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浅议唐代“凹凸花”所带来的视觉感[图文]

时间 : 04-23 投稿人 : 鸵鸟 点击 :

浅议唐代“凹凸花”所带来的视觉感 | 艺术美文

最近几年,从iMax电影到迪士尼乐园,从虚拟现实游戏到teamLab展览,时下的消费体验已经越来越趋于“沉浸”。在新媒体艺术得到长足发展的今天,“沉浸”一词通常被用来描述虚拟现实的一个特性,也往往让人联想到新的技术与时尚。但其实,沉浸式体验(Immersiveexperience)早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存在,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创作于一万七千多年前,身处洞穴之中,你会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在沉浸感上甚至强于一些现在的VR技术。在历史上,宗教往往善于营造沉浸式空间,让身处其中的信众忘记时间和自我的存在,以便进入神秘的精神世界。视觉艺术也因其善于制造幻象的特质,而成为必不可少的沉浸媒介。

相比于西方,中国由于文人思想长期占据着审美系统的主导地位,难免有着排斥感官经验的传统。但在主流话语之外,我们实际上保存着更为多元的视觉文化资源,尤其在佛教艺术中不乏有关沉浸式体验的探索。而敦煌莫高窟作为印度、西域和中原佛教思想、艺术的汇聚之处,更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石窟式沉浸空间。

“凹凸花”与莫高窟的沉浸式体验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状有千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一代代禅师相继在此建洞修禅,到隋唐时期这里的洞窟已有千余个。对于乐僔的经历,一般认为这是描述禅师入禅时眼前浮现的一种幻象。按照佛经的说法,坐禅僧人在禅定中能否见到这种幻象,是能否成佛的标志。而所谓“禅定”,简单说,就是要求僧人杜绝一切尘世杂念,在思想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让精神进入到一种虚幻的佛国幻境。因此,如何将修行的场所营造成一方易于产生视觉幻象的空间,便成了僧人最根本的诉求。在唐代莫高窟,一种叫作“凹凸花”的装饰被大量绘制在石窟的内壁,正是这种装饰艺术在空间致幻上无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浅议唐代“凹凸花”所带来的视觉感 | 艺术美文

321窟主室藻井-《敦煌壁画全集》

关于“凹凸花”的文献记录,最早见于唐代许嵩编撰的六朝史料集《建康实录》,原文说:“(一乘寺)寺门遍画凹凸花,代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即平。”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这句话是说,这些画在寺门上的花卉图案看上去好像凹进去,又好像凸出来,这种交替出现或同时出现的视觉现象容易让人产生眩晕感。文献中的“眼晕”二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凹凸花”的核心特征——视觉致幻,而这恰恰是僧人进入“禅定”的催化剂。

虽然许嵩笔下的一乘寺早已不在,但通过唐代莫高窟第321窟的藻井复原图,我们仍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凹凸花”的视觉特征:图案如同万花筒般,严格按照几何原理设计排列;以白为底,背景施以土红,纹样使用石青、石绿和黑色,色彩对比强烈;以色阶渐变的方式晕染,富有光学衍射的律动感。试想一下,如果石窟中布满这样的图案,在其中修行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以稍早一点的北魏254窟为例,此窟是莫高窟最早的中心塔柱式洞窟,兼具僧人禅修与信众观禅的功能。步入254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交脚弥勒佛像,佛像身上的颜色大部分已经剥落。当我们在石窟中坐定,目光随着中心柱往上移,可以看到整个石窟的天顶和人字坡全部被带有佛教元素的“凹凸花”纹样铺满,仿佛置身于佛国的宇宙。如果盯着天顶稍久一点,十分容易陷入一种天旋地转的眩晕之中,进而产生某种神秘幻象并非不可能。

浅议唐代“凹凸花”所带来的视觉感 | 艺术美文

敦煌254窟-《图说敦煌二五四窟》

进入唐代以后,这种四壁装饰“凹凸花”石窟已经非常普遍。可以说,“凹凸花”是唐代佛教禅窟修行当中制造神秘体验的重要一环,通过直接刺激人的视觉神经,它为唐代僧人进入“禅定”状态打开了一条“捷径”。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以“凹凸花”为关键装饰元素的石窟壁画实际上充当了一种古代的沉浸媒介,僧人们有效地利用“凹凸花”的致幻功能,将莫高窟打造成了一座以佛教为主题的沉浸式空间集合体。既然,“凹凸花”的功能如此重要,它又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融合印度、西域与中原的装饰工艺

