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大宅收藏蔚然成风:人文别墅一席难求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噜噜 点击 :

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曾经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对于绝大多数风雅之士来说,收藏是他们的癖好。不同的收藏爱好者兴趣不同,有人喜欢收藏油画,有人喜欢收藏古董,也有人喜欢收藏玉器,虽然藏品各有不同,收藏目的却十分相似。

其一,自然是喜欢,这可以说是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尽管有人痴迷书法字画的悠久历史,有人钟情玉器珠宝的雍容华贵,有人热爱当代艺术品深藏的震撼力,但无一例外,收藏的对象都是他们的心仪之物。其二,自然是为了收藏价值。俗话说得好,“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当下一些富有眼光的收藏者,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宅子。

是大宅情结,是眼光如炬

有一种情结叫“老宅情结”。

什么是老宅情结?好比核桃需要人握在手里打磨,房子也需要人气来蕴养,人间烟火使得房子更具有人情味儿。老宅好比陈年佳酿,人一代代居住在此,一个家族败落了,会有新的人成为宅子的主人,它静静地伫立在这片土地上,观望历史变迁。

加拿大华裔黄修志是150多栋老宅现在的主人,其中包括徐志摩故居、杜月笙故居。他收藏的方法与旁人不同,是在老房子拆迁前找到负责拆房子的人,整幢收买下来,然后把整幢旧宅做好编号,细致拆解下来,最后运到自己选中的水乡空地中原样搭建。可以说,再造老房子是他最大的乐趣。

2008年,曾经传出有私人老板以天价购入上海长宁区的严家花园。严家花园曾经是严庆祥的旧居,园内有两棵百年大樟树,坡屋顶、红平瓦,壁炉烟囱,鹅卵石墙,简洁而不失典雅。院落环境优美,樟树成林,花园中有假山、亭子、苗圃。想必,藏家也有难以释怀的老宅情结吧。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把收藏的对象转移到老宅身上?除了情结之外,收藏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众多的收藏品里,宅子是最恒久的藏品。老宅体积更大,实用性更强,并且不易失落。一个更为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富有历史底蕴的老宅越来越少。人们拆掉了曾经的白墙黛瓦,拆掉了以前的青石板路,拆掉了旧城墙,越来越多的老宅消失在人们住进高楼大厦的进程中。当人们意识到老宅蕴含的价值时,它却已经寥寥无几。

物以稀为贵,现在购买具有收藏价值的宅子,升值空间值得期待。

是城市山林,是拙政大观

如何选择有收藏价值的大宅?肯定有秘诀可言。

马未都曾经表示,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到皇家宫殿,小到亭台楼阁、曲径花园,都可称为艺术品,“看今天的房子是否值得收藏,和文物一样,要看文化含量,文化含量越多,价值就越大。”吴晓波也曾在参观拙政别墅时说好房子的标准有五,首要便是地段,地段是房子的灵魂,“地段、地段,还是地段,中国前十大繁荣都市的核心房产没有价值下跌的可能性。”

中国四大典藏级物业,无一不是拥有独一无二的特殊地段——颐和原著在颐和园边上,盘古大观在鸟巢旁边,汤臣一品在陆家嘴嘴尖上,而拙政别墅则在苏州古城区的中心,距离苏州博物馆、狮子林可谓一步之遥,更与“万园之园”拙政园共用一堵墙壁。

经考证,拙政别墅所在位置位于明代王献臣所建造的拙政园原址之上,本是拙政园的果园、竹林、松林、花臼之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是工厂,后来为了保护苏州古城区而被拆卸。可以说,拙政别墅所处的地段,不可再生也不可复制。

拙政别墅不仅在地段上与拙政园紧密相连,在文化上更是与拙政园一脉相承,不仅继承了拙政园的灵气与内涵,还以文徵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为母本,复刻十二景,将文学、书法、绘画、雕刻、建筑、盆景等艺术门类融入其中,延续了江南名园的传统。正如拙政园中有“与谁同坐轩”“芙蓉榭”“香洲”“海棠春坞”等景点一样,拙政别墅则春有“潺湲化境”夏有“玉虹饮涧”秋有“丹霞待霜”冬有“山水无墨”。

拙政别墅与拙政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拙政园是万园之园,苏州园林的代表,5A级的旅游景区,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人的园林,每天有上万人匆匆一照面。拙政别墅却是私家园林,拥有者能惬意悠然地欣赏园林的美景,四季变迁,云卷云舒。

