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它具有简约的形式与丰富的内涵。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广大书法爱好者更掀起学习和收藏书法的热潮。
在众多流芳百世、承载人类文明的书法中,有人选择篆书的凝重圆润,有人喜欢隶书的古朴率真,有人欣赏魏碑的遒劲浑厚,有人效法楷书的端庄严谨,有人心悦行书的流畅温和,有人追求草书的自由豪放,有人崇拜甲骨文的古拙简约……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今天,记者采访了有形成自己独具韵味的唐式风格的实力派书法名家唐建平先生。
唐建平,又名唐华,民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协老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师、金山区书法家协会副会长、柘湖书社社长。
人活一生,要工作,也要放松、娱乐,工作是为了贡献社会,娱乐是为了放松自己。要工作才能体现人活在世上的价值,要娱乐才能体味人活在世上的乐趣。熟识唐老师的人都知道,清瘦儒雅的他却颇有豪放之风,此生有两大挚爱,一是酒,可谓嗜酒如命,自称酒鬼,人封外号“唐八两”。每餐必饮,或独酌,或邀友畅叙,每每酒过三巡之后提笔为书莫不酣畅淋漓,于洋洋洒洒之中演绎其豪爽性情。第二自然是书法了,几十年来与书法对影三人,心手不离,可谓爱之恨之欲罢不能。他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尽管世事坎坷,但我还是把我之身心投注于笔端,在我的生活里,其他的都不在乎,都可以舍弃,唯独一管枯笔,孜孜不倦,为之孤独,为之若狂……望尽天涯路,为之人憔悴,无怨无悔……”
唐建平1956年6月出生在上海市金山县漕泾镇,自小立志不做平庸之人。那时父母在镇里的食品厂工作,父亲是厂长,母亲做营业员。这样的家庭仿佛与书法靠不上边,但人生就是这么有趣,任谁都想不到一位数学老师的出现,让唐建平竟“曲径通幽”。
初一刚开学,数学课上来了一位帅气的数学老师。开场白一过,老师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在黑板上写了一段飘逸隽秀的板书,这一下惊艳到唐建平,他暗自称叹:这字太漂亮啦,我要是能写这样一手好字该多好啊。当然,数学老师的字自然称不上书法,但却在少年唐建平心里种下了一颗爱好书法的种子。
从此,数学课他开始开小差儿了。老师在黑板上写,他在本子上写。老师讲的数学解法如清风抚水,过不留痕,因为他把心思都专注在临写老师的板书上,其结果是他的字越写越好,他的数学成绩却越来越差。数学老师找他谈话,唐建平“理直气壮”:都是因为你的字太好,分散了我的注意力。这让老师哭笑不得,怨不得打不得。
他尽管数学欠佳,但这并没影响他的优秀,他的作文经常作为课堂上的范文,被老师们津津乐道,故班里的宣传委员非他莫属。1972年他高中毕业,正值知识青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时候。按政策他被分到奉贤县插队落户,形象帅气喜欢舞文弄墨的小伙子很快脱颖而出,被选为团委副书记。那时墙报、黑板报、大批判专栏等铺天盖地,这给多才多艺的唐建平提供了用武之地。因工作需要,他还做起了青年点的“土记者”,经常采访写文,有时兴之所至还写小说、散文,尽管后来没能走上文学之路,但这给他日后的书法艺术创作积累了深厚的知识学养。
回访母校
1977年1月他被保送上海体育学院。学体育的三年里他不但没有放弃书法学习,还利用大学充裕的时间提高了书法水平。1980年,体育学院毕业以后唐建平被分配到金山县朱行中学担任初中体育老师。天生我才必有用,学校领导慧眼识珠,专为唐建平“量身定做”了一个特色书法班,这让他“主副业”并蒂开花。那时,学生们都奔着初中毕业考中专,乒乓课和书法课被某些学生和家长视为不务正业,但唐建平不信这个邪,把全部精力扑在工作上,每个月70多元的工资也都用来买教学辅助材料。1983年,他带的乒乓队夺得了金山县乒乓球比赛中学组女子团体冠军。开办不到一年的书法班,竟有多位同学在全国青少年书法比赛中获得前几名的好成绩。唐建平用自己的实力把不被一些人看好的“边缘学科”培育成学校的两大品牌,用实际行动推动书法普及这件事。
发扬体育精神,举办乒乓球比赛
然而,生活中总会有些羡慕嫉妒恨,杂音出现了:这么短的时间,字能写这么好?不会是老师代笔吧?但真金不怕火炼,在一次全县校外成果展上,唐建平的学生们的现场书法表演让那些“有疑问”的人不得不心服口服。就这样唐建平引起了金山县教育局局长和金山县少年宫领导的关注。1985年,他被调到金山县少年宫担任书法老师,此后三十几年他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教学创作两不误,成绩卓著。
能文擅武,能书会画,而且还制的一手好印。多才多艺又爱交朋友的唐建平先生人生可谓是丰富精彩。
