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常识 | 中国书法发展史(7)

时间 : 2024-04-25 投稿人 : elliot 点击 :

8 、颜真卿(公元709 -785 )

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其主要作品:

1 )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碑阳赞12行,阴记17行,行楷30字。额亦二,一篆书,一隶书,皆十三字。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

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传世有宋拓佳本。

2 )多宝塔感应碑:乃颜真卿墨迹,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四十三岁时,楷书。碑文结体严密,笔画粗细变化不大,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而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 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

《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此碑最便于初学书法者临习,现藏于系西安碑林。

3 )颜勤礼碑:大历十四年,颜真卿撰并书。除《集古录》,《金石录》著录外,他书无言及者。1922年10月在长安出土,现藏于西安碑林。此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所立,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宜于初学。

4 )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0 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张晏评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5 )中兴颂:全称《大唐中兴颂》,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摩崖,时年六十三岁,楷书,现在湖南祁阳县浯溪。元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罢官后居于浯溪,溪边山岩峰峦叠障,石壁嶙峋,《中兴颂》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壁上。此文记平安禄山之乱,颂唐中兴之事。此刻石书风磊落奇伟,石质坚硬,经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

6 )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大历六年(公元771 )四月立。碑旧在江西临川,明季毁于火。楷书,据传世剪裱本计共901 字。此碑楷书,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基本完善,不但结体紧结,开张一任自然,而且在笔画上也从光亮规整向“屋漏痕”的意趣迈进了。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7 )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公元780 )七月立,碑在陕西西安。四面刻楷书,两面各24行,行47字,两侧各6 行,每行52字,额篆书“颜氏家庙之碑”六字,为李阳冰书。明赵涵《石墨镌华》云:“此书结法与《东方赞》正同,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王世贞云:“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

8 )争座位稿: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墨迹不传。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后世行草书有成就者大都对此帖下过一定的功夫。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壁”。

9 )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然疑为伪托。共386 字。

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此帖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原迹现在日本。

9 、柳公权(公元778 -865 )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他们书法的不同点。

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

其代表作有:大和三年《李晟碑》(石在陕西高陵),会昌元年《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石在西安碑林),《苻嶙碑》(无立石年月,柳碑中最完全者),敦煌石室藏旧拓《金刚经》,《神策军碑》等。“书贵瘦硬方通神”,柳公权的书法就是以此取胜的。

1 )金刚经:是柳公权早期的书法作品,原石于宋代已被毁,现仅见敦煌石窟发现的“唐拓孤本”。柳公权早年曾广采众家之长,而且特别注意向前辈书家学习。

从《金刚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取法诸家的痕迹。《广川书跋》云:“此经本出于西明寺。柳书谓有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此语基本上道出了此帖的艺术价值,对于研究柳公权楷书形成的过程及发展线索,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2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柳公权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 年)立,原碑久佚。《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

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正如岑宗旦《书评》云,柳书“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这句话的艺术特征的理解。“神策军碑”原石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内,一般人难以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

3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 年)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楷书28行,行54字。

刘熙载《艺概》谓:“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王世贞云:“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玄秘塔》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玄秘塔》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10、释怀素(公元725 -785 )

是唐代的草书家,字藏真,俗姓钱,湖南长沙人。相传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冢,以“狂草”出名。“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怀素晚年草书趋于平淡。

其主要作品:

1 )论书帖:草书墨迹,纸本,纵38.5厘米,横40.5厘米,9行,共85字。

怀素草书,一般说是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所以有“以狂继颠”的说法。董追《广川书跋》云:“怀素于书法,自言得笔法三昧。观唐人评书,谓不减张旭,素虽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今其书自谓真出钟(钟繇),草出张(张芝)。”但无论如何,他的草书总是以奔放纵逸为基本面目的。而《论书帖》则与我们常见的怀素的草书大有不同。他的《书帖》写得“匀稳熟”,“出入规矩,绝狂怪之形”。是今草中有章草遗意的佳作。

2 )小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墨迹。贞元十五(公元799 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绢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

明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当为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之作,故历来为书林所重。

3 )圣母帖:怀素草书。王世贞评说:“素师诸帖皆遒瘦而露骨,此书独匀稳清熟,妙不可言。”

