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世界末日"的背后:中国人需重拾文化自信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韵韵 点击 :

您相信末日吗?只要读到这篇文字,无论曾经如何相信过,也会一笑置之了吧。

如果今天真的是末日,我们为什么还要为“中国梦”牵肠挂肚?如果今天真的是末日,奥巴马、朴槿惠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去竞选总统?如果今天真的是末日,世界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仇怨非要你死我活?

末日已成过去,末日背后的东西,却真的很值得琢磨。

一、我们的文化自信

“末日”概念,一直是基督教的舶来品。“杞人忧天”,短短四个字就把中国人一直以来对末日的态度表达得铿锵而深刻:嘲笑。道家讲究“天道永存,道生万物”,天下的走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儒家说“未知生,何知死”,从来就没有一个“灭亡”的概念。对灾难的态度,中国人最为积极。

但是,这些中国传统的积极因素,在被商业化(电影《2012》是典型代表)和西方宗教色彩(对很多人来说,玛雅是外国的,也就是西方的)裹挟着的“末日思潮”里,却似乎没有太多的抵抗力。

同样的命题曾在“圣诞节为什么比中国节日火爆”的现象面前被一再思考。多年来我们开眼看世界,所看到的就是西方世界确实比我们富足、文明,确实值得我们去羡慕。因此,西方色彩的圣诞节就成了“富裕文明”的代名词,让我们欲罢不能。末日论,同理。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我们曾经“兴”过,中华文明也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我们曾经的“兴”,是经济、政治、文化全方面领先世界的结果。现在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复制和超越曾经的辉煌,要求我们必须在文化层面上重拾自信,或者说,铸造让世界认同的全新中华价值观。

二、我们的规则意识

什么是害怕?最精彩的论述是“害怕就是对未来的无知,对不可控的东西的担忧”。有很多媒体做过调查,末日前你想做什么?答案中不乏“胡吃海喝”、“疯狂××一番”……既然已经是末日,那么就可以不守规则,人们会做出“不可控”的行为。

规则一旦被破坏,人们就会失去安全感,就有末日临头的感觉。还记得河南那个声称受到末日论影响而冲进学校砍伤孩子的闵某某吗?他生动地诠释了“规则必须被信仰”的道理。事实上,所有类似“全能神”那样的邪教,都有颠覆正常伦理规则的举动。

当然很多时候,规则还不至于被邪教式地颠覆。但我们真的都在时时刻刻珍视规则,珍视正常的生活吗?

还记得“中国式过马路”吗?“凑齐一撮人,无视红绿灯”,这就是对规则的轻视。今天无视这个小规则,就会慢慢积累无视规则的心理,会对更大更重要的规则失去敬畏之心,这会带来多么可怕的混乱。

更大更重要的规则,就是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工业化以来,我们对自然的赐予索取太多。商业化以后,我们对社会的根基索取太多。前者让我们尝到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等诸多苦果,后者,更是让社会的诚信、“正能量”频受打击。我们真该借着末日思考一下自然和社会的根本规则,思考一下应该信仰怎样的规则。

三、我们的现实忧虑

我们身边,死心塌地相信“末日论”者毕竟是少数。当然我们也看到,四川有人抢购蜡烛。即便在科普发达的美国,据称也曾有三分之一的人相信末日。

这让我们思考一种现实的忧虑。末日谣言其实已伴随我们千年,但是有多少人知道1914年、1918年、1920年、1925年、1941年、1975年都曾被预测为“世界末年”?而到了2012年,这个末日论却被发达的科学和媒介所放大。很奇怪的是,这两者本该是谣言天敌才对。

我们重点谈媒介。传播手段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更快的传播速度,也让末日论渗透到了更多社会最末端的细胞。此外,媒介的发达也让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在传播中发酵了。“世界末日”是对所有人最公平的——王侯将相,生死贵贱,同归虚无。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从心底里根本不信末日,却在传播中出于对公平的向往而充当了放大的角色。

我们必须思考的是:所有荒唐的思潮无一不来自于现实。我们的社会现在进步非常大,正能量日渐增多,但是想在短时期内消灭掉全部不公平不合理的东西,显然还不现实。不光是我们,发达的西方世界,贫民、犯罪、暴力等等社会问题也从来就没有消失过。从末日忧虑中抽取出对公平的向往,非常必要。哲人有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公平正义是照耀人的内心信仰、破除谣言的最大利器。

