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陈丹青:对画画我不肯失去野心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小亮 点击 :

传统艺术就是技术,别的全是扯淡。当然还得跟一句:技术再好不等于艺术。但严格说,艺术、技术,不过是词语,一幅画永远无法和词语对应。

继《退步集》、《退步集续编》、《纽约琐记》、《陈丹青音乐笔记》、《多余的素材》之后,2011年年初,陈丹青又有两本新书出版,一本是画册《归国十年》,一本是《笑谈大先生:七讲鲁迅》。

陈丹青回国的这10年,由于一本又一本大受读者追捧的书,由于媒体的热情包围,由于他涉猎的话题大大地延展到绘画以外,渐渐地被人误以为,他已经远离绘画了。实际上他从未停下手中的画笔,他最心心念念的还是绘画这件事,《归国十年》正是他2010年末在中国油画院举办的“2000-2010归国十年”作品展的结集。

陈丹青的老同学、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说:“丹青以他无师自通的才能活跃在文化界多个领域,影响广泛。”他还说,在文学随笔的、文化论述的、社会批评或其他各种领域的陈丹青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油画的陈丹青,也是他尤其希望看到的:“我相信惟有油画才能真正成全并证实他的全部才情。我们需要一个油画的陈丹青。”

这个说法,被陈丹青笑嘻嘻接住:“仿佛浑身上下涂满油料。”

那么粗陋的环境,居然可以专心画画

人物周刊:你的第一幅静物油画是15岁画的3只蕃茄,第一幅油画风景写生是襄阳公园外的东正教教堂,16岁。看你第一张油画自画像,15岁那年你有一双柔情似水的眼睛、双眼皮双得很厉害,而10年后,1978年投考美院前的自画像上,它们变得凛冽,嘴唇表情很倔强……现在回看起步阶段的作品,什么感觉?

陈丹青:15岁的男孩,还没长好。画完了,我就骑脚踏车去父亲单位:1968年是文革顶混乱的一年,他被留置审查,父子俩躲到办公楼的墙根背阴,我就书包里掏出小画给父亲看,他说,耳朵画得很像。10年后画自画像,已是资深流民,自以为是个男子汉——现在看,还是小瘪三——那年全国恢复高校招生,我已决定投考中央美院,一时志满而意不得:心想总能考上吧,可要是考不上呢?所以脸上那副德性。那是夜里在家画的,头顶上一只电灯泡亮着,家人说笑走动。现在不能想象那么粗陋的环境,居然可以专心画画。这就是年轻的好啊。

人物周刊:8岁那年写给母亲的短信(主要讲买米的事情)还在,42年前临摹的扑克牌也被你重新找到了,可见你是一个珍惜记忆的人。假如有一天因为不可抗力,你将永远不能再执画笔,你舍得吗?

陈丹青:雷诺阿晚年在轮椅上画画,手捏不牢笔,唤家人用布条绑住手指和笔杆。毕加索92岁最后一幅自画像,用的彩色铅笔,仍然牛眼圆睁,像是提前瞪着自己的尸体。画家是野蛮人——我指的是嗜画如命的画家——弗洛伊德今年死了。他八十几岁的照片就是赤膊在画画:你去看几岁大的男孩双手抓牢一件什么东西,凶狠顽强地弄来弄去玩,喊他不应,止他不住,只是使劲抓牢着,那股子蛮劲,就是老弗洛伊德脸上的表情。

创新是句廉价的谎言

人物周刊:2000年,你有“1968-1999素描油画展”,去年续上“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这是对自己职业画家的生涯有所交代吗?

陈丹青:2000年展事是清华美院办的。去年中国油画院老同学让我长期使用天窗画室,临了希望挂一挂,大家看看。可是向谁交代?为什么非要交代?市面上展览太多了,我几乎不看,也不想到给人看。

人物周刊:在画画这件事情上,你有没有技艺上的、心理上的,或者二者相交织的几个阶段?现在你对画画,是什么样的心情?

陈丹青:不管在不在画画,我每时每刻惦念技艺,抽筋似的:下一笔怎么接?横向还是倾斜?笔锋摁下去还是轻轻扫?等等等等,一连串密集的来自潜意识的动作反应,那是艺术家的恒常心理。传统艺术就是技术,别的全是扯淡。当然还得跟一句:技术再好不等于艺术。但严格说,艺术、技术,不过是词语,一幅画永远无法和词语对应。艺术派或技术派争论,都是词语的三岔口,我不参加。我对画画这件事什么心情?刚才说了,男孩使劲抓牢一件什么东西,无所谓心情不心情,他根本顾不上。上海夏天发大水你见过吗,小孩子喜欢上街趟在脏水里暴玩,娘或姨死命喊、骂、拖拉、拽打,孩子死命不肯挪步啊。

人物周刊:大凡,所有的职业都要面对一种因重复而生的疲劳和倦怠。对画画,你有疲劳感么?它的产生是否有大环境因素?

