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名家班”实乃“名利班”[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晴儿 点击 :

“名家班”实乃“名利班” | 美术观点

有一种史学观认为,我们的历史仍处于“近代”,社会还处于“前现代”。这种观点当然是以西方的历史发展史实为对照导论出来的,因为西方近、现代历史发展分期是跟现代宪政制度的探索、建立、发展和完成紧密关联的,并且较其古代和中世纪有本质区别。而我们从近代以来一直就在进行社会制度的现代化探索,但一直延续封建社会的诸多惰性,确实说不上哪个具体时间节点是制度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标志。这种史观,我认为可以拿“名家班”的话题来证明其合理性。

在我们的文化艺术语境中,俗称的“名家”含有浓烈的古代、近代历史渊源的气味,而且我认为其中有一种奇特的旧历史“腐尸”的霉味———找个形象联想,就是多年来人们司空见惯、屡批不绝的“表演书法家”和“表演国画家”们身上散发的那种幽幽之味。我们文化艺术领域里的这个“家”,不是完全的现代社会职业化的那个“家”,而是有着旧文人传统、带有强烈的“师傅”性质的那个“家”———加上霉味可称之为“师腐”。师傅者,是封建式的家传、私授、秘承制度的担当人,其延续的是那种十分封闭的“家”制。这就是社会处于“前现代”的证明之一。在艺术教育领域,如果说这种制度的初期多少体现文化传统内容的传承功能,那么到后来,历经漫长的封建社会而尤其在与文化专制制度的联动中,已逐渐变质为近似于伦理形式的亲缘、等级关系———所谓“徒子徒孙”,实即“父子祖孙”。这样经由“入室弟子”途径延伸出来的,永远是一种利益、利害、权力上的服从关系。这种现实利益的捆绑,实际上恰好又绑架了其教育所意欲诉求的“内容传承”———“弟子”们几千年来基本只能模仿、研习“师腐”而置自身走向死寂竟可不顾!

相反,现代社会里因艺术而成“家”者,一定是“职业化”之身。职业化就有职业化的生产关系规范,而这种规范又是以社会的整套现代契约制度为基础的,学习者和受教育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不需要考虑私私相授的捆绑情谊。我们不妨对比一下两种景象。第一种:在国外,当代名家基本不会私收徒弟,但会雇用助手并付工资,你在工作过程中想偷师,你学什么、怎么学都行;而教育机构的工作室导师制,则重在开启观念、方法论,而且鼓励不同个性,激励“反导师”。第二种:在国内,若是名家私下收徒,那基本跟旧社会无啥两样,“徒弟”就是有点儿“提鞋跑腿”的意思;若是画院、研究院等这些搞不清到底是教育机构还是研究、创作机构的名家立室收徒,性质上不会跟私下收徒差得太远,只是“交学费”的手续更规范而已;若是艺术学院、美院,毕竟大学制度本就引自现代社会,形式上会更规范,但在内涵上无法不受前两样“徒弟”传统的影响,所以才会使传统国画之作为远较西画尤甚。

以上算是略考了“名家”的“前现代”本质,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班”的本质。

显然,首要的是要考究承办这类“班”的机构的“正义性”,这是长年的老话题了。国家为什么要、有没有必要花纳税人的钱养起各类庞大的画院、研究院等机构?机构里的人拿着纳税人提供的工资,为什么却又能办“班”,干私活、赚外快、饱私囊?纳税人的呼声、监督、评估如何体现?所有这些合法性疑义,都跟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有关。就此而言,我们的文化体制远处于“前现代”!好吧,先不远比,放眼国内。首先,大到整个社会,近年我们已开始探索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开始打响社会领域双轨制改革的攻坚战。国家已就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的分类和界线等问题出台了指导政策,通过制度改革将文化单位推向社会、市场。这些改革关乎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正义。国家为什么养、如何养画院和研究院的问题,难道不与此改革相关吗?其次,小到文化艺术这个领域,我们高喊“文化体制改革”有年,但方向和成效在哪里呢?难道在整个文化体制里,独独省市画院、国家画院、国家研究院可以颐养闲处起来,不需走向社会、迈进市场吗?它们还反过来不断膨胀、壮大,其理据在哪里?再次,范围再小———建在这些机构里的“班”,如何收支和监督收支,这些具体的制度追问,也绝不会脱离于现代制度之外。另外,如上所述,虽然作为引自现代社会的大学较之那些“准文化行政机构”的画院、研究院规范一些,而且大学的存在恰好反证了那些机构设班收徒是一种社会教育的功能重叠和资源浪费,但大学在正常教学之外招收的各类“班”也不能说没有问题。

