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忠效弧光闪闪
程十发大人国
知名画家、“詹衣描”詹忠效:
头发乌黑,一架黑色细框眼镜,蓝白条纹相间的衬衣,笔直的裤子,一双黑色的皮鞋。这是詹忠效一贯的行头,整饬有度、一丝不苟。如果再去看他的连环画作品,那种精细谨严的线描功夫也果真印证了“画如其人”。
作为广东连环画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早在四十年前,詹忠效就靠连环画誉满神州。但现在,他并不愿意去翻“陈年老账”。他说,成名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没有必要自吹自擂。
收藏周刊记者韩帮文
自谦“不过是时代的幸运儿”
詹忠效没有机会走进美术高等院校的大堂,而他的作品却被美院作为教学的范本;没有接受科班训练,却差点被中央美院、广州美院聘为教师,近年又开始在广州大学艺术学院担任教授、艺术硕士导师。杨之光将这种反差极强的个案,称之为“詹忠效现象”,并将他独特的线描技法称为在传统“十八描”之外多出的“十九描”,即“詹衣描”。
“学海无涯线作舟”。上世纪70年代初,詹忠效声名鹊起,就是靠着这根“线”。1973年,詹忠效创作的连环画《弧光闪闪》入选全国美展,各地巡回展出,报刊争相发表,让詹忠效的名号迅速远播。“其实这有时代原因,那个时候成名的平台不多,只要你有特别之处,只要你被发现,加上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宣传,你就容易名声大噪。”詹忠效称自己不过是“时代的幸运儿”。
《弧光闪闪》讲述的是南方某供电公司的女徒工田惠真,敢想敢闯,努力学习带电作业,经过反复苦练,终于制服了“电老虎”。这是一个典型的主旋律创作,詹忠效之所以要画这本连环画,也是“任务指派”。在创作自由极度受限的年代,他全身心投入其中,积极搜集生活素材,用“线”勾勒出一片令人惊讶不已的艺术天地。
“程十发看了之后,连说‘好极了’。”也正是靠着这本《弧光闪闪》,也因为“线”,詹忠效与蒋兆和、叶浅予、程十发、黄胄等先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通过线描赋予造型感情色彩
在《弧光闪闪》之后,詹忠效又继续创作了很多连环画,其中以《灿烂的星辰》《吉鸿昌就义前后》最为出名,并先后获得了美术评比大奖。他同时再尝试油画、彩墨、水粉等艺术语言,但最终发现,还是线描最为得心应手,也最有创造与发展的空间。“线描没有那么神秘,我只不过是用线表现立体的面,而这都是最本真最鲜活的生活给我的启示。”詹忠效坦言,他总是从自己的眼光出发,用自己的手直接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并不热衷于临摹古画。“什么是创造?古人没有画过的,你去画了,就是创造。”詹忠效在别人认为东方绘画中的传统线描艺术很难再有搞头的情况下,另辟蹊径,硬是闯出一条路子来。他改变旧套路,“以繁代简,繁中求简”,竭力拓宽线的表现力,并通过线的节拍与韵律赋予造型丰富的感情色彩,使之虽为“白描”却“无色胜有色”。
詹忠效的线描探索,得到了艺术界的广泛认可。岭南画派大家赵少昂看了他的线描作品后,连声赞叹“用单线勾得如此准确的质感,厉害!厉害!”
对于自幼酷爱翻看连环画、较早在报刊连载连环画作品、最终靠连环画成名起家的詹忠效来说,连环画是他的精神寄托所在。他经历了连环画的辉煌时代,曾与刘大为、王明明、冯远、罗中立、王西京等一大批当红名家共同见证了连环画的繁荣,由此发出“有连环画创作经验的人更能做到厚积薄发”;他亦目睹了连环画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没落,喟叹“一蹶不振”,同时又自信连环画会有“荣光再现”的一天。
广州画院原院长张绍城:成功策划武术连环画创作帮出版社起了一栋宿舍楼
张绍城虽然并没有以创作连环画为生,但他曾经创作的连环画却影响很大。他强调“创作好的连环画(漫画)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而故事内容则既不能与现实过分接近,也不能太天马行空”。
张绍城19岁美院附中毕业时,便参与老师邝声的《五朵红云》连环画创作。到了上世纪80年代,给出版社画连环画,成为不少画家的另一种“谋生”手段。张绍城表示,属于自己的第一本连环画,是用了10个月创作的190幅《龙虎斗》。“有时候画四五张才选择1张,一天都画不了1张。虽然有不少人看不起连环画,但我从来都不会。我觉得连环画要画得好,难度还是很高的。”张绍城说,据了解,《龙虎斗》在第一次出版便发行近100万册。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日益影响内地生活,张绍城认为把电影改编成连环画也许会受市场认可。“我当时就鼓动岭南美术出版社罗宗海社长,纠集何岸、华尘等画家策划出一个‘中国武术连环画’系列。”当时成龙主演的电影《醉拳》便是被张绍城改编成《醉八仙》,十分畅销。
“这是我帮出版社赚钱最多的一本连环画,前后出版了估计又印了500万册。还有《霍元甲》等,整个武术连环画的策划,为出版社赚了不少钱。可以说,帮他们起了一栋宿舍楼,解决了出版社所有人的住宿问题。”张绍城回忆起往事,眼角浮现出笑意。
对话
能编一个好故事,对连环画创作至关重要
收藏周刊:连环画创作与一般绘画创作有什么区别?
张绍城:连环画要有连续性。除了每一页都要成为单独一幅画之外,还要跟后面的画有所衔接和呼应。应该这么说,首先是人物的个性塑造,要具鲜明的特征,发型、面部轮廓一定要设计好。这一步在确定画故事内容的时候就需要设计好。因为不少人物在多个页面都会出现,而且是以不同的角度、衣着、打扮等形式出现,如何保证在这样多变的环境下,都能始终让人感觉这是同一个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收藏周刊:日本漫画给人感觉就是把人物形象高度概括和夸张,而您们当时的创作则较为写实。对两者的区别您怎样看?
张绍城:我们创作的就是绘画性太强,可能对于今天不少年轻人来讲,缺少趣味性。但现在日本的漫画则过于夸张。可以各取优势,既有老一代人绘画的优势,也有现在一些漫画的概括特点。
收藏周刊:您怎么看目前中国连环画(漫画)的创作现状?
张绍城:我知道现在很多年轻人还是花太多精力在绘画的层面上,而不知道连环画(漫画)其实是一种总体设计的作品。现在西方很多电影都是由漫画改编的,例如《蜘蛛侠》、《变形金刚》。所以,这个就考验了动漫画家的编故事能力。能编辑一个好的故事,是目前连环画创作至关重要的事情。我认为《功夫熊猫》和《花木兰》比任何一部日本卡通都要好,如果我还年轻,我一定创作一部比他们好的动漫出来,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也应该要有这种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