古人说“大隐隐于市”,王献臣隐进的不仅是城市,更是人居环境的理想境界——城市山林。拙政别墅之所以依旧用“拙政”,也是为了保留这一份美好的寓意。

相关文章

  • 肖恩·斯库利:灵魂的瓦工[图文]
    肖恩·斯库利:灵魂的瓦工[图文]

    肖恩·斯库利:灵魂的瓦工肖恩·斯库利(SeanScully)用花来比喻自己,作为70岁的老人,尤其是被称为“战后抽象主义绘画中最重要的大师之一”,在旁观者看来,乍看显然有些不合适的。“你想做一朵花还是蜜蜂,如果想做蜜蜂你就来错地方了。如果你做一朵花虽然不能够飞翔,但是你有一种吸引力,而且能够引发其他人很强烈的需求,这就是花的本质...

    45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曲明泊:笔墨纵横山水间[图文]
    曲明泊:笔墨纵横山水间[图文]

    《江山揽胜图》走进曲明泊的画室,映入眼帘的是他的山水画作,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雄浑险峻、气象万千。尤其在那些变幻多端的墨色水气中,画家勾画出的山川、老树、苍松、怪石、飞瀑、流水、山花、茂林等,虽貌似不经意的信笔拈来,却凝聚着画家千百次的观摩写生,熟烂于胸的自然景观和艺术境象的高度合一。在他笔下造就的高山大川、飞瀑流泉、云雾交浑、树石掩映、阔野清风等百态雄姿,无不向人们展示着包容万千的宇宙大象,这些...

    114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曹善华:书法创新不可人为设计[图文]
    曹善华:书法创新不可人为设计[图文]

    初学书法只为写对联1967年出生的曹善华8岁左右便开始接触书法,至今已经临池30多年,而他当初练毛笔字的原因竟是为了春节写对联不求人。“小时候村子里能写毛笔字的人不多,每到春节父亲都得求人写春联,我为了这个原因开始学写毛笔字,和同学的舅舅学习临帖。后来练到了一定的水平,我不仅给自己家里写对联,还能给其他人家写。上小学时,我看了一本名叫《青少年书法》的杂志,里面有一页内容是中、日、韩...

    122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方力钧:当代艺术创作的多重叙事[图文]
    方力钧:当代艺术创作的多重叙事[图文]

    .secondaryHeader{height:33px;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dy/images/header/2008/standardl2nav_bg.gif)repeat-x#fff;color:#000;font-size:12px;}.secondaryHeadera,.secondaryHeader...

    161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郑可:从雕塑家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先驱者[图文]
    郑可:从雕塑家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先驱者[图文]

    郑可为新一军纪念碑创作的《铜鹰》。报载,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将得到适度修缮,这使我想起了公墓上的铜鹰。恰好,日前承雕塑家尹小艾见告,其师祖郑可先生的作品集已出版(王培波主编《郑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1月),内中载有铜鹰的清晰照片及郑可的多件早期作品。便有了冲动,想谈谈这位被遗忘了的粤籍前辈雕塑家。为新一军纪念碑塑像郑可(1905-1987)原名...

    13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好动画不是钱堆出来的[图文]
    好动画不是钱堆出来的[图文]

    好动画不是钱“堆”出来的“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叮叮当当咚咚当当,葫芦娃,叮叮当当咚咚当当,本领大,啦啦啦啦。葫芦娃,葫芦娃,本领大。”70、80年代生人大概都能哼上几句《葫芦兄弟》的主题曲。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原创出品的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堪称中国动画第二个繁荣时期的代表作,甚至可以说是&ldq...

    37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东风西渐”忆留苏学美术:室内作业训练严格[图文]
    “东风西渐”忆留苏学美术:室内作业训练严格[图文]

    湖边少女(油画)张华清上世纪50年代初,共和国诞生之初面临西方诸国的封锁,只有苏联接受我国派遣的学生。至1965年,国家共派出留学生1.5万人左右,其中大多是理工科人才,美术类一共30余人(包括美术史论、绘画、雕塑、舞台和电影美术),攻读油画专业者有11人。我记得,1956年出国前中央首长在报告中指示,留学生的任务是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学好外国的油画艺术,把好的经验带回来,提高我国艺术教育水平。...

