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樊锦诗:几代人把敦煌文物保护作为根本任务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小木瓜 点击 :

昨天,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一楼举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王健林、单霁翔、尹力、樊锦诗、张和平围绕文化问题答中外记者问。

中国文化报记者:请问樊老师,您是如何实现敦煌文化遗产抢救性的保护和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敦煌是举世瞩目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其实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你刚才所说的数字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是保护里面的两个方面。敦煌研究院近七十年来,几代人以莫高窟为家、以保护为天职,长期把保护作为一个永恒的根本任务在做。从历程来说,应该说它经历了抢救性保护、科学保护、预防性保护和永久保护。

你刚才所说的数字化保护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永久保护,因为文物都有很悠久的历史,刚才有人说新文物,这我也没听说过。文物都有很悠久的历史,起码有几十年到上百年了。像敦煌这样的遗产,短的有800年、长的有1600年,而且它又是非常脆弱的壁画和塑像。我们知道石头都容易风化,何况是脆弱的壁画和彩塑。我们把100年前和五六十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敦煌这么漂亮、这么宝贵的文化遗产怎么能留下来?这是我们一直梦想的,现在有了数字技术,所以我们全国文化单位中首先提出数字保护。

也就是用数字技术研究怎么把文化财产完整地保护下来,成为一个敦煌宝贵财产,经过不断的探讨尤其是高保真,颜色是逼真的、形象也是逼真的,这样整幅整幅做下来,为我们留存档案,为研究利用档案,为后世永存这份信息、为人类保存这份信息。所以我们称之为永久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永久。

一般文物保护有不同的保护法,有的是常规保护,但是经过监测它的变化非常大,而且正在不断变化,那就危险了,这样的文物就要抢救。抢救的办法很多,莫高窟崖体1700米多长,崖体有裂缝我们就要通过加固工程。壁画用传统手段、科技手段以及好的材料黏贴回去就是抢救保护。

相关文章

  • 刘长兴:书法韵味在于灵动[图文]
    刘长兴:书法韵味在于灵动[图文]

    刘长兴书法韵味在于灵动津门书法家、现任天津市首席督学的刘长兴,不仅酷爱书法、篆刻艺术,创作了许多不同凡响的书法作品,而且大力倡导书法教育普及工作。他提议《习字与书法》作为地方课程,已经在全市正式实施5年。对此,刘长兴非常明确地表示:自己不是书法家,也并非教育家,更谈不上书法教育家,只是对于书法和书法教育有些看法、想法而已。倾心大家吴昌硕刘长兴幼承家学,父亲和伯父一生都与书画印为伴,且始终与...

    107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弗朗西斯-培根:画出人心的灵魂暗面[图文]
    弗朗西斯-培根:画出人心的灵魂暗面[图文]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岁末年初,这位已故英国艺术家的大型回顾展在澳大利亚举行。从中观众可以看到,随着他的人生进入不同阶段,他的技术如何发展,主题内容如何变换,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一生都记录在作品中。”英国最富有的艺术家达明·赫斯特,在钻石头骨和鲨鱼尸体卖出高价之后,斥巨资收入弗兰西斯·培根的5幅...

    137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从台北故宫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从台北故宫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台北故宫坠马髻颈枕最近,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坠马髻颈枕”又在网上掀起热潮,网友纷纷被其独特的创意吸引,关注起这种始于汉代的发型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前有康熙亲笔“朕知道了”胶带,后有“坠马髻颈枕”,原本被动等待参观和了解的历史文物得到了新的生命力。自从有了社交网络,人们更喜欢以调侃的方式看待事物。台北故宫博物院抓住年轻人...

    47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海盗之国[图文]
    海盗之国[图文]

    古代维京人远航的画■特邀撰稿江苏镇江市作协主席、画家王川瑞典是一个和平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保持了中立。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平和礼貌的国家,竟然曾经是海盗横行的国度。就是这样一些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人民,竟然是海盗的后代。有船的画石对此,无论是挪威人还是丹麦人,抑或是瑞典人,他们都毫不忌讳,他们坦言自己祖先的劣迹,甚至敢于把自己民族并不光荣的历史写进博物馆。这样的...

    18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学书断想[图文]
    学书断想[图文]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王云翔王云翔因受家学熏陶,我自幼就痴迷上书画。几十年来,尽管职业更替频繁,环境反复变迁,但学习书法始终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书法艺术发展至今应该是高雅的艺术,它应具备精美的技巧、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独特艺术。所以书法艺术需要传统文化的依托,需要技术书理的支撑。没有传统的根基,缺乏历史的积淀,...