依上逻辑,“名家班”的问题路径就十分清楚了。事实上,“班主”们也常常到远古去引用“皇家画院制”、“师徒制”等典故作自证。我曾经写过《艺术有原罪吗?》一文,文中列举的部分例子,就是指向这些所谓“名家”的原罪。他们设班收徒,几乎就为“名利”!首先,这些“单位”都会有“中央”、“国家”级的头衔,有这些头衔的“单位”又优先拥有“博导”头衔或“名师”、“名家”、“院士”等称号,这些“生产力”自然就拥有了生产“利”的优先权。一位同事到某“中央”级美院做访问学者,竟然没有上课的教室,一年下来没见到几次导师,而在进行“利益分成”的时候是一定会见到的。景象最壮观的当然是画院、研究所等系统的“名家班”,其特征可有以下几点:第一,学费是要交的,但并非想交就收你为徒;第二,看着地图,要全国各地“分布合理”地选徒弟,为的是把“名”的推广、“利”的收获网络搭好,以便独揽“一家利益”;第三,要那种服服帖帖的徒弟,以利“江湖打造”。有些“名家”到全国各地,报“名”就有人招待、耍技就有“利”可收,这正是“名利班”的成果化。

话再说回来,有“需”就有“求”,消费者也脱不了干系。在“名家班”镀金也是一种“名利”,比如评职称就用得上。消费者们也是提升那种制度牢靠度的“前现代”社会遗民,这又是另一种可叹也!

相关文章

  • 从最不可欲的生活中……认识权利[图文]
    从最不可欲的生活中……认识权利[图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会听到这样的质问:“谁给你这样做的权力?”但是较少听到有人问“谁给你这样的权利?”或“你的这种权利从哪里来的?”质疑权力,往往是因为权力可能越界干预了权利;但是质疑权利,则是为了讲清楚权利到底来自何方。可惜的是,生活中较少人能够认识到明白和讲清楚权利到底来自何方有什么重要意义。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涉...

    108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阿瑟·丹托:艺术是什么[图文]
    阿瑟·丹托:艺术是什么[图文]

    阿瑟·丹托:艺术是什么不要将阿瑟·丹托(ArthurC.Danto)称为美学家,即使该词前会限定为“美国最重要的”。就像丹托在他的最新著作《WhatArtIs(艺术是什么)》(耶鲁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版)中解释的那样,他的探索最好不要被分类为美学,而是艺术哲学。虽然许多人将美学(aesthetics)和艺术哲学(philosophyo...

    66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穿Prada的“农民”蔡国强[图文]
    穿Prada的“农民”蔡国强[图文]

    蔡国强的精神气质是农民式的,其精神资源大量来自故乡。说蔡国强像农民或者干脆就是个农民,并非对他的污名化。蔡国强是最能理解中国农民、最愿为之代言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去年3月,他在中国寻访了9位农民发明家,收购了他们的飞碟、飞机和潜水艇,将其搬进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开幕首展上。都说,城里人往上数三代,都可能是农民。不过,我听过的为农民做的最有力辩护来自艺术家蔡国强,他说:“80年代末我出国时...

    142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鼠首兔首回归 圆明园其他文物在哪[图文]
    鼠首兔首回归 圆明园其他文物在哪[图文]

    大水法石鱼在西城区西单横二条时的场景。2007年,这对石鱼回到圆明园西洋楼大水法遗址上。图片来自《谁收藏了圆明园》,刘阳编著,金城出版社出版。圆明园鼠首、兔首回归中国,给这桩曾引发轩然大波的焦点事件画上句号。尽管这是件好事,还是要看到,圆明园十二兽首还远未聚齐。而其他流失在国内外的文物数量更是不能胜数。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的新书《谁收藏了圆明园》,就系统介绍了这些流散文物。借...

    132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与何桂彦对话:“新水墨”也需要回归传统吗?[图文]
    与何桂彦对话:“新水墨”也需要回归传统吗?[图文]

    批评家李小山先生记者:八十年代李小山老师提出“中国画穷途末路说”,在今天是否可以重提这个观点?何桂彦:李小山的文章发在1985年第7期的《江苏画刊》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当时还是南京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文章写得很犀利,观点十分尖锐,对传统水墨,尤其是明清至民国以来的水墨创作进行了批判。之所以文章在美术界产生了影响,主要是契合了80年代中期在西方现代化,现...

    148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钟章法:真正创造性艺术家生前为何如此艰难
    钟章法:真正创造性艺术家生前为何如此艰难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艺家,如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李清照,作家蒲松龄、曹雪芹,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画家徐渭、八大山人、石涛,还有近代的蒲华,当代的李伯安等,他们都是真正有创造性的大家,但他们在世时大都十分贫困、凄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古今中外这些天才艺术家,生前为什么都要经历这样的艰难旅程,其根本原因在哪里呢?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发展情况有所不同,他们的艺术专业、创作道路也不相同,存...

