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小毛 点击 :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 | 美术文摘

陈丹青

口述/陈丹青整理/于青

毕加索大展的主办方告诉我,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知识准备对于绘画来说跟文本不太一样,我读不懂法文,也差不多不能直接读英文书籍,但是我不怕,我可以看视觉艺术。

国人认识毕加索的百年演变

毕加索是1881年生的,跟鲁迅同年,1973年去世的,我们有幸跟毕加索生活在同一个时代,1973年他去世的时候我在江西农村,我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人叫毕加索,但是我看不到他的画。毕加索的名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传到中国来了,那时候中国正在战乱当中,没有可能邀请欧洲的展览来中国。但已经有中国的画家知道毕加索,像徐悲鸿在法国留学,他不但不懂毕加索还讨厌毕加索,他也不喜欢印象派;刘海粟是另外一种画家,他觉得毕加索的画跟中国画文化相同。他们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是北方的现实主义阵营,一个是以刘海粟为主的现代主义阵营。1949年以后,北方的现实主义阵营取得了政治上的地位。基本上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就销声匿迹了。

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中国恢复了正常的国家生活,包括文化生活。第一件事情就是跟法国商量,请来了法国乡村画展。我第一次看到了19世纪的一些现实主义画家、印象派画家,像米勒。直接影响到后面画的东西。在北京、上海、重庆、东北等地都出现了很多的艺术活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纲领,就是超越古典主义、超越现实主义,超越早期现代主义,甚至超越毕加索这一代人,直接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的现代主义,所以很快,1985年出现了美术新潮运动。

上世纪80年代,大部分中国美术界比较有主见的人,其实对毕加索已经不再感兴趣了。从民国到1949年,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国接受西方的现代主义,以毕加索为例,出现了很多波折。他曾经被民国的留法生喜欢或者不喜欢,解放后一度在中国消失,文革后又以一种迟到的方式成为被模仿的权威和超越的对象。在小圈子里,年轻人已经不太看得起他了,大家开始关注二战后,被称之为后现代的新兴艺术,开始关心像杜尚、路易斯这些人。

1982年我第一次到纽约,进入大都会美术馆,进入现代美术馆,我发现毕加索在西方早就过时了。或者说,毕加索不是过时了,而是进入了历史的背景,变成了一个山峰,变成了一个记忆。他不再是一个问题。从时间脉络看,毕加索相当于中国的齐白石和吴昌硕的年代。

又过了将近30年,绘画界差不多要忘记毕加索了,毕加索来了,平心而论,这是我们国家引进的展览当中,相对来说比较严肃,比较完整的一个。第一,从他小时候一直到他去世时的画都包括了,虽然数量不是很多;第二,虽然他经典的画没有来,但是有1/4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他画儿子的作品,这些是毕加索重要时期的作品,还是来了。还有他晚期的涂鸦作品也来了不少。更珍贵的是他早年画一个女孩子和流浪汉,在西方的博物馆,这些画都是非常珍贵的,能够到中国来不容易。这么不容易的一个展览来了,我非常高兴公众来看,公众会不会有困扰?毕加索有什么好的,他为什么这样画?

这里面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西方有一个错位或者说时差。这个错位和时差造成我们对西方认知上的一个困境。我们不能说这个困境一定是负面的,因为机会同时也来了。

理解毕加索的时间和空间脉络

话说回来,西方绝大部分民众对毕加索未必喜欢,在他那个时代大家也是看不懂。塞尚是1906年去世的,1907年左右毕加索推出了《亚维侬少女》。今天的《亚维侬少女》被收藏在博物馆,它使美术史有一个大转弯。但是当时画完以后,除了毕加索的几个老朋友喜欢,公众都不喜欢,这个画到十几年以后才被人所认知。《亚维侬少女》是他立体主义实验的一个先身,此后毕加索进入到严谨的立体主义时期。《亚维侬少女》跟非洲雕刻做了一个交融。像《亚维侬少女》这样的作品如果今天能够过来,把毕加索同时代正在发生的其他事情放在一起看,可能要比单独做这么一个毕加索的展览,对我们有更多的启示。也许还是不懂,但是我们要的不是懂而是启示。艺术的懂是没有穷尽的。我们认知一个艺术家,比如说像毕加索这么一个丰富的矛盾的艺术家,其实是需要时间的,并不只是我们的问题,西方人也一样。

我很想知道是哪些观众在毕加索哪些作品面前觉得不懂,他为什么要懂,如果懂了对他有什么影响,因为艺术是跟每个人的视觉,每个人的内心在沟通。这个沟通如果被所谓的不懂所阻断是什么意思?这对我们的文化是什么意思?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话题。

