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论赵孟頫书学思想与书法风格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小雨 点击 :

赵孟頫作为元代最为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所提倡的书法复归二王的主张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书法家及书学观念。赵孟頫真、草、篆、隶皆善,其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而且其书论也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赵孟頫是宋太祖之子秦王赵德芳十世孙,这一身份对赵孟頫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经程钜夫的推荐,赵孟頫接受元世祖忽必烈的邀请,北赴大都赴任。在大都期间,赵孟頫身为宋王朝的皇族,受到了蒙古人的猜忌和排斥,政治上的束缚,迫使赵孟頫把志向转向对书画的追求。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他在写给杭州朋友王芝的信中就表露了他对书法的思考,其道:“近世,又随俗皆好颜书,颜书是书家大变,童子习之,直至白首往往不能化,遂成一种拥肿多肉之疾,无药可差,是皆慕名而不求实。尚使书学二王,忠节似颜,亦复何伤?”表现了赵孟頫复古及推崇二王的书学思想。

对于元初的书学思潮,元代的文人开始对南宋书坛进行了反思,认为责任在于苏、黄、米的革新。基于众人的反思,赵孟頫适时地打出了“复古”的旗号。他认为,学习书法,应当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作为不祧之祖,其本人在书学实践上更是以二王为宗的。据赵汸《东山存稿》记云:“往岁游吴兴,登松雪斋,闻文敏公门下士言:‘公初学书时,智永《千文》临习背写,尽五百纸,《兰亭序》亦然。’”赵孟頫学习智永《真草千字文》、《兰亭序》莫不是为了追溯东晋之风,同时也是对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艺术、伦理、情操、人格的古典之美的追求。

对于赵孟頫的书法成就,《元史》本传云:“(赵)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而在赵氏诸体之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其“赵体”楷书。目前存世的赵孟頫大楷作品有《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卷》、《湖州妙严寺记》、《道教碑》等,皆为其大字楷书代表之作。笔者试图以《胆巴碑》为例来分析赵孟頫的大字楷书。《胆巴碑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全称为《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胆巴是元代著名僧人,1303年(大德七年)夏,胆巴仙逝。皇庆年间,元仁宗追封其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1316年(延祐三年)六月,当时已63岁的赵孟頫奉敕撰写此碑。

《胆巴碑》是赵孟頫晚年楷书作品中的代表作,全碑书法取横势扁方格局,又因字赋形,兼取纵势,纵横相间,匠心独运;字体俊逸秀美,神采焕发,又法度谨严,不逾规矩,于端庄严正中时见潇洒天真的韵致。用笔上,赵孟頫往往以露锋为主,如“兴、梵、华、起”4字在横画的起笔处多以露锋为之,这种书写方法比藏锋更趋便捷、简易,更富有变化,但不及藏锋厚重、饱满。赵氏书写时虽以露锋为主,有时又因笔势的连带,以藏锋起笔。在横画的收笔上,赵氏以简单的回锋为之。赵孟頫认为,“结字”因书家的习惯不同而不同,但是用笔的道理却是千古不易,这个用笔道理既是中锋用笔。“力求中锋”这一概念早在东汉时期蔡邕在《九势》一书中已阐释得非常清楚,即通过对手的调整,令笔心经常保持在点画中行,也就是由侧归中,力求中锋的过程。赵孟頫在楷书中的中侧互用,调整甚为得法,其往往侧锋入笔,但通过迅速的提按,调整为中锋。赵孟頫的楷书除大字楷书外,其小楷更是为赏鉴家所称道。如其在38岁时所书《过秦论》,鲜于枢在卷后跋云:“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赵孟頫传世小楷代表作除《书褉帖源流卷》、《过秦论》、《洛神赋》等外,还抄写过大量的佛道经卷。《书褉帖源流卷》为长篇小楷,无年款,据赵孟頫在其56岁时的自题知此书作于20年前,此帖用笔古拙,赵氏虽自云学钟繇、萧子云等人,但观此帖,却为智永笔意。由于此作结体不甚稳固,用笔上亦欠精致,时至今日亦有不少学者将其定为伪作。其实,赵氏小楷确为其是,且其56岁时的自题也确为真迹无疑。同时的小楷书法还有跋《曹娥碑》,相对于《书褉帖源流卷》,此卷更为精致,但笔意相同。至元二十九年(1292)跋《梦奠帖》、元贞元年(1295)跋《兰亭帖》,其小楷在结体上尚未大变,但笔画明显更为扎实、厚重;有的字入笔颇具斩截之势。总而言之,赵孟頫的小楷备极楷则,笔力柔媚、风采奕奕,现代学者称赵孟頫的小楷具有“缜密”和“飞动”两大特色,两大特色的融合也足以说明赵孟頫小楷书法的高超功力。

