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当代艺术到底从威尼斯学到什么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小团子 点击 :

威尼斯双年展历经百年而不衰,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展会之一,被喻为“双年展之母”,亦被称为当代艺术界里的“奥林匹克”以及当代艺术的重要标杆。从威尼斯双年展上能充分反映目前当代艺术发展变化和观念演进。二十年前,中国人开始有机会介入这一艺术盛会:1993年度威尼斯双年展的总策展人奥利瓦邀请了十三位中国艺术家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当代艺术”为何物。自此,中国当代艺术在不断发展前行时或多或少受到威尼斯双年展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家也不断努力寻求被世界所认同。十年后,中国馆正式在威尼斯军械库落成,成为中国入驻威尼斯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当时间之驹再跨越又一个十年,来到2013年时,中国艺术家已经对这个国际舞台毫不陌生。据统计今年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多达300多人,是有史以来中国人参与威尼斯双年展人数最多的一次。外媒戏称“中国的艺术军队”来了。但有意思的,如此大规模的进军威尼斯双年展并没有给国人留下什么好印象,国内的争议之声反而响成一片,从策展人到艺术家无一能够幸免。许多媒体将今年的双年展称之为“扎堆儿赶集”,学术界更因为今年平行展数量如此之多而屡遭质疑。相对来说,外媒的态度要缓和许多,但也不乏指责威尼斯双年展腐朽、商业气息过重等。

诚然,这个成立于1895年的古老展会,也无法规避市场化的影响。正如艺术家方力钧和2013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王春辰[微博]所共同提到的,一个有着百年沉淀的展会,还是有颇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无论是艺术的表现,还是展览的策划又或是整个双年的展的运营模式。

当代艺术的“无限意象”

2013威尼斯双年展是什么样子?同行的一位欧洲记者幽默地说:“国家馆售票处的队越排越长。没有几件架上艺术,小几百件装置,千余件摄影作品,最后去探索无穷尽的影像。”从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更偏向学术和实验性,探索所有艺术形式的可能性。“威尼斯双年展最大的意义在于,你可以看到世界的当代艺术都在发生着什么,它让你了解到原来艺术还可以是这样的、那样的。”威尼斯当地的藏家Possati说。窥视世界正在发生什么,然后反思自己,很多艺术家都从威尼斯获得了新的灵感,中国艺术家自然也不例外。

几乎与威尼斯同期举办的世界顶级博览会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曾策划出一个特展,取名Unlimited(没有限制的,官方翻译:无限意象),旨在探索当代艺术的可能走向。这个词用来概括威尼斯双年展似乎也很恰当,来自世界的艺术家利用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实验和前卫作品,充分阐释“艺术有无限可能”。

媒体总是习惯于去比较,拿中国艺术家去PK海外的艺术家,这个比较的意义其实不大。Possati说,“如果硬要说上一点区别,我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似乎更观念性,或者说观念更集中。欧美的显得观念散又或是更注重形式感。但你硬要说哪种更好,这是不能有结论的。”

南京四方美术馆馆长朱彤认为:“有一点可以提一下,至少我看到在双年展上的大部分西方艺术家,在艺术的探索和对艺术的未来的研究上,包括思想,甚至是有趣、好玩上,他们会走在前面一些,视野更加开阔一些。中国的艺术家相对来说(当然这里不是说所有艺术家都这样),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可能还略显陈旧一点。如果西方艺术家做比较,在这方面可能表现得最明显。我觉得中国艺术家在未来,在艺术的思维和表现方式上要更加开放一些。”

但无论如何,在相比较中找出差距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双年展我们学到了什么?艺术的无限表达形式:艺术原来是可以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也许我们对艺术的理解不能用‘局限性’来解释,因为东西方本身所具备的背景和认知有所不同。双年展本身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让我们看到诸多的可能性。

当代艺术:如何表达?

就像意大利藏家Possati说得那样:“当代艺术不是你受过多好的教育,有多少经验,就能够去欣赏和理解的。你需要了解其背后的理念、背后的故事,然后才能去欣赏它。”也因此,当代艺术的表达,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展览效果。一个好的展览应该是主题鲜明,能够让人更容易接受其中的艺术表达。如果将中国的展览放在威尼斯做一个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策展的差距似乎是最表面也是最明显的。今年中国的展览从国家馆到平行展再到外围展,展览的数量和规模都不在少数。记者在威尼斯随机采访了不下十来位欧美游客,让他们谈谈对中国展览的最深刻印象,得到的回答就是“挺多的!”具体的“印象”大都语焉不详,很少有能说清楚。如果一定要选出印象深刻者,那么国家馆可能会给人留下一些印象,毕竟她带有强烈的符号性。即使中国的展览没有被这个水城全盘淹没,策展之失策也难辞其咎。