    116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品日本丹羽常见篆刻“犹犬羊之鞟”印[图文]
    品日本丹羽常见篆刻“犹犬羊之鞟”印[图文]

    资料图时在辛卯初冬,笔者应邀赴鄂参加了由湖北省襄阳市委、市政府,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日本中部书道会,韩国书艺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国际书法年展系列活动。在襄阳凤凰温泉举行的该展览开幕式上,共展出中日韩三国书法家的160幅作品中,其中,只有3幅篆刻印屏,包括日本的丹羽常见、原晴夫和韩国的李文哉。而深深吸引笔者视线的一幅印屏,是日本篆刻家丹羽常见创作的两方同文巨印篆刻作品。面对常人普遍很难释读...

    161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雕塑[图文]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雕塑[图文]

    中山纪念堂孙中山雕像特约采写:彭昶说起雕塑,人们的头脑中会涌现出如掷铁饼者、大卫、断臂维纳斯、自由女神、秦始皇兵马俑、铜奔马、艰苦岁月、五羊石像……如此众多形象,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有点类似于宗教图腾,深深根植在世界民众的脑海中。雕塑是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造型艺术,它可以穿越时空,存在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经典雕塑的影响力是所有艺术品中最为强大且深远的。近日,有幸与广...

    110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杨玉良:笔底现真性 翰墨写人生[图文]
    杨玉良:笔底现真性 翰墨写人生[图文]

    杨玉良文人画能长兴于世,绝非偶然。首先,文人画者当为文人所做。其次,作品必蕴含文人气息,笔墨间能直抒胸臆,有所寄托,令观者与之产生心灵共鸣者方为上品。如若胸无点墨,临人摹古所得作品,虽多有形同之态,若得文人作品之深邃妙处,亦是痴人说梦。正所谓: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矣!日前,有好友来电,嘱为画家杨玉良草拟感想之短文。好友之托,怠慢不得。憾搜尽网络亦不见其真容,资料寥寥矣。好在有友人所发杨先生作品...

    176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海涛:从电影到当代艺术[图文]
    张海涛:从电影到当代艺术[图文]

    论坛现场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的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主题论坛“从电影到当代艺术:栗宪庭电影基金的出版计划”8月26日在现象艺术中心举行。现场嘉宾孙松荣(巴黎十大电影学博士,台湾台南艺术大学教授)、杨北辰(ARTFORUM中文网主编)、张海涛(策展人、批评家、艺术档案网主编)、毛晨雨(导演)、胡敌(巴黎第三大学电影与视听研究院)、曹恺(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南京总监)、张献民(...

    160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庞惊涛:从礼乐之变谈文艺审美的“知音论”和“达心观” [图文]
    庞惊涛:从礼乐之变谈文艺审美的“知音论”和“达心观” [图文]

    《管锥编》关于文艺审美的观点,散珠于各册各条,虽不如《谈艺录》而自成体系,但浸淫既久,也不免多有发见。册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好音多以悲哀为主”、“听乐与闻乐”、“文词风格与辨伪”三条,由“知声”、“知音”、“知乐”...

    4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丁方:大师杰作引我们重返正途[图文]
    丁方:大师杰作引我们重返正途[图文]

    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圣地国家博物馆(微博)与意大利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佛罗伦萨文艺复兴作品展,是近年来少有的高水平展览,体现了我国学术水平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众所周知,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之一,群星灿烂、大师辈出,该展陈列的大师作品,题材多为肖像,无论在整体构思方面还是其技巧方面,都体现了强烈的文艺复兴美学特征。肖像是当代社会中最为滥觞的视觉形象,如果说我们对人体尚不熟稔的话,那么对于脸...

    93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2012“艺术时尚大联合”盘点[图文]
    2012“艺术时尚大联合”盘点[图文]

    艺术与时尚不分家,这句话我们已经听过和见过不下百遍了!但是每一次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合作仍然令人惊喜,充满期待。仅2012年,这一年间我们就见识到了很多重量级的艺术家与各大时尚大牌的精彩合作,包括草间弥生,AnselmReyle,杉本博司,JonathanMeese等这些在艺术界如雷贯耳的名字染指时尚,使得跨界合作再也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而是一种全新的,深入的合作方式。对我们而言,在选择这些联名系列时...

    2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诗人,用深邃的灰色眼睛说话[图文]
    诗人,用深邃的灰色眼睛说话[图文]

    ■在“莫言周”专访2011年诺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Transtromer托马斯生于1931年,是当今瑞典最优秀的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十余卷,并曾被翻译成三十多国文字。他于1954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在瑞典诗坛引起轰动。2011年,托马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

    160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