在《建康实录》中,许嵩认为“凹凸花”的绘制技术来自“天竺遗法”,这其实只说对了一半。所谓“天竺遗法”主要指的是“凹凸花”的色阶渐变晕染方法,这确实可以直接溯源到印度的“凹凸法”,正是这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线描”的绘法,让“凹凸花”产生了奇妙的色彩律动感。但“凹凸花”的几何图案设计,其实是西域与中原装饰基因融合的产物。

浅议唐代“凹凸花”所带来的视觉感 | 艺术美文

敦煌254窟-网络

“凹凸法”原本就是服务于印度佛教艺术的绘制技术。从源流上讲,这套独特的绘法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的“明暗法”。在公元前4世纪,由于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明辐射到印度次大陆,并在印度形成了希腊化的佛教艺术,即著名的犍陀罗艺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化的造型艺术也发生了明显的印度化倾向。“明暗法”中原本遵循的固定光源、透视原则被放弃,而色彩晕染的技术却得以保留,并进一步拉大了色彩的对比度,增强了视觉的感官体验。显然,“凹凸花”继承了这一特性,在用色上也多使用红、绿、黄、蓝、白、黑等强对比色系。

在印度,“凹凸法”描绘的对象多以佛像和佛教经典中的场景为主。但在敦煌,由于频繁的物质文化交流,来自西域和中原各地的图案和纹样十分流行,并大量融入进壁画的装饰之中。因此,在“凹凸花”的样式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模仿中原传统建筑结构的藻井图案,也可以看到带有明显西域特征的菱形格和同心圆等图案。但从构成上,这些图案大多呈现为层层套嵌、重复排列、细节程式化的特点,填充其中的莲花、供养菩萨等形象,也都明显趋于图案化、纹样化。为了适应这种装饰化倾向,融入图案的“凹凸法”,在设色晕染上也更加规范化和程式化。

浅议唐代“凹凸花”所带来的视觉感 | 艺术美文

迷幻艺术-Wikipedia Commons

简单说,“凹凸花”是一种将印度“凹凸法”与西域、中原图案融合为一的新型装饰,尽管基因来自不同的文化,但它们却能够被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强化图案的致幻效果。从感官经验的角度来看,这并非偶然,因为佛教的神秘体验是“凹凸花”诞生的因,最终选择何种视觉样式呈现只是果。

视觉感官经验的沉淀与迷幻艺术

现代认知科学研究认为,世界各大宗教在修行过程中各自追求的神秘体验,其实是一种人类共通的特殊感官体验。这种神秘体验是由于人的大脑神经系统进入到一种自我意识消解的“变性意识状态”之中,此时人的精神完全沉浸在一种超脱自我的、灵魂与万物合一的喜悦之中,在这种状态下通常会看到类似的场景:万物被笼罩在一轮轮光晕之中,绚丽明亮的色彩闪烁其间,空间在不断地旋转等等。不难发现,敦煌石窟内营造的致幻空间,实际上是对这种神秘体验状态下所见世界的模仿,而“凹凸花”本质上是这种体验沉淀的一种视觉模式,一种凝结物。

浅议唐代“凹凸花”所带来的视觉感 | 艺术美文

香印座-正仓院官网

赫胥黎在《知觉之门》中认为,不但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修行方式可以带来共通的神秘体验,麻醉剂和药物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嬉皮士运动中,人们热衷于通过服用LSD进入迷幻状态,这场精神的狂欢也掀起了一场全球性的迷幻艺术浪潮。有趣的是,这些迷幻艺术的特征和“凹凸花”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当然不是巧合,因为两者的创作动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在试图用图像捕捉人类共通的神秘体验。只不过对于迷幻艺术家而言,他们希望用画笔记录那个迷幻的世界,用以日后隔靴搔痒。而唐代的僧人们则试图通过凝视石窟上的壁画,以进入“禅定”的状态。