赵孟頫的行草书作品众多,他的行书如《兰亭十三跋》、《归去来辞卷》、《雪晴云散帖》、《赤壁赋》等为其代表作,草书作品不及行书及行草书多,但也时而见之,如《与鲜于枢尺牍》等。赵孟頫的行书可谓直入山阴之室,特别对《定武兰亭》情有独钟。行书《兰亭十三跋》作于1310年(元武宗至大三年),当时赵孟頫应召赴京,其好朋友吴静心与他同行,为打发旅途的劳顿和闲暇,吴森将随身携带的《定武兰亭》供赵氏把玩,舟至南浔,赵孟頫又得到独孤长老本《兰亭》,连睹至宝,甚为惊喜的赵孟頫对两本《兰亭》先后临摹3次,并在独孤长老本后题跋13次,在静心本后题跋15次。赵孟頫此卷书法作于其57岁时,行草书亦达炉火纯青之境。从作品局部来看,我们发现此作体势颀长、遒劲纵逸;用笔上,含蓄内敛,线条粗细变化莫测,秀逸天然,一气呵成;从作品整体上来看,二王遗风浓郁,特别接近王羲之的《兰亭序》,但与之相比更为妍媚。因此作于其气定神闲、赏心悦目之时,当为其极得意笔。另外,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十札卷》是赵孟頫行草书重要作品,其为赵孟頫写给其姻亲石民瞻及石民瞻的亲戚仁卿的信札,3人都是爱好文学艺术的风雅之士,信的内容虽然主要是家常琐事,但也涉及到文学书画、古董器玩等反映文人精神品味的内容。对于此卷的书写年代,现代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认为此十札作于1299年(大德三年)到1309年(至大二年)之间。此卷在书写风格上,清劲秀逸,优雅从容,深得二王风范。虽不及王字圆厚、跌宕,但在历代学王者中,难以找到雁行者。总而言之,赵孟頫的行草书深得二王遗意,几乎融汇了二王书风中所有的技巧,笔法蕴藉沉稳,笔意纵横,流利飞动,多姿多态,秀逸清新,其将李北海、徐浩、柳公权、陆柬之等人的笔法,交叉于融汇于二王之中,显出赵氏极强的融会贯通的能力,而在其流传至今的行草书作品中,最接近晋人风度的,则数流传下来的大量信札、题跋作品,信手拈来,非常自由随意,由其信札尺牍中,不仅可以看到汉魏六朝潇洒纵逸的神态,亦可见唐代书法严谨森然的秩序。

元代擅长篆、隶书的书家为数不少,其中如周伯琦、吾丘衍、俞和、泰不华、杨桓等人都是擅写篆、隶的高手,作为当时的书坛领袖,赵孟頫亦对篆、隶书深有研究。现在流传至今的赵氏篆书作品多为一些碑额、墓志铭及题画文字等,如墨迹碑额作品《玄妙馆重修三门记》、《张总管墓志铭卷》、《湖州妙严寺记》、《帝师胆巴碑》等。从此些作品看来,赵孟頫的篆书风格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遒劲流畅,线条较细挺的,属李阳冰一路,如《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湖州妙严寺记》等;另一类为敦厚方阔,线条较粗,沉稳厚重,间有汉篆风范,如《张总管墓志铭卷》、《帝师胆巴碑》等。杨载撰写的《翰林学士赵公行状》称:“(赵孟頫)篆则法《石鼓》、《诅楚》;隶则法梁鹄、钟繇。”但从其具体的篆书作品中发现赵孟頫受唐宋书法家李阳冰、徐铉等人端整精雅书风的影响更大。赵孟頫传世的隶书作品极少,其成就也不及其篆书,隶书碑刻仅有《上善池隶书榜书》,墨迹存有伪托其名的《四体千字文》和《六体千字文》,从这3件作品可大致推断出赵孟頫的隶书仍是以楷书的用笔、结体来写隶书,笔画平硬如“折刀头”,在掠笔和横画的波挑上尽力表现隶书的燕尾。同样赵孟頫的隶书也没有像他学生杨载所说的“隶则法梁鹄、钟繇”。在赵孟頫影响下,章草逐渐的复兴。然观赵孟頫流传至今的章草作品,我们发现其已失去了古朴的气息,而显示出今草的趣味,大抵是因为元代的篆隶书没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当时的书家在深受真、行、今草书陶冶的基础上作章草,这可谓是新型的章草书,是具有今草气象的章草。

