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毕加索:最具偶像气质的艺术家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晒晒 点击 : 1745 次

文/焦萌

巴勃罗·毕加索(PabloPicasso 1881~1973)

西班牙著名艺术家,现代艺术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代表性人物,一生创作风格多变。

在有生之年就已经大红大紫的毕加索,其影响力甚至波及演艺界,曾经有刚出道的小影星碧姬·芭铎(BrigitteBardot)希望能够成为毕加索的模特,但毕加索没有选择她,为了能借点光,她按照毕加索当时的模特为自己造型,即便这样他也能一炮走红,可见毕加索的影响力之大,只要能沾点边,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巴勃罗·毕加索(PabloPicasso)无疑是最具偶像气质的艺术家之一,著名街拍博主斯科特·楚门(ScottSchuman)表示,毕加索就像一个领导者,他是最早把自己打造成为品牌的艺术家,他在镜头前毫不羞涩,双眼炯炯有神,好像一个斗牛士,他就这么站着,从着装到手持香烟的姿势,都散发着偶像气质。1950年,毕加索开始穿着法国布里多尼人的那种水手服,这种着装很快成为了他的一个标志,随即条纹衫成为一种时尚,就连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也是其追随者,曾穿着同样的条纹衫,1960年代,走红后的安迪说,“我希望自己看起来像个艺术偶像,知道我看起来像谁吗?”答案正是毕加索。

毕加索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在有生之年亲眼目睹自己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50岁的时候他已经闻名世界,只要是他的作品都能卖大钱,大家都说哪怕是一块废布料,只要是毕加索的,都比钞票值钱。魅力无限、异国风情、日光浴,高卢烟……毕加索成了生活情趣的代表。现如今仿佛什么东西只要能跟毕加索搭上边就能产生价值,其独特的签名被演化为一种字体被商家用于商标,甚至有商家直接用“picasso”注册,雪铁龙将一款家用MPV(多用途汽车)命名为毕加索,尽管毕加索可不是居家好男人的代表。

毕加索的父亲虽称不上是一个好画家,但绝对是个好老师,他的绘画技法基本上都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据说,毕加索在还没有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画画了,他学会的第一个词是西班牙语中的“铅笔”,他拥有非凡的天赋,能够描绘出任何他想要的东西。他12岁所绘的石膏像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孩子所为,16岁的他前往马德里一家颇具声望的艺术学校学习,他在这里学到了许多重要的东西,比如对古代西班牙艺术大师委拉斯贵支(Velazquez)作品的临摹,他似乎已经触及了绘画的真谛,但是出于对学校氛围的不满,他在那里仅学习了一年就离开了。

纵观毕加索的一生,其艺术在不同的风格中转变,就像演员在不同的角色间转变,而在每次画风变换的背后,几乎都有巨大的情感变化作为背景。离开马德里的毕加索去了巴塞罗那,因为他的父亲在当地教授艺术,在那里他结识了诗人卡洛斯·卡萨吉玛斯(CarlosCasagemas),二人成为至交,两人还共同前往艺术之都巴黎。在巴黎,许多艺术家、诗人与那些无政府主义者、流浪汉们消沉在苦艾酒中,这里也是恶之都,有成百上千家妓院,毕加索在巴黎沾染了许多恶习。来到巴黎的卡萨吉玛斯并不如意,他爱上了一个不爱他的女孩儿,整日借酒浇愁,非常苦闷,最终卡萨吉玛斯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他把自己的好友包括那个女孩约到了他们常聚的酒吧里,说自己将要离开巴黎,向大家告别,就在这次聚会上,卡萨吉玛斯突然站起来掏出枪,射向女孩,虽然女孩躲过了这一枪,但卡萨吉玛斯朝着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这一幕对毕加索的打击太大了,卡萨吉玛斯的去世带给他带来了无尽的悲伤,绘画是他发泄的出口,从此毕加索的艺术进入了我们所熟知的“蓝色时期”。

这一时期卡萨吉玛斯经常出现在他的画面中,孤独和绝望似乎是他唯一能够感受到的东西,虽然画面中仍有古典主义的影子,但此时的毕加索开始用颜色来诠释内心巨大的悲伤,而不仅仅是描摹自然事物。虽然蓝色不是因为毕加索才成为忧伤的代表,因为蓝调音乐出现的更早,但毕加索却深深地影响了爵士乐的传奇人物米勒·戴维斯(MilesDavis),其第一张专辑的名称就是BluePeriod。作家理查德·威廉姆斯(RichardWilliams)曾撰写过一本关于蓝调音乐对现代生活影响的书,他认为“蓝色时期的创作非常重要,蓝色对20世纪的影响非常巨大,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文学上,爵士音乐家米勒从小到大都爱演奏蓝调”。KindofBlue是米勒最受欢迎的绝世音乐专辑之一,在其另一盘专辑里,吉尔·伊文斯(GilEvans)特意为其写了一支曲子“BluesforPablo”,我们可以确信Pablo就是毕加索。“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就是毕加索的‘蓝色时期’,音乐应该可以和画交相呼应。蓝色是20世纪的专属色”,威廉姆斯说。

