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庞惊涛:从礼乐之变谈文艺审美的“知音论”和“达心观” [图文]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墉儿 点击 :

庞惊涛:从礼乐之变谈文艺审美的“知音论”和“达心观”  | 美术理论

《管锥编》关于文艺审美的观点,散珠于各册各条,虽不如《谈艺录》而自成体系,但浸淫既久,也不免多有发见。册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好音多以悲哀为主”、“听乐与闻乐”、“文词风格与辨伪”三条,由“知声”、“知音”、“知乐”的递进而及文艺审美,似可合观而资谈艺之助。串珠之劳,俾以益于“知音”者也。

今天人们在读到《礼记·乐记》中“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这句话时,不免会大惊失色,谓其论“太狠”。放在先秦及汉以及魏晋以礼乐治国安邦的语境下,这种通过识礼乐而区别人与禽兽的方法,已然成为一种严肃的制度。郑玄在解注这句话时说,禽兽知此为声耳,不知其宫商之变也。粗民不知宫商之变,和禽兽无异。反过来说,那些聆听乐而舞的禽类,莫非可以归入人类了?这种反推法虽然不可取,但这种反推至少正证明这样的礼乐制度的“无礼性。”

这种制度的“无礼性”是由时代需求使然。将音乐和政治扯上关系,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乐记》立了打功。《乐记》强调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并将其上升到政治治理的需要。“使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自然,政治法则之下,社会伦理也不能免。《乐记》主张使音乐与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礼治、伦理教育等相配合,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应该承认,这种礼乐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安邦治国的积极作用。但乐之为乐,不过一种艺术而已,其回归于艺术本身,乃得益于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把音乐艺术从政治伦理的治理和说教中解脱出来,还原其艺术的本真,这是“礼崩乐坏”的积极意义。

由此,关于音乐审美的“知声”、“知音”论,才在后世得以空前繁荣。

考证源流,中国传统乐器的诞生高峰期,正是在“礼崩乐坏”后的汉代。由“官方统领”而至“民间普及”,这是一个中国传统器乐“大鸣大放”的时期。古琴、洞箫、琵琶、胡笳,不一而足。林下泉边,高士层出,以至于成为中国人物和山水画的一大主题。这些器乐的取材和发声又决定了其音多悲。所以,无论是《王褒》的《洞箫赋》还是嵇康的《琴赋》,皆发悲声。钱锺书先生援引两赋,总概而说:奏乐以生悲为善音,听乐以能悲为知音,汉魏六朝,风尚如斯。《洞箫赋》中“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者怪而伟之”一句,让音乐审美的“知音论”遂从此惊世而出,成为一种文化滥觞后世。

如果说伯牙子期的“善鼓”和“善听”是一种默然于心的知音,那么,王褒的“乐而悲之”则是直指心源的“知音”,其后嵇康留世的《声无哀乐论》则上升为打通音乐和人精神以及情感世界的“知音”。伯牙子期的“知音”为后世知音文化定型,王褒的“乐而悲之”为后世知音文化定调,嵇康的“声无哀乐”为后世“知音文化”定论。

嵇康《声无哀乐论》的意义在于予音乐以独立的个性。“心之为声,明为二物。”“欢者闻之则悦,忧者闻之则悲,悲欢之情,在于人心,非由乐也。”《旧唐书·音乐志》这句话,可作为嵇康的异代“知音”。由伯牙子期而至王褒再至嵇康,音乐的“三定”虽然相互递进,但都囿于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而未发展至一切艺术审美。

“知陨泣为贵,不独聆音”。钱锺书先生在“好音以悲哀为主”条中钩沉索隐,反复铺陈,将音乐审美的“知音论”升华为“一切文艺审美”的“达心观”,正是其对文艺审美的一大贡献。“征文考献,宛若一切造艺皆须如洋葱之刺激泪腺,而百凡审美又得如绛珠草之偿还泪债,难乎其为‘储三副泪’之汤卿谋矣。”可谓为“知音者”之通论。

一切体心观物的文艺创造,皆可能使人陨泣,而陨泣只是人们体艺观心的一种情态,其余情态之丰富放达,乃取决于文艺创造“达心”的程度。“心理学即谓人感受美物,辄觉心隐然痛,心怦然跃,背如冷水浇,眶有热泪滋等种种反应。”所以,读诗有怦然而动者,观画有背如冷水浇者,一切美的文艺创作,皆可能给我们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诚如我们后来读明季钱牧斋“埋没英雄芳草地,耗磨岁序夕阳天”这句诗时,体察己身,肌肤起栗、喉中哽咽、眼里出水、心里叹息。这样的诗文“达心”,历历可举;又如,观赏罗中立名画《父亲》,而思及去世之父亲或尚躬耕于垄亩间的父亲,也不免为之陨泣;“黑色星期天”因引发100多人自杀而被列为全球三大禁曲,就是因其“达心”太狠所致。当然,按照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音乐是没有过错和罪名的,那些自杀的人,乃是心里本已含悲。