末日没有到来。末日只是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给我们提了个醒:莫忘软实力,莫忘规则,莫忘公平和正义。如此,则明天必然更美好。

扬子晚报评论员李军

相关文章

  • 飘泊者的足迹:评杨劲松[图文]
    飘泊者的足迹:评杨劲松[图文]

    杨劲松如同不安煞车的飞行器,从一个点奔向另一点,从一个主题奔向另一主题,从一个兴趣中心奔向另一个中心。他行踪飘忽,天南地北地飞。他走路和说话比常人快出许多,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追求理想时的作风,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纷乱现实中生存的特征。他给我的感觉是做梦的时候也在四处奔波。不过当父亲去世时,杨劲松正在筹备一个自己主持的项目,抽不开身去奔丧,以致家乡亲友众口一词地骂他无情。我不想援引大禹治水而无视家...

    139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马未都看《1942》:不要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图文]
    马未都看《1942》:不要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图文]

    【核心提示】: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正视历史。我们似乎习惯了冯小刚的幽默路线,却不想他在2012年贺岁档带着我们严肃了一把。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看完电影《一九四二》我没站起来,调整了一会儿,几乎是最后...

    81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韩美林:不要再让国宝级老师吃没有开水的方便面(图)
    韩美林:不要再让国宝级老师吃没有开水的方便面(图)

    美术家韩美林(前)在追悼会上发言“黄苗子先生追思会”18日上午举行。著名画家韩美林在会上说,在怀念逝去老师的同时,要爱护仍健在的国宝级老师、前辈们。启功先生在去世前吃方便面,连壶水都没人倒。韩美林疾呼:不要让他们再吃没有开水的方便面。文化老人黄苗子1月8日去世。18日上午,“黄苗子先生追思会”在中国出版集团大厦举行,有关部门领导、黄苗子生前亲友...

    173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当行为艺术邂逅架上绘画[图文]
    当行为艺术邂逅架上绘画[图文]

    杰克逊·波洛克作品《夏天9A》朱洁树在行为和表演令人弹眼落睛的时代,架上绘画是否还能生存?它会以何种方式延续?泰特现代美术馆2012年的收官大展“水花四溅”从波洛克和霍克尼两条路径,阐释了“绘画和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行为和绘画的结盟,在全球引领了一股充满抗争精神的艺术诗篇。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Modern)2012年的收官大...

    189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华心 我的中国梦》以精品佳作回报社会[图文]
    《中华心 我的中国梦》以精品佳作回报社会[图文]

    七月流火,西安书院门,毛庐艺术馆气场很盛,馆主毛庐在顶层挥毫泼墨,二楼慕名来访者、求墨宝画作者品茗静候。上下三层的艺术馆古色古朴,满室丹墨飘香,走进艺术馆犹如置身于艺术的天地。画上的山,气势雄浑,莽莽苍苍,似可嗅到山间葱郁的草木香;山涧飞瀑,抛珠溅玉,高原平湖,静水流深,顿感灵气盈溢。大热的天,观其山水画,其画风给人些许清凉,画境又让人体悟岁月静好。几拨人欣然满载而归,笔者一行三人得以采访毛...

    166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范曾回应质疑:妒恼怨恨构成污泥浊水[图文]
    范曾回应质疑:妒恼怨恨构成污泥浊水[图文]

    范曾5月15日,风景如画的北京大学弥漫着春天的气息,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正在进行——科学与文学双峰并峻,试图分享各自的奥秘,构架严谨和浪漫之间的彩虹桥。这一天,91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58岁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数百名莘莘学子聚首燕园,探讨梦想和奋斗,探讨如何看待“诚”与“信”,探讨对美、哲学、信仰、价值的认识。...

    123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吴洪亮:美术馆尊严是核心问题[图文]
    吴洪亮:美术馆尊严是核心问题[图文]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美术馆尊严是核心问题,而钱不是■收藏周刊记者韩帮文程辛把实力太弱、太不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放在美术馆,尤其像我们馆楼上展着齐白石老爷子的作品,你好意思吗?——吴洪亮逢齐白石诞辰150周年之际,“人生若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于1月10日至3月18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该展览甫一亮相,便在艺术界...

    138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是什么成就了川美[图文]
    是什么成就了川美[图文]

    林明哲和艾轩在一起四川美院早年间出著名的“伤痕艺术”、“乡土艺术”的代表,二十多年已经去过,当初的思潮早已没有几人提及,但是这些艺术家依旧是中国当代最风生水起的一批人,细细数来,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等等都是川美出来的。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传统,年轻艺术家之中不少翘楚也是出身川美。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川美?一位藏家与一群画家的当年往事...