4 )自叙帖:《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 厘米;126 行,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四字。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11、钟绍京钟绍京,唐虔州赣(今江西赣州)人,字可大。“以工书直凤阁”,唐武则天时甚为所重。他嗜书成癖,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

宋曾巩《元丰类稿》云:“绍京字画妍媚,遒劲有法,诚少与为比。”宋米芾《书史》称钟绍京书“笔势圆劲”。明董其昌说:“绍京笔法精妙,回腕藏锋,得子敬神髓。赵文敏正书实祖之。”有《转轮王经》、《灵飞经》等作品传世。

其主要作品有:转轮王经

12、孙过庭(公元648 -703 )

孙过庭,精于书法,尤以正、行、草书擅长。唐张怀瑾《书断》称他:“博雅有文章,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劲拔刚断”。唐《续书评》云:“过庭草书如悬崖绝壑,笔势劲健。”《宣和书谱》说他:“得名翰墨,间作草书咄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传世作品有《书谱》和草书《千字文》等。另有论书著作《书谱》。

其代表作有:书谱:是孙过庭撰文并书写的一篇书法理论文章,也是历代传颂的书法名作精品,它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孙过庭提出了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旁采意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宋米芾评道:“凡唐草得' 二王 '法者,无出其右。”

《书谱》墨迹为一卷,历代均有摹刻本,真迹现在台湾。

13、李世民(公元599 -649 )

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温泉铭》便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他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记,不惜重金搜购大王墨迹三千六百纸。

李世民“以书师虞世南”(《宣和书谱》),常与虞世南论书,并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唯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这反映了唐太宗的书法观,亦是相当开放的。唐太宗书法师承魏晋,《书小史》称其“工隶书、飞白,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晋祠铭》为其书法杰作,当时各国使节都将精拓本带回去,广泛宣传。

主要作品

1 )温泉铭:《温泉铭》是唐太宗为骊山温泉撰写的一块行书碑文。此碑立于贞观二十二年(六四八),即唐太宗临死前一年。原石早佚,一九oo年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于法国巴黎图书馆。《温泉铭》书风激跃跌宕,字势多奇

拗。

俞复在贴后跋云:“伯施(虞世南)、信本(欧阳询)、登善(褚遂良)诸人,各出其奇,各诣其极,但以视此本,则于书法上,固当北面称臣耳。”对其评价极高。此碑书法不同于初唐四家的平稳和顺,而有王献之的欹侧奔放。有人认为太宗书法在大王和小王之间,但从作品看似更多地得之于王献之。

2 )晋祠铭: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并序》,唐太宗撰文并书。碑高195厘米,宽120 厘米。碑额高106 厘米,上刻“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飞白书九字。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 )八月刻,碑现存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亭内。此碑行书28行,行44字至50字不等。

杨宾《大瓢偶笔》云:“今观此碑,绝以笔力为主,不知分间布白为何事,而雄厚浑成自无一笔失度。”清钱大昕云:“书法与怀仁《圣教序》极相似,盖其心摹手追乎右军者深矣。”清人王佑作诗赞曰:“平生书法王右军,鸾翔凤翥龙蛇绕,一时学士满瀛州,虞褚欧柳都拜倒。”

此碑书法浑然天成,笔画结实爽利,无做作之态,实开八大山人之行楷书先河。

14、李白(公元701 -762 )

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出生于此。虽然李白的书名为诗名所掩,但是在历代书史专著里仍然有着记载。宋黄山谷曾经评说:“李白在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清人周星莲《临池管见》也说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乎有仙气。”可见作为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也充满着浪漫主义的写意情调。

书法作品

1 )上阳台帖:《上阳台帖》墨迹,李白书。行草书,5 行,24字,有款,款署“太白”二字。帖前隔水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

台”七字。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帖后有宋徽宗赵佶一跋,跋文为:“太白尝作行书'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 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元代张晏跋曰:“谪仙(李白)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元代书法家欧阳玄在观赏了诗仙李白的此帖后,题诗云: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可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相关文章

  • 刘洪彪:书法创作不是模仿秀
    刘洪彪:书法创作不是模仿秀

    刘洪彪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书协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书法创作不是模仿秀mdash;mdash;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感言刘洪彪书法展览的评审很难,往往是评审结果一出来,作者不怎么满意,观众不觉得过瘾,连评委都感到遗憾。因为...