藉由上述三例子,我们看到,是文艺创造所具有的强烈的“代入”感,使人产生了心理共鸣,这个心理共鸣,就是一个“达心”的过程。

其实,文艺创作和审美的“达心”观,坚定的推行和守护者起于苏东坡。他的名言“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正是“达心观”的肇始,这里,既有文艺创作不拘于成法、只适于心意的“达心”,又有苏轼所看重的文艺审美的心理“愉悦”感。这种愉悦,就是“到达内心”或者“表达内心”的文艺审美“达心观”。这种审美观,经由他的创造,由诗词、字画而进入范畴相当广泛的古董、金石,举凡“书法、绘画、古董、金彝,无不在其彀中。”

从“知心论”到“达心观”,从专音乐而至一切文艺审美,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形式不变的源流,中间虽有时代更替,但脉息始终。总括而言,文艺审美在三难,而破除三难,则在“同、交、达”三字。试解析如下:评艺之难,在于达心;达心之难,在于交意;交意之难,在于同慨。是故君子相交,贵在同慨;君子谈艺,贵在交意;君子审美,贵在达心。达心者,知音也。

(《管锥编》中华书局绢本册三946页“好音以悲哀为主”条、1086页“听乐与闻乐”条、1097页“文词风格与辨伪”条)

相关文章

  • 石湾公仔黄:用中国画技法捏陶瓷[图文]
    石湾公仔黄:用中国画技法捏陶瓷[图文]

    黄志伟和他的作品羊城晚报记者郑迅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佛山科技技术学院兼职教授……黄志伟的头衔如此之多,但面容瘦削的他站到记者面前,对石湾公仔的传承侃侃而谈,似乎又与这些头衔都不一样……这位被昵称为“石湾公仔黄”的大师笑说:“只要揾到食,这门技艺自然可以传承下去!&rd...

    177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梁江:三秋标异色 天涯仰梅魂[图文]
    梁江:三秋标异色 天涯仰梅魂[图文]

    于希宁铁骨立风雪210×425cm1979年于希宁老人远行了。那是2007年的岁末,收读到这段让人心痛的短信,恰是隆冬的第一次寒流到达北京。朔风扶裹着漫天尘霾席卷街头,行道树的枝干都在冷风中呜咽和颤抖。在我恍惚的眼中,却成了一派老干清癯、奇柯横出的景致……“千载峥嵘香雪海,梅骨风标耐颂吟”,那是于希宁老人画了几十年的梅花。于希宁双...

    74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唐西林:欠缺文人画理难现顾绣精神[图文]
    唐西林:欠缺文人画理难现顾绣精神[图文]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韩希孟绣《宋元名迹方册》之《米画山水图》顾绣作为国家级非遗,要灭是不太会灭掉的,但是要真正地发展,实际上是怎样更好传承的问题。传承到一定的时候,自然会有新的东西加进去,但是顾绣之所以为顾绣,与董其昌还有韩希孟的审美思想、审美观念是分不开的,一定要抓住这个主题。如果要绣个东方明珠什么的,没有必要用到顾绣。此外,绣娘之间的探讨还比较欠缺。松江博物馆藏的戴明教顾绣作品《日本仕女图》(...

    40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善用国学之眼辨识书画收藏[图文]
    善用国学之眼辨识书画收藏[图文]

    吴昌硕作品《花卉册页》系列8中国书画是中国国学思想的视觉反映,中国国学是中国书画的灵魂。书画如何变,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国国学思想。而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收藏家要收藏什么?书画家要创作什么?从中国国学思想中都能得到答案。书画收藏成败取决“国学无论对画家,还是收藏家而言,国学对书画收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藏家,如果没有国学思想的指导,不会辨识出有价值的藏品;作为画家,如果没有认...

    98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书法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图文]
    书法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图文]

    陆维钊书法(一)“书,心画也”,这是扬雄给书法下的定义。“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表,总之如其人而已。”这是刘熙载的书法定义。而当代一般学者认为:书法是一种墨象艺术,用抽象的点线画(线条)书写汉字,抽象印象的墨迹艺术。比较古人今人的书法定义,差距显而易见。今人仅仅把书法看成是一种艺术方式,而古人呢?把书看成是学、才、表的综合体现,看成是&...

    188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作为男性画史附属存在的明清女性绘画[图文]
    作为男性画史附属存在的明清女性绘画[图文]

    方维仪《蕉石罗汉图》轴故宫博物院藏李湜从成书于唐代大中元年(847),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始,至20世纪初的清代末期,在千余年的岁月里,以男性为主体的画史、画传不下百余部,而专门介绍女性画家的书籍却仅有一部,即1831年,汤漱玉在丈夫汪小米的支持下编辑出版的《玉台画史》。从自然人口上看,女性与男性大体应该是比例相当的,而画史上性别比例的失衡,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画家被表述的...

    82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朱培尔:要刻好印,不妨多写上几笔[图文]
    朱培尔:要刻好印,不妨多写上几笔[图文]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篆刻)朱培尔我一向反对篆刻家以自己篆刻方面的名气,来谋求“诗书画印”四绝的美名。因为社会的发展导致的社会艺术分工日益精细,特别是当今各种艺术信息量的爆炸性增加,极大地拓宽了欣赏者选择的余地与回旋的范围。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当今传统艺术的参与者,达到清代诸大家“诗书画印”四绝之至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作为篆刻家,在纯化...

