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象征,与多种艺术相结合,承载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与中华民族的内在生命精神紧密相连,融为一体,蕴集了历代书画家的呕心沥血,创造了如此浩瀚的书法艺术之海,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和瑰宝。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以其丰富营养滋润着代代炎黄子孙,乃至深深影响着世界文化。在当今,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与方式如何与新时代节奏顺利对接?今天我们一起近距离走进著名书法家杨健先生,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滋润现代人生。
每位艺术家的成长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但兴趣、志向和勤奋都是共通的,是艺术家成长的关键!杨健的成功正是借助自己的专心致志、勤奋努力让埋在心中的种子开花结果的典型范例。
这些年,杨健除了深耕书坛,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中。作为一位中国书画文化传承传播者和书画教育创新研究者,杨健多年来以一种实践的方式培养未来能传承书画的人,要让孩子从小知道历史、文明和中华民族的灵魂!
“康德说,美就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书法能让人学会发现美。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中国文化中的高雅艺术,具有无声胜有声的音乐旋律,让人心旷神怡。”
作为创始人,上海知名书画培训机构“书香府”自创立至今已过去整整21个年头,目前已经有四所培训学校近2000名学生。春去秋来,结识了许多与书香门府有缘的学生和家长。在读的许多学生年复一年陪伴着书香门府的成长,也不断地跟新朋友们结下新的缘分。但不论新老朋友,对于杨健你们了解多少?让我们来听听关于他的故事吧!
悉心追古,大胆创新
杨健是上海书道院常务理事,吴道子书画院艺术顾问,华夏国艺书画院艺术顾问,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吸取国内外各位大家的精华,专研苦悟、极力求新,融会贯通,历经数十个春秋,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许多中国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无数,被一些机构和名人收藏。其书作被收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海内外——中国书法篆刻精品集》、《全国书法大赛作品集》、《传世字典——中国当代书法家精品集》等。这些年杨健书法艺术创作成果卓著,被业界誉为“新世纪中国当代书画艺术英才”“中国百名画圣书圣艺术家”等。
“篆隶特别是大篆,是各个书体中最为简单的。说它简单,是指它的用笔方法简单,只不过人们对篆书的识别存在一些认识偏差。因此觉得它很复杂,这其实是一个假象。它的用笔方式单一,仅一种“中锋用笔”。笔画上来说,化成最简单的也就是“平”和“折”的问题。如果按传承的方面去讲,还应当学习篆隶中的结体和风格。这些结体和风格也是一种书写规范。篆书能很直观地将中国书法表现出来。”
杨健说,他的的作品通常以篆隶书为主体,而行书作为落款为作品整体增加灵动感。创作的过程中,对于每幅作品心境都是不尽相同的,唯一不变的是对书法艺术的执着。
见他字的人,总会以为这一定是上了年纪,经历岁月洗礼的学者;而见第一面的人都会赞叹:“杨老师竟然是这么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人。”
目光睿智,休闲儒雅的气度格外与众不同。
三十多岁,身着灰色西服修身上衣,面容清秀白皙,自然卷曲的短发,黑发中些微挑染了几缕淡淡的黄色,不但不妖冶,却于儒雅中增添了些时尚,清新脱俗。他正一笔一划地讲解着:“请大家注意看老师用笔,此处起首要藏锋,然后中锋行笔,每个笔画必有始有终,注意每一次用笔的转换……书法书法,首先要遵循法度,这是老祖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语气温和稳重。
他的书法作品集合了多种元素,其表达手法的多样化、创作题材的多元化,寄寓了其意象非凡、是在国内外深受欢迎的文化品格。
杨健认为在书法创作中是要有区别于其他书法家的独特的意识或表述。
“书法作品三要素(正文、落款、印章),我个人认为,一个书法创作者至少要熟练掌握2-3套书体,使其作品不显得单调,而且要搭配得当。创新不代表不要古意,形式上可以创新,线条和结字还是要有其历史出处。”
遵循传统,摸寻门道,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书法其实是一个传承到创新的过程的,和任何艺术门类是一样的一个东西,首先要继承以前古人的一些精髓,把精神、气质、内在的东西真正要能够领悟,领悟的程度的深浅,领悟古人的厚度及精度,就决定了创新的一个维度。
怎么样去创新,没有深厚的一个积淀的话,不可能去创新。创新的东西是肤浅的,是很浅薄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会被时代,像个大风一样去吹走,不可能留下。
出身书香世家,自小与书法结缘