陈丹青:当然疲劳,也会倦怠。但和单位听报告的倦怠,整天开电梯的疲劳,完全两回事。“大环境因素”是指什么?人喜欢艺术,不可理喻的。有谁逼着弗洛伊德87岁还要画画吗?或者逼着他在乳房部位再画第九十八遍?没有,可是老家伙非得那么干,你怎么办。

人物周刊:吴冠中画了一辈子,他讲过:“我不愿我的孩子学画画,画画太难了,创新太难了,不创新又没出路,太苦了。”你可曾为“创新”这东西受折磨?

陈丹青:第一句话,我默认。我从未要孩子学画画。下面四句,既没想过,也不认同:画画是“很难”,但也很容易,因为快乐,因为享受。“创新太难”,我从未试图创新。“文革”时听着美术圈整天价“创新创新”的,我就厌烦。那是意识形态词语,创什么新?还不是要你画工农兵!“不创新就没出路!”没出路就没出路。画画不是为出路,是为喜欢。“太苦了”,赶紧找甜蜜的路数啊,画画原是自找的,“太苦了”?

人物周刊:一页一页临摹日本珂罗版唐太宗书帖和淳化阁帖集,或者用油画来临摹董其昌或王时敏,是你的创新么?

陈丹青:创新是句廉价的谎言,等同空话。我稍微在意此前别人做过没做过,是否这么做。这其中,略微可能找到一点点自己的可能性。画画册,事属偶然,因纽约大画室那整条街给卖了,我挪到小画室,于是摊一地画册,自己画画。但我没做过调查,不清楚此前哪位家伙画过画册。回国之初,这些画被同行和理论家反复嘲笑,过了几年,有年轻人开始画各种书,又有若干观念艺术家忽然惦记董其昌。但我也没雇佣侦探做调查,不敢说人家是看了我的画。

如果哪位画家焦躁,那是他不太会画画

人物周刊:当你问那个女模特,对你画室里的哪些作品有印象时,她指指煤矿工人那批说:“你好像懂他们。”你觉得自己真的懂得他们吗?在你看来,画家跟现实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陈丹青:那位女模特说得有意思,简直懂修辞。我不知道自己懂不懂矿工或农民,但我一定弄不懂当官的、谈生意的、玩儿金融的,还有毫无表情的科学家,不,一点都不懂——这就是我和现实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难以和现实理顺关系,而且不想理顺。

人物周刊:你说“现状不算美术史”,怎么讲?

陈丹青:现状,就是几万几十万少年人排队领取准考证,然后几百万家长给保安拦在外面,瞧着孩子进考场。在国外,现状是指许多许多艺术家苦苦地等,抽烟抖腿,盼着买家或策展人。中国艺术家聪明多了,他们创造许多学院、画院、研究院,印了许多附有各种头衔的名片,每一头衔代表一份价格,这一切正在成为中国的现代美术史——真的美术史是什么呢,是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

人物周刊:“中国最好的人体画,其实是春宫”,能就东西方的人体画展开谈谈么?

陈丹青:古典中国绘画出现裸体,只有春宫画。所谓“最好”,是指春宫画不同画手的高低雅俗。画交媾与画人体,两个概念,都没错。但要回答为什么偏偏希腊人公然崇拜一丝不挂的身体,中国人偷偷画男女在床上篱下玩,需要很多很多知识和学问,我也巴望找人展开说说呢。

人物周刊:如今作画的时候,会不会想起一篇媒体约稿没有完成,一次大学演讲要做准备,还有一场电视访谈就在眼前……会不会因此笔触焦躁起来?

陈丹青:不会。我原是快手、急性子,近年也不免忙碌,但到这年岁,不会焦躁。不会。第二,谢天谢地,一画画,你不可能焦躁。瞧着模特与画布,你会激动,紧张,但不会焦躁。绘画的过程,天然地安静而专心。如果哪位画家焦躁,那是他不太会画画,才分有限,或者,他不那么喜欢画画,其实不该画画——当然,考试百分之百逼人焦躁,逼人得病,甚至自杀。你试着想想莫扎特如何参加我们的统一考试?

