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三位专家对于苏东坡《功甫帖》的鉴定报告终于面了世!为什么本来是专业领域研讨的事引起了那么大的风波?笔者以为,主要是因为上博三位专家一起动作,而且选择大众媒体发布新闻,给了人们一种官方统一步调、大动干戈的印象!
关于苏东坡这幅书法作品的真伪,也许只有占中国人口万分之零点零几的人有发言权,其他人都是看热闹。我曾就此事请教业内知名的现当代书画的收藏家、鉴定专家,他们都表示,隔行如隔山,不懂!鉴定古代书画作品,确实需要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古文知识。而大众关心《功甫帖》真伪争议的要点在于:原因是为什么?接着会怎么样?
20年来,博物馆专家与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一直有着频繁的接触。在艺术品拍卖行业建立之初,企业鉴定的能力还十分弱小,因而许多博物馆专家被拍卖企业聘为顾问,有鉴定专家为拍卖企业首场拍卖会开槌,有专家为拍卖企业能否上拍对拍品进行关键性的“掌眼”,也有专家帮着拍卖企业去推介拍品。经过了20年的奋斗,拍卖行业自身的鉴定力量在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从而对于专家们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小,因此对专家水平的品头论足也渐渐多了起来。而国家的许多鉴定专家们天天忙于为各拍卖企业的拍品进行官方审核,指出哪些物品不能上拍,而不涉及真假。
业内许多人都认定,《功甫帖》事件的起因是2013年9月份发表的那篇《博物馆鉴定家为何越来越弱》的文章。这实际上是中国拍卖业鉴定能力快速增长后对于官方专家们的挑战!而上博专家们显然是在应战。甚至,其他一些博物馆也在酝酿着对上博进行声援!学术问题真的已经让位给了“面子”问题!
博物馆专家能不能参与市场鉴定?
首先,国家培养文物专家是为了替博物馆征集藏品,去整理和研究馆藏文物以及参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项目等。内部有规定,文物专家是不能代表官方鉴定民间文物的。而且,专家们所擅长的是对于古代文物的研究,其对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的了解有限;专家们更擅长鉴别真伪,而对市场估价和运作相对缺乏经验。
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对这个问题有独到见解:“鉴定的市场标准与学术标准不同,两者交集时须慎重。学术研究出于公益不避对错,鼓励争鸣,经常翻案。市场却要维护私利,不可轻意触犯。学术从不冒然进入市场,通常是有利益相关方买单为前提。否则它会发现自己走错了地方。”
专家们到自己所不熟悉的市场上,经常会被利益所牵扯。近几年出现的“汉代玉凳”、假“金缕玉衣”、“冀宝斋”藏品等事件中,都有博物馆专家的影子。专家在市场中栽跟头,不仅仅是丢了自己的“面子”,而且连带损害了博物馆的形象和品牌。因此,政府不允许博物馆专家以官方身份参与民间鉴定是有其道理的!这次上博对《功甫帖》的高调评价遭到了业内诟病,也正因其发布方式和时机选择都很容易被认为是一种官方鉴定行为!
民间做鉴定弄不好会得罪人。为了不让物主难堪,民间鉴定一直都有说真不说假的习惯,遇到假藏品,鉴定师总是会说“这件我看不好”、“我水平不到”之类的话搪塞。这次,上博专家公开谈论民间拍品的真伪,实际上犯了民间收藏界、鉴定界的忌。尤其面对蘇富比这样的国际拍卖行,公开说假就意味着有可能伤害对方的企业形象,而陷入到与企业间的法律官司之中。蘇富比在其发表的声明中就有这样一句话:“蘇富比一贯恪守艺术拍卖业界的最高德行标准,并保留我方对此事件的所有法律权利。”这是国有博物馆和专家们应该回避的事情!
笔者以为,经过此事,政府有必要进一步的强调和规定博物馆专家的职责,禁止专家到企业兼职;不许可专家以博物馆专家身份在市场上做鉴定和评估;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的官方文物专家们应该多讲文物历史知识,避谈真伪和价格。
同时,应该鼓励博物馆专家们到高等院校和社会上授课和开办讲座,向大众传授历史知识、艺术品知识和文物鉴藏知识。
博物馆专家私下里为友人的藏品鉴定,笔者以为,是应该不在限制之列,但专家们不能参与到一些民间鉴定机构中作为专家或顾问来获得收入!
文物专家退休后,政府应该允许他们发挥余热,为民间服务,为企业“掌眼”。只是要求他们不应该同时再在博物馆兼职或返聘即可。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点,申请文物拍卖企业需要五个副高级文博职称证书的方式也到了该改变的时候,应该鼓励企业员工去参加文物鉴定考试,以通过后获得的鉴定证书取代已经名存实亡的副高职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