    17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更要有自己的个性[图文]
    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更要有自己的个性[图文]

    周春芽《桃花》在中国,像周春芽这样跨越“伤痕”时期、“乡土绘画”、“85新潮”等几个艺术史进程,目前仍保持活跃,在学术性与市场表现两方面都表现抢眼的艺术家,并不太多。美术史学者、评论家吕澎认为,周春芽用油画去展示、体现中国传统的气质,语言又是当代的,“他是把传统和当代糅合得最好的少数几个艺术家之一”...

    21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人像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图文]
    人像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图文]

    漆器大师肖与王耘农摄人像摄影的本质是什么?当然不是“一二三茄子……”也不是“背直点,把手放腿上,注意我要拍了啊……”人像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情感表达对于一张好的人像作品至关重要,这不是套用拍摄技巧以及方法就可以复制出来。若我们无法体会这件事,也只能原地踏步拍些糖水片。在某一个瞬间抓...

    113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大师”岂能制造?[图文]
    “大师”岂能制造?[图文]

    大师,是一个尊称,是在某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浮躁心理膨胀,市场经济的资源热炒,“大师”这个本来为人敬仰的名头高帽漫天飞,在一些艺术场合想不碰到一位“大师”都难。人们不禁怀疑,这样的艺术生态健康吗?这么多“大师”是从哪里“生产”出来的呢?下面以陶瓷为例,看看陶瓷艺术...

    10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萧海春山水画新作《鹊华秋色图》上海的中国画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但却又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上海的艺术家一直是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远离政治主题,画一些风景、静物、变形的人物,寻求一种个性的语言。这种温和的前卫也决定了它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回响,它就是一群艺术家的一个寻求创作自由的派对——但我觉得这更接近艺术的正道。张培成“上海美术进京展”去年在中国...

    5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高鸿:张海如此创造力还是莫张扬的好[图文]
    高鸿:张海如此创造力还是莫张扬的好[图文]

    张海书法“退一步想留几分心”2011年10月31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发表了白言先生的《不必理他们,让他们随便玩》一文,应该是对我的《张海的书法价格,体现在“书艺”还是“职务”?》(2011年10月17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一文的“回音”,并希望“高鸿先...

    81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帖学五人谈[图文]
    帖学五人谈[图文]

    一、你怎样看待帖学在书法史上的意义?张荣庆:我以为,自东晋以降及于今日,以“二王”为代表的帖系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赖以发展延续的一条主脉。主脉,就是中国传统书法的正脉,或谓主流、正统、大统(参见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中国书史总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近人马宗霍《书林藻鉴》中有:“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犹...

    172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李劲堃:像做学问一样画画[图文]
    李劲堃:像做学问一样画画[图文]

    风动细语2011年“问道雕虫·写生与物本李劲堃花鸟作品展”近日在广州珠江美术馆开展。展厅静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花鸟昆虫,透着优雅、空灵之气,被定格在这个凝固的现场。作为广东有影响力的水墨画家,李劲堃一改以往山水画中的氤氲大气,以精细的笔墨,在方寸点滴之间打开一个极其微妙的世界昆虫、花鸟,展示出“笔墨精妙”的韵味。李劲堃,身为广东省...

    181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与安玉民谈中国画线的艺术书画系列访谈[图文]
    与安玉民谈中国画线的艺术书画系列访谈[图文]

    鬼子来了安玉民作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画国画的人都知道,中国画是以线造型的艺术,尤其是人物画,而这也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最大特点,对此,您的理解是怎样的?安玉民(以下简称安):线是中国画的根本造型手段,所谓“形以线而立,神因线而灵”嘛。可以这么说,线是中国画的命脉。中国画的用线形式是与中华民族的审美、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也和书法的影响以及毛笔的功能分不开。中...

    150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略论中国草书与西方抽象画[图文]
    略论中国草书与西方抽象画[图文]

    宋·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草(局部)中国草书与西方抽象画本属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前者是由方块汉字演化的艺术形态,后者是西方彩色绘画的蜕变。在艺术创新上,两者有相似和相通之处;在创作方法上,却又有本质的差异。首先,中国草书也属于抽象艺术,其主要的构成元素是毛笔书写的线条(包括点),西方抽象画的构成元素中也有线和点,而更显眼的通常是各种色块和几何图形。西方抽象画是相对于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客...

    26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杨小彦:要从历史的眼神里辨别真相[图文]
    杨小彦:要从历史的眼神里辨别真相[图文]

    1955年3月号《人民画报》封面日前,中山大学教授杨小彦在中山大学“政务论坛”进行题为“革命:从现实到想象———20世纪下半叶中国革命的视觉记忆及其变异”的讲座。杨小彦用多年来收集的历史照片,从视觉记忆的角度讲述了“革命”概念的历史变化,陈述了图片的历史价值。杨小彦首先厘...

    12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