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还原美术史上孤独的方尖碑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奕奕 点击 :

12月26日,李铁夫作品典藏与修复国际活动周暨“第一届李铁夫研究学术报告会”在广州美院开幕。李铁夫,一个并不为人熟知的名字,是中国油画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坐标——他被认为是最早出国学习油画并成熟掌握油画技巧的“中国油画第一人”。

对于李铁夫生前所创造的艺术成就,几乎是艺术界毋庸赘述的问题。有评论家认为,他的油画技巧比晚于他留学欧洲的徐悲鸿等人更纯熟,比林风眠等更早地开启了油画中国化的问题。但由于对李铁夫的作品整理、文物收集以及研究、宣传的缺乏,他生前创造的艺术价值与死后的评价认知仍留着巨大的“空白地带”。他的许多作品封尘在广州美院库房,不少斑驳脱落、亟待修复。如何进一步整理挖掘李铁夫所留下的艺术遗产?此次活动周及报告会不仅请来广东文博界专家,更引起了国际修复界的重视,请来了法国阿维尼翁美术学院修复系主任马克·梅赫等国际知名油画修复专家,南方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未被破解的谜样人生

1887年,年仅18岁的李铁夫离开故乡广东新会,赴海外谋生、学习艺术。至1930年回国,四十载客居海外。当时的孙中山曾赠李铁夫“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的题字,并与黄兴等联名在报章称赞他“足与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

然而,这些记录目前在美术史研究者看来,并不严谨。关于李铁夫的生平、求学经历及事迹主要记载于民国报刊及当时友人的回忆文章中,有诸多自相矛盾之处。“目前有关研究李铁夫的资料和学术积累十分贫乏,而且查找的线索少之又少,现在研究内容的依据主要是来自广州美院美术史论家迟轲先生十几年前的一篇前言。”广州美院美术馆馆长王见说。

“迟轲对李铁夫展开研究是比较框架性的。港台的学者虽然写过一些研究文章,但大多是道听途说的史料。北方评论家也没有条件研究他,因为他生前的主要作品都藏于广州美院。”广州美院美术馆研究人员李铁军向南方日报记者道出了李铁夫研究的“尴尬”现状:李铁夫人生轨迹不清晰,甚至连他父母、族谱都查不到,有人说他曾经出国结过婚,但也没有确定,而甚至连他的出生年月都有争议……

按迟轲的计算,1930年归国时李铁夫已年过六旬。然而,广州美院教师许以冠在博士论文中对此给予新的论断。他找到民国时期黄花考古美术院所创办的期刊《艺彀》,上面有一篇民国女画家谈月色发表的文章《李铁夫师事略》,按这篇文章的推算,李铁夫先生归国是只有40多岁。

“如果按这个说法,李铁夫不再是与马蒂斯等欧洲艺术大师同时期的画家,与他同时期的欧洲大师可能是毕加索。”许以冠认为,这一推断将让人们更多思考为何李铁夫在欧美学习时选择了偏古典主义的画法而非抽象主义。由于李铁夫晚年的狂狷性情,不修边幅混迹于市井间,几乎也没有朋友可以追忆他的准确年龄。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嗣,也几乎没有功成名就的学生……让李铁夫成了美术史上一个孤立未解之谜。

“不能说李铁夫是完全被湮没的画家。他只是一个方尖碑,立在那里并不显眼,但他并没有埋没掉。”广州美院教授、美术评论家谭天说,前几年国内举办“20世纪油画大展”时,把他放在第一位,所有评论家梳理中国美术史时必须要写到他,所以他没有被埋没,只是不够显眼。谭天提出,应该把研究方向放在李铁夫是“中国油画第一人”的位置上,充分、全面研究它,当务之急是要找到研究他的“源头”,比如对于年龄问题可以去寻找他的族谱、研究他的父亲。

