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卢秀辉:与时俱进复兴书法艺术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阿峰 点击 :

改革开放开启中华民族复兴之旅,中华文化随之振兴,书法作为中华文化标志性元素也再现生机。环顾中华大地,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书法作品在城乡各地展出过,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书法活动如火如荼地在开展;从来没有那么多的书法社团在从事各种各样的书法活动;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学校开设书法专业。书法之林的繁茂,让我们对中国书法复兴多了一份信心。

改革开放,对于身经其时的中国人来说,是洗心革面的。文化再振兴也充满痛苦和挑战。对于书法来说,出现了真正的断层。好在还有像林散之、萧娴、启功、沙孟海这样的老先生在,但是,相对于国民大众,书法面临再熏陶、再传延的重大课题。记得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上,大多数作品还是临帖。能临帖的,当时就算是“书法界”的人了。但是,就是这些爱好者,在老先生们的支撑下,开始了书法复兴之路。

书法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走到现在,三十多年来,多少有识之士为此献出自己的身心,多少栋梁之材为此呕心沥血。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书法文化体制——中国书法家协会,为书法三十多年发展贡献良多。特别是兰亭奖设立的这十年,其功之大,有目共睹。当代书法界的大批成功人物,都是从中国书法家协会环境中走出来的;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百花齐放,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众多书法大展、大赛,并给予各类书法活动学术的、组织的、经济上的全力支持。三十多年,对于中国书法史来说,是弹指一挥;对于中国书法复兴运动,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第一步。这三十多年是让中国书法从忘却、到记起、到开始、到发展、到振兴,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努力下,中国书法有了自己的专门书法出版机构——大众文艺出版社。几代人的梦想,并为之努力的事情终于有了硕果。专业书法出版社的出现,为书法家系统整理、研究前人经典,提供了自己的阵地。因为专业书法出版社的出现,为研究当代书法,整理、发表当代人的书法书籍,提供了专业的保证。

与书法艺术有关的报纸读物则以各种各样的风貌展现在大众的视野里,由他们主办的各类活动也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艺术展览的多样性,艺术品味的多样性,重读艺术的多种视角,使得书法艺术百花盛开。

互联网的时代,是个机遇的时代,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时代,也是所有人必须接受的时代。站在这个制高点,必为后来的书法发展创造新的一轮大机遇,做好了精神上、物质上的准备。全国各类书法网站的不断催生,反映了书法的欣欣向荣和对互联网时代的厚望。一个由中国书法远程教育为主导的网络体系正在创建形成之中,学术研究的互动,创作的互动,必定给书法人带来新的福音。

中国书法复兴时期,无数人在努力地为着书法的复兴而工作。在群众性的书法复兴中,培养出了无数的书法人才,这些骨干力量由基层起,直至全国,形成了人才的金字塔。由这些人辐射,在自己的周边,又培养出了一大批书法艺术的爱好者、欣赏者。任何一项伟大的复兴,人才的成型是个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无数的人才,就不能构成中国书法的复兴。由文联牵头的各级书法家协会,起到了组织、示范作用。尤其近年来各级书法组织在《中国书法发展纲要》的指导下,书写经典、书写正大气象,使书法的复兴和国家的复兴一样,迎来大好时期。

当然,因为书法的断层,因为文化的着力点、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离书法史上最好的经典有相当的距离。我们也要看到这样的几点:一、中国书法复兴时期是个相当长的时期,而对于我们来说,当今的中国书法复兴是万里长征迈开的第一步;二、任何时代,对于当时的分析都是比较苛求的,所以,我们的经典需要后人定位;三、当今对于复兴中的中国书法来说,除了需要大量的书法家,还需要大量的学问家、思想家。中国书法对于学识的要求,比之于其他艺术门类,是相当高的。这是有关部门要组织做的功课,也是个人需要做的功课。但是,至少有一批人相当于或接近于,还要有相当一部人能够懂他们;四、在一定时期,由书法组织或有组织的书法工作是有巨大推动力和影响力的,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实践表明,靠个体的努力,有的工作是很难做到的。

艺术来自于人民,人民创造艺术。书法,作为中国文明的象征;作为世界先进文化的象征;作为表达心灵的载体,在中国历史上,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沉浮。在中国书法复兴时期,书法艺术的民众化,使得书法艺术在帮助全民提高艺术审美上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更重要的一点,书法艺术平民化,为书法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不过书法发展至今,一个问题在困扰大家,如何发展书法产业?虽然不少人对此持不屑的态度,但是,发展书法产业已成为势不可当的一种内在需求。而书法平民化,为解决这个问题,搭建了上佳的平台。创建中国书法出版传媒公司,是对发展书法产业进行的探索。书法产业,前人没有留下经验,近人没有大规模的运作,如何做?这是个大智慧的事,对于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文化借经济的发展,也将是件相当重要的大事。

