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范美俊:画坛可怕的一招鲜思维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然然 点击 :

不知何时“专家”成了民众仰望的人物。专家,意味着专业、专长和高水平。基于画坛“十个优点不如一个特点”的潜规则,同样画花鸟,没专攻和绝活不能拔尖,特别是没郑思肖写兰、郑板桥画竹那样的“一招鲜”,怎能克敌制胜并“吃遍天”?

于是,画坛出现了各自的专家小圈子和“一招鲜”式专攻。一旦有了自家面目就算成功,此后要做的就是强化和维护其面目,无需越雷池半步。这些“专家”专到何等程度?写隶书不涉其他字体,题款都用隶书;画油画不学西方美术史,专攻“新卡通”;研究新中国年画,无需了解传统年画;画山水只关注展览和画册上的招式而不看画论——画论那是理论家的事,与创作何干?……如果哪一天,以画花鸟知名的人搞起理论、以理论研究见长的人开办画展,估计业界的表情会很复杂,或许认为这已不是越界,而是另起炉灶的叛逃。

当下画坛越来越流行可快速成名、标签式的“一招鲜”思维,以期在业界留下极具特色的“专家”形象。这种寻求突破点的打路本是好事,但笔者却觉得有些被异化了,其可怕之处有三:

其一,“一招鲜”思维,导致没风格、没特色也要硬装。国画方面,不少人喜欢带着面具跳舞并热衷于江湖杂耍儿式的“创新”。而现行的美展与评奖机制,并不鼓励传统雅玩式的小品、手卷创作,作品必须要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展厅效应,才可以在数万件送选作品中跳出来。而西画中色彩、造型、光影等“重口味”的东西,在创作中轮番上演,作品普遍强调制作,呈满密繁复色、假大空细弱的趋势发展。最后,将整体导致传统国画含蓄、文气,甚至是因为业余而具有的脱俗气味逐渐消失,留下一些传统血脉无存、洗心革面后的混杂面貌。理论方面,网络打手性质的酷评、恶评大行其道,因为可快速成名。

其二,一俊遮百丑的“一招鲜”思维,反倒因“专”而狭。某些画家拼命营造其“一招鲜”,一旦有了声名不惜以专利技术、带徒办班等方式拼死维护。特别是那些称王称霸的专攻一门的“钻家”,不肯旁涉其他艺术,更不愿搭理理论,久之画艺几无进步。究其原因,则如苏东坡的批评:“见狭、识浅、学不足”。某些理论“专家”,虽文字功底过硬且有整套研究方法,若局限于某些偏狭内容而且方法老旧,虽“专”而未必有建树。那些不关心社会、技法与艺术家个体,只一味罗列西方美学、哲学术语,专于文字游戏的研究,则属不接地气而且水土不服的研究。《万历十五年》《傅山的世界》等名著,因视野开阔、资料详尽,学术宽度与深度都不错。启功自称不是书法家,估计有人会笑:“您都主席了,还不是,真逗!”其实,启老非谦虚,而是他非专门研究书法也。

其三,不同领域的“一招鲜”者,常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画坛本来就充斥着偏见,如画油画的看不起国画,搞当代的看不起传统,而关系最紧张的莫过画家与理论家了。今之理论家普遍底气不足,历时数年好不容易才完成一本著作,被关注和认那可不容易,而顶多才两三万稿费,还不及某些画家小半天完成的小半张画。某些“一招鲜”牛画家,在各种场合对码字的人都口无遮拦,批其不会画、不懂画算是给面子了,比较狠的话是:没画家,理论家怎么活?而搞理论的是否看得起这些画家,不好说,只见不少人默默拿起画笔,不知是想证明点什么还是其他。

这种暗地较劲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导致灾难性的不公。某偏技法未必有多高水平的人,对论文之类深恶痛绝。在审项目、评奖、评职称时,对一些所谓“理论成果”相当不屑,鸡蛋里挑骨头地问:有创作吗?若有,则问为何不参展?若有,则问为何没参加××展?……尽管,这些评审并无这样的硬条件和要求。照此荒唐逻辑,搞音乐的不参加“超级女声”,搞舞蹈的没入围“舞林大会”,什么研究都是瞎扯淡。如果去了解这些评委的创作与理论成果甚至是如何混上评委的,估计大多数人会哑然失笑。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当下排他性的“一招鲜”式思维?问题可能很复杂,笔者认为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的技术理性思维及学科的细化,颠覆了传统中国完整人格的塑造方式。多才多艺的王维、苏东坡,显然是一个符合当时社会顶层设计的通人,硬将其诗文书画排出次序并无意义。或许,正是因为其综合修养才成就了其某一方面的高水平。难怪,有人称黄宾虹是最后一个文人画家,季羡林是最后一个大学者;也难怪,有人读了博士,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实乃“薄士”和“窄士”。今之美院教授,敢去音乐学院讲课?