在看完威尼斯双年展后,南京四方美术馆馆长朱彤向雅昌艺术网[微博]谈了自己的看法:“今年是中国参加双年展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国艺术家多接触这样的国际性大展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可能还不太懂得在这个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大家更多地是把这当做一个机会,而不是更好地展示自己。但是,毕竟这才是刚开始,貌似中国当代艺术已经二三十年了,看起来是很国际化的,但是我们离真正的国际化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个距离的产生主要是我们自己本身整个系统的运作离真正国际化系统的运作是有距离的。比如说展览的策划、布展的方式、艺术在今天的位置,与你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朱彤细数了中国与西方在策展方面的差异:“在策展方面,我们中国人做策展,总是喜欢做宏大叙事。所谓宏大叙事就是总是喜欢总结什么,或者展现过去的某一阶段的多么重要的历史,甚至是谁提出了这段历史以及该怎么梳理。在这种大型的展览中,喜欢总结历史,并喜欢谁谁说了算这种感觉。但是西方的展览很少这样做,除非是非常大型的回顾性的或者梳理性的展览。他们更多地是关注一个点,或者一个很具体的东西,也许是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

显然朱彤非常赞赏这种能提出很具体的东西、未来的东西的策展方式。他认为这种策展方式“是具有先进性和挑战性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加强的地方。”同时朱彤对我们在策展的辅助方面也是有所欠缺的,“比如我们的画册、媒体公关以及我们的展厅布置。以上诸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你可以比较一下中国的展厅和西方的展厅,还是有很明显差别的。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中国未来需要注意的方面。我们经常会说:‘你觉得这个展览有意思吗?’有意思的概念是指这个展览必须是比较新颖的,或者能够打动你的地方。这是我们国内展览现比较欠缺之处。我们现在还是有点想在这个国际舞台上展示异国情调的意思,我以为这在今天是无效的和没有意义的。我们必须拿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来直接和西方对话,或者直接融入世界的艺术圈里面。这样我们的文化艺术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当代艺术:如何产业链化?

一个国际艺术展的成功与否,不仅需要在艺术方面往深层次探索,也不能完全脱离经济环境以及对经济手段的研究。那么在威尼斯,其双年展系统的运作模式也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

有研究认为,长年的水患不断冲蚀威尼斯的地基,造成地层每年下沉0.5公分,如果再不加以抢救,预计威尼斯在2050年就会完全被海水淹没。诚然,在个随时都可能被淹没的城市,唯一的产业就是旅游业。除了靠水城本身的魅力,艺术也这个水城非常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支撑。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双年展已经融入了他们的DNA中,对威尼斯来说,双年展早已超越双年一度的狂欢,它成为威尼斯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威尼斯双年展也不仅孤立地停留于艺术,它还有建筑、舞蹈等等,由此带动起来的酒店、交通、餐饮等与旅游一整条产业链。Roberto先生(威尼斯前任市长介绍)说:“威尼斯双年展的组委会的资金收入包括四方面来源:首先一个是政府给予的空间和国家拨付的资金。政府除提供一些空间外,意大利政府每年给双年展投注一定的资金,虽然不多,但是肯定会有;其次,威尼斯双年展自身的收入。这些收入包括你的展览如果进入平行展的话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如果有其他需求还要支付另外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是从这些参展商和参展国家和参展人员那里得到的。最后,第四种收入是赞助商的赞助。双年展在展览期间为赞助商做广告,构成了这第四种来源。”

“中国也有双年展的城市但大多命悬一线!”朱彤认为:“其实我们应该学的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个系统,我觉得只要把一个好的系统建立以后,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有了,无论是艺术的赞助还是艺术本身的价值。商业是附属于一个好的学术价值或者学术品牌之上。威尼斯的商业价值很简单,在威尼斯双年展的时候,酒店很贵,吃的也很贵,所有人花很多钱去租它们的平行展场地,全世界大的公司都想赞助它,连水上巴士都要贵一倍,咖啡也要贵一倍。这个商业模式的前提是你已经拥有一个很好的平台。于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嫁接,全世界从事艺术的人都想来。一个很高的平台就能得到它所想要的商业价值。所以这个系统是很重要的,这是中国最缺乏的。”