在我居住美国的18年,包括这些年我每年都回去,关于毕加索的研究,毕加索的展览,毕加索的画册,毕加索的专题从来没有中断过。这些展览综合起来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毕加索,这样的条件我们这里也会具备。

比方说在毕加索的时代,产生了很多流派。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这是西方现代主义的黄金时代。同时有很多事情在发生,巴黎之外,意大利有超现实主义。西班牙的米罗和达利这两位大师虽然都跑到巴黎去了,但是他们做的事情跟毕加索非常不一样。年轻的达利第一次到巴黎,一早就去找毕加索。他说我今天刚到巴黎,我没有到卢浮宫去,我先到你这里。毕加索说,你做得对,这个就是当时毕加索的气魄。德国有另外一个运动,所谓的新表现主义,这些人当时不是很主流,可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到今天整个欧洲的美术圈越来越重视新表现主义的画家。在一部分的荷兰和大部分的比利时,还有一个流派是属于超现实主义的一个支流,里面最著名的代表画家是玛格丽特,还有南欧的吉利科遥相呼应。这些人做的事情跟毕加索都不一样,同时在俄罗斯和苏联还有一批人遥远地回应毕加索。回到巴黎,单单在巴黎就有很多流派,当时最大的一个和古典主义相对应的流派就是野兽派,以马蒂斯为代表。另外还有一派后来被称之为巴黎画派,里面有很多人,跟毕加索很要好。我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我们要知道毕加索活着的时候,他那个年代还有多少流派跟他不一样,同时又是和他呼应的。毕加索过来了,我们不懂。为什么不懂有种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生态没有过来,只有他一个人过来。等于只过来一幅画是没有上下文的,这句话讲得再精彩没有上下文你真的没有办法理解。

刚才讲的是空间的脉络,回到时间的脉络,我们不得不讲塞尚。西方人喜欢认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的血脉,我们的资源,我们今天做这个事情,都是“其来有自”。塞尚从哪里来?表面上他从印象派来;印象派又从哪里来?印象派其实是从巴比松过来的,包括一部分英国过来的。此外刺激印象派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石油已经发现了,整个资产阶级时代和现代文明开始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古典主义已经无法满足了,画得像不像美不美已经不是画家关心的了,画家注意到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用颜料、用笔触、用光线,用温度表达不同的世界,而不是像从前一样模拟现实世界。资产阶级时代开始了,这才会有印象派。这个仍然没有说明塞尚从哪里来,塞尚的理想是我要回到图桑的时代。图桑是17世纪的人,跟塞尚相差200多年。图桑一辈子待在意大利,他的理想是什么,他的理想是文艺复兴,而且真正的理想来自希腊。我们想一想这个问题,塞尚是现代主义之父,马蒂斯说我们都从这里来。从塞尚回到图桑,图桑回到希腊,这样的时间纬度对以后中国引进展览就是一个漫长的名单,可以把西方的整个文脉带进来。这不一定是奢望,这个名单应该在我们期望邀请的当中。

修补粘连认知的碎片

我们今天有钱了,尤其是欧洲和美国遇到了经济萧条,他们非常渴望到中国来,明年、后年甚至会有更好的作品到这里展览,今后有的是这样的机会。这个机会意味着什么?具体来说,就是我们会不会邀请展览。我关心的是年轻人、小孩子和所谓的普通老百姓,也就是大街上的人会不会都能进来看。但是大街上的人一旦进来又说不懂怎么办?这些责任在中国的策展人,挑选作品也要有能力,好东西人家不给,大东西给的话我们也不好运。我们可以做一些小范围的、不必花这么多钱,但是把文脉理得很清楚的展览引进来。可以借鉴欧洲人、美国人办展览的方法。比方说仅仅关于印象派,我就看过好几个不同版本的展览;关于梵高我也至少看过四个以上他的专题展览,每个展览的主题都不一样。不管你懂不懂,四个展览看下来,你对这个人,对这个人的画一定跟你只看他一个展览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回到毕加索,如果真的要懂毕加索,我相信你大约要看一下非洲艺术,看一下塞尚的艺术,看一下新古典主义也就是安格尔的艺术,当然还要看一下希腊的艺术。当你了解这些艺术以后再来看毕加索可能情况会不太一样。一个人物过来,一件作品过来缺乏上下文,缺乏它周围的对照和前后的脉络,难免会产生认知上的迷失。我们经常会看到对艺术家单一的崇拜、模仿某一个画家或是某一个流派,而缺少一个全景观。今天终于我们有机会,不让这个情况再延续下去,所以我们至少要修补、粘连支离破碎的历史记忆和常识。