    1534 书法常识 书法文摘 书法文化
  • 端庄整肃爽朗峻拔——《牛橛造像题记》临摹
    端庄整肃爽朗峻拔——《牛橛造像题记》临摹

    《牛橛造像题记》,全称《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弥勒像记》,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十二月立,是龙门造像题记中纪年较先者,为龙门造像二十品之一。造像龛现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山壁北侧,位于杨大眼龛上方。高100cm,宽34 cm,楷书,7行,行16字,共102字,是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氏(后改"尉"姓)为亡去的儿子牛橛所造,过去...

    582 书法知识 书法百科 书法文化
  • 书法作品欣赏 | 汪节庵书函式墨
    书法作品欣赏 | 汪节庵书函式墨

    汪节庵书函式墨 汪节庵书函式墨 现藏故宫博物院 墨书函式,其形作函套开启露出书册状,书签上题楷体“乾隆三十年汪节庵造”阳文款。墨上函套部位饰缠枝莲花纹。文字与图案原描金,现金色已褪。清乾隆三十年应为1765年。此墨之墨模雕刻虽不能反映汪氏制墨的最高水平,但其制作纪年款识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可证汪氏制墨生涯至迟在乾隆中叶已开始了。...

    1056 书法资料 书法讲解 书法工具
  • 名人手札欣赏 | 鲁迅信札一片
    名人手札欣赏 | 鲁迅信札一片

    提要:鲁迅一生的600多万字著作,均用毛笔写成,无论书稿、书信,还是日记,从无懈怠之笔。郭沫若1960年为《鲁迅诗稿》作序时对鲁迅书法有过这样的评价:“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逐唐宋,直攀魏晋。是信为鲁迅先生写给其学生李霁野的一封亲笔信,手机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鲁...

    1222 名人手札 名人手札欣赏
  • 书法字帖范本 | 罕见大书法家董其昌楷书欣赏《金刚经》刻本
    书法字帖范本 | 罕见大书法家董其昌楷书欣赏《金刚经》刻本

    罕见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楷书欣赏《金刚经》(无缺字本),主编:杨璐,中国书店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董玄宰书法图片共217张。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松江华亭人。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明史》本传载其“以善书称”、“通禅理”。 书法主张柳公权“心正则笔正”之说;又借佛法阐述书法之“八还说”“哪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碎、始露全身?晋、唐以后,惟杨凝式解此窍耳,赵...

    1203 董其昌 董其昌书法 书法家 金刚经 书法字帖范本
  • 软笔字帖范本 | 陈孟康书法诗词欣赏《小楷诗词50例》
    软笔字帖范本 | 陈孟康书法诗词欣赏《小楷诗词50例》

    书法云梯丛书:陈孟康书法诗词欣赏《小楷诗词50例》,西苑出版社,放大楷书作品图片49张。标签:诗词 小楷 楷书作品 ;标签:诗词 小楷 楷书作品 ;标签:诗词 小楷 楷书作品...

    587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诗词 小楷 楷书作品 软笔字帖范本
  • 书法知识 | 经典书论!范笑歌谈赵孟頫名句“用笔千古不易”
    书法知识 | 经典书论!范笑歌谈赵孟頫名句“用笔千古不易”

    我见过很多人解释赵子昂的名言“结体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觉得很多解释都缺少道理,主要是因为没有站在赵子昂的时空里去考虑这句话。有的人认为用笔千古不易的易字是容易的易,这就更错了。首先,“结体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相传二字是动词,是流动相传的意思,这不会有异议,而不易二字正是与相传二字形成对比,一个是变动的,一个是不变的,这就是相传与不易的关系,如果把易字解释成容易的易,那...

    1613 书法理论学习 书法自学 书论 书法知识
  • 毛笔字帖范本 | 楚简书法《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
    毛笔字帖范本 | 楚简书法《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

    简帛书法选:《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荆门市博物馆编著,文物出版社。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而且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 标签:楚简 ; 标签:楚简 ;...