书法创作就是从“技”到“艺”的过程。他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书法作品的内容、形式对学生有什么教育意义,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同时又在教学上灵活幽默,善于营造轻松的氛围里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到知识。书法是静的艺术,而孩子们的天性却是好动的,但唐老师有本事让孩子们融于其中并学习的津津有味。孩子们上课困乏了他就讲历史上的书法小故事,小故事听烦了,他就出脑筋急转弯,让书法课偶尔也头脑风暴一下,所以唐老师的书法课妙趣横生,经常笑语声声。一次上课,一个同学写着写着眼皮开始打架,唐建平没有批评他,而是向大家说:大家写累了,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一个公共汽车要和一个小轿车拜把子,你们说它们俩谁大,同学们争先恐后大叫“公共汽车啊,这还用说?”大家七嘴八舌,这时唐老师笑着说:公共汽车怎么叫的“叭叭……它在喊爸爸呀”,小汽车怎么叫的“滴滴……它在叫弟弟嘛……”一句话让大家哄堂大笑,本来昏昏欲睡的同学睡意全消,然后课程继续。像这样的小笑话唐老师是应有尽有,所以同学们都喜欢上他的课。但大家都知道,书法教学切马虎不得,唐老师从不批评人,但也从不会轻易夸奖一个人,同学们要想得到唐老师的表扬,怎敢不认真学习呢。
所谓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教学的同时,唐建平不断钻研,为独辟蹊径,他穿行于古今书者罕到之地,从篆隶入手、结合章草,旁涉丹青篆刻,不断锤炼书法的线条语言,在书法创作中融入秦简之风。同时向刘兆麟、刘一闻、王伟平、高式熊等大家学习,博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韵味的唐式风格,现在他已经是上海书法界一面绚丽的旗帜。说实话,在少年宫工作的老师很多,但从教学中走出的艺术家却是凤毛麟角,而唐建平却是不可多得的个例。
唐老师的朋友们都知道,每天夜深人静正是他创作正酣的时候,每天早晨打开微信要么是一幅幅书法作品,要么是篆刻,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大家面前的唐建平一直都是幽默风趣的,不时一个笑话,一句幽默的话语就冲口而出,让大家哈哈大笑,什么烦恼都烟消云散啦。他诙谐地说:我今生写的最得意的招牌就是“金山区殡仪馆”……因为那边也需要书法人才啊。书法是东方哲学的精华体现。淡看生死,笑对人生,让他心无挂碍,活得自在潇洒。在他的微信中用的最多的表情包是“捂嘴笑”,那种俏皮的表情,他一个大男人用起来没有一丝丝的违和感,因为朋友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老顽童”。
我们的民族正在提倡文化自信,这就是文化自信,书法能给我们太多文化本源的东西,超越写字本身。如今的世界,浮躁风行,能守住心中的一分宁静,是人生的一种最高境界。书法其实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唐建平正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不断努力。世上知己难求,而唐建平一生与书法结缘,视同知己,也是他人生一大幸事啊!
几十年的辛勤付出,让他在书法教育领域和艺术创作领域都备受瞩目:1990年他被评为上海市园丁奖;2004年由上海市书画出版社出版了《书法教学丛书——唐楷练习》;2012年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唐华书法集》;2014年由书法报社出版了《制高点——国展最高奖书家唐建平》等等都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欢迎。
书法教学他桃李满蹊,艺术创作更是精彩纷呈,作品屡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荣获首届“西狭颂”全国大展最高奖;荣获全国“铁人杯”书法大展最高奖;荣获上海市第三届、五届、六届市民书法大赛一等奖;荣获上海市第七届、九届、十届、十一届书法大赛最高奖;荣获第三届、四届、五届上海市草书大赛最高奖……并入展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入展全国第二届篆书大展;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大展;他的作品还被收录到国家级诸多大展作品集,并多次举办书画个展与联展。
2016年,金山嘴渔村管委会专为唐建平在风景如画的渔村老街特批了一间书法工作室,他自命斋号:“二槐堂”,以“二槐堂主”自称。当时他的女儿沙沙正在读大三,女儿调侃唐建平:您不如把木字旁去掉,一个老鬼,一个小鬼,岂不更妙。父女俩幽默到了一处,但其中苦乐又有谁知?
与学生外出采风
与学生外出采风
因为书法教学工作的需要,现在“唐建平书法工作室”已经搬迁到金山山阳亿横建材市场。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个人书法工作室,同时也是金山区书法教育研究交流指导中心,中国美术市场报上海联络处、更是众多书画艺术家们交流学习的一方宝地,堪称为书法艺术创作的摇篮呢!书法是人生心境的外露,气质和性格的展现,字品即人品,俗语云:“字如其人”,品字者其字格调即高,豪放者其字心定不拘,超脱者其字不染尘俗,飘逸者其字灵动空净,书生字有书卷气,王者字有帝王气,为了把书法艺术这一国粹更好传承下去,他在教学之余,还担任上海教育连锁机构书香府的特聘名誉校长,担负该校教师培训导师,不时到各校区视察指导,为学生们答疑解惑,为中国书法的传承任劳任怨、全身心地付出着。
所谓艺无止境,他说他现在依然觉得自己的书法创作还没到最佳境界。都说书法从“生”到“熟”易,再由“熟”到“生”很难,最怕把风格定型,形成一种新的定式,要把这种“熟”转化为“熟后生”,融进新的精神,新的内涵,才是书法创作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