“凹凸花”的流行与嬗变

“凹凸花”在唐代的流行有着深刻地宗教根源,但在晋唐时期的文献资料中却鲜有关于“凹凸花”的记载。除许嵩的《建康实录》外,仅在《唐朝名画录》尉迟乙僧条目里有一处记载,说:“乙僧今慈恩寺塔前功德,又凹凸花面中间千手眼大悲精妙之状,不可名焉。”这种文献上的相对“缺席”似乎不难理解,“凹凸花”独特的视觉感受和宗教基因显然与文人群体的审美相龃龉。但即便如此,通过这仅有的两条文献,我们仍然可以窥见“凹凸花”在当时的流行程度,至少从张僧繇到尉迟乙僧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凹凸花”已经被广泛地用于除石窟壁画以外的各种佛教空间和媒介之中。众多出土的文物也能够佐证这一点,比如,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的编号为MG.26462的唐代“绢画华严经变”,画中佛陀的头光、身光和身下的莲花,明显都带有典型的“凹凸花”特色。而在今天新疆地区出土的各种带有“凹凸花”风格的唐代纺织品残片,则进一步说明,“凹凸花”装饰在唐代已经脱离了佛教空间而走进世俗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凹凸花”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纹样和流行元素,融入到丝织品、泥塑、建筑和器物装饰之中,甚至连名字都发生了改变,比如这种带有色彩渐变的织法通常称为“晕繝”,而在《营造法式》里,这种风格的装饰则被称为“叠晕”。

浅议唐代“凹凸花”所带来的视觉感 | 艺术美文

漆金薄絵盤甲

唐王朝作为一个世界性帝国,通过丝绸之路编制了一张覆盖欧亚大陆的物质文化交流网络。“凹凸法”正是通过这张网络从印度出发,经由西域传入中国,而本土化的“凹凸花”工艺也是经由这张网络,向东传播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在日本“凹凸花”被称为“繧繝彩”,显然取自中国的“晕繝”一说。日本的国宝,奈良正仓院的香印座,表面装饰使用的工艺正是“繧繝彩”,当我们从上面观看香印座时,它其实就是一朵绘在金属器物上的“凹凸花”。

一方面,“凹凸花”作为装饰工艺逐渐融入到各种不同的领域之中;另一方面,它虽然在画史中相对“缺席”,但仍然和中国传统的绘画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没骨法”是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晕染法,始见于南宋文献。这种绘法被描述为“以青绿重色图成峰岚泉石”,而文献中“没骨法”的开创者正是传为绘制一乘寺“凹凸花”的张僧繇。可见,“没骨法”与“凹凸花”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联性。虽然张僧繇的真迹已不见,但在敦煌壁画中,以石青、石绿和黑色晕染的山水并不少见。这些图像也为张僧繇开创“没骨山水”一说提供了进一步的视觉佐证。

总体而言,“凹凸花”曾经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宗教、工艺和艺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虽然,今天莫高窟中的大量壁画已经褪色、脱落,“凹凸花”的样式也早已不再流行,但它作为一种视觉文化资源,仍然具有“当代”的潜质,至少在沉浸式体验日益流行的当下,“凹凸花”这种独特的视觉模式,完全可以重新融入新的媒介之中,再次创造出更加炫酷的沉浸式空间。

相关文章

  • 道在瓦砾:陆斌和他的陶艺创作[图文]
    道在瓦砾:陆斌和他的陶艺创作[图文]

    《化石200514》炻器2005年顾力熟知或热爱中国陶瓷的人,数出几个著名的窑口或陶瓷门类应该不难。正在崛起的中国,在很多领域都令外人不得小觑,可一提起陶瓷史上的辉煌,离我们最近的,也是100多年前的事了。广义地理解,现在进行的一切以陶瓷为主体的陶瓷创作,都属于陶艺,在宜兴、景德镇、潮州等传统陶瓷产区看到的陶艺也被囊括其中。狭义地看,陶艺应该意味着以陶瓷为载体来进行个人观念表达的艺术形式。在...

    37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刘学贤:商代玉器的一项标准特征[图文]
    刘学贤:商代玉器的一项标准特征[图文]

    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总结了,确认商代玉器真品的几十项证据。在鉴定过程中,有的时候只要发现一条确凿的造假证据,便基本上可以全部否定。例如,在几十项真品的标准中,只列举一条商代玉器的毛刀特征,这是商代玉器典型的一条真品特征。现在的一些赝品也伪造这种特征,但是伪造的只是真品表面大概效果,禁不住科学的分析论证。如果我们对真伪的这两种特征,进行对比便会发现,两种表现特征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虽然表现的都是零乱细...

