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威尼斯神话的破灭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金金 点击 :

威尼斯双年展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双年展之一,自1894年创见以来,持续不断地推出各种艺术潮流和艺术家,几乎成了世界现当代艺术发展的晴雨表与风向标。二十世纪以来的许多艺术大师,诸如毕加索、康定斯基、米罗、达利、蒙德里安和博伊斯等等,都曾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并藉此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正是因为威尼斯双年展在世界艺坛具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走向世界”的时代宏愿中,对于急切地想与世界接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而言,无疑也就成为了一个仰慕不已的艺术神话。我还记得1993年中国当代艺术家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时的情形,简直就像旧时的举子登第,让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界都为之一振,为之热血沸腾。当时国内仅有的几本介绍当代艺术的杂志,诸如《江苏画刊》、《画廊》等等不仅对此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大量报道,而且还专门组织了有关“国际身份”的专题大讨论,吸引不少活跃在当年的艺术批评家与艺术家们介入其中,为此争论了很久;而带领中国当代艺术家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中方策展人栗宪庭,也由此文名大噪,之后被外界冠予中国当代艺术的“教父”之称;至于那一年接纳中国艺术家参展的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划意大利批评家奥利瓦,更是成为众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希望,以至于迫使国内的艺术批评家王林写下《奥利瓦不是中国艺术的救星》一文予以反拨,批评也好,仰慕也罢,都使其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史发展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

的确,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说之前的中国当代艺术主要是作用于对内的现代文化启蒙,那么之后便成了向外的市场营销与文化传播,变成了国际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事实上,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的那些当红明星们,大都是以民间渠道先后参加了20世纪90年代几届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比如方力钧、王广义、张晓刚、岳敏君等等。也许正是因为中国艺术家参与国际交流已是大势所趋,而从民间渠道输送出去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些异己之声,所以,2003年,中国政府在一些有识之士的荐言下,终于决定以国家身份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在水城威尼斯建立长久的中国馆。这一举措又开历史的先河,标志着中国官方接受了国际当代艺术的游戏规则,在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同时,也部分地接纳了原本处于地下状态的中国当代艺术。尽管这之后以国家馆的名义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向世界推出中国艺术家,已少了昔日批判性的菱角与语言的锋芒,但仍不失艺术的探索性和试验性。比如2011年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馆以“弥漫”为主题推出的一些中国艺术家和他们关联着中国传统智慧的作品,就很具东方神韵,令世人惊叹。不过,疏远于现实的疼痛,剥离开现代社会的问题意识,以观念游戏与形式逻辑来推衍、生成艺术的价值,终就会因为社会批判与文化针对性的缺失,而缺乏语言的强度和精神的张力。所以,也遭来了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与批评家的不满,从而又重新催生出了以民间渠道介入到威尼斯双年展的参展热潮。

这些年,除了主题展和国家馆以外,几乎每届威尼斯双年展都有一些中国艺术家以外围展的方式参与其中,不过,大都是非正式的邀请。中国艺术家以正式受邀身份大规模参与到威尼斯双年展中,还是近两届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放宽边界,设立了一个所谓“平行展”的新项目。我一直不清楚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在主题展和国家馆之外设立这个平行展的动机。也许是因为受欧洲经济衰退的影响,威尼斯想以此来创收,因为据我所知,申报平行展要交纳一笔很高的费用;也许也并非我所想,设立这个平行展还是为了给更多的民间交流提供平台,打破以国家馆垄断的展览机制,为威尼斯双年展适应今天的多元与开放而不断创新……但不管是出于何种动机与目的,平行展的设立确实给经济迅速增长的中国带来了更多机会,使中国当代艺术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从不同角度进军威尼斯,登上世界当代艺术的中心舞台。据说,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除国家馆以外,中国还将有5、6个平行展在威尼斯拉开帏幕,而且每个展览的体量和规模都甚为庞大。一个国家在威尼斯举办如此多的展览,集中了如此众多的艺术家,恐怕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奇观。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目前的国力,确实是今非昔比。不过,这么多的中国艺术展亮相威尼斯,虽然反映了今天中国的强盛,但无疑也削弱了威尼斯双年展的权威性,使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事之一,却带有了某种中国文化年的意味。可以想象,届时中国艺术家趋之若鹜、蜂拥而至的情形,本来是抱着进军世界的宏愿,恐怕会因为铺天盖地满是中国人,到头来仍然还是变成了内部循环,自我消化。其实,可怕的问题并不在这里,而在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游离。尽管这些年我们也有了各种名目的双年展,但却没有一个双年展能够像威尼斯双年展那样吸引我们自己,影响到世界。所以,中国艺术家情系威尼斯,最终破灭的并不是威尼斯双年展,而是我们围绕这个双年展建构起来的艺术史神话。如果这个神话不能落实到我们的文化自信中,那么永远都只会是虚拟的成功。

