?[图文]

    1973年,黄胄去广东军区南海舰队基层采访写生时创作的作品《海岛民兵》在北京宋庄,据说有的画家已经不只是对着摄影作品画画了,直接把电子的照片用幻灯打在白墙上;在某美术学院的写生课上,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多幅作业雷同,原来在写生的景区有专人买卖速写作品,五块一张,学界对此嗤之以鼻,然其核心均绕不开何为中国式的写生观的问题。其实,也有媒体报道,西方美术家有自己拍照记录美景的做法,说可以启发灵感,助...

    18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智远:放弃了为艺术而艺术[图文]
    王智远:放弃了为艺术而艺术[图文]

    图片资料自从杜尚在纽约展览了他的“喷泉”(也称作“小便池”)作品,这是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艺术就被彻底地改变了。爱尔兰作家OscarWilde用他的名言“为艺术而艺术”,提倡给前卫倾向的艺术家以优先权,艺术作品的含义比艺术作品本身的形象更重要。你可能会认为,自杜尚以后,人可以使用任何媒介创作艺术品,这是事实,艺术家们获...

    184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批评家朱向前谈莫言:不以理性见长 思想庞杂混沌[图文]
    批评家朱向前谈莫言:不以理性见长 思想庞杂混沌[图文]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本土作家。对莫言创作最为熟悉的人之一,莫言军艺同班同学,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朱向前是最早对莫言的创作发出声音的人,一路见证莫言创作的成长,而他个人的理论批评轨迹也始于对莫言早期作品的关注与鉴赏。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朱向前就曾下过断言:莫言必...

    77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探究非常规视觉的山水写生[图文]
    探究非常规视觉的山水写生[图文]

    上海东方明珠夜晚到拂晓之变说起山水写生,我会想起两个掌故:一是陆俨少早年在四川秋雨乍晴,见一处山水岚翠犹湿,白云红树灿然如锦,使他惊呼好像黄公望的《秋山图》。未料数日后重游该地,其所见之景却索然无味。难道是因晴雨而不同?他又趁雨再往,仍不见那日佳景。直至晚年陆老犹感叹此事:观山亦须有缘。二是傅抱石上世纪50年代末率江苏画院万里写生,行至华山脚下因体力不济,他只得在山下远观华山,并参酌摄影图片思...

    200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当代建筑的失范与重建[图文]
    中国当代建筑的失范与重建[图文]

    “中国当代建筑师论坛”现场传统中国建筑曾有着完整的体系、鲜明的特征。而今天之所以讨论“中国当代建筑共同体与范式重建”,是因为我国建筑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历经了一个严重的文化断层以致失范。如今的中国,能够找到任何国家的建筑风格,却鲜有中国自己的风格。那么,范式重建的意义何在?如何重建?新共同体是否已初现端倪?姜岑整理前不久举行的“中国当...

    186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