谭天认为,对比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来讲,李铁夫缺少了公众意义,李铁夫没有从事公共教育事业,没有带学生,这是他先天孤傲的性格使然。“我们现在就算研究李铁夫也不能把他研究得显眼,不能说研究他,他就会盖过徐悲鸿、林风眠这些名家,他的成就像方尖碑这样是固定的、孤独的。”

亟待抢救的珍贵画作

李铁夫生前有两大志向,一为革命,二为艺术。1930年回国后,原本对革命抱有期望的他,因目睹当时民国政坛的黑暗现实,性情日趋桀骜不驯,与世俗不相容。他既不卖画,也拒绝为贪官权贵画画,这使得他的生活一贫如洗,晚年一度住在香港棚屋,落魄至极。

因此与许多大画家不同的是,李铁夫回国后留下的作品不多。“回国后,李铁夫对革命失望,视艺术为自己唯一财富,为躲避战乱,奔波途中他一直把油画带在身上,因为是卷起来的,油画是有厚度的,干了以后是硬的,卷起来用油布包好几层抱着走,每到一个地方再装框展出,所以几十年过去,画的保存状况很差。”李铁军告诉记者,尤其是他早年创作的一幅《女人像》颜料大范围剥落,只要立起来颜色就会脱落,如今它只能平放在广州美院的库房内,用玻璃(1316,-2.00,-0.15%)板压起来。

为了修复李铁夫的作品,广州美院十几年前成立了研究室,专门招两名有编制的教师从事李铁夫的油画研究和修复工作。时任广州美院副院长、广州美院美术馆馆长王韧回忆说,由于经费常年投入不够,李铁夫的作品修复工作进展迟缓,这也直接影响到李铁夫研究工作的大范围展开。

李铁军告诉记者,由于李铁夫的作品损坏情况严重,已经很难拿到国外去修复,只能把国际专家请过来,但修复所需的设备需要购买,修复名画的桌子、地板都有一定要求。但由于学校财力有限,光购买一张专业的桌子都要二三十万,其他设备短时间内更是望尘莫及。

如今,针对李铁夫遗作《鱼》和《女人像》的修复研究工作已经开启,而本次的“李铁夫作品典藏与修复国际活动周”上,法国阿维尼翁美术学院修复系主任马克·梅赫,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IMBE、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修复工程项目小组负责人卡蒂·耶茨卡茨将对李铁夫的遗作展开修复前检测、取样,并制定详细的修复计划。

“这只是一个开头,李铁夫的作品修复和研究工作将全面开启。”李铁军说。未来,广州美院拟就李铁夫研究和作品修复制定“五年计划”,从广东乃至全国范围争取更大的支持和关注。

南方日报记者李培实习生刘培柳

相关文章

  • 西安当代艺术概述[图文]
    西安当代艺术概述[图文]

    彭德中国当代艺术追踪欧美现代和后现代艺术,备受非议。超越欧美当下形态的普世艺术和相对独立的中式当代艺术,尽管不少批评家都在呼吁,但还不成气候。所谓中式当代艺术,概指带有中国问题和中国文脉的前卫艺术,同跨国跨文化的普世艺术有着内在联系。西安地区特别适合造就中式当代艺术。这片统领中国文明八百年的土地,有着开拓中式当代艺术的典型背景,包括体现文明进程的历史遗存,彰显农业文明的民俗,影响儒释道思想和塑...

    58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汪建伟:不确定性是最吸引人的[图文]
    汪建伟:不确定性是最吸引人的[图文]

    对我来说,首先是如何理解“跨界”?跨界的理由?它应该是在一种知识整合的背景下展开的,比如,我在1990年代的时候,开始怀疑使用某种单一的知识系统所产生的可能性?以及它的极限?我开始尝试去了解我所不熟悉的知识,以及其他被我们惯常排斥在艺术认知以外的世界。然后我发觉,如果艺术只是人类全部知识的其中之一,那为什么不可以反过来想:我们可不可以用人类全部的知识来做艺术,或者是来思考艺...