相关文章

  • 关注社会变迁的中国当代摄影最有意思[图文]
    关注社会变迁的中国当代摄影最有意思[图文]

    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主任、摄影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专访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主任、摄影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国内首个专注于影像领域的艺博会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Shanghai)刚刚在上海展览中心闭幕,诸多国际画廊所带来的大师作品以及成熟的商业社会所必需的规范的市场理念,激发了许多关于当代摄影的话题。尤其当镜头不再代表着一种权力,摄影作为最“民...

    2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益谦:不懂艺术好过纸上谈兵[图文]
    刘益谦:不懂艺术好过纸上谈兵[图文]

    吕纪《红梅斑鸠图》文、图/记者金叶无论你是否欣赏他,每当拍季来临,携巨资横扫拍卖行“封面作品”的刘益谦都是最吸引眼球的人物。他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不懂艺术”,被人讥为“土豪”,其斥巨资购入的艺术品也不止一次地被质疑是“假画”乃至炒作;他是中国大陆的“收藏大鳄”,其古代书画藏...

    102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别把“占领男厕”全当行为艺术[图文]
    别把“占领男厕”全当行为艺术[图文]

    2月19日,广州数名女大学生在越秀公园旁边的公厕上演了一场“占领男厕”的行为艺术。她们希望借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对男女厕位不均衡问题的重视,消除女性在公共场所如厕排队现象。(2月20日《广州日报》)现实社会中,公厕厕位“重男轻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实践中,这种厕位设计显然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合理...

    193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是娱乐养子
    艺术是娱乐养子

    当代艺术想要在中国的艺术界发现趣事并不容易,因为不少年轻人对传统艺术并没有时刻关注的瘾头,85后罕见创新的艺术名家也令人心生厌倦,而时下不少新生代艺术家们动辄将性和政治引入话题,简直比吃饭睡觉还频繁,结果是如果你还愿意看点艺术八卦,页面设计得有猫扑影子的嘿社会这类媒体倒可以帮你找点乐子。艺术在中国很无趣,尽管这说法既狭隘又偏激。在这个让人有些撑不下去的冬季,艺评人朱其最近的发言让一些人找到了...

    53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雕塑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图文]
    中国雕塑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图文]

    图为曾成钢的雕塑作品《月光》。图片为受访者提供。7月至12月,“国博百年·中国雕塑百年作品展”在京展出。此次雕塑展汇聚了中国百年来190多位艺术家共计223件雕塑作品,其丰富性、系统性堪称空前。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曾成钢。目前中国雕塑的特点记者:此次雕塑展的主题是“融汇与屹立&rd...

    62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画家中的思想家[图文]
    书画家中的思想家[图文]

    麻凡梦泼墨狂草麻凡君不仅是位书家、画家、篆刻家、诗人,还是位才智广博、心灵活跃和想象力丰富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在艺术之内,还放飞于艺术之外,探究佛禅道学,遍及茶道酒理和盖一国之兰香。至真、至诚、至善、至理名言洋洋洒洒万千,汇集成册,题为《禅画酒言》,大致分为“酒禅一味”、“入世凡语”和“听兰洗心”3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放射出...

    60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芮德群:找寻心灵的居所[图文]
    芮德群:找寻心灵的居所[图文]

    《观园春色》68cm×68cm芮德群的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烦琐与庸俗社会的心灵居所,其山水画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意造境生,营造出“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画的境界给人的是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神游场所。此外,芮德群在书法上也颇有成就,其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与山水画相得益彰。《大...

    155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摄影的随意中不失严肃[图文]
    摄影的随意中不失严肃[图文]

    《美国摄影》热烈欢迎了一位大人物在instagram上的登陆,这位就是AlecSoth。AlecSoth乘着火箭一路成名,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在忙着自己的工作室“小小棕色蘑菇”(Littlebrownmushroom),生产各种奇怪的独立出版物。这回,Soth的instagram也是以工作室的名义建立。(@littlebrownmushroom)美国摄影认为,Sot...

