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极富时代色彩与政治意义的《江山如此多娇》是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题目出自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整幅画都是从江山如此多娇之「娇」子上下功夫,描绘了祖国的壮美河山。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下面从庋藏多年藏品中甄选诚献傅抱石关山月合绘丈二巨制《江山如此多娇》,以飨藏家。非专业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傅抱石关山月合绘《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局部-1
△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局部-2
△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局部-3
△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局部-4
【题识】一九五九年九月傅抱石关山月敬画。
【钤印】关山月印(朱)、傅抱石(白)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毛泽东诗意画』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地位。1950年以来,傅抱石便开始研究毛泽东诗词,逐步突破传统题材束缚,探索新技法与新题材的结合,将毛泽东诗词中激动人心的篇章移到自己的画作中,成为开启『毛泽东诗意山水』的第一人。而他和关山月历时四个月所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更成为新中国艺术史上的典范之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展现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建设成就,党中央决定兴建首都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便是其中之一。人民大会堂于1958年10月动工,仅仅用时10个月,于1959年9月建成。建成之后,需要一批艺术品来对内部进行装点。正是在这种语境下,1959年4月底,傅抱石与关山月接受了创作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重大任务。画作完成之后,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
《江山如此多娇》的命题画首先要求能体现出毛主席《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的诗意。关山月和傅抱石认真研究后,按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整个画面要表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画出了小稿,并呈交给周总理观看。周总理看了画稿后建议,画面还要画上红太阳,既体现“东方红,太阳升”之意,同时“也是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
《江山如此多娇》作品高5.5米、宽9米。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如周恩来、郭沫若、吴晗等的支持,9月27日毛泽东还为他的诗意画题上了“江山如此多娇”几个大字。《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由于具有开启了一种新型山水画的功劳,并且表达了毛泽东所提倡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创作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山水画有着重大影响。
一轮红日照耀着长城、黄河,沐浴着江南的沃土、喜马拉雅山的积雪,祖国的四季山水“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正是新中国向往的“江山如此多娇”的时代新气象。至今观看此画,仍产生了极大的魅力,使人们对于江山草木,乃至空气阳光,都不免要带上一种深深的爱恋之情与自豪之感,去频频加以注视、加以赞赏,而油然生发出一种爱祖国、爱美、爱自然的崇高情感。
结合时代语境从图像学的角度分析,《江山如此多娇》极具明显的、强烈的象征意义:
其一、画家在定稿近景安排巍峨的群峰、缀以苍劲的青松,以表现新中国的稳定与安宁、生机和希望,展示出国家和民族的宏大气概;
其二、画面的右上方的红日、既红又圆、在银装素裹的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田。对“红日”的渴盼,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共同期盼;
其三、四季山水出观在同一画面,体现了生命生生不息的轮回,同时也表明新中国强大的包容力。
无疑,《江山如此多娇》成功地以传统中国画的形式,通过对中华大地宽广辽阔的地域形象的描绘表达了新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现代风貌,也被誉为1958年以后实践毛泽东“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最为知名的中国画作品。这表明,山水画在新时代走出了以往孤芳自赏、闲适自娱的传统定势、也能焕发出生命力,凸显出积极入世、雅俗共赏的审美品质。
傅抱石、关山月二位画家所创作的巨制《江山如此多娇》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图解进而对祖国山河的描绘,表现出新中国勃勃生机的时代气息,在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的同时更为传统笔墨语言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正是这样一种即表现时代气息又连续传统的完美结合,使其不仅成为那个时期影响巨大的标志性作品,同时也成为中国画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及国之瑰宝!
早在1990年,这幅巨画出现了自然损坏。为了使这幅巨作受到应有的保护,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的建议下,在董寿平等老先生的指点下,由勾描临摹高手孙树梅、米景扬领衔临摹复制了一幅。原作作为历史文物交历史博物馆永久保存。今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早已是临摹复制的作品。
本幅《江山如此多娇》亦写于1959年9月,如此重要画作及题材两位大家为求艺术之完满精妙一写再写、反复经营,不断锤炼不足为怪,但如此丈二横幅巨制为目前首现且合作不露痕迹,浑然天成,堪比原作。其学术价值、艺术价值无法估量,识者当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