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画牛的画家有很多,像唐朝韩滉的工笔《五牛图》就是我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其次还有韩滉弟子戴嵩、南宋李唐、清代石涛等,近现代画家中李可染、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等人都是画牛大师。牧牛是李可染牛画中钟情的题材。画家对牧牛和牧童的刻画,一般不会用太多的笔墨,但由于准确地抓住了对象特征,提纲挈领,以少胜多,在表现形象的同时充分发挥了笔墨韵味。下面从本人藏品中精选呈献李可染1988年作《牧牛图》。138×69cm。纸本立轴。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李可染作品《牧牛图》138×69cm
【题识】牧牛图。牛,春夏秋冬汗水流,泥湿透,田野绿油油。牛,日出耕耘日落休,身何索,五谷给人留。牛,彻夜反刍为金秋,心何盼,万顷报丰收。海岩作词,李可染画。岁次戊辰。李可染书。
【钤印】师牛堂、寄情、白发学童、李、可染、七十二难、废画三千、所要者魂、可贵者胆、李下不整冠(肖形印)
△李可染作品《牧牛图》局部-1
△李可染作品《牧牛图》局部-2
△李可染作品《牧牛图》局部-3
△李可染作品《牧牛图》局部-4
△李可染作品《牧牛图》局部-5
△李可染作品《牧牛图》局部-6
作为一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在山水画创作之余进行牧牛图的创作,不仅缘于心中的情结,其牧牛图创作也对其山水画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李可染的牧牛图经过了一个从忠实于形象的真实,到不拘于形似的过程,不断地提炼概括,简化不必要的细节。他晚年的山水制作过程看似复杂,但呈现出的效果却非常简约,这无疑是他平时不断练习书法与画牛的结果。
按李可染自己的说法,他画牛始于1942年在重庆乡间见到邻居家的水牛。据最新的研究,他可能30年代在家乡徐州便开始画牛,惜无作品存世。当时的牧牛图,可能是其在人物画创作中偶尔为之,而且都是古典牧牛题材的一种延续。40年代开始画牛,则是在抗日战争的特殊时期受到水牛勤劳、倔强、朴厚精神的感召,在得到郭沫若对其牧牛图的推崇和徐悲鸿对其技法的肯定之后,开始将牛作为自己重要的创作题材,终其一生不厌其烦地进行创作。其实这正是历代国画大家的特点,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苦禅画鹰、黄胄画驴等等都是通过对一种动物的反复练习来提高技法,达到形神兼备、笔精墨妙的境界。
李可染画牛的意义还在于他终生以牛为师,师牛堂是他最常用的堂号。他一直以牛的精神自勉,用牛一般坚韧苦学的精神默默耕耘于艺坛,终于成为一位开宗立派的山水画大师。牛的精神不仅是画家一生的追求,也是他本人精神气质的外化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正如郭沫若所言,李可染笔下的牛具有坚毅雄浑,无私拓大的中国气派。
李可染从20世纪40年代一直到其生命的尽头,随着对牛的精神的体会不断深入和笔墨技法不断提高精炼的过程,他的牧牛与山水、人物、书法是平行发展、共同成熟的。40年代,他以人物画创作为主,牧牛多以渡牛、归牧为题,牛的憨厚与牧童的天真形成鲜明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宁静闲适的古典气质。在技法上,常以草书笔法入画,运笔迅捷帅气,简练而不荒率。在造型上,追求水墨写意的效果,但尚未完全摆脱形的束缚,背景多寥寥几笔,点到为止。
1947年拜齐白石为师后,体会到齐白石运笔之法,开始画得慢,晚年更是融书法篆隶笔意于勾画点染之中,画风沉雄浑朴。题材上也多有开拓,除了表现乡间宁静生活的“牧牛图”“暮韵图”等,还多次描绘赞美牛的精神品质的“孺子牛”“五牛图”“九牛图”,表现牧牛倔强性格的“犟牛图”,甚至在“斗牛图”中表现公牛动怒角力时的野性等等。特别是李可染的牧牛图,像一首隽永的诗,让身处喧嚣都市的人们重新找回乡间的宁静,以浑穆拙厚的笔墨塑造出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水牛形象,画中反复题写名人对水牛的赞歌,更是对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的讴歌。
此幅《牧牛图》不写背景,却似在田野中,空旷无尽,独以笔墨写尽童儿牧牛之趣。画中6牛造型各异,笔法多变。或俯首觅食,或凝视前方,或回首凝视,或低头斜视,各有所思,惟妙惟肖。本作创作于1988年,81岁的李可染年至耄耋,笔墨却不见倦怠,更于老辣厚重中透出人生感悟和生活天趣。技法上看,线条变成积点而成的线,牛的身体用结实的墨块结构,貌似笨拙,但是宁拙毋巧,牛的憨厚可靠之性表露无遗,又与画上自题相得益彰,均有一股质朴之气。对牛数十年的爱,反复描摹,让李可染此时落笔落墨顺畅不滞,写形造意信手拈来,布置诸物更见自在之功。
画中题跋的书法为其晚年的独特风格。强调的不再是早年的那种结构美,而是包含有丑的意味,但不是一般的“丑书”,强调的是一种「拙」的大美,正如他说的那种白发学童,即儿童般的稚拙,凝重而力透纸背的线条,让人自然想到历代书法家所苦苦追求的“屋漏痕”“锥画沙”。亦达到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所说的「人书俱老」的境界。
画中二顽童似乎正在专心玩一种游戏,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人物造型栩栩如生、高度概括、形神兼备的形象充满童趣,采用了近于漫画式的表现手法,突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和神态。画中牧童形象是画家对于生活中形象细致入微的观察之后,熔铸于胸中的形象,自然从笔端流露出来,可以想象画家晚年那种无所拘束的处于巅峰的创作状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画中用印多达10枚。这在李可染的画牛作品中是极其罕见的。其中“寄情”“师牛堂”是李可染常用的两方印章,师牛堂也是他晚年的画室堂号,这里蕴含着他画牛时的两种心境:寄情表达了他生命和艺术中始终保持的淳朴浪漫的真性,还有对田园乡土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想往。师牛则成为李可染经历的时代沧桑及艺术实践过程中,敬畏和坚持的一种精神。「白发学童、七十二难、废画三千、所要者魂、可贵者胆」等等这些印章的篆文内容,方寸之间所刻的皆是李可染的艺术情怀,从中可以窥见李可染一生的艺术心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与本幅《牧牛图》在尺幅大小、题识内容以及创作时间完全一致的另一幅《牧牛图》,在构图上基本一致,但比本幅还少了两个牧童的情况下,早在2009年5月于北京就以201.60万的高价成交。可以看出藏家对李可染《牧牛图》的喜爱。此幅《牧牛图》虽然画面并不复杂,但画家的手段还是得到了精彩的展现,举重若轻的背后,是画家千锤百炼的真功夫,画面营造出清新恬静的气氛,一如质朴自然的乡村生活,让人神往。大道至简堪为晚年画牛之诗书画印俱佳的精品佳作,识者当珍之宝之!
牛年暮春之际,今有幸释出继唐朝韩滉之后又一位画牛大家李可染之《牧牛图》,别有一番意境,正所谓「牛,彻夜反刍为金秋,心何盼,万顷报丰收。」祝大家在牛年里,牛气冲天、牛运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