    190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林鸣岗追忆赵无极:他很反感缺乏情感的作品[图文]
    林鸣岗追忆赵无极:他很反感缺乏情感的作品[图文]

    林鸣岗近影著名画家赵无极的离去,震惊了整个华人艺术圈。由于近30年来很少回国交流,赵无极对许多人来说,就像他的抽象画那样,如同一个遥远而迷离的符号。曾旅法18年的香港油画研究会主席林鸣岗是赵无极的忘年交,本报记者赴港采访了他,听他讲述赵无极的故事。在封闭的画室里描绘心灵的世界林鸣岗上一次见赵无极,是在四五年前的一个艺术活动上,当时后者虽然反应有点慢,但状态尚好。“原本去年圣诞节...

    188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神奇之手”让建筑从图纸到现实[图文]
    “神奇之手”让建筑从图纸到现实[图文]

    ■日本结构工程师小西泰孝谈与建筑师的协作小西泰孝和建筑师石上纯也合作的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工房。端着三角器和尺子不停地在现场做着测量,拿着纸和笔埋头进行复杂的计算,这也许大多数人对于结构工程师的最初想象。正是结构工程师用他们的“神奇之手”,让建筑师的诸多奇思妙想从图纸变为了现实。7日,“大师之旅——新锐建筑师”讲演会系列第...

    3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用五行品鉴书画作品[图文]
    用五行品鉴书画作品[图文]

    虚谷《枇杷图》是木火相生的作品自然界万事万物都存在阴阳五行,书画作品也不例外。因此,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中挂书画作品,除了要考虑艺术品的水平外,还要注意书画作品的阴阳五行之气对人的影响。什么是阴阳五行?古人认为,宇宙最初是一片天地未分的“混沌”状态,这“混沌”中的轻清之气即“阳气”首先上升而成为“天&rdq...

    34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批评家为何会出尔反尔?[图文]
    艺术批评家为何会出尔反尔?[图文]

    艺术评论家为何会在公开出版物中出尔反尔?人们普遍认为评论家具有一双慧眼,能够作出自信的判断,那他们如何又会改变自己的主意?时代的情绪是否影响了批评家的口味?他们是否会被其他评论者所影响?对艺术家的熟悉程度是否会影响评论者的判断?评论家改变立场是否会对其他评论家产生影响呢?克里姆特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引起了评论家在判断上的反复。如果一个政治家的立场左右摇摆,公众和媒体会群起...

    134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平衡”的艺术:厨房天平设计[图文]
    “平衡”的艺术:厨房天平设计[图文]

    探寻产品和使用者之间的强大联系,瑞士裔日本设计师NadineFumikoSchaub用一套天平来追求“平衡”。这个项目的基础是来源于传统的医用天平,那些现在已经被廉价低质的电子称所取代的产品,而这些厨房的电气用具如果损坏,更多的是被取代并非修理,最终变成使用者的废弃物。通过恢复低技术的厨房天平,该设计要充当一个对抗“头脑一热就扔掉”...

    162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严学章:多足蟹与无脚蛇[图文]
    严学章:多足蟹与无脚蛇[图文]

    “螃蟹多足横着走,灵蛇无脚曲着行,通向成功的道路各不相同。”蛇年快到了,想到画蛇时的这段题跋文字,想到客居京城的10年横竖,心里生出不少感慨,真乃往事如烟,风雨心头。当年莫名其妙地撞上螃蟹,才40来岁的年龄。不算风华正茂,也意气正当年。那阵子的气与势,是横行的;那阵子的斗与志,像蟹的两螯,是高举着的;那阵子的想法,像蟹的八只腿脚,是多“踩”着的。...

    62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高歌与于本平:修为与救赎[图文]
    高歌与于本平:修为与救赎[图文]

    高歌作品《新天新地b》200cm×300m亚麻布丙烯木炭2012年对于高歌、于本平两位艺术家来说,艺术是他们的职业,基督教则是他们的信仰。《7日》、《三一颂》和《重生》是艺术家高歌近两年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系列作品。该系列作品是他对过去一直探讨和表现“冷抽象”或“多级抽象”概念的一次延展。在其早期的“冷抽象”作...

    55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