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在古代是文人士大夫的重要精神追求和寄托载体之一,书法的社会地位远比绘画高,仅次于文章。虽为风雅余事,但也高于诗、词,更不论曲子、话本、小说之流。古代的书法家多是社会上的第一流人物,如王羲之、虞世南、李世民、颜真卿、苏轼、赵孟頫,等等,不是帝王,就是将相。书法是条纽带,是根缆绳。把情谊联系起来,不分贵贱。把文字与文化串接起来,没有高低。
古代中国是文官治世,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都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很自然,不刻意。文人对书法的不断自觉追求,又使书法于实用层面慢慢剥离开来。于是书论、品鉴也异常丰富和深刻,可与诗论(西方称为文艺批评)媲美。书论家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如蔡邕、司空图、孙过庭、刘熙载,等等。几千年的积淀,书法已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不是之一。
如果一个中国人不能拿起毛笔写一手好字,在古代是有愧祖宗、有辱斯文、没有文化的表现,是门第不显、书香不续的根本原因,是很让人瞧不起的。所以古代,即便威武如曹孟德、张翼德、岳武穆之辈,也以擅长书法向世人昭示并非草莽之流。
在当下,社会结构已完全改变,生活节奏、道德标准、价值观统统改变,因此书法早已神圣不再,书法家更是被边缘化。不是书法家的“书法”,如高官显贵的,如演艺名流的,往往被人胡乱追捧,在掺杂着复杂利益诉求的背景下,变得“庸俗而昂贵”;书法家的“书法”有时会被当做一个笑话,一个装饰墙面、调节气氛、媚雅又媚俗的、可有可无的帮闲,于是也时常变得“庸俗而低贱”。这个时代给人带来的痛苦和希望前所未有,生在这个时代的书法家面对光怪陆离、目不暇接的诱惑,想要成功起码比古代难很多。
在当代要想成为一位真正的书法家,我认为至少要具备:一、不为潮流所动的定力;二、清醒与客观的执着追求;三、天赋的艺术敏感与合适机遇。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家,还要有深厚的学养、广博的视野、必需的人文关怀以及不可替代的风格。风格不是吹出来的,不是故意做出来的,更不是想来就来的。风格是艺术家性格、人格、修养、认识等综合能力的再现,是艺术修炼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闪闪灵光。所以说,真正的艺术家其实是自足的,他清醒地知道自己和自己所创造的艺术的价值,其他一切的所谓光环或鄙夷对他根本不起作用。就像庄子只做过漆园小吏,难道你敢不仰视他吗?就像王八能活一万年,难道你能说他不朽吗?
幸福在现代社会里是衡量公民生活水准的重要砝码,书法家当然也需要幸福,书法家的幸福对书法家的生活很重要。但衡量书法家的成功不能以幸福为标准,只有具备独立人格与自由思考能力的书法家才是真正的书法家,才有可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书法,才不会是冒牌货和欺世盗名者,因为真正的艺术家不管处在哪个时代都是稀少和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