“蓝色时期”持续了3年,迁居吉普赛的毕加索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费尔南德·奥立维(FernandeOlivier),从此毕加索的画风转向甜蜜的“玫瑰时期”,这一阶段创作的《拿烟斗的男孩儿》在拍场上价格已经过亿。同时,在他的画面中也常出现诸如马戏团演员这种社会边缘人物的角色,而这些画作也颇受藏家欢迎,这使得毕加索摆脱了贫困。当然此次的画风转变,还称不上革命性的改变。

1906年到1907年,一年之间,毕加索的画风就从《引人马》那种接近古典神话似的风格,转变为《亚维农少女》这种让人大跌眼镜的风格。这种转变源自1906年毕加索在卢浮宫观看的早期西班牙南部雕塑展,沉重突出的眼眶,超大笨重的耳朵,为毕加索艺术探索提供了新方向。在此后的艺术实践中,那种粗野、原始的力量令毕加索着迷《亚维农少女》描绘的是5位妓女,毕加索完全打破了19世纪的艺术传统——即便是描绘妓院,也应当精致文雅,极为克制。在毕加索的笔下,他在妓院感受到的腥臭味、赤裸裸的肉欲被表现了出来,5个妓女犹如怪物,令人毛骨悚然。

在毕加索此后的绘画中,立体主义风格愈加明显,传统的主题,支离破碎的画面,他逐渐将传统的表现方法完全抛弃,碎裂拼接的过程就已经是作品的完成,画中所描绘的对象彻底溶解于色块中,这种将实物完全变形的画法非常前卫且刺激。这些尖角和线条的感觉就像数学、技术和科学,与当时的现代社会合拍,画作收到了商人和藏家的追捧,这种感觉慢慢充盈了整个二三十年代,给其他领域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在立体主义之前,室内装潢所流行的是彰显富裕奢华的风格,但突然之间,一切都变得现代感十足,立体主义无处不在,毕加索激进的风格彻底改变了主流设计观,可以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几何形建筑都是受立体主义的影响。同时期的时装设计师对他的作品同样感兴趣,维多利亚时期的衣服都是窄小的,20世纪初,服装从过去的束腰、束胸、沙漏状的时代瞬间变得现代了,立体的图案,暗哑的颜色,犹如将立体主义画作融入其中。艺术家如何诠释现代生活正是其他领域的设计师们所想要了解的。

1997建成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个典型的例子,它在落成之日遭到诸多非议,原因之一就是该建筑的设计灵感源自毕加索的《手风琴》,类似的建筑还有很多。建筑师拉塞尔·布朗(RussellBrown)认为,这种立体主义风格的建筑更像是雕塑,它对现代艺术的实践远大于传统建筑学。1912年毕加索的另一项创新也给艺术界带来了新的突破口,他开始将一些诸如布料、报纸之类的东西粘起来,缠绕在画布上,第一次把拼贴图案作为艺术。随后,他又开始了用日常用品和金属废料进行雕塑创作的实践。他又一次引领了潮流,当然这也得益于那些同时代的艺术家们对这一创作方法的借鉴,英国最受欢迎的雕塑家安东尼·卡洛(AnthonyCaro)就善于像毕加索那样利用金属材料拼合创作,他的雕塑《毕加索之后》就是一件这样的作品,他试图用雕塑的形式去表现毕加索的绘画。

一战的爆发中断了毕加索的艺术实践,战争期间他结识其第二任妻子,芭蕾舞演员奥莉嘉·科克洛瓦(OlgaKhokhlova),广善交际的奥莉嘉很快带着毕加索融入了巴黎上流社会,他们经常度假的海滩因为毕加索的经常光顾成为热门的避暑胜地,夏天去法国南部度假成为一种时尚。不过这个专制的老婆并不适合毕加索,而所谓的上流社会的生活也不是毕加索所向往的,二人的生活让他越来越抓狂。内心的不满最终在画作《三个舞者》中得到发泄,激烈的色彩,扭曲的身体,犹如梦靥般的诡异。不过毕加索的情感彻底得到释放是在创作《格尔尼卡》的时候,1936年他的家乡因内战四分五裂,《格尔尼卡》描绘的是1397年4月共产主义领导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飞行队炸毁的惨象,创作这幅30平米的巨作仅用了6周时间。这幅呼吁和平的反战作品在二战爆发前夕被频繁借展,以支持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斗争。如今,《格尔尼卡》已经成为反战的象征,每当反战的抗议发生,就能看到它出现在横幅和张贴画上。