    183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刘钢:小时代绘画[图文]
    刘钢:小时代绘画[图文]

    《熊熊的野心》《熊熊的野心》是一件讨人喜欢的作品,不仅画工精细,情调也很小资。据说,其复制版画极为畅销,买者众多,似乎很多人都从这幅油画中找到了感觉。这件作品的画幅很大,看上去好似一扇硕大的落地窗。透过玻璃窗,可以俯瞰繁华都市的夜景。上百座高楼,鳞次栉比;千万盏灯火,与月争辉。这种华丽的景象,表现出城市生活的浪漫色彩。高大、宽敞的落地窗前,一只小狗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呆呆地望着窗外。弱小、孤...

    189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寇克让:不书写就不要谈书法[图文]
    寇克让:不书写就不要谈书法[图文]

    寇克让:不书写就不要谈书法在各种书城、图书大厦的书法类图书中,进入读者视野的大部分是特殊开本的字帖,或简单、或奢华,选择这类图书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孩子以及其他领域开始临摹学习的读者;另一类是偏学术的书法理论书籍,往往都算在艺术类图书中,属于小众读物,很少有人问津;再有就是鱼龙混杂的书法教学类图书,很多都是水平一般的作者随便拼凑而成的。而《书法没有秘密》这本书,很难分在以上这些类别之中。在翻看...

    155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朱家溍先生与故乡[图文]
    朱家溍先生与故乡[图文]

    本文作者与朱家溍(右)在萧山博物馆1996年春,朱家溍受聘为萧山博物馆顾问。自那时起,先生几乎每年亲赴故乡,无偿为博物馆馆藏的文物作鉴定。内容涉及书画、铜器、杂件、家具等等,过目鉴定的藏品近2000件。纠正了许多原先鉴定的错误,为馆藏文物的科学管理与利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朱家溍,字季黄,原籍浙江萧山新塘朱家坛村。1914年生于北京,2003年去世。生前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

    125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白砥:当今“二王书风”缺失什么?[图文]
    白砥:当今“二王书风”缺失什么?[图文]

    王羲之《二谢帖》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当今书坛的评价体制不健全,学王书家们多有掌控书法评选的权力与平台,这一权力的获得主要是由于他们那路为大多数人接受的“好看”样式,一旦进入深一层的自我探索,往往会招致唾弃,甚至使大权旁落。辛苦奋斗多年得到的好处怎可轻易言弃?新世纪以来,“二王书风”(王羲之、王献之)逐渐代替碑学,成为书坛仿效的主流风格。...

    173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碎片化的画室历史如何复合[图文]
    碎片化的画室历史如何复合[图文]

    哈定带着画室的学生在室外教学“补白·添彩——哈定艺术成就回顾展”正在中华艺术宫举行。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哈定的艺术历程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中的“画室”文化形态密切相关,然而,本土对于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缺失集中、系统和定位收藏基础和文化概念,这种现象出现在哈定等多位艺术家的相关梳理中。故此,目前亟待形成...

    68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书法大扫除给苍井空消毒后续(图)
    书法大扫除给苍井空消毒后续(图)

    9月7日早,陕西书法院首届书法双年展在西安举行,展厅里用书法笔画构成的书法家简介本报记者王智摄将苍井空、赵本山等人的书法复制后,集中消毒并扫入垃圾桶……9月7日,风格相当传统的“风骨·陕西省书法院首届书法双年展”以行为艺术开幕,引来争议,被指“作秀”。昨日,陕西省书法院正式回应“作秀&rdq...