懂不懂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永远的问题。我出国这么多年,从这么多的眼界当中学会了一件事情,就是如果想懂,前提就是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文脉。你一定要认识很多的艺术家,才会好好地爱其中的一位艺术家。懂到什么程度是每个人自己的造化。当然这里面又牵出很多的问题,我非常渴望回到像小孩一样,像乡下人一样非常质朴地面对一件作品的状态。有时候看到不懂的东西,我会非常喜欢,这个不懂本身就是一种状态,一种非常质朴的、原始的状态。所以我觉得如果有人在乎懂或者不懂这件事,第一你不要自卑,第二如果你真的想懂,知道有怎样的途径可走。

相关文章

  • 自然主义是策展定出的概念[图文]
    自然主义是策展定出的概念[图文]

    亨利·方丹-拉图尔《维多利亚·迪堡肖像画》在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术史论家朱国荣眼里,11月16日即将在中华艺术宫“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法国奥赛博物馆珍藏”展出的米勒作品《拾穗者》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在18、19世纪的法国,最主要的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自然主义,应该是一个应策展...

    124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从笔墨传统到观念先行[图文]
    从笔墨传统到观念先行[图文]

    ▲你是我的唯一NO.3曾健勇70、80后当代水墨艺术迹变探究▲工笔人物郝量近日,“中国当代水墨状态·鸿蒙变”在上海开幕,知名策展人赵力邀请了曾健勇、王冠军、张见、杜小同以及我省党震、刘琦等十二位当代水墨艺术家的70余幅作品进行了展示,根据70、80这两代青年画家的创作线索,提出了当代水墨艺术的整体迹变这个炙手可热的话题。那么何为当代水墨?它与&ldquo...

    163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曹恩祥:六法当从传写入[图文]
    曹恩祥:六法当从传写入[图文]

    曹恩祥“六法”当从“传写”入曹恩祥的学艺历程中多有名师指点,又是娄东画派的传人。或许正因如此,谈起对书画一道的发展现状,他的观点也始终中正平和,但在包容中也不乏忧虑:“人贵立品,画贵立气。人的品质对画的气质是有影响的。现在我也去看一些画展,常常是满怀希望而去,灰心失落地回来,画的基础不牢、品格不高、缺乏正气…&helli...

    114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审美首先是一种价值立场[图文]
    审美首先是一种价值立场[图文]

    随着美的外延无休止地扩大,美的形态变得越来越丰富。美的受众面对同台亮相的各种品质的美,几乎无所适从。审美的多元化无疑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审美的背后是人,是一个在特定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中成长和演化的人。因而审美首先应该是一种人的价值立场。不同的价值立场决定了审美的不同品质——华丽与质朴、丑恶与美善、张扬与内敛、虚伪与真诚、低俗与高雅……自古以来,崇...

    136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谢稚柳与陈佩秋的书画艺术[图文]
    谢稚柳与陈佩秋的书画艺术[图文]

    陈佩秋-竹林棲禽谢稚柳和陈佩秋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艺术伉俪,有“当代赵管”之誉。谢稚柳先生与赵孟頫相比,地位上,都是当时艺坛领袖;艺术理念上,都可以说是“复古派”的一代宗师。而在复古的同时,他们又都将文人的气质与修养融入其中,并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绘画。谢稚柳,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书画家、书画鉴定家之一。自小就迷恋绘画,并倾毕生精力於此...

    14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叶浅予:一本速写,一个形象库[图文]
    叶浅予:一本速写,一个形象库[图文]

    《印度献花舞》(水墨,宣纸)叶浅予先生的速写,在画界无出其右。他深入生活,探索笔意变化,突出线条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追求东方型的单纯美和古典美。其中以戏剧舞台人物最有名。《水墨戏剧人物集萃》(速写选)在20世纪的中国绘画史上,叶浅予毫无疑问是一个闪着光芒的名字,他寥寥几笔勾出的自画像,挥洒笔下的漫画“王先生”,以及速写舞蹈戏剧人物作品无不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自由灵魂。《水墨...

    175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雷抒雁:我的写作与时代同步[图文]
    雷抒雁:我的写作与时代同步[图文]

    ■著名诗人雷抒雁昨日去世享年71岁■代表作《小草在歌唱》曾激励一代人诗人在情人节离开了这个世界。北京时间2月14日凌晨1时31分,诗人雷抒雁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71岁。1979年,他用诗句《小草在歌唱》悼念烈士张志新,这首诗歌传诵大江南北,至今也是新时期以来经典诗歌之一。代表诗篇被传颂30余年1942年8月18日,雷抒雁出生于陕西泾阳县,1967年9月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由于适逢&l...