显然,本文并非反对专业化发展及“一招鲜”式努力,只是希望这些“专”与“鲜”,更有厚度和内在学养的支撑。显然,本文也非批评那些一专多能的专家,而是那些自以为是的“窄家”、“钻家”及“砖家”。不过,笔者并不赞赏浅尝辄止的“万金油”人物。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笔者认为,正视自己的不足,学会尊重与倾听,理论与实践并行,“专”“宽”“深”并举,力争有所建树,是美术工作者应有的态度。林风眠、徐悲鸿与刘海粟,被公认为三大美术教育家。他们仅是擅画某一题材的“一招鲜”式专家吗?

相关文章

  • 画家贺成探索古代人物和仕女画[图文]
    画家贺成探索古代人物和仕女画[图文]

    贺成《贵妃醉酒》任愚颖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贺成一直在古代人物和仕女画方面做着刻苦的努力和执着的探索。他以唐诗宋词为内容,创作出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人物画作品。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贺成的古代人物和仕女画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面貌,线条酣畅,墨飞色舞,美而不媚,艳而不俗,如《唐人马球图》《剪春图》《共剪西窗》《晨曲》《晓妆》《贵妃醉酒》等等。他的老师,远在天津大学的王学仲,看了他的这些画...

    4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兆平水墨绘画:在水墨生态中生发文化精神(组图)
    刘兆平水墨绘画:在水墨生态中生发文化精神(组图)

    刘兆平近照1950年生于青岛平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呼和浩特画院院长,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从长城到奥林匹亚艺术行组委会执行主席,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创意顾问,亚洲艺术博览会组委会主任。曾主持安徒生全球庆典中国艺术展、都灵冬奥会中国传统艺术展。现任国际创意产业联盟执行主席兼艺术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常务副主席,中央美院创意生态顾问。致力于探索中国写意新境界,推广中国传...

    139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马伊琍画油画获赞 油画易入门吗[图文]
    马伊琍画油画获赞 油画易入门吗[图文]

    马伊琍:我的第一张油画近日电视明星“马司令”马伊琍在微博晒出自己的首张油画作品,并称“我的第一张油画”———油画内容为五只鸭梨,画面冷暖色调分明,阴影画得也有模有样。作品一晒出引来网友点赞。其实喜欢画画的明星实在太多了,陈道明、朱军、倪萍、孙俪、李嘉欣、周慧敏、张柏芝、徐静蕾……掰...

    50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宋庄二十年:前卫艺术是否到此为止[图文]
    宋庄二十年:前卫艺术是否到此为止[图文]

    宋庄当代艺术二十年本报记者张黎姣6年前,做批发油画布生意的老颜离开老家哈尔滨来到北京扎根,他将自己的“北方画布行”开在一个镇上。想不到,这里的竞争激烈得很,为此,他只得努力干活,常常整天都在裁画布,手指上磨出厚厚的茧子,但画布仍供不应求。老颜笑说:“我就是在给画家打工。”老颜住的镇子,离河北省燕郊7公里,离北京天安门24公里,它就是宋庄。自1...

    52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我所认识的远宜居士——劲松[图文]
    我所认识的远宜居士——劲松[图文]

    多才最是照秋客、性傲形无笃少登。花鸟拈手得、山水性能来。工笔如流水,写意赛鬼才,这便是“远宜居士——王劲松”。长寄情与山水,痴迷于丹青,出手洒脱,意境自谐,大有观月如钩,自锁清秋之韵味,自喻:无法、无派,师法自然,以胸中之壑写鬼斧神工。其作品却让人驻足忘返,叹为观止。我与劲松认于北京,观画如老友,认人似故交亦师亦友,观其画慕其才也!其人活得简单、...

    13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在当代语境下再次认识林风眠[图文]
    在当代语境下再次认识林风眠[图文]

    2010年重建的林风眠故居。林风眠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开创了中国的新绘画,以富有表达力的毛笔,将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基础,与西方的形式、色彩和构图的意识结合起来。这种既自由又自然的结合,是林风眠的独到之处。然而,对这位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我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三年前,由广东林风眠艺术园出资,用以激励优秀研究生的“林风眠奖学金”在中国美术学院设...

    12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林烟洗尘:古书画赏读[图文]
    林烟洗尘:古书画赏读[图文]

    跋《小昆石壁图轴》萧海春跋《雨淋墙头皴图轴》思翁题曰:“久不作雨淋墙头皴法,忽于笔端出现,画家皴法如禅家纲宗,解者稀有。”此图确有空淡明净的禅意,一切似透过明镜映照的空灵,淡淡的明净无丁点芥蒂和挂碍。空淡中似渗有一种盐味。黑白的映对,似通过灰色透网现象对一种心灵的悟。明净洞达,绝无外物的沾染,其思以空明的心致求取对自然的关照,此图似在心境上浮现的自然。跋《小昆石壁...