威尼斯双年展开幕的时候,中国人热热闹闹的来了,很多人稍作流连后就很快退潮了。很多媒体甚至没有亲身来威尼斯走一圈,就随流指责威尼斯这不好、那不好。艺术家钟飙说到欧美游客的时候印象深刻:“很多欧美游客看作品是非常仔细的,眼神中就能读到那种爱。”而很多的中国人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参与“聚会”和“社交”。或许褪去一切的浮躁,也是我们向威尼斯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中国纵有这般差距那般不足,在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依然是重要的。在欧美的相关媒体以及游客看来,中国的进步是神速的,这与我们走入威尼斯不无关系……

相关文章

  • 从宋文治藏陆俨少作品所引发的思考[图文]
    从宋文治藏陆俨少作品所引发的思考[图文]

    宋文治是新金陵画派重要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大收藏家。宋文治先生曾经收藏了百件陆俨少先生的精品。这些作品不仅精彩,而且其中多件甚至未收入2008年出版的《陆俨少全集》。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在举办的宋文治藏陆俨少作品展中,最值得研究的问题或许就是陆俨少与宋文治的关系以及宋文治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多的陆俨少的精品。陆俨少《双清图·梅竹》北京画院美术馆自2007年以来推出的“20世纪中国...

    152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回归本真 书画家最终还需靠作品说话[图文]
    回归本真 书画家最终还需靠作品说话[图文]

    当下社会,伴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高歌猛进”,人们也变得愈来愈浮躁,书画家也在这场喧嚣的洪流中深受侵染。大家都急于争名夺利,当利不让。焦躁不安的心态书写在眉宇之间,能够静下心思来鉴古出新者寥若星辰。书画作品也日渐变得俗中无雅,毫无意趣可言。纵观历史,历朝当代仅有的几位书画界可津津乐道的大家,又有哪个不是因其在书画技艺的传承中有独到建树而名垂青史,可被后世颂扬至今的?追名逐利...

    77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书画雅集,取其精神性[图文]
    书画雅集,取其精神性[图文]

    叶浅予作品《印度婆罗多舞》谢春彦(画家):玄奘,昔贤,亦今人也。策划这个展览,近的原因是,我的朋友,新加坡专栏女作家袁见一个多月前打电话给我,说她去印度,还支助朋友去印度。今年是中印建交60年,她认识研究梵文佛经的学者6月中旬会来中国,让我代她接待他们,我觉得不如找几位朋友哥们,画几张干干净净的画,在上海搞一个雅集,北宋有西园雅集,而这一次其实也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小聚。我不研究宗教,也非孔...

    84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颜文樑:苏州的油画艺术先声[图文]
    颜文樑:苏州的油画艺术先声[图文]

    印度洋夜航 油画 纸板 18x26.2cm 1928年 苏州美术馆藏2014年金秋的苏州城。沧浪亭畔的颜文樑纪念馆内,沧浪之水——苏州美术馆馆藏颜文樑作品特展亮相;不久,拙政园旁的苏州博物馆内,静物——陈丹青画册写生1998-2014特展开幕。与晚年颜文樑有着特别交集的陈丹青在颜文樑作品特展开幕式上,直呼颜文樑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是我们现在这批画油画的祖宗!”“西风东渐背景下的油画...

    84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保利书画主管就《功甫帖》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图文]
    保利书画主管就《功甫帖》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图文]

    图为功甫帖&翁跋翁方纲题跋成《功甫帖》真伪判定的重要旁证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就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邱家和)自媒体上周末披露上海博物馆专家对苏富比纽约在9月高价拍出的苏东坡《功甫帖》的真伪提出质疑后,圈内人士自然也对此议论纷纷,其中上海博物馆专家认定翁方纲的题跋有伪,也成为《功甫帖》真伪之争的重要旁证,而刘益谦在其《我的声明》中也特别提到,上海博物馆专家“连翁方纲...

    98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画家冷军:改革开放题材值得深挖
    画家冷军:改革开放题材值得深挖

    昨天下午,市美术家协会举办“《武汉印象》读书会”,冷军、张少华、王心耀、江中潮等画家参加读书会,大家表达了阅读《武汉印象》美术分册的感受,并对今后该书的编撰工作提出了建议。明年需要一批优秀作品“美术分册的作品全部以武汉风情、建筑、事件为主体,展现了武汉的地域特色。今后要深入挖掘大武汉的文化价值,创作更多精品。”参会艺术家们一致认为,精品佳作是今后...

    137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以艺术之名“创新” 解读艺术圈儿怪事[图文]
    以艺术之名“创新” 解读艺术圈儿怪事[图文]

    艺术创新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同一个词可以有着不同的解释,人们常常习惯于一语双关地表达比较隐晦的意思,所以汉语是世界上最难懂难学的语言。就艺术这个词而言,在我国古代单纯地是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而今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加深,人们开始接受了西方艺术理念的冲击,各种艺术扑面而来,多如蝗灾。面对着各种创新的艺术名词,我们古代的六艺显得单薄了许多。摄像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书画艺术、管理艺术、电...