综而观之,我们迎来了书法在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时期,我们迎来了书法在历史上参与人数众多的机遇期;我们把一个贵族化的艺术活动,终于交还到了人民的手中。最重要的是,这一时期我们的书法发展有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持,我们有众多杰出的书法家在努力的前行中;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思想者加入到了书法的队伍。因为是全民族的,书法会导引我们走得更远;因为是民族精英的,书法创作的水平有望迎来“新经典”时代。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唯有全民族的艺术,才能有这样的境界,才能有这样的机遇,才使书法的复兴有了大希望。

相关文章

  • 布尔乔亚:用艺术缓解焦虑[图文]
    布尔乔亚:用艺术缓解焦虑[图文]

    1990年,路易斯-布尔乔亚与她1970年创作的雕塑“EyetoEye”一起。图/IC一生寻求“孤身与共处”路易斯-布尔乔亚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事实上,她是从60岁后才赢得学术和商业的双重成功。1982年纽约现代美术馆为她举办大型回顾展,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位女性艺术家享有此殊荣。此次林冠艺术基金会带来了布尔乔亚首次国内回顾展。在林冠画廊...

    32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写实油画:相机永远不可能代替绘画[图文]
    写实油画:相机永远不可能代替绘画[图文]

    杨飞云作品这个圈子里,没有人把自己叫做写实画派。这些画家在绘画时,并没有想自己属于哪种画派。比如要画一个长得并不漂亮、但很善良的女人,画家的目的是把她的本质提炼到画布上,只有完全写实、一点不走样地画出来才能达到画家追求的效果,完全是根据对象的需要。比如画螃蟹,如果很写实地画出来就已经很漂亮了,完全写实画出来,比写意画更有表现力。画家往往是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而选择表现手法的,并不是机械地追求某种...

    109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林散之之子林筱之得其父遗韵 淡泊名利醉心艺业[图文]
    林散之之子林筱之得其父遗韵 淡泊名利醉心艺业[图文]

    林筱之林筱之作林筱之,原名昌午,生于1928年10月,原籍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县林山乡。时居南京中央路119号1单元301室。现居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桥北林散之故居,其父乃书画大师林散之先生。筱之三岁识字,五岁从父学画,得其教导和熏陶,经过七十余年的学习,画临黄子久、渐江、石涛诸家,书学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李北海,于乙瑛、曹全诸碑,均有涉猎,后书风颇似其父,气势平稳,书风秀逸,笔间苦藤,内含灵...

    66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岭南画作的短腿应抻长[图文]
    岭南画作的短腿应抻长[图文]

    许钦松《天籁》(中国画)50cmx138cm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当选广东省文联主席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近日,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当选为广东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曾对这位岭南文艺界的领军人物作过如是评价:“工作中的观察与思考经过许钦松的积累和酿化,充实了他的学养,丰富了他的思想内涵。这样的经历使得他在从工作状态进入...

    131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袁运甫:中国艺术要有中国气派[图文]
    袁运甫:中国艺术要有中国气派[图文]

    袁运甫100年前的中国,如折翼巨龙,挣扎求存。100年后的今天,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不可阻挡的复兴之势。百年前的知识分子,为图民族自强,抛头颅洒热血;百年后的知识分子,更要肩负起建构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出生于1933年的袁运甫,亲身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命运。将临耄耋之年的他,多年来一直主张“大美术”观念,倡导艺术工作者要以具有“中国精神&rdq...

    10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笔墨到观念[图文]
    从笔墨到观念[图文]

    袁进华消失的天空谁想把画画坏?我想,每个画家都想把画画好。时常看到画家工作室中废纸堆里有一些半成品,有的翻出来看看还不错,但画家却觉得实在不行,可见,画家对自己作品的好坏,都有衡量的标准,不达标准的,就是真的把画给画坏了,也绝不想示人。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也在于不同的场合与背景下,可以阐释为不同的理解。以“坏”字而论,“坏孩子”的背后实际上更多的...

    98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吴门画派之宗师沈周[图文]
    吴门画派之宗师沈周[图文]

    封面用图:故宫博物院藏《明人画沈周半身像》,系沈周八十岁时由苏州当地职业画家所绘。明代“吴门画派”的开创者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明代王穉登在《吴郡丹青志》中将其推为“神品”。沈周又是吴门画家艺术观和人生观的指导者,他在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的同时,加以光大和开拓,建立起明代文人画的美学理念,新的审美类型,反映出他那时代文人的精神...