    94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马未都看《1942》:不要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图文]
    马未都看《1942》:不要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图文]

    【核心提示】: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正视历史。我们似乎习惯了冯小刚的幽默路线,却不想他在2012年贺岁档带着我们严肃了一把。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看完电影《一九四二》我没站起来,调整了一会儿,几乎是最后...

    81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体味精髓——品读张兆羽古典人物画[图文]
    体味精髓——品读张兆羽古典人物画[图文]

    我一直在观察兆羽先生的笔墨走向,感觉他那行于笔下的线条,似乎越来越趋向于一种内敛,或者说,一种心灵的自制。兆羽先生的大写意,有自己的主观倾向,尤其是他的那一幅幅古典人物画,如果我们不细加审视,也许你会忽视其蕴涵在笔墨中的精彩。兆羽先生的古典人物,不是外形的舞蹈、躯壳的表现,透过墨色的浓淡,你会在近乎狂放的线条中,捕捉到一种精神的张力,一种影影绰绰的苍劲之美……兆羽和我...

    184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家的母亲胸怀和勇气[图文]
    艺术家的母亲胸怀和勇气[图文]

    图片资料“我同意我的艺术是有目的的,在一个人们需要帮助的时代,我愿意以艺术有所作为。”德国著名版画家凯妥·珂勒惠支的艺术宣言。何等鲜明。她的一生是德国从封建的旧时代挣扎着要诞生在民主新时代的见证,正是在旧时代彻底结束时,1945年,她去世了,同旧时代一同走进历史,仿佛她将此看成她的使命,一定要将旧世界葬送掉,方可以安心离开这个世界,这个让她愤愤不平、让她...

    57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许江:难忘教诲[图文]
    许江:难忘教诲[图文]

    赵无极在中国美院做教学示范赵无极先生是当代著名华裔法籍画家,是当今世界画坛很有影响的一位大师。他以中国人的胸怀,吸收民族传统之神韵,博采欧美绘画流派之精华,融汇东西方之所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世界艺坛的推崇和颂扬。1985年5月,赵无极先生应我们的邀请,来到他的母校——浙江美术学院。学院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绘画讲习班,有来自全国8所美术院校的教师和浙美部分师生27人...

    39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吕胜中:没有书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图文]
    吕胜中:没有书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图文]

    最近9年来吕胜中把央美实验艺术系当成了自己的作品,即便是没课的假期,他也待在学校办公室里为学生查资料、看书。桌上的线装书都是学生论文。文、图/kk正值暑假,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楼的过道里一片死寂,每间教室都打上了封条,实验艺术系的也不例外。不过细细一看就会发现,虽然挂着金色的大锁,封条已经被撕开过了。“你提问还是我自己讲?还是我自己讲吧。”吕胜中刚坐下来就笑呵呵地来了一段...

    61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展望:“我的宇宙”不能预计的旅程[图文]
    展望:“我的宇宙”不能预计的旅程[图文]

    差阳错造成的误差。当我辗转来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他已经早早到了现场,但话语和神态却依旧平和,并没让人感觉到不耐。时间问题在见面的一开始达成了平流状态。站在尤伦斯文当代艺术中心的展厅,四块巨大投影屏幕围起一个矩形空间,从屏幕正反两面都可看到正在播放的作品影像。矩形空间内部,悬垂散布着不锈钢材质、大小不一的石块形态雕塑。展馆工作人员笑称,不少第一次来到这里的观众会在这个空间前怯步不前,因为他们误...

    35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吴长江:书画艺术之境[图文]
    吴长江:书画艺术之境[图文]

    吴长江创作现场看当代著名书画家吴长江做画,就能深刻领悟一种洒脱之境、唯美之境和雄浑之境:一支如椽巨笔在他手中挥舞,一刷,一滚,一勾,一抹,一点……时许,一朵娇姿欲滴的牡丹跃然纸上。能书能画,能篆能诗的吴长江,被业界称为“四艺兼通”的青年才俊。他将淳朴本色和丰厚底蕴融于其作品中,使其画作获得更为广泛意义的审美境界。有评论认为,吴长江宽厚丰实的学养...

    43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梓印墨韵两相宜[图文]
    梓印墨韵两相宜[图文]

    田宇原柳永词《望海潮》印刷术是中国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居功至伟。然而,历来人们关注的重点,可能容易偏向于“术”,也即印刷术作为一项技术成果的本身,重点自然是毕昇的活字印刷。在激光照排诞生之后,活字的“铅与火”成为历史,活字之“术”自然也成为历史。这一伟大发明的光环,是否会渐渐...

    106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