    11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传统教学与艺术创新[图文]
    传统教学与艺术创新[图文]

    汪诚一信143×228cm195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美术事业的发展,国家实行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政策,在往苏联派遣美术留学生的同时,于1955年至1957年请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来中国,在中央美院开办油画训练班——“马克西莫夫培训班”。来北京前,马克西莫夫是苏联苏里柯夫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到北京后...

    24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瞿广慈:我更像是一个戏剧导演[图文]
    瞿广慈:我更像是一个戏剧导演[图文]

    图片资料作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美展最高奖项获得者,瞿广慈的雕塑技法很早便为艺术圈所推崇。瞿广慈在当代雕塑语言、后政治化表现手法的探索实践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尤以“小胖人”系列最为著名。对于自己塑造出的这个“经典形象”,瞿广慈认为,在创作中他更像一个戏剧导演,像一个编剧一样编排一些故事,选择喜欢的人物和形象,并赋予他们一种性格,这样作品就会自我生...

    72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丰子恺载道文人画小议[图文]
    刘玉来:丰子恺载道文人画小议[图文]

    我们把丰子恺先生的小品画摆在眼前,一种敬畏之心自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才是真正的文人画。丰子恺先生的画一般不大,但幅幅无论从构图到内涵都充实,绝没有空洞,也没有无病呻吟,更没有一丝一毫的油滑。所表达的内容也一目了然。丰子恺先生的画一般被称为小品画或漫画。其实那只是针对画幅和过去认知的一种称谓。我们分析他的作品,画幅确实不大,但表达的思想内容却很充实,这一点往往是那些大幅巨制...

    144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俞强水墨:超以象外 得其圜中[图文]
    俞强水墨:超以象外 得其圜中[图文]

    俞强作品当微风掠过之时,枝叶纷披,竹竿挺拔,枯笔淡墨更显阳光。从而有机地将笔墨饱满、参差错落的画面与兰花紧紧呼应着春风的韵味,逸枝横出的兰叶,蕴逸出疏朗有致、灵活巧偃的天姿国香,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而作者的自题,又赋予出作者的休闲人生和深刻思想性。题曰“清竹一竿立乾坤,千枝万叶分浅深。枝须浓淡相衬托,叶宜疏密来呼应。顽石添势恰有度,幽兰烘景应无痕。一笔一划气贯注,神思妙构出奇品&rd...

    183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杨玉良:栖居花鸟世界的笔墨人生[图文]
    杨玉良:栖居花鸟世界的笔墨人生[图文]

    杨老师作画曾品读过苏轼的《定风波》,一度迷恋词中的一句话:“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公坦荡真实的文人气度让世人不断揣测,是怎样的一位林间侠客将世俗的杂扰摒弃于山水之间,在观赏完杨玉良老师的花鸟画作之后,我对这种坦荡真实的文人气度又有了新的认识。好凉一个秋其实无论山水画还是花鸟画,注重的是专注于自然,将万物灵气汇聚于笔端,在提笔落墨之间才会彰显中国画所...

    145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南方山水画派:秀雅平远出天真(中国画派)[图文]
    南方山水画派:秀雅平远出天真(中国画派)[图文]

    早春图郭熙南方山水画派亦称“江南山水画派”,以江南自然山水为描写对象,江南山峦平缓,连绵不绝,草木丰茂,烟岚清润,江水浩渺,境界辽阔。布景平远,平淡天真,秀雅温柔是南方派山水画的三大艺术特征。徽宗赵佶、高宗赵构统治时期,大批画家纷纷逃到江南,又成为南宋高宗画院中的骨干力量,促进了江南地区绘画的发展。北宋政权统一后,江南的画家相继北上,并受到北宋画院的礼遇,这就冲击了以中...

    65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杜尚已死 谁来推翻他[图文]
    杜尚已死 谁来推翻他[图文]

    马塞尔·杜尚杜尚曾努力将艺术拉下神坛,讽刺的是,如今却被供奉在艺术的神坛之上。他的言论和创作毫无疑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杜尚已死,谁来推翻他?又或许,当代艺术已不需要古典式的推翻,只需要坐享其成的衍生。绘画已经死亡了年轻时代的杜尚总是毫不犹豫地表现自己渴望成名的欲望,他的画技是严谨的,性格却是暴躁又犹豫的,因此在绘画时他会露出疯狂的样子。这幅《下楼梯的裸女》花了杜尚大约一...

    90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曹乃谦:从没有想出名的愿望 相信命运的安排[图文]
    曹乃谦:从没有想出名的愿望 相信命运的安排[图文]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不久,瑞典皇家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偕同夫人陈文芬在上海首次参加中国作家的新书发布会。在他口中,曹乃谦是“中国最一流作家之一,他和李锐、莫言一样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位37岁开始写作,病中一直坚守的作家,是“一个真正的乡巴佬”。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也把我和诺奖联系在一起,我...

    148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