赵孟頫的书法对书法史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晋唐古法的追求,其影响之大,在元明清三代无出其右,胡长孺就曾评论其到“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这并不是一句夸张的评论。在赵孟頫去世之后,他的家人和学生竭力发扬其高举的复古旗帜,如赵雍、虞集、柯久思、张雨、王蒙等人都受到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明代的文徵明、祝枝山等人也从他这里汲取营养。直至清代的乾隆年间,因为乾隆皇帝对赵孟頫书法的推崇,赵体书法更是风靡一时,甚至影响到当时的刻书业。可以说,赵孟頫在书法史上是上承晋唐、下开明清的一位桥梁式的人物,是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又一位里程碑式的书法家。

相关文章

  • 辞职,原来是行为艺术[图文]
    辞职,原来是行为艺术[图文]

    我会想你们的就听到你叫我HOPAH——O——P——A一句“我不干了”,这个女孩在网络上红得一塌糊涂只有一个人除外我说的就是你!Spencer(她老板的名字)当你助手的这段日子可真是人间炼狱我忍受住了你的坏脾气你的口臭星期五,我帮你接了一通电话9我正准备挂断时……这周一,这...

    13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品读李德哲先生书画艺术[图文]
    品读李德哲先生书画艺术[图文]

    红果之歌(中国画)李德哲同李德哲先生结缘于书画,未谋其面,先见其画。数年前,观李德哲先生书画作品,印象颇深。近日得暇细品之,其画笔简墨丰,骨力洞达、气畅意雅、厚重质朴、满阳刚之气,读之使人振奋。细回味,感之良多,不揣冒昧,执笔抒怀,一吐为快。古人云,书画乃文人之轶事,观历代之画家皆与传统文脉相承。李德哲先生,号周口店醉翁,心元草堂主人,籍豫之周口,生于军人世家,天赋颖慧,勤学善悟,乃哲学博士...

    98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简约“韵”长[图文]
    简约“韵”长[图文]

    霍春阳简约,是霍春阳写意画的特点。比起纷繁错落,比起浑厚邈远。简约,就是一泓清水,一眼能看透、一瞥就明白。我以为霍春阳要的,就是这个“透”和“明”的效果。万事能看透,万事能明白,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这是大智慧、大境界、大超脱。霍春阳几笔涂抹:一枝、一桠、一朵,看似随意。其实这是数十年的领悟和修为,犹如参禅者,在慢慢枯寂之中洗涤身心。有一天,倏忽间...

    173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评王浩山水艺术[图文]
    评王浩山水艺术[图文]

    因为习画与王浩先生相识于中央美院,他有着同龄人似火般的激情,同时又有超越这个年龄的持重,在央美研究生的光环下蕴含着些许内敛,在当下人心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流露着常人不多见的温和与从容。其画亦如其人,雄强不失秀润,浑厚不失灵动,质朴不失文雅。王浩的山水画在中央美院四年本科学习阶段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间他深究古法,精研画理,大量写生,细推物理。同时不断丰富学养,以求师古而能化。进入央美研究生阶段后,王...

    71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罗中立:穿越矛盾获得成功[图文]
    罗中立:穿越矛盾获得成功[图文]

    罗中立作品做学生时,他努力“逃离”油画,却以巨幅油画《父亲》一夜成名,成为新时期享誉全国的艺术家;做老师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当官”,却在50岁时被教职工民主推荐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在61岁时被任命为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在个性鲜明的艺术界,他的沉着包容能为各方所接受,骨子里却有着强烈的反叛精神。每到一个新的城市,他都要在地标性建筑前“...

    154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三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三探[图文]

    刘玉来作品人们在谈到齐白石作品时往往认为他的一些作品表现了一种童趣。什么叫童趣呢?顾名思义,就是少年儿童的兴趣。对待客观世界,成年人与少年儿童不同,在成年人看似无聊或以功力主义眼光面对的事物,少年儿童往往单纯的从趣味出发,觉得非常有意思、好玩儿。当我们褒义的说成年人有童趣时,一般就是夸赞他年纪虽然超于儿童但心地依然似儿童般单纯。这里对齐白石作品的形容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承认了这种观点,那么...