    63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上海艺术生态:一年内连破纪录背后的市场信心[图文]
    上海艺术生态:一年内连破纪录背后的市场信心[图文]

    观众参观2017上海艺博会 晨报记者 何雯亚今年冬天,“90后”上海小伙孔祥希仍猫在景德镇,创作他的狗年陶瓷新作。他连续参加了三届上海艺术博览会,拿出自己创新的陶艺作品,来跟藏家交流,每一次都满载而归。他还随上海艺博会走出去,参加了韩国釜山艺博会,作品展出第一天就被一位韩国大学教授收藏了。年轻的孔祥希能在强手如林的青年艺术家阵营里迅速脱颖而出,同上海艺博会这个重要平台的推广密不可分。他由衷地说...

    180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年画还可以这么画?[图文]
    年画还可以这么画?[图文]

    张涵 《百虎闹春》中国传统年画是流传于中国民间并为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每逢新年来临,老百姓就会用年画来装饰环境,祝福新年吉祥,同时企盼来年风调雨顺。年画承载着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年画的历史很早,据记载唐宋以后开始流行,明清以后更为成熟,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国年画逐步形成了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为代表的年画百花苑,深受老百姓喜爱。在中...

    168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浅聊构图的法则[图文]
    浅聊构图的法则[图文]

    构图虽有规律,但没有固定不变的法则,正如陆俨少所说,把一座山搬来搬去在绘画中并不犯法,因此打破构图规律,在构图上标新立异,甚至求怪求险,或者有一点为构图而构图的意思也无不可。但,为艺术而艺术,即纯粹用颜色和线条愉悦别人,这个意义就有点小。儿童画也可以用颜色和线条愉悦人,而且一般来说单纯质朴的儿童画比很多标榜只是为了愉悦人的形式主义绘画更具有观赏性。人们常说生活往往比小说还要狗血,这话虽然有些夸张,...

    11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万象从流的体象者——“炁象”:马路的艺术[图文]
    万象从流的体象者——“炁象”:马路的艺术[图文]

    马路《苍然细水化凝尘》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2016年 90cmX120cm 方向可变一片深蓝,铺天席地,扑面而来,充塞着整个画面。蓝色的深腹,埋着无尽的沙砾,地平线遥在天边。一抹玄白在极深处炸开,似云似雾,似柔蔓似延绵,最能让人纤想梁朝吴均描写富春江的文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是艺术家马路的作品《炁象》,同时,我想,这似乎也是他近几年的作品印象的总括。中国绘画,自仓...

    44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寂寞修正果 古雅出清新 品读萧和人物画[图文]
    寂寞修正果 古雅出清新 品读萧和人物画[图文]

    马鸿增虎踞龙盘的金陵,自六朝以来,便汇聚了中国画史上第一批彪炳於史册的杰出画家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与此同时,顾恺之开创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为核心的“传神论”;谢赫总结出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为核心的“六法论”。宗炳、王微则提出了“澄怀观道”、“畅神”为核心的天人合一的山水画论。他们共同建构了中国绘画美学的基本框架。从此,南京成为历代名家荟萃之地。萧和,就是秉承六朝文脉,在得天...

    12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欧洲梵高年的追思:梵高再返人间[图文]
    欧洲梵高年的追思:梵高再返人间[图文]

    《罗纳河上的星夜》沈大力今岁欧洲“梵高年”,被定为2015年“欧洲文化之都”的比利时蒙斯市成了后人追思一位125年前遭弃置者的殿 堂。少男少女们唱着国际驰名歌星“蒙斯之子”萨尔瓦多·阿达姆的流行歌曲《落雪了》:“你今晚不会来……”。不!梵高昔日离开曾是博里纳日矿区首府的蒙 斯,现今魂归故地。蒙斯正在市美术馆举办大型美术展览《梵高在博里纳日,一个艺术家诞生》,呈示梵高艺术生涯中的博里纳日时期。梵...