毕加索与和平的关联不止于此,我们现在熟知的和平鸽形象也是出自他之手,他设计的和平鸽被用于1949年的世界和平大会,该设计的原型是马蒂斯送给他的“鸽子”,后来毕加索又简化了这只鸽子,简洁明了的形象成为了全世界通用的和平标志。

在有生之年就已经大红大紫的毕加索,其影响力甚至波及演艺界,曾经有刚出道的小影星碧姬·芭铎(BrigitteBardot)希望能够成为毕加索的模特,但毕加索没有选择她,为了能借点光,她按照毕加索当时的模特为自己造型,即便这样他也能一炮走红,可见毕加索的影响力之大,只要能沾点边,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相关文章

  • 藏云堂主林建军的艺术化人生观[图文]
    藏云堂主林建军的艺术化人生观[图文]

    林建军,莆风竹社副秘书长,工艺美术师,藏云堂雕刻艺术创始人,林建军精微透雕工作室创作总监,雕刻代表作品《羿射九日》、《香山九老》、《坐观云起》、《林苑献瑞》,沉香作品《八仙系列之泛槎》、《十八罗汉引佛》、《观音》、《风吹浮世》。林建军精微透雕作品文/特约撰稿徐谦人物名片>>>林建军,莆风竹社副秘书长,工艺美术师,藏云堂雕刻艺术创始人,林建军精微透雕工作室创作总监,雕刻代表作品《羿射九日》...

    105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刘二刚:小品与大画
    刘二刚:小品与大画

    刘二刚荣宝斋近年出过好几集《中国画名家小品集》,厚厚的都是当代人画的。在其他坤物上也有许多貌似的小品画,其实够得上称小品的并不多。小品画不是大画缩小的小画,也就是说,能画大画的不一定能画小品,就像能跑“马拉松”的不一定能跑百米赛。寸铁匕首不是长枪大炮能代替的。写大字与写小楷也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手段不同,功能也不同。小品多为性灵之作。小品画重意、重趣,我们所说...

    48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张江舟专访:解读“生命”与“墨语”[图文]
    张江舟专访:解读“生命”与“墨语”[图文]

    《殇·戊子记忆之五》180×192cm2009年4月17日是“生命·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北京巡展的最后一天,上午10时,张江周老师来到中国美术馆,在展厅现场为观众深入介绍了他的作品。关于展览主题“殇”张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展览的主题,他说,“生命&m...

    81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广东曾为中国美术打开天窗[图文]
    广东曾为中国美术打开天窗[图文]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纸本水墨69.5×45.5cm1973年《新开发的公路》关山月纸本水墨117×94cm1954年《人桥》古元木版套色20.5×36cm1949年《一辈子第一回》杨之光“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广东巡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为纪念...

    85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黄旺旺:把沉香雕刻带出国门[图文]
    黄旺旺:把沉香雕刻带出国门[图文]

    把沉香雕刻带出国门“搞艺术创作,一定要走出去。必须学会相互交流,才能有所发展。”刚在德国参加了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北京商报社承办的“德国中国文化年·魅力北京”文化周的黄旺旺,回忆起与德国观众交流沉香艺术的情景,依然难掩兴奋。在他看来,历时9天的文化周,不但让沉香雕刻艺术踏上了德国的舞台,更让自己获得了一次与德国艺术家零距离交流...

    186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张泽川:中国水墨遇上美国抽象[图文]
    张泽川:中国水墨遇上美国抽象[图文]

    艺术家张泽川先生作画现场中国水墨遇上美国抽象网易艺术:您的抽象水墨也可以称为新水墨吧?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抽象水墨创作的?张泽川:2000年开始的,这种新水墨跟抽象水墨还有一点不太一样,也许新水墨包括抽象水墨,抽象水墨是纯粹的超越具像和意像之外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跟水墨的结合,生成的一种新的画法。张泽川作品网易艺术:是不是这种抽象的表现形式特别能反映当下美国绘画风格的整...

    129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尚辉:后现代境遇的花鸟探索与发现[图文]
    尚辉:后现代境遇的花鸟探索与发现[图文]

    秋光(中国画)柯桐枝柯桐枝花鸟画的当代意义,首先便表现在他对于传统花鸟画当代生命主题的自觉转变上。在他的作品里,已完全看不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伤春感时、哀怨落寞、孤芳自赏,而是对于多姿多彩的花草世界的高歌赞美。他的《艳秋》《灿灿金杯》《欣欣向荣》《赏花欲趁春三月》和《万木霜天红烂漫》等,无不把花朵绽放的娇艳妍丽作为描绘的视点。在这些作品里,他择取南国热带亚热带的奇花异木、编织繁密茂盛的构图、厚敷...