杨健自幼与笔墨结缘,他的书法启蒙得益于爷爷。耳濡目染之中培养了对书法的兴趣,从小养成了谦逊好学的习性。也锻炼了他的书法功底。
1983年3月,杨健出生于上海枫泾古镇的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爷爷和大伯都写有一手好字。5岁那年,爷爷开始让他练字,但当他拿笔写字时才发现这并不好玩,在爷爷手里灵活舞动的毛笔到了自己手里却像失去了灵魂的木偶,蹩脚的迈不开步呢!顽皮的杨健再也不想写字了。转眼上了小学。一次老师讲评作业,把一个作业本高高举起,斜睨了一眼座位上的杨健说:“你们看看,这是谁的作业本啊?”大家窃窃私语着,“谁的,谁的……”老师环视了一下同学们:“这是杨健的本子。写的字就像鬼画符,以后不管谁写的不好,我就像这样当场撕掉。”话音未落,本子已经在老师的手里变成碎片。杨健羞愧地把头低到胸口,恨不得有地缝钻进去,屈辱的泪水在眼圈打转,但他硬是忍着没让它掉下来。心想:“老师你杀鸡儆猴犯不着把我当靶子啊。”
回到家,放下书包,他赌气地拿出宣纸毛笔,那笔仿佛和他作对,怎么都写不好。他气的把笔摔在了地上,蹲下身去,忍不住抱头痛哭。爸爸妈妈吓坏了,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杨健边哭边断断续续说明了缘由。爸爸妈妈正想着怎么劝慰他呢,他倒自己先止住了哭泣,大声说:“哼!我一定让老师看看,我要做全班写字最好的人”。
好好读书习字,不可荒废年少好时光。自此,他在爷爷的指导下,无论寒暑每天坚持练字几小时,直至现在,有时竟忘了吃饭。当初为了鼓励他学下去,爸爸每三个月就把他写的字装裱一次,挂在墙上,等他看不下去了,就再换一张,就这样他的字越写越好。毛笔字好了,硬笔字没有不好的道理。到二、三年级,他真成了全班乃至全年级写字最好的人。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一直到大学他当仁不让地做起了宣传委员,成了板报专业户。
一张名片,得遇良师。不畏寒暑,深思苦练
1997年,有缘得到一张吴圣麟老师的名片。杨健家住枫泾,而吴老师住静安寺,相距70多公里,但求学不惧路途遥,当一家三口几经转车,靠着一双腿和一张嘴一路打听,到吴老师家的时候,得到的答复却是“并没有收徒弟的打算”。这可急坏了杨健的妈妈。妈妈声泪俱下地说:“老师,我们一大早从枫泾转几路车好不容易找到您,也是同您有缘啊,您就看在我们做父母的一片苦心和孩子真心求学的份上,收下他吧。这孩子很要强他会跟你好好学的。”吴老师看着眼前风尘仆仆的一家三口,总算答应让杨健当场写字给他看看,于是杨健按老师要求写了几个字,吴老师看过后满意地点点头“我收下他啦。”杨健永远忘不了这次拜师的经历,父母的苦心,老师的认可,让他更加坚定了好好学下去的信心。
那时父母都已下岗,生活拮据,为了给杨健凑足每月的学费,酷爱烟酒的父亲毅然戒烟戒酒。这一切都让懂事的杨健永远记在了心里,所以现在他每月都给父母发“高工资”,让他们晚年生活得更好。
从枫泾到老师家,单程就要4个多小时,为了上一小时的课他全天都在路上,聪明的杨健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看书读帖,以加深对书法的理解,提高艺术修养。后来发生的事让吴圣麟教授对这个个子高挑体格单薄的小伙子刮目相看。
一年腊月的一天,气温骤降,天气奇冷,整个路面被一层厚冰覆盖,仿佛变成了铮明瓦亮的镜面,车子行在上面可谓步步惊心,人更是一走一个趔趄。吴老师其他的学生都请假啦,到下午1点上课时间,杨健还没有到。吴老师想杨健肯定不来了。就在他略感失望时,响起了敲门声。吴老师打开房门一看居然是杨健,脸被冻得通红,左手紧捂着右手,手上划了好几道深深的血口,又红又肿。杨健恭敬地给老师鞠了一躬:“老师,对不起,我来晚了,路上都是冰,实在不好走,摔了好几跤……”老师看着杨健那伤痕累累的双手,赶紧把他拉进门,心疼地说:“没事,快进来,你今天能来,老师很高兴,你手受伤了,还能写字吗?”边说边拿出药水和绷带为杨健包扎伤口。“没事的老师,我不疼,我能写!”那一次写字让杨健铭心刻骨,手每动一下都抻着伤口刺心的疼,但他硬是抗了过来。
与启蒙老师吴圣麟老师合影
跟随名家学书画难能可贵,但常言说,师傅领进门,功夫在个人。中国书画承袭着中国的历史、人文,遵循传统,摸寻门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的过程。现在有许多孩子学书画,是家长“要我学”,如果能在研习中培养兴趣,像杨健一样,从“要我学”成为“我要学”,培养出主动性来,才能耐潜心学习,真正入门。
荣誉再多,仍潜心教学育人
杨健自幼蒙受传统文化熏陶,醉心于书法。研书三十多载,从教十八年,一直致力于书法普及教育工作,粗算起来,已经有3000多人到他这里学习过,可谓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现在他的工作室已发展为四个分部,除书法之外还增加了素描和工笔。作为主教,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他不敢松懈,每周在四个分部间往返,每个学生他都必定亲自书写字帖、演示、讲解,并与其他助教老师一起指导批阅。他说:“我们要对得起每个家长的信任,对得起每个孩子的付出。”
书法艺术创作过去一直存着书理不均衡的现象:书家不善于总结创作经验,理论研究者不善于书写。杨健很好地做到了创作、教学和理论的共进。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杨健还还编著了多本书画教材。
研习书法没有捷径可走,要吃得起苦,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没有厚积怎么能有薄发!杨健说:“书法速成”那是骗人的鬼话!”