    1208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楚简 毛笔字帖范本
  • 书画资料 | 书王谈书圣,看范笑歌评析王羲之书法
    书画资料 | 书王谈书圣,看范笑歌评析王羲之书法

    书王谈书圣,看范笑歌评析王羲之书法(1)以下节录百体书王范笑歌先生谈论王羲之书法的部分内容,很多内容是首次被公布,我们分成几部分示出,值得书法人阅读体味。……好,我们已经知道了王羲之书法的影响力,我们来看王羲之书法的特征,正好与我们民族所追求的审美特征是一致的,或者说王羲之替我们民族找到了那种留存于纸面上的特征。从根本上说,我们是一个柔性民族,我们崇尚“水”的特征,就是上善若水的那个水。而王羲...

    1703 书法理论学习 书法自学 书画资料 书法知识 书法知识点汇总
  • 笔墨纸砚 | 新型毛笔介绍——储水毛笔
    笔墨纸砚 | 新型毛笔介绍——储水毛笔

    储水毛笔储水式毛笔是一种新型毛笔,其原理是把墨汁储存在笔杆之中,并增加了按钮装置,不按动按钮墨汁是下不来的(利用的是水的表面张力),也就是说按动按钮的过程就是给毛笔添墨的过程,这样即实现了:1、增加了毛笔的实用功能、便于携带。2、墨汁从笔头的上部流下来,增加了每次蘸墨的总量,增加了书写的连贯性。3、不按动按钮墨汁下不来,实现了枯润、浓淡的节奏变化。笔头:采用...

    296 书法常识 笔墨纸砚 书法工具
  • 书法百科 | 文房四宝:黄色写经纸
    书法百科 | 文房四宝:黄色写经纸

    黄色写经纸,元,长62cm,宽40cm纸张以黄蘖汁(蘖,音聂)浸泡,呈现淡黄色。黄蘖具有防蛀、驱虫的作用,故而可使纸张保存较为完好。纸张原料为麻类植物,品质硬实柔韧。纸的表面涂有黄蜡,既能够防潮,又呈现出特有的光泽。纸边穿孔若干,并有纸绳相穿,将诸纸串联装订在一起,呈现书册的样子,可分可合,便于携带和保存,犹如活页卷簿。此纸用于抄写佛教经书,或者作为官方文件...

    1516 书法资料 书法讲解 书法工具
  • 书法科普 | 隋唐五代 欧阳询《用笔论》
    书法科普 | 隋唐五代 欧阳询《用笔论》

    欧阳询(557一641年),唐代,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隋朝时,欧阳询曾官至太常博士。因与李渊交好,在大唐盛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

    1155 书法知识 书法工具 笔墨纸砚
  • 软笔字帖范本 | 经典碑帖导学教程:赵孟頫书赤壁赋--偏旁篇
    软笔字帖范本 | 经典碑帖导学教程:赵孟頫书赤壁赋--偏旁篇

    经典碑帖导学教程:赵孟頫书赤壁赋--偏旁篇,古吴轩出版社。扫描赵松雪行书图片46张。该文章所属专题:赵孟頫书法标签:赵松雪行书 ;该文章所属专题:赵孟頫书法标签:赵松雪行书 ;该文章所属专题:赵孟頫书法标签:赵松雪行书...

    1314 赵孟頫 赵孟頫书法 赵松雪行书 软笔字帖范本
  • 毛笔字帖范本 | 赵之谦行书《四录堂拟古谚七则》
    毛笔字帖范本 | 赵之谦行书《四录堂拟古谚七则》

    赵之谦行书帖《四录堂拟古谚七则》,日本(株)清雅堂出版。该文章所属专题:赵之谦书法;释文:江湖虽大,不容鲲鱼。骏马如龙,不如安车。知命者不富,大勇者不斗。善下者,人上之。善得者,鬼丧之。我视人之明,而自视则昧。虽有离娄,不克顾其背。凤凰不触网,义士不受赏。刚易折,员易缺,白易污,巧易拙。高士不怀刺,淑女不献媚。...

    1931 赵之谦 赵之谦书法 毛笔字帖 书法字帖临摹 软笔书法字帖 毛笔字帖范本
  • 书法字帖范本 | 董其昌书法全集.pdf下载
    书法字帖范本 | 董其昌书法全集.pdf下载

    董其昌书法全集.pdf 下载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董其昌书法全集.pdf下载: 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董其昌书法全集.pdf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O7hnF9fOFyl4KcJ1LkhnQ?pwd=yac8 提取码:yac8 该文章所属专题:董其昌书法标签:书法 全集 pdf下载...

    1395 董其昌 董其昌书法 书法 书法字帖范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