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鲁(1919 – 1982)是一位极具革新品质的画家。他有意识地从中国古典艺术中汲取养分,并予以现代化改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石鲁的山水画写尽了西北大地的烟水云川,壮势雄强的黄土高原、陡峭险峻的华山、蜿蜒盘旋的黄河、绵延万里的长城全都是石鲁最为钟爱的题材,对于这片热土,他有着无尽的讴歌。下面从庋藏多年其数百件作品中悉心甄选谨献石鲁经典佳构《秋雨》,以飨藏家。138×68cm。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石鲁作品《秋雨》
△石鲁作品《秋雨》138×68cm
△石鲁《秋雨》局部-1
△石鲁《秋雨》局部-2
△石鲁《秋雨》局部-3
△石鲁《秋雨》局部-4
【题识】秋雨。石鲁写。钤印:石鲁(朱文)
1940年,带着革命理想与救国真理的年轻美术家石鲁从家乡来到陕北延安。石鲁并不是传统文人画家。石鲁于中国绘画史的意义即在此:他自创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和程序,来表现陕北高原雄壮、粗犷、具有原生态性的强悍的生命力,这就是大刀阔斧的拖泥带水皴法,浓重的矿物色与淋漓尽致的墨色混用,干湿兼施,骨肉浑成,气到势合。这种笔墨语言彻底革新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
石鲁的艺术生涯早期为宣传革命工作创作了一系列木刻版画;中期以叙事、象征意义的手法创作出一批历史画以及西北风情画,成就了石鲁的艺术高峰。晚期以花鸟写意为主,石鲁创作出一批高度个性的诗、书、画、印结合的作品。石鲁艺术的成熟期从50年代末开始,刚刚进入成熟期的石鲁艺术存在两种面貌,一种是叙事、象征意义的大型历史画,另一种是追求艺术的自由与美感的很有趣味性的作品,此件《秋雨》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典型作品。
此件《秋雨》虽无年款,从笔墨风格判断应创作于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画面构成并不复杂,只有山、树,除了用石青渲染前景山石和远景外,颜色只有黑、白、红,简单的构图,没有复杂的形式和颜色,这种简单化,朴素化的水墨特色,点点红色在黑白之间,在画面中尤为突出,通过简练的笔法,却将秋雨过后的景观通过层层大山传递到人们的眼前。这种简单化的表达虽没有江南温文尔雅、烟云缭绕、溪水潺潺般的诗意之境,却独具粗犷、苍厚、干练、豪放的西北风情。
《秋雨》构图新颖奇异,融合了高远和深远两种表现方法,通过独特的构成方式,描绘的是一场秋雨过后,山峦的壮美,溪流的恬静。前面直扑眼帘的近景是高远法,着意刻画的是山体刀凿斧劈般的险峻陡峭、石骨嶙峋,带有内发的张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远景似是九曲黄河,蜿蜒逶迤,一眼望不到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远景以深远法画成,由浓而淡,使画面向远处无止境地延伸,创造出辽阔的意境。这样高远和深远的结合,在横与纵的空间,以有限的画面表现了无限的意境,使这幅作品具有了雄健博大的风神气度。
此幅作品画面雄奇壮美,用笔矫健,水墨淋漓,笔如刀斫斧劈,色墨相映成趣不落俗套。石鲁的笔墨却以破坏古训为代价,在与传统拉开巨大距离的同时,也与普遍的认同拉大了距离。值得一提的是,石鲁的大部分作品山崖绝壁极少用线勾勒,此作品却大量使用线条勾勒山体,除了拖泥带水皴法外,亦使用了传统的斧劈皴。空山新雨后,传达出一种寂静和空旷的意境。明净却不失湿润,石鲁用红黄的颜色点出山树,写出山中秋日的景致,雨水刚刚冲刷了的大地,空气清新宜人,仿佛一切,都焕然一新。
此作品笔法力聚千斤,铮然有声(金刚挫笔法),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表现力。无论是描绘华山天险还是黄河咆啸,都充满力量和动感,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雄浑。画中运用强烈的对比,如疏与密、干与湿、虚与实等,使画面更具张力和层次感。墨法上枯湿浓淡兼施并用,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作品展现出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使他在中国当代画坛上卓然独立。
石鲁的山水画艺术特色在于他将传统的山水画技法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他的画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富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感染力。石鲁的画风充分体现了石鲁的艺术思想:“山水画就是人物画。如果只把山水画当成山水,你就不见了。山水画要画的有气魄,什么气魄呢?人的气魄,它预示着,表演着,或者是象征着人的精神。”
石鲁最突出的特质,在于他是一个思想型、参与型、灵感爆发型的艺术家,而思想与参与则是他人格灵魂的核心。此作品充分彰显了石鲁的艺术境界,是石鲁强烈的精神性、人格化的山水,代表着他的山水画艺术探索的最高境界。形神兼备地表现了石鲁对自然的深情感受,可以说,石鲁的《秋雨》作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罕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