    135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尺牍书写文化漫谈[图文]
    尺牍书写文化漫谈[图文]

    “尺牍书疏,千里面目。”在遥远而漫长的古代,展阅一纸信笺如同与远隔千里的亲友当面交流。尺牍书法,不仅保留着文人灵动的指腕技巧,亦收藏着其曾经的交往与多变的心绪。它既是引领书画初学者入境的不二法门,亦是久浸丹青之人反复咀嚼的美馔佳肴。尺牍与书法史的关系极为密切,无论是魏晋还是后代,使用毛笔书写的书信都是构成书法史的主要成分,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三希帖”这三封信:《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完...

    147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市场报告披露中国拍卖流拍未付款情况严重[图文]
    艺术市场报告披露中国拍卖流拍未付款情况严重[图文]

    记者 欧志葵 上海报道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在2015年持续回落;全球艺术品市场2015年销售额亦较2014年略有回调,为640亿欧元,是持续三年强劲增长后的首次下滑。“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高峰论坛近日在上海举行,期间发布的《TEFAF2016全球艺术市场报告》(欧洲艺术基金会)中文版,全面回顾和总结2015年全球艺术市场发展。《TEFAF报告》撰写人克莱尔·麦克·安德鲁指出,中国艺术交易市场经...

    172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珠宝玉石类商品合格率仅3成[图文]
    珠宝玉石类商品合格率仅3成[图文]

    今天是3.15消费者权益日,市市监局公布了《2017年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年度评析报告》。报告显示,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市监部门共抽查流通领域商品1121批次,范围涉及妇女用品、鞋服、消防用品、儿童用品、夏令用品、农资、家装建材、汽车用品、取暖用品、珠宝玉石等十大类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商品,检结果显示,合格858批次,合格率为76.54%。其中,汽车用品抽检地区为龙湾、瓯江口、平阳、永嘉、开发区、瓯...

    24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景泰蓝泰斗米振雄:六十载创新宁拙不俗[图文]
    景泰蓝泰斗米振雄:六十载创新宁拙不俗[图文]

    米振雄 景泰蓝釉下彩 《浴火重生》米振雄 景泰蓝星空瓶 《岭南红棉》景泰蓝泰斗米振雄从艺60周年展广州举行,接受本报专访——融传统纹饰当代审美 六十载创新宁拙不俗你知道除夕夜,中国历史上嗜好艺术的皇帝会使用什么餐具吗?据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宫中的年夜饭,乾隆帝御用景泰蓝为餐具,其他人则全部用瓷器。因此,诞生于皇宫的景泰蓝,既是燕京八绝之首,更于2006年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34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守正创新的典范——中国新汉画艺术创始人王阔海艺术作品的新突破[图文]
    守正创新的典范——中国新汉画艺术创始人王阔海艺术作品的新突破[图文]

    动物画的历史新高峰——王阔海鞍马走兽画现当代比较研究鞍马走兽是中国画一大科,历史上诞生了唐代韩滉、韩干、曹霸,宋代李公麟、元代赵子昂等大家。韩滉以画牛、羊、等动物着称,所作《五牛图》,元赵孟赞为“神气磊落,希世名笔”。韩干以画马着称,存世作品有《照夜白图》,《牧马图》,《圉人呈马图》,《洗马图》等。李公麟、赵子昂,都是画马妙手。长于画虎的有宋代包贵、包鼎、包集,以画虎为业。画猴则有宋代易无吉...

    108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冯跃国——中国当代最具投资升值艺术家作品解析[图文]
    冯跃国——中国当代最具投资升值艺术家作品解析[图文]

    冯跃国,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最具收藏价值的书法创作大家。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彭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是中国艺术投资市场的支撑门类。这一方面得益于书画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审美具有最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在国人开始日益追求艺术内涵的今天,当代艺术作品 背后反映出的深刻意义,也成为了其升值的一大推动力。在国内近代艺...

    34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当代艺术持续洗牌 艺术品市场两极分化加剧[图文]
    当代艺术持续洗牌 艺术品市场两极分化加剧[图文]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市场重要推手的拍卖公司苏富比,日前确认了一项业务上的变动:自今年秋天起拉丁美洲当代艺术板块将被归入纽约苏富比当代艺术销售中。这一举动表明对拉丁美洲艺术家感兴趣的藏家、美术馆正在增加。而中国当代艺术在高端市场的带动下,平均成交价在中国大陆及海外市场均有所增长,达到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但由于整体市场仍然处于下滑之中,洗牌和重建不断重复交织,这对于即将到来的秋拍,中国当代艺术...

    25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