相关文章

  • 王中军:我的绘画不是打酱油的[图文]
    王中军:我的绘画不是打酱油的[图文]

    王中军采访、撰文/吕世威内地创业板第一股华谊兄弟董事长,“娱乐教父”王中军在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中,最近又多了一条,他说:“我的绘画不是打酱油的,请叫我艺术家。”请叫我“艺术家”冬天的北京,元空间。祝贺的花篮、热闹的捧场者,来访宾客签字留念,这和任何一场画展的开幕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留心一下门口的海报上,这些朋友的签名,可...

    177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我谈张大千艺术的名与实[图文]
    我谈张大千艺术的名与实[图文]

    图1出自《张大千作品选集》当今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金钱有时会在相对短的时期内,随心所欲地左右着某位、某些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状态与社会评价,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上的人们对事物追求客观性评价和真理。再则,上世纪那些已故名家的所有存世作品与诸名家之间创作格局的原始生态业已成为了“历史积淀”。因此,评价历史上某位书画家艺术成就如何的客观标准,我个人感觉它不论是在以往还是...

    26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张远:放弃高薪回乡搞起葫芦烫画[图文]
    张远:放弃高薪回乡搞起葫芦烫画[图文]

    张远和他的特型葫芦。他,设计专业毕业,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勇于创新的他在设计业界如蛟龙得云雨。为了父母的意愿,他回到了家乡定襄,工作之余,重拾设计之梦,在葫芦上做文章,烫画、雕刻无所不能。终于有一天,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父母开始认可了这个“不务正业”的儿子。从此,他走上了创意葫芦的“不归路”……如今,他在国内葫...

    138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交流促进民间外交
    文化艺术交流促进民间外交

    图为:(右一)基金会企业工作部张爱华部长、(左一)著名画家梁永学先生中国报道11月7日讯(李传军)近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心企业工作部部长张爱华在京连续走访、看望了一批为中国民间外交做出突出贡献的我国著名画家和书法家。梁永学号玥鸣,北京人,1955年生,祖籍山东烟台市。受家庭影响自幼喜好书画,早年随中央美院王国卿教授学习传统中国书画,同时受益于当代名家娄师白、陈大章、阿老...

    36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让“蟹派”挺起学术的脊梁[图文]
    让“蟹派”挺起学术的脊梁[图文]

    “蟹派”就是横行不霸道理念下的艺术创造。横行不霸道是人生和艺术的至高修为,理解和践行需要有形而上的禅思。任何流派都有源头,就创立而言,一个人完全可以开创一个流派。“蟹派”坚持学术立派,立在思想性、原创性、体系性。甲午马年春节之前,中国书店出版社结集出版了严学章的《蟹派文化艺术丛书》六卷套,其中,包括2本大八开的《书法卷》和《生肖卷》,4本大十...

    85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盘点十类国际艺术大事件[图文]
    盘点十类国际艺术大事件[图文]

    回首2012,国际艺术圈经历了很多意外:多家博物馆被盗;名家画作惨遭破坏;各种赝品丑闻频频曝出;纽约艺术圈遭遇飓风“桑迪”;多位艺术圈名流相继离世;但同时,多个重量级个展与回顾展,以及精彩纷呈的艺博会,以及拍卖市场被刷新的多个纪录,还是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惊喜。另外,多家画廊和艺术机构也都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即将跨入2013之际,99艺术...

    111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蔡影茜谈变化中的策展[图文]
    蔡影茜谈变化中的策展[图文]

    变化中的策展研讨会的现场从7月2日到7月4日,广东时代美术馆举办了关于策展实践的研讨会《脚踏无地:变化中的策展》。该项目由蔡影茜和卢迎华共同策划,研讨会讨论了当今策展实践的不确定性和应对的方法。在此,蔡影茜讲述了研讨会的起源和举办研讨会以后所得到的新的调查力。我和卢迎华在2010年开始在《当代艺术与投资》上启动了一个名为“策展问题”的栏目,形式是其中一方推荐一篇译文,...

    83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浅说临习元画的感悟[图文]
    浅说临习元画的感悟[图文]

    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随笔|张德宁学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要宗法宋、元,这现在已经为大家所共识,所遵奉,但在实践中,目前学宋画且有相当成绩的不乏其人,而学元画的却不多。虽然宋代和元代同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高峰时期,但从绘画风格而言,两个时代是迥然不同的。从绘画观念上看,宋画写实,山水画讲究气势。五代荆浩开创的“全景山水”,至北宋初的关仝、范宽、李成,已臻于完善。郭熙...