    104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马奈与印象画派的难解情缘 色彩革命的先锋[图文]
    马奈与印象画派的难解情缘 色彩革命的先锋[图文]

    实际上,马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印象画派,尽管他与印象派年轻的画家们保持着友好关系并同他们一起外出写生,他却始终拒绝参加印象派组织的画展。然而,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梵高等新兴画家。可以说,他创作风格与艺术理念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爱德华·马奈马奈与印象画派爱德华·马奈(douardManet,1832.01.23-1883.04....

    117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黄专:面对当代艺术 最重要是观看的自由
    黄专:面对当代艺术 最重要是观看的自由

    8月8日,黄浦江,蔡国强“白日焰火”开幕式8月8日,黄浦江,蔡国强“白日焰火”开幕式。有评论说,当代艺术的构成中,观众也是创作的一环,并以“白日焰火”为例,说当黄浦江上的硝烟散尽之后,一切都得依赖于媒介的重构,无数的摄像和影像的记录,无数的叫好声、质疑声和抱怨声,共同并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建构和重构这个作品。“...

    188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书画临摹作品有无著作权?[图文]
    书画临摹作品有无著作权?[图文]

    董其昌临《兰亭集序》长期以来,我国艺术界和法律界对书画临摹作品的著作权看法比较混乱,2001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书画临摹作品的法律地位应如何确定,也未作出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对个案的处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法律依据和判决结果甚至大相径庭。本文从艺术自身规律和著作权法的独创性要求出发,对书画临摹作品法律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书画临摹的实质和特殊性(一)书画临摹的文...

    122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厅上的玻璃顶,行云流水的书法都能被阳光投影在地上,很有中国味最近,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坠马髻颈枕”又在网上掀起一阵热潮,网友纷纷被其独特的创意吸引,关注起了这种始于汉代的发型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前有康熙亲笔“朕知道了”胶带,后有“坠马髻颈枕”,原本被动等待参观和了解的历史文物得到了新的生命力。自从有了...

    93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语言的路径[图文]
    语言的路径[图文]

    黄宾虹焦墨山水编者按:收藏界对于创新型艺术家的认知,普遍来说是相对滞后的,而对于艺术作品的认识,往往首先是受主流社会思潮的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艺术品收藏家们注重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如溥儒、金城、陈师曾等一些有着世家背景出身的画家,无论是市场的认可度还是画坛的号召力,在当时都是翘楚一时的;其二则是海派艺术看重画面富丽的审美观念。但这两个因素,在近百年之后的今天,都已经不是决定作品价格...

    63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薛亚军:给批评“虚热症”开一剂良药[图文]
    薛亚军:给批评“虚热症”开一剂良药[图文]

    薛亚军作品今天的艺术批评,在茁壮成中又饱含争议,严肃的美术史论家们总不把参会发言的批评行为当学术研究看待,就是批评家内部,也对那些“大词”化、“哲学”化、“翻译”化和“老外”化的批评词语提出批评。更甚如坚持国学批评的彭德先生,对当下中文写作者,在行文中动不动像我一般使用“XX化&rdqu...

    100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那些批评莫言的人读过他的书吗[图文]
    那些批评莫言的人读过他的书吗[图文]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称自己不会因莫言得奖而发财汉学家马悦然和夫人陈文芬昨日在上海出席新书发布会。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诺奖评委中唯一精通汉语的汉学家马悦然和夫人陈文芬在数月之前就已经定下了10月中国行,为他翻译的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巨大的谜语·记忆看见我》中文版做宣传。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使马悦然的此...

    101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绘画川军30年"川"流不息 解析创作四大趋势[图文]
    绘画川军30年"川"流不息 解析创作四大趋势[图文]

    《父亲》(罗中立)、《大家庭》(张晓刚)、《远方》(何森)和《小F·刺》(陈可)代表了川美创作的30年变化。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其中,以罗中立为代表的伤痕、乡土美学;以张晓刚为首的现代主义;以何森、郭伟、钟飙为代表的新生代;以陈可、熊宇...

    82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博会:一场艺术品的奥运会[图文]
    艺博会:一场艺术品的奥运会[图文]

    昨天,在通州上上国际美术馆,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赶来参观艺博会。党维婷摄本报记者陈涛以“打造国际级艺术品产业交易交流平台”为目标的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昨晚在通州区宋庄开幕。今起至10月2日,来自国内外900余位艺术家的近5000件作品,将为国内外艺术爱好者奉上一场艺术盛宴。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国内艺术家的最新力作,还得以一窥来自五大洲的300余件驻华使馆藏品。在...

    85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