    75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满维起:石涛山水画艺术纵谈[图文]
    满维起:石涛山水画艺术纵谈[图文]

    石涛(1640—1718年),本姓朱,名若极,明皇室后裔。出家后,法号原济,又号石涛、清湘陈人、苦瓜和尚等。以其独到的画论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山水画艺术成为明末清初最具影响的大画家。石涛早期的山水画是深受新安画派影响的,此间的笔墨基本上是梅清一路,用笔恣肆放旷,用墨清新隽逸,凭借心情,或渴笔涩写、或润笔挥运、或清俊、或苍茫,各具风韵,显示出才情横溢的艺术资质。最能代表石涛山水画成就的是...

    26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溯源法古 独树一帜开新篇——记感应书法和梦幻画风创始人宋草人[图文]
    溯源法古 独树一帜开新篇——记感应书法和梦幻画风创始人宋草人[图文]

    草人先生现场创作尽管这是一个中国书画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但像宋草人这样能够独创一种画风和流派,并得到书画创作界和学术界高度认同的书画艺术家却是屈指可数的。草人先生,字惠草,1954年生于闽南漳州,长于扬州,自幼习书作画,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即被启功先生誉为“扬州九怪”。草人先生书画研习百家,师古出新,独创感应书法和梦幻画风,受到书画创作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

    84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于希宁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研讨会发言纪要(节选)[图文]
    于希宁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研讨会发言纪要(节选)[图文]

    范迪安:刚刚开幕的于希宁先生百年诞辰大型展览,引起了从领导到美术界、到普通观众的极高的评价,尤其是感动。我们对于希宁先生的艺术创造与贡献,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画的传承开拓创新上作出的努力都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我经常想一次大型的展览特别是一次经过学术梳理论证筹备的一个综合型的展览,能够对一位艺术家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特别是在艺术上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特征给予新的评价和新的认识。这也是我们今天在一个新的文...

    195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徐累:我们是传统和现代的挑夫[图文]
    徐累:我们是传统和现代的挑夫[图文]

    谈到当下兴起的新水墨,徐累是必然要提到的艺术家。他在五年以前关于“传统的复活”的观点可以说预言了201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势。虽然徐累认为水墨一直是当代艺术中的二等公民,但正是因为他和同辈水墨艺术家的坚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新水墨纳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讨论之中来。把握新水墨的平衡感Hi:通过你的观察,新水墨这一块儿有没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比如说对传统,对笔墨的看法上...

    144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以绘画的方式关注饥荒[图文]
    以绘画的方式关注饥荒[图文]

    目前收藏在都伯林大学的油画《爱尔兰出现马铃薯霜霉毒病》,为画家达尼埃尔·麦克唐纳于1847年所绘。画面中夕阳正浓,一位裤腿挽起的中年农民坐在一堆马铃薯旁,眼睛死死盯着画面左前方,仿佛在追问:这外表好看的土豆里面怎么会腐烂呢?帅好1739年到1741年,爱尔兰的马铃薯突然因某种原因短缺,形成饥荒,大约有240万爱尔兰人死亡。距这次灾难100年后,大约在1840年,爱尔兰人口为八百...

    69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误读“程式化”[图文]
    误读“程式化”[图文]

    贾廷峰中国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审美内核,更承载着中国历代文人修内质、养德操、怡性情的精神托付。世间万象,物态物情,山水之跌宕,草木之枯荣,日月之盈亏,皆赖笔墨得以外现。囿于封建帝制的思想束缚,古代社会很少出现对个人风格的极端推崇,加之师徒承传的教育模式,以致程式化难以避免。古人讲求“师自然,师造化”,强调绘...

    169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秀祥:逆境中成长的农民画家[图文]
    李秀祥:逆境中成长的农民画家[图文]

    李秀祥近照他出生在贫寒家庭,父亲是生产队会计却写得一手好字,还擅长绘画,因此广播里经常讲到父亲的名字,正因为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使他自幼便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他曾经连续奋斗三年最终还是与淮安师范美术专科失之交臂。踏入社会后,一边从事工作,一边学习,始终不放弃绘画的学习与创作。多年的坚持不懈终于成就了他的国画梦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画家,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他就是李秀祥。说起李...

    87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