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傅抱石的抱石皴和独特的古装人物画,为中国绘画史留下重要的一笔。除了在山水画方面的别出心裁,傅抱石在人物画方面也独树一帜。傅抱石人物画大多与文史和典故有关。历史上以东山携妓为题作画者并不少,如明代的沈周、郭诩,清代的华嵒、费丹旭都有作品传世。近现代冯超然等大家亦以东山携妓为题作画,其中尤以傅抱石此类作品阵容最为强大且为此中翘楚。下面从本人藏品中精选呈献傅抱石1944年作人物故实画《东山携妓图》。70×46cm。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傅抱石《东山携妓图》70×46cm
△傅抱石《东山携妓图》
△傅抱石《东山携妓图》局部-1
△傅抱石《东山携妓图》局部-2
△傅抱石《东山携妓图》局部-3
【题识】甲申秋月,重庆金刚坡下山斋。抱石写。【钤印】傅(朱)、抱石画记(白)
傅抱石笔下之历史故实,不少取材自晋人逸致,如竹林七贤、兰亭雅集、渊明沽酒等雅事。本幅以东晋谢安事迹为题,亦常被他援引入画。谢安聪慧过人,器度不凡,名重于时。早年无意宦游,朝廷屡征,皆以病辞。隐居于会稽之东山,纵情声色。后国家有难,挺身而出,淝水一役,以少胜多,大败符坚而名垂青史。本幅《东山携妓图》是傅抱石抗战时期人物画的佳作。傅抱石四十年代的人物画不少取材自汉晋隋唐历史人物,借古讽今,寓意深远。
抱石先生的人物画,早期追随顾恺之的风神,人物的形态和春蚕吐丝般的线描,无不高古而典雅。后来,他又取了陈洪绶的造型、石涛的意趣,由自我的性情统领驾驭,形成了独特的自家风格。张大千先生1946年题傅抱石先生《擘阮图》说:「画境以冷为难,比之诗人,惟昌谷有焉。抱石此作冷而幽,八百年来无此笔!」他一语道出了傅画的妙谛——高古幽冷。
谢安宽衣大袖,直面而行,与相随之妓全无顾盼与呼应,脸上着意加重的眼窝,似密布的愁云,炯然有神的眼目,含着隐忧,悲怆与刚毅。作者特别夸大了谢安的头部,正是为了强调和传达主人公这种复杂而细微的神情。这种夸大的手法,在晚明人物大家陈老莲的作品中时时可见的。妓面容娇美,其满目茫然的神色说明,她们对主人公的种种举止殊多不解。在图中,她们的角色既用以形成对比、陪衬主体,又用以调济色彩,丰富画面。畅劲的线描,显然取意于顾恺之,却又大大增加了率意的成分,使成就了傅氏自己的风格。
傅抱石于抗战期间寓居重庆金刚坡时,屡采此题材作画,1944-1945年笔下所出较多。是时,国运日蹙,居上位者仍藉国难敛财争权,有为者实难遂其志。无力挽狂澜于既倒,遂效魏晋风流,如谢氏东山携伎宴游,又或鸣琴拨阮,放浪形骸,以免卷入浊世横流,沾污己身。以行为的放浪风流,掩饰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如此避世思想,反映了对时局之无声抗议,画家凭作品明志,借古讽今,观者自可理解。
傅抱石对历史人物题材的兴趣与他兼具画家及艺术史学者双重身份密不可分。他在27岁就写出《中国绘画变迁史纲》,在美术史研究中通过历代的图像材料深入了解古人生活状态、衣食住行,因此所创作出的人物大多晋唐衣冠,极富高古气息。是幅作品作于甲申年,即1944年,傅抱石41岁。金刚坡时期,佳作辈出。同年在昆明举办「郭沫若书法、傅抱石国画联展」。全幅写二人,两人于秋林落叶下赏景,满纸木叶随风飘洒。在构图上,细查同一时期人物画创作,傅抱石对画面背景相当重视,多以高树作景,由此映衬出画面故事的气氛。人物刻画神情微妙,用笔工细,而背景笔法肆意徜徉,是一幅内容丰富、对比鲜明的人物画铭心佳作。
人物画的创作上,线条在傅抱石作品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1942年《壬午画展自序》中,傅抱石坦言他开始创作人物画的初衷即为研究线条,上至上古青铜纹样,下至清代勾勒花卉,皆为他学习取法的对象。就本幅而论,艺术家以刚劲爽利线条勾勒衣纹,同时加入散锋笔法,表达出人物的姿态。人物眼睫毛的绘制,配合面部的精细描写,将人物的萧散、旷达、高洁等种种神情呈现出来,达到「写形传神」的境界。古朴典雅之气息溢于画面,魏晋风流于此穷尽矣!
傅抱石人物画自成一格,大多以文学名著为创作题材,他虽不是专门画人物的画家,但他人物画最能见出其深厚的传统功力。傅先生曾写过多幅此题材作品,其「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谢安放浪的形迹,其隐饰着的内涵和真情,才是先生为图的宗旨。傅抱石之《东山携妓图》谢安多携二妓,本幅携一妓。构图与以往不同,较为少见。秋风瑟瑟,落叶纷飞,本作既有兰蕙之质的美人,又有林下高风的雅士。此作藏于民间近八十载,保存近乎完美可见藏家对此作之珍爱!识者当宝之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