    90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又遣心志上笔端——品李铁映绘画作品集《心游迹》
    又遣心志上笔端——品李铁映绘画作品集《心游迹》

    最近,得李铁映同志绘画作品集《心游迹》(文物出版社2011年出版),眼睛为之一亮。徜徉在铁映同志艺术作品的海洋里,欣喜、感慨、沉思、悟顿、励志等多种情感涌流心头。早知道铁映同志哲学思想的火花随时在头脑里闪烁,与人交谈时,常爆哲理名言。也早知道铁映同志酷爱书画,特别是从一线工作岗位退下来后,常常是静心凝气而又热情奔放于尺牍案头。但没料到他在书画艺术上有如此可喜可贺的成就。在铁映同志的艺术作品中,既...

    14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是什么成就了川美[图文]
    是什么成就了川美[图文]

    林明哲和艾轩在一起四川美院早年间出著名的“伤痕艺术”、“乡土艺术”的代表,二十多年已经去过,当初的思潮早已没有几人提及,但是这些艺术家依旧是中国当代最风生水起的一批人,细细数来,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等等都是川美出来的。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传统,年轻艺术家之中不少翘楚也是出身川美。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川美?一位藏家与一群画家的当年往事...

    190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喜歌剧要本土化,不忘娱乐大众[图文]
    喜歌剧要本土化,不忘娱乐大众[图文]

    ■上海首届喜歌剧展演下周上演6部喜歌剧■艺术总监、导演李卫谈歌剧改编本土化问题“改编的初衷,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我做得更多的是将舞台风貌现代化、亲民化,强调歌剧的娱乐作用。喜歌剧这种题材,再怎么强调娱乐作用,都不会影响其内涵,它本来就是为了娱乐大众而存在的。”——李卫李卫导演的《群妖围舞》《女仆当家》被改编成老教授和小保姆之间的故事下...

    74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荷赛摄影奖为何爱葬礼[图文]
    荷赛摄影奖为何爱葬礼[图文]

    “荷赛”为何爱葬礼?张浩孩子的尸体,拥挤的人群,局促的巷子,悲痛和哭泣,阳光和苍白。又是一张令人无法从悲伤的基调中走出的照片,正如多年来无法舒缓的巴以关系;又是一张拍摄葬礼获得“荷赛”年度大奖的照片,正如21世纪以来战争的新闻仍不时占据报纸的头版。2013年2月15日,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即WPP,因该项目总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中国媒体...

    2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熊顿:笑对生活[图文]
    熊顿:笑对生活[图文]

    生病了“2011年8月21日清晨,我病了。刚起床走到房门口就轰然倒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完全不省人事,并且……全裸。”《滚蛋吧,肿瘤君!》开篇,熊顿以举重若轻的口吻淡定而诙谐地描画了生病、就医的过程。事实上,病情来势汹汹,远不像她描述得这么轻松。(左起)艾米、VIVI、熊顿、老正快乐的相聚(摄于2011年12月)熊顿曾经的主治医生、北京军区...

    95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术界"法兰西三剑客":朱德群 吴冠中 赵无极[图文]
    艺术界"法兰西三剑客":朱德群 吴冠中 赵无极[图文]

    朱德群在国内并不是耳熟能详的名字,相比于他的老师林风眠、他的同门师弟吴冠中,朱德群只能说是名声在外——他是法兰西学院艺术院200多年来第一位华人院士。他的名字最近一次出现在国内媒体,是因为3月26日傍晚,“胡润艺术榜”发布了2013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排名前100位的中国在世艺术家,其中油画家朱德群排名第二。然而,当天凌晨,朱德群在巴黎去世...

    145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文物变身豪宅并不出人意料[图文]
    文物变身豪宅并不出人意料[图文]

    著名民国建筑、南京市级文物张治中公馆变身豪宅。著名民国建筑、南京市级文物张治中公馆曾因2007年被屋主“非法拆除”、2008年被违规重建而颇受公众关注。近日,有媒体报道,开发商将新建的两幢小楼,正在打广告以6400万元的高价挂牌出售。在2007年,该文物未毁损之前,曾被叫价3000万元。(6月24日《中国青年报》)市级文物张治中公馆被产权所有人“拆除&rd...

    93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