    16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看不懂油画?看"艺术侦探"怎样破解画中之谜[图文]
    看不懂油画?看"艺术侦探"怎样破解画中之谜[图文]

    图为皇家自由医院的《风湿病专家》(后更名为《Heald医生肖像》)当一个人看到一幅油画作品时,也许头脑里会闪现出很多问号:画面中描绘的风景是哪里?画面中的人是谁?这幅作品是谁画的?如果在美术馆里,也许他会立刻求助于作品旁边的标签,艺术机构也会对艺术品进行考察研究。然而,并不是每一幅油画都得到了足够的了解。在英国,除了美术馆以外,各类公共机构——包括市政厅、医院、军营...

    3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黑龙江漫画创作日渐低迷[图文]
    黑龙江漫画创作日渐低迷[图文]

    图为王俊平漫画《如此关注》。成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黑龙江漫画会,后改名为黑龙江美协漫画专业委员会,由王大壮等一批老漫画家发起并组建,是全国成立较早的漫画组织之一。三十载的风风雨雨,她历经辉煌鼎盛,曾经人才济济;而今却日渐低迷,创作群体萎缩,高质量作品难产,失去了往昔的犀利与风采。曾经人才辈出精品纷呈黑龙江漫画会建会初期成员不到20人。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省漫画会主张大力开展群众性业余...

    69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孙宗慰:孤独的西行者[图文]
    画家孙宗慰:孤独的西行者[图文]

    孙宗慰油画《持烟斗的自画像》。1942~1943年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期间的油画代表作中国美术馆的“求其在我:孙宗慰百年绘画展”,展示了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曾有这样一个孤独探索的行路者——“在那样的时间点里,孙宗慰走了一条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或者比较案例性的道路。”徐门弟子和敦煌之行展览中的近百幅作品,创作年代都在20世纪40年...

    94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30年代女画家关紫兰:国难时期作品毫无苦难情愁[图文]
    30年代女画家关紫兰:国难时期作品毫无苦难情愁[图文]

    2007年1月的某一天,上海寒风凛冽,气温降到了冰点以下。南京路上的王开照相馆里,一根自来水管悄然冻裂,冰冷的水从裂隙处淌出,地下室一只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纸箱也有点被浸湿。这纸箱里装的,全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陈列于该照相馆橱窗内的精致老照片。洇湿的老照片被小心翼翼地取出,晾晒,烘干。有一张照片上是位年轻女子,长得很美。清秀的瓜子脸,楚楚动人的大眼睛,削肩微垂,气质典雅高贵,一副大家闺秀的摸样。...

    10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黄永玉展览不讲排场是艺术界的楷模[图文]
    黄永玉展览不讲排场是艺术界的楷模[图文]

    2009年7月,86岁的黄永玉在家中作画。(资料图)新华社发黄永玉九十岁画展“不剪彩不演讲不搞酒会不搞研讨会”,策展人陈履生称:“按照老办法,开门就开幕。不剪彩,不演讲,不搞酒会,不搞研讨会。”8月16日,“黄永玉九十画展”在国博开幕,其简洁朴素的开幕形式,一时备受热议。而反观时下艺坛,展览此起彼伏,开幕式隆重阔气,主办...

    25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汪建伟:不确定性是最吸引人的[图文]
    汪建伟:不确定性是最吸引人的[图文]

    对我来说,首先是如何理解“跨界”?跨界的理由?它应该是在一种知识整合的背景下展开的,比如,我在1990年代的时候,开始怀疑使用某种单一的知识系统所产生的可能性?以及它的极限?我开始尝试去了解我所不熟悉的知识,以及其他被我们惯常排斥在艺术认知以外的世界。然后我发觉,如果艺术只是人类全部知识的其中之一,那为什么不可以反过来想:我们可不可以用人类全部的知识来做艺术,或者是来思考艺...

    183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何怀硕:艺术的信念[图文]
    何怀硕:艺术的信念[图文]

    现代派把日常用品与艺术品的界限打破,被崔西·艾敏弄得乱七八糟的一张大床经炒作也成为成名作何怀硕当代对于:“什么是艺术?”、“如何给艺术下定义?”、“什么是艺术?什么是非艺术?”类似这些问题,不论是在艺术哲学、艺术理论与批评,或者美学中都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原来固然也是困扰着多少世代的艰难问题,但当今更加困惑...

    43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