    49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可以救赎灵魂吗?——艺术经理人访谈[图文]
    艺术可以救赎灵魂吗?——艺术经理人访谈[图文]

    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先生荣登《艺术经理人》2012年9月刊杂志封面人物艺术经理人:从您的身世得知您是书香门第,从小受父亲的艺术熏陶,您做了如此多的行业,是什么吸引您走上艺术这条路,又是什么吸引您一走就走了20多年?贾:记得我小时候,每年过春节父亲总是写同样内容的春联贴在门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多少年不换,我刚记事时,经常看到父亲白天被批斗,夜里用旧报纸在昏暗的灯光下练毛笔字。现在我...

    92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大背头与它的审丑时代[图文]
    大背头与它的审丑时代[图文]

    “大背头”与它的审丑时代日前,有网友爆出河南洛阳偃师龙华欢乐园正在兴建的一座雕像,该雕像总体形象酷似“弥勒佛”,但却梳着大背头、穿着内衣。雕像图片被网友曝光后,迅速引起许多网友的争议和批评,该雕像也被网友戏称为“大背头”。然而,事件的发展出人意料,不久之后,有报道称,龙华欢乐园网站发表声明称“此肖像为我们企业...

    97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书画禅僧一音禅师:师事名门 艺称国手[图文]
    书画禅僧一音禅师:师事名门 艺称国手[图文]

    一音禅师(宋歌)书法作品   老子云:“大象无形”,这给中国的诗、书、画都有着指引的作用,诗人用意写象,画家用形写象,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交融更能提高画的意境。僧虔《笔意赞》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而老子的大巧若拙则是说大道应该初发芙蓉,返璞归真;庄子则认为“天地有大美”。一音禅师,以禅入画,自然天成。八大遗风,堪称国手。一音禅师,号演音,字大觉、一音。...

    181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书画中的多子多福图鉴赏[图文]
    中国书画中的多子多福图鉴赏[图文]

    刘海粟《石榴图》(中国画)文/图钟葵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视家族传承的民族。在古代,早生子、多生子、生贵子是每个中国家庭的梦想和为之奋斗的目标。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了许多象征多子多孙的吉祥物。这些吉祥物既有神兽和鱼、青蛙、蟾蜍、老鼠等动物,也包括石榴、莲蓬、枣、栗、荔枝、萱草等植物,“榴开百子”、“早立子”、“早生贵子”、...

    138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公共艺术更需要艺术家善于随机应变[图文]
    公共艺术更需要艺术家善于随机应变[图文]

    上海大黄鸭◆林明杰记得有一次在欧洲接连周游了两、三个大型的新潮艺术盛会,然后走在马路上见到垃圾堆都觉得是装置艺术。上海街头刚刚竖起的一件用无数“小黄鸭”沾覆的大型雕塑“大鸭梨”,被路人剥得光了下半身。这样的“非礼”事件,被方翔先生看成了“行为艺术”,大概也是因为他在艺术圈呆得时间多了些造成的。...

    51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评家谈裸睡艺术:裸睡就是一个噱头[图文]
    艺评家谈裸睡艺术:裸睡就是一个噱头[图文]

    面对周洁的展览,不同的艺术家发出了不同的解读和声音画家范明正认为,裸体其实只是一种很正常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家吸引关注本身也并没有什么错,“她展示的铁丝床等铁丝作品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中国美术批评家协会学术委员刘礼宾则表示,无论周洁方面如何解释,展览的海报上周洁确实是裸睡在铁丝床上的,这不能归结于外界的误读,刘礼宾说“就我目前看来,这个裸睡就是一个噱头。在...

    31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在当代语境下再次认识林风眠[图文]
    在当代语境下再次认识林风眠[图文]

    2010年重建的林风眠故居。林风眠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开创了中国的新绘画,以富有表达力的毛笔,将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基础,与西方的形式、色彩和构图的意识结合起来。这种既自由又自然的结合,是林风眠的独到之处。然而,对这位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我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三年前,由广东林风眠艺术园出资,用以激励优秀研究生的“林风眠奖学金”在中国美术学院设...

    12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潘建博作品解析——有意识性的笔墨表现[图文]
    潘建博作品解析——有意识性的笔墨表现[图文]

    潘建博虎丘“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明·董其昌《画旨》)。由于中国绘画的传统积淀,以及材料与工具的特性,造成了创造主体(画家)自觉的把握运用笔墨时与身外之境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表象和具象的,而且是抽象的,是心象的差异。也就是个体精神与宇宙的差异,既认识上的差异,情感上的差异。如何实现统一,达到浑然一体,是当今中国...

    131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