    76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水墨画家李小可:我与西藏的缘分[图文]
    水墨画家李小可:我与西藏的缘分[图文]

    耳濡目染受父熏陶李小可画画,似乎是命里注定的事。他的父亲大名鼎鼎,水墨大师李可染。1岁多,李小可头回提笔,画了个圈;12岁,已经会画画的李小可画了一张水墨《千帆图》,在英国举办的一次国际儿童画展上得了奖;18岁,李小可参军入伍,开始画军史、师史题材的油画,画连队生活的黑板报、幻灯片;35岁,李小可进入北京画院成为职业画家,那时候他更多还是在给父亲做帮手。父亲,在李小可的眼中是“...

    48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图文]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图文]

    7月初,著名艺术家杨之光刚刚结束第四轮“杨之光传世作品全集作品征集”活动。上周,杨之光接受《京华时报》记者电话专访时表示,儿童美术教育我们并不是要培养“大师或神童”,而是要用创意思维做主导。画画是手段,不要以为学美术就是学技能、追求美。为“失散的孩子”做DNA去年5月,杨之光通过女儿杨红的微博发布赝品信息,其中涉及17家...

    18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刘玉来:国画秉承传统的意味何在[图文]
    刘玉来:国画秉承传统的意味何在[图文]

    刘玉来作品当我们探讨国画的继承问题时,几乎都将焦点集中到笔墨上。为此就难怪吴冠中先生的一句“笔墨等于零”竟然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了一块巨石,不止引起轩然大波,且将飞溅起的水溅了自己一身。人们之所以误解,或曰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其原因就是因为将笔墨视为了国画的生命、灵魂,容不得稍微有一点的质疑。可以说,国画中就笔墨的重要性来说,没有人敢轻视,起码在口头上是如此的。不过&hel...

    61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王子璇:画笔跟随的是心灵[图文]
    王子璇:画笔跟随的是心灵[图文]

    《心照》是王子璇从一个歌手成长为一个艺术家十年的心路历程,也是王子璇学佛、画画、修行十年的心之映照。9月7日,王子璇继北京今日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个展《心照》将在成都当代艺术馆登场,策展人是著名的女诗人翟永明。正如翟永明所说:《心照》是王子璇从一个歌手成长为一个艺术家十年的心路历程,也是王子璇学佛、画画、修行十年的心之映照。《心照》也照映出她心中的佛,从写实到半写实,直到“形&rdq...

    29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新权的油画艺术:独特视角和个性化语言[图文]
    张新权的油画艺术:独特视角和个性化语言[图文]

    张新权油画作品当今我国的绘画创作,不论题材内容还是形式语言,均愈来愈显示出多元和多样的面貌。题材内容的不断扩大和形式语言的不断拓展,都基于艺术家对自己独立人格的自觉和对自我艺术个性的自信,表明他们艺术视野的开阔和修养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反映了社会的开放和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宽度与深度在增长,艺术家们的视觉经验和表现手段也相应地日益丰富。例如,在近十多年的中国画山水画和油画风景画的创作中...

    192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余华不怕被批评:不骂我就意味着我被遗忘了[图文]
    余华不怕被批评:不骂我就意味着我被遗忘了[图文]

    余华余华《第七天》小说自上市短短十天内掀起各种话题,有评论家叹余华江郎才尽,更有读者用“最烂”来吐槽这本等待了七年的新作。《第七天》是振聋发聩的墓志铭还是网络时代的平庸剪报?是余华七年磨一剑的强势回归还是匆匆草就的滑铁卢?昨天傍晚,余华接受了扬子晚报的独家专访,围绕着新作《第七天》上市以来媒体和读者讨论的一些话题,和读者分享自己的看法。最烂的作品?与《兄弟》比很客气了...

    96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我们的传奇在诗歌里”[图文]
    “我们的传奇在诗歌里”[图文]

    ■“诗歌来到美术馆”昨天请来欧阳江河欧阳江河王寅图欧阳江河说自己很喜欢背后墙上的诗句,出自荷兰艺术家布里埃尔·莱斯特的作品《阿卡迪亚的忧郁》:“欣喜若狂,忧郁将择日而至。”昨天,民生现代美术馆“诗歌来到美术馆”举办了第二次活动,这次请来的是诗人欧阳江河。在“欧阳江河《凤凰》朗读交流会”...

    176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我与启功先生的交往二[图文]
    刘玉来:我与启功先生的交往二[图文]

    我和申先生见启功先生站起来,也赶忙站起身。这时来人已经走到了床边。申先生和我见到有人来看望启先生,屋子里又容不得许多人,况且我们已经表达了我们的心意,于是便向启先生告辞。启先生也没太挽留。申先生接着又向来的那些人中的黄白镜子脸的人恭敬的打了招呼,之后我们便走出病房。出得门来,我问申先生:“您打招呼的那个人真是风度翩翩,一看就是个风流名士大才子。”申先生把大拇指一挑道:&ld...

    80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