每位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书道感悟,表达的艺术线条各有不同,汲取众长,博涉诸家,取法古今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使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书法碑帖有成百上千种,大致可分为五体字,楷隶篆行草。杨健初学楷书颜真卿,旁及柳公权、赵孟頫,又学王羲之、赵孟頫和米芾行书,再加入篆隶一路。
杨健研习书法30余年,从教18年。他得过国内,国际大奖已经不计其数,并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可谓荣誉等身,“江湖夜雨十年灯”的磨砺这让他在业内声名鹊起。但他对名利一直看的很淡,他说我不需求名,也无需求利,做书法家只成就一人,做书法教育工作能成就更多人的梦想,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我教过的学生都能德才兼备。
书法艺术传承几千年,每个时代都有他闪光的一面,当代书法创作的展览为中心,特点是历史久远、种类丰富。作为中国人,学习掌握这一门古老而生机勃发的艺术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进步和丰富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更意味着增添了了解和学习本国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热爱传统文化的杨健真真切切感知到内心有着韩愈将“师者”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次宿求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掘井及泉,精益求精,将这件事情做到极致,时间会给你极致的回报。
对于初学者的朋友来说,怎样才能在多读帖中读出知识来呢?杨健也是有着自己的体验和看法。
“读帖是临摹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临帖中的一个关键点。临帖方式可以简单地归类为:实临法、指临法、心临法、意临法、创作临习法和临摹互补法等。读帖是指临摹者在写前对文字帖静观默察,细想体味,对范字形成清晰地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笔先。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不习惯读帖或对字体稍作浏览就匆匆下笔,以致顾此失彼,徒劳无功。”
2013年,国家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15年书法进入中小学课堂。这同样也是对杨健坚持多年来的书画教育事业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杨健这样鼓励同学们:“卧薪尝胆会须时,破茧成蝶终有日”。为了这句话,他采取了很多的办法:不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探讨因材施教的个性培养方案;开通书香门府公众号,制作教育视频,并每周更新,形成线上线下一体教学模式;利用寒暑假,开设书法理论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们书外研书,提高美学修养;举办书法学习夏令营冬令营,带孩子们走出去开阔视野;鼓励孩子们参加考级和高级别书画比赛,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定期在书香门府内部举办作品评比,得奖的同学奖励学习用具,还可以更多的享有免费课程,最高奖可以免费听课一年等等,这一切让孩子们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到书法带来的更多荣誉感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事实胜于雄辩,这些方法已经卓见成效。
在书香门府新桥分机构的教室里有六幅篆书条屏。书风大气,字体圆润,韵律婉转。这件作品的作者叫许有为,是杨健从小教到大的得意门生。现在她已经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学院经济学大三学生,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研发设计部部长。
2001年的一天,杨健的小学老师带着自己五岁的女儿找到了他,这一教就是12年,每周风雨不误。杨健让她在黑白方寸之间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领悟到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书法作品曾获绿星国际少年儿童书画赛金奖、白鹭杯中国书法大赛铜奖、全国少儿美术杯书画大赛特等奖等等。2013年12月,在七宝中学读高中时还举办“艺犹未尽”个人书画展,行、楷、篆、隶皆有韵味,上海市教育功臣、时任七宝中学校长的仇忠海特意题赠她“厚积薄发、艺无止境”八个大字,勉励她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不断进步。
研习书法让许有为养成细致专注、沉稳淡定和做事持之以恒的优良特质,综合素质得以全方位提高,先后获得“上海市百名当代小先生、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等诸多荣誉。
2016年9月,在北京大学学生国际交流协会赴东南亚国家公益活动期间,她作为北京大学代表团的一员,题写了“中越友好”四字受到现场师生的啧啧称赞。现在,尽管学业繁忙,她依然坚持每天练习书法,并利用书法特长服务于社会。她说:“在我十二年的书法学习中,我最要感谢的就是杨健老师。是他的精心指导和莫大鼓励,让我坚定了书法学习的信念,更让我成为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人。”