    82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参观者是博物馆的一部分[图文]
    参观者是博物馆的一部分[图文]

    ■台湾成功大学建筑学博士林蕙玟谈博物馆场域空间与展示诠释位于柏林的欧洲犹太人受难纪念地是一个位于地底下的博物馆,地面上是由一块块棺木状大理石组成的场域。从中华艺术宫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地标性的博物馆怎样代表这座城市?从提篮桥监狱博物馆到淞沪抗战纪念馆,博物馆对历史的展示与诠释如何做到客观公允?近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邀请台湾成功大学建筑学博士、创意产业设计研究院助理教授林蕙玟主持讲座&l...

    60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功甫帖》争论促进书法艺术价值回归[图文]
    《功甫帖》争论促进书法艺术价值回归[图文]

    《安素轩石刻》中的《功甫帖》拓本(黑底图)对比《功甫帖》钩摹本(白底图)中国文物网讯2013年9月,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拍得苏轼的《功甫帖》,计划于2014年在即将开馆的龙美术馆中展出。但随后,《功甫帖》却被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公开质疑为伪本,引发热议。近日来,随着刘益谦三次公开声明的发表、上海博物馆3位专家“打假”...

    3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官员落马后墨宝去留引发尴尬[图文]
    官员落马后墨宝去留引发尴尬[图文]

    中国石油大学官员题字据新华社电“大老虎”现形,怎么处理他留下的“墨宝”似乎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最近中国石油大学就因此陷入舆论漩涡:先是刻意用火箭模型遮挡住了落马“著名校友”的题词署名,后又将学校新闻网上与其有关的报道悉数删除。近年来,因落马官员“墨宝”去留而引发的尴尬并不鲜见。正因为个别官员对题词...

    144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古代岩画启示录[图文]
    中国古代岩画启示录[图文]

    阿勒泰市汉达尕特乡多拉特沟岩画■曹家骧在我从业的这几十年中,我看过许许多多的岩画:云南沧源的岩画,我看过;甘肃嘉峪关黑山的岩画,我看过;广西宁明花山的岩画,我看过;新疆阿尔泰的岩画,我看过;宁夏平罗县贺兰山腹地白芨沟上田村的岩画,我也看过……然而,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对新疆阿尔泰和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两次考察。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

    6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郭味蕖:家学修养与厚积薄发[图文]
    郭味蕖:家学修养与厚积薄发[图文]

    郭味蕖(1908~1971年)郭味蕖(1908~1971年),山东潍坊人。出身于书香世家。1951年受徐悲鸿之聘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后相继在民族美术研究所、徐悲鸿纪念馆从事理论研究。1960年任中央美院中国画讲师,196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在“文革”中受迫害,1970年,以“战备疏散”为由被迁返潍坊,翌年在家乡潍坊逝世。站...

    80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官方不再评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引争议[图文]
    官方不再评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引争议[图文]

    王祖光巧色荔枝冻石《贵妃醉酒》近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不再由工信部“官办”的消息,引发了人们对大师评选的思考。大师本来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在今天,却几乎成了一顶人人可戴的“高帽”,大师评选似乎成为了市场价格的催化剂。究竟,大师应不应该通过评选产生?评选能出“真大师”吗?大师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

    2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2012“艺术时尚大联合”盘点[图文]
    2012“艺术时尚大联合”盘点[图文]

    艺术与时尚不分家,这句话我们已经听过和见过不下百遍了!但是每一次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合作仍然令人惊喜,充满期待。仅2012年,这一年间我们就见识到了很多重量级的艺术家与各大时尚大牌的精彩合作,包括草间弥生,AnselmReyle,杉本博司,JonathanMeese等这些在艺术界如雷贯耳的名字染指时尚,使得跨界合作再也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而是一种全新的,深入的合作方式。对我们而言,在选择这些联名系列时...

    21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美国博物馆藏中国古画概述[图文]
    美国博物馆藏中国古画概述[图文]

    宋佚名仿周文矩宫中图卷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图片资料美国是中国本土(大陆、台湾、香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国书画最为丰富的地方。但这些收藏在美国的分布并不平衡,除了林林总总的个人收藏,更有依托于一项或多项捐赠基金、逐渐积累藏品的数家博物馆。参加本次大展的波士顿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皆属此类。美国是中国本土(大陆、台湾、香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国书画最为...

    129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象群:卸掉不值钱的面子[图文]
    李象群:卸掉不值钱的面子[图文]

    李象群这次参加政协会议是作为教育界的代表,他说这一届的政协令他感觉不一样了。关于这次的议题,李象群开玩笑称,其实提案写得还是很温和的,但若是受到重视,他希望能够做些更细致的工作。在他看来,其实很多问题的产生从上至下都是出于不必要的面子。在提案中,李象群主要关注政府在文化推广工作上的作为,希望政府在对待文化上以一种开放且兼容的姿态,而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则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谈及艺术教育,&ldq...

    74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