    196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口述/陈丹青整理/于青毕加索大展的主办方告诉我,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知识准备对于绘画来说跟文本不太一样,我读不懂法文,也差不多不能直接读英文书籍,但是我不怕,我可以看视觉艺术。国人认识毕加索的百年演变毕加索是1881年生的,跟鲁迅同年,1973年去世的,我们有幸跟毕加索生活在同一个时代,1973年他去世的时候我在江西...

    73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吴为山:意象雕塑得益于庖丁解牛[图文]
    吴为山:意象雕塑得益于庖丁解牛[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雕塑大家吴为山称艺术离不开技术——在亚洲雕塑界,吴为山以他融汇东西的意象雕塑不停地开创着一个又一个“首次”。2003年,他那几乎手不盈握的《睡童》,一举夺得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50年展的“攀格林奖”,很快,他成为首位当选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和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的亚洲艺术家;2012年,他的《天人合一&md...

    48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第一座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启示[图文]
    第一座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启示[图文]

    图为大英博物馆正门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国家通过博物馆向民众传达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民众则通过对博物馆的慷慨捐赠、对博物馆馆藏的评论和对改善博物馆管理的诉求,传递他们对博物馆所蕴含的国家精神和文化的肯定与认同。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从不为人关注到成为英国的国家文化载体、大众的文化空间,在这一历程中如何发挥国家在文化载体、民族文化建构上的主导作用,以...

    151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新水墨:何处求新
    新水墨:何处求新

    空城记(水墨)徐累盛葳如果说新时期的“新水墨”有一种共同点,那么就是排除了前述传统文人画和新中国成立以来“蒋徐体系”的写实中国画。在对其边界缺乏共识,对时间节点不预设的前提下,“新水墨”只能是一个临时性的方案。新水墨之新,不应是题材之新、手法之新、图像之新,而应是观念之新、哲学之新。对于任何一个艺术评论家而言,谈论&l...

    194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劲松作品赏析——植根于传统 广采博学[图文]
    张劲松作品赏析——植根于传统 广采博学[图文]

    张劲松张劲松,字:熔之,斋号:思齐轩。幼承家学,酷爱绘事,既长,毕业于潍坊学院艺术系油画班,得受西洋大师之熏染,于西画略有浅涉,后对中国画产生浓厚兴趣,时常浸淫于大师典迹之中,又得沐中国美术学院刘国辉、吴山明、吴宪生、冯远先生雨露,亲聆教诲,始识门径。劲松于西画、国画、雕塑均广泛涉猎,撷取众长,经意匠经营,初具面目。其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兼擅,人物尤精,作品注重"高古"、"简约"、"文气...

    133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詹妮弗-洛佩兹:野心给母性让道[图文]
    詹妮弗-洛佩兹:野心给母性让道[图文]

    当詹妮弗-洛佩兹7月宣布退出《美国偶像》时,她的理由是:“我突然意识到,我还有电影要拍,还有音乐要做,还有其他很多事情。”近几年收视率连续下跌的《美国偶像》根本留不住“大忙人”洛佩兹。做评委期间,她就曾为动画片《冰川时代4》配音;明年年初,她与杰森-斯坦森饰演一对雌雄大盗的动作片《帕克》也将上映。最重要的是,洛佩兹今年还要完成名为DanceAga...

    57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丹青:我顶多能被称为“写家” 非常讨厌游记[图文]
    陈丹青:我顶多能被称为“写家” 非常讨厌游记[图文]

    陈丹青(右)与蒋方舟对话(特派记者欧阳春艳)昨日,3年未出书的陈丹青在京首发3部新作——访谈录《谈话的泥沼》、杂文集《草草集》、游记《无知的游历》。在这个演艺明星、情感专家、商人都号称“作家”的时代,陈丹青在首发式现场却发出质问:“什么人都可以称为作家吗?你有独立的创作吗?你写过什么正经的小说吗?就我而言,我顶多能被称为‘...

    169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宋思衡:用钢琴“翻译”村上春树[图文]
    宋思衡:用钢琴“翻译”村上春树[图文]

    ■3月在沪举行“寻找挪威的森林”多媒体音乐会■并开始全国巡演国内多媒体音乐会创始人、钢琴家宋思衡。徐晓林早报资料对于宋思衡来说,他的“百分百女孩”是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挪威的森林》里忧郁的直子该是身披“月光”云淡风轻的模样,“空气蛹和小小人”应该踩着斯克里亚宾第四钢...

    157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