许有为只是杨健书香门府艺术教育百花园的缩影。每年的全国书画大赛,他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学生榜上有名,每年他都会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他的团队被评为优秀教育集体。近期,“书香府”学员参加的中华小英才艺术展演“翰墨丹青颂”优秀书画作品展也圆满落幕,并被人民政协网、中国首都网、中华网、中国网、网易等诸多权威媒体报道。
以德待人,以艺树人
杨健喜欢的《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其中,许多内容传承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同事和睦、爱护学生……杨健都身体力行,受到了众人的称赞。
他的书法作品细腻隽秀、章法有度,这与他温情而又理性的性格相得益彰。因为恢弘所以大器,因为向善所以仁德。钱他不看重,权他不看重,荣誉他也不看重。他的心里只有做人为善的道德准则和神圣的书法艺术,除此无他。
他有宽厚朴素的情怀,“要学艺先养德”,熟悉杨健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面冷心热的人。他有一种担当,用一种时代的担当,这种担当是发自内心的。看起来少言寡语,但对身边人的关心却细致入微。
他的团队里有位老师,老家在外地,起初夫妻俩和弟弟一家合租一套民居,房租很贵。杨健看他工作认真,积极上进,就想多帮帮他。于是主动对这位老师说:“我的工作室还有空屋子,空着也是空着,你就搬过来住吧。”这位老师也很懂感恩,工作更加勤勉。杨健总说,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你。他的助教基本都是他亲手培养起来的学生,有的跟了他十几年。有的伙伴自己也开了书法班,但依然与他不离不弃。他说每个人头上都有一片天,他很理解也支持他们有自己的梦想,更希望大家一起把书法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不但对员工,对学生也是实实在在的关心。他不会假语虚言,他只会付诸行动。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但学习勤恳,于是在他们每次续费时杨健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家庭状况酌情减低学费。他说不可全免,否则孩子学习会懈怠。有一个家庭,家长身体很不好,孩子却酷爱书法,他们就找到杨老师说了情况,杨老师二话不说,一下子把本就收取不高的学费降了一半。不仅如此还组织学生搞慈善义卖,杨老师带头“义买”,最后把全部义卖款都捐助给困难家庭。拿到义卖款的家庭,非常感动,说:“有你这么好的老师来教,是孩子的福气啊。”
在杨健书案的正对面有幅他摘自晚清李慈铭的自勉联:“藏书粗足五千卷,开岁便称六十翁”他用这幅对联激励自己,时间流逝浪费不得,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把自己所学所知所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他说:“现在的社会太过浮躁,给孩子们提供个可以修身养性的地方,让他们在书法学习中滤去浮躁,学会淡定,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们的人生很有好处。我希望成为具有书法家内涵而致力于书法传播的教育家,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做孩子们的垫脚石,让他们攀登的更高。我的理想是将来上海每个区都有我们书香门府的身影,让书法艺术利益更多的学生。书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粹,我愿意为民族的文化自信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做一个躬耕力行,继续奋斗者
书法几千年的传承,随着中国日渐强大的国力和中国人骨子里对民族国粹的骄傲。杨健相信书法的未来当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掌握的技能。有我们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
现在好多书友都在找学习书法的方法,对于怎样才是不走书法的弯路,杨健有自己的四点秘诀。
“最重要还是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性。主动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主要讲到四点:
1、养成正确的“双姿”好习惯,即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2、养成写好规范字的好习惯。要掌握千变万化的书写线条,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如果把一个字看成是一部组合巧妙的“机器”的话,那么,八个基本笔画则是组成“机器”的“零件”。“零件”是否精确,直接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为此,写字课中对基本笔画、笔画的变化及汉字部首进行教学是重中之重。
3、养成认真读帖的好习惯。细心品味帖中范字的线条变化和结字规则,以及字字之间的联系是临帖之前的重要一步,切不可忽视。
4、养成持之以恒写好字的好习惯。写得一笔好字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
杨健对书法的贡献是综合的,他不仅是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优秀的书法教育家。就这一点而言,他对书法的贡献已远远超过一些专门写字的书法家了。
书法在当今的地位是特殊的,既逢国家对传统艺术空前重视之盛世,又因其兼实用书写与艺术书写之双重功能而备受人们的喜爱。杨健表示,他将继续为中国书法教育贡献自身力量,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多做贡献。
(来源《小小艺术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