    41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评论:山寨版“阿房宫”拆了就别再折腾[图文]
    评论:山寨版“阿房宫”拆了就别再折腾[图文]

    漫画:徐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当年唐末诗人杜牧挥笔写下《阿房宫赋》时怎能想到,千年之后这一“天下第一宫”又起争端。据4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近日,曾作为陕西省重点招商项目、投资两亿多元的阿房宫景区,在运营13年后将面临拆除的命运,取而代之的是规模更大、耗资更多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

    61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人民日报:对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图文]
    人民日报:对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图文]

    漫画李建华201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北京10个城区25所中小学校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孩子们对国产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和华人形象的认可率不到40%,而对美国电影中西方观念和美国形象的认同度高达73%。作为影响广泛的大众文化,电影创作和传播的这种差异,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很容易使相对处于弱...

    147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术人生的智慧之光[图文]
    艺术人生的智慧之光[图文]

    麻凡蝶恋花·梦里幽兰小篆当我听说书画家麻凡写出了30万字的《禅画酒言》时,既有疑惑,更有好奇。对麻凡的书画,我是了解的,还曾写过评论文章,尤其欣赏他的泼墨狂草和大写意花鸟。但我却未曾想到他在悄悄地进行着深邃的人生思考。几十年来,看书、读画、行旅、创作,凡有所惑、所悟、所得,他都及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零篇散章竟自汇成了洋洋大观。麻凡虎泼墨狂草麻凡这一论著的诞生,应当与他这些年远离世...

    131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青年艺术100:重复创作的困境[图文]
    青年艺术100:重复创作的困境[图文]

    青年艺术100:重复创作的困境时下关于青年艺术的推广项目甚多,扎堆出现。每年一次的“青年艺术100”号称以选拔和推介青年艺术为己任,力求发掘青年艺术家们富有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作品。2014年度“青年艺术100”于8月15-18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和798艺术区举行。笔者发现,青年艺术奖除了让人审美疲劳之外,是否存在重复创作、模仿之作过多的情况...

    97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郎世宁:紫禁城里的洋画家[图文]
    郎世宁:紫禁城里的洋画家[图文]

    郎世宁作者:顾乐渠犹记得2000年的一天,香港佳士得[微博]拍卖公司进行着一场艺术品常规拍卖。有一件显然不被拍卖公司看好的古旧的绘画作品以无底价的形式起拍——所谓无底价,往往就是100元起拍,最高不超过1000元。轮到这件绘画作品,拍卖师不紧不慢地报出了拍品号,接着是惯有的阶梯叫价:“1000,1500,1800,2000……...

    14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邓平祥:艺术批评需要严肃的态度[图文]
    邓平祥:艺术批评需要严肃的态度[图文]

    古希腊遗址上的中国思想者(油画)200×180厘米2011年邓平祥本报记者朱永安人物名片邓平祥,湖南宁乡人,1947年出生。国家一级美术师,1981年在中央美院油画进修班结业。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湖南省美协名誉副主席、湖南油画学会名誉顾问、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出版有《邓平祥油画集》、评论集《论第三代画家》、文化随笔《符号的欧洲》等。不久前,水天中、贾方舟、...

    35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天才如何表达忧郁[图文]
    艺术天才如何表达忧郁[图文]

    生活的砒霜,是艺术的蜜糖在丢勒之前,忧郁是病,是守财奴和懒汉的专利;在丢勒之后,忧郁成了天才的特权。演员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和翻译家孙仲旭的自杀,让世人重新关注抑郁症人群。中国目前有9000万抑郁症患者,每年超过20万人选择放弃生命。抑郁症与死亡如影随形,另一方面,忧郁情绪又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美国《健康》杂志三年前刊登的一项调查显示:因为工作时间和收入不固定,又是孤...

    39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国画秉承传统的意味何在[图文]
    刘玉来:国画秉承传统的意味何在[图文]

    刘玉来作品当我们探讨国画的继承问题时,几乎都将焦点集中到笔墨上。为此就难怪吴冠中先生的一句“笔墨等于零”竟然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了一块巨石,不止引起轩然大波,且将飞溅起的水溅了自己一身。人们之所以误解,或曰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其原因就是因为将笔墨视为了国画的生命、灵魂,容不得稍微有一点的质疑。可以说,国画中就笔墨的重要性来说,没有人敢轻视,起码在口头上是如此的。不过&hel...

    61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