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典籍文献对传承福建历史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图文]

时间 : 04-26 投稿人 : 小哲 点击 :

中华典籍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延续着民族精神的血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一重要论述为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3月12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福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简称《八闽文库》),致力于打造传世精品,以活态典籍文献赓续福建地域文脉,这对于福建传承历史文化、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典籍文献对传承福建历史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 美术观点

“上下杭”是福州昔日以商业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严孙锦摄/光明图片

1.《八闽文库》是一项重要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和精神命脉。中国历代先贤撰著的典籍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资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典籍文献浩如烟海。对历代典籍文献进行系统挖掘、整理、出版,是一项历时长久、工作量巨大的系统工程。我们熟知的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和近几十年来编纂的《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丛刊》等大型古籍丛书,所收的典籍文献虽数量惊人,也只是传世典籍中很少的一部分,有待搜集的古代典籍文献数量仍然十分庞大。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如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了具体部署,这为典籍文献的整理、保护和研究带来新的机遇。

对地方典籍文献进行编纂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首先,挖掘史料价值,进一步推动地方典籍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地方典籍文献记载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等,是了解地方状况的重要文献依据,挖掘这些地方典籍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凸显学术价值,进一步填补地方典籍文献编纂和研究的空白。地方典籍文献浩如烟海、包罗万象,大多数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八闽文库》计划出版的1600多册文献,集历代福建学术成果之大成,有力地推动了对福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事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再次,释放时代价值,进一步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地方典籍文献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不仅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建设发展和繁荣的丰厚宝藏。编纂出版《八闽文库》,有助于提升福建的文化软实力,塑造文化强省的良好形象。

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十分关心地方典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大力支持《八闽文献丛刊》的出版,为福建做好历史典籍文献的保护和传承树立了典范。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论述,启动实施了福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该工程分为纸质图书和数字产品两部分,其中纸质图书由“文献集成”“要籍选刊”“专题汇编”三部分组成;数字平台建设依托于纸质图书内容,并进行深度数字化加工,推出电子书、古籍数据库、网站、移动端App等数字产品。

典籍文献对传承福建历史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 美术观点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台。资料图片

2.在传承与创新中提升《八闽文库》编纂出版水平

典籍文献是地域文脉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而地域文脉的传承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获得积极有效的结果。《八闽文库》的编纂出版强调活态传承,努力在坚守中创新,从多方面着力提升了典籍文献的编纂出版水平。

一是典籍文献收集力求全面。通过发掘、汇聚大量有价值的典籍文献,力求准确反映福建各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对地方典籍文献的开发利用亦如此,必须做好整理和保护工作,典籍文献收集力求全面,才能做到让历史说话、让文献说话。

二是成果出版力求层次分明。编纂出版地方典籍文献是为了方便社会利用,主要应用于学术研究、修史编志、历史考证、宣传教育等。在对典籍文献进行充分梳理与研究的基础上,分层次进行整理,并按照不同功能选择不同的整理方式,影印、点校、汇编等工作因地制宜,力求推出符合市场多种需求和不同用途的出版物。这样做,既能够为人文社科领域学术研究提供新材料,又能够为人民群众亲近传统文化提供优质文化产品。

三是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八闽文库》在编纂出版时,既不复古泥古,又不简单否定,而是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加以补充、拓展和完善。同时,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使地方典籍文献蕴含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精神能够更好地服务当代、服务社会。

四是多样化普及,立体化传播。《八闽文库》的编撰出版高度重视多样化普及与推广。首先,通过挖掘地方典籍文献资源并加快普及力度,释放其蕴藏的时代价值和人文精神,使地方典籍文献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进而涵养城市、浸润群众、以文化人。其次,进行立体化传播,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推进地方典籍文献数字化服务、缩微复制、整理出版、展览展示等工作,发挥地方典籍文献的文化服务功能。再次,以不同传播载体展示地方典籍文献的文化魅力,助推社会发展、文化繁荣和文明进步。

典籍文献对传承福建历史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 美术观点

“全闽乐购——书香润八闽”图书直播活动。资料图片

3.推动典籍文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产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成为“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这就要求我们坚守与创新并举,推动典籍文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首先,加强对典籍文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典籍文献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中华民族典籍文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护传承中华民族典籍文献是推动典籍文献编纂出版工作的根本前提,只有把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典籍文献保护好、传承好,不断加强对典籍文献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使典籍文献不断存续,才能使其不断述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因此,必须加强对典籍文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完善典籍文献的保护和传承制度,做好典籍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提高典籍文献整理、编纂、出版等工作的质量和水准,不断把典籍文献资源优势转化为典籍文献高质量出版优势。

其次,以科技手段促进典籍文献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不仅要努力保护修复典籍文献,也要努力对其进行编纂出版,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一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更新保护方法、修复技艺以及设备设施,助力典籍文献的保护和修复,实现典籍文献长久存藏。二是借助技术手段提高典籍文献编纂出版质量和效率。典籍文献的编纂出版是复杂浩大的工程,单纯依靠传统出版技术难以有效完成,必须考虑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工艺有机结合。例如,利用彩色仿真影印技术复制保存珍贵的国宝级文献,用OCR等现代技术有效提升典籍文献出版效率。三是积极推动典籍文献数字出版和“云”出版,以方便人们对典籍文献进行检索和研究,推动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再次,以形式创新再现典籍新貌。创新典籍文献出版形式,呈现典籍新貌,是推动典籍文献出版工作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出版形式的创新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传统纸质出版的形式创新。出版纸质典籍文献需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对典籍文献图书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典籍文献的编纂出版方式。第二,数字化出版形式的创新。典籍文献的数字化出版传播更广、受众更多。数字化出版创新主要集中于检索方式和阅读体验上。就检索方式而言,要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创新检索方式,优化检索途径,提高检索工具可操作性,使读者能够高效、快速定位到想要阅读的内容;就阅读体验而言,要善于用创新方式来提升读者的阅读感受。

最后,激活古籍时代价值,不断打造典籍文献编纂出版精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典籍文献的编纂出版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典籍文献中的思想内容要善于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应坚持“去除糟粕、吸纳精华”的态度,对典籍文献中对当代社会发展有一定效用的思想内容,积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注解,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打造典籍文献编纂出版精品。

相关文章

  • 最贵中国艺术品诞生 北京秋拍市场两极分化[图文]
    最贵中国艺术品诞生 北京秋拍市场两极分化[图文]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特约撰稿 方翔 北京报道9.315亿元,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的纪录在今年北京保利秋拍中被改写,万众期待的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登上宝座。在这一纪录领衔下,陈逸飞《玉堂春暖》创造了1.495亿元的写实油画作品纪录,唐伯虎、徐渭等创造了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仅从重磅作品成交价格来看,频频释出的亿元天价为今年拍卖季圆满收官。然而纵观整个拍卖市场,古代书画作品行情上升缓慢,瓷器、工艺品等...

    149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图文]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图文]

    【个人简介】艾 国北京市人,1966年生2021年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画院艾国工作室导师2016年清华美院书画艺术创作高研班艾国写生专项课程导师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博导工作室执行导师中国画俯远法课题创研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俯远法与中国山水画空间视角流变文/艾国内容摘要:本文在中国山水画整体精神框架和“三远法”的语境下,对经营位置构图形...

    169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浅析艺市“黑马”生成要素[图文]
    浅析艺市“黑马”生成要素[图文]

    每年三月份,正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预热的重要时段。在此期间,不仅一些中小型拍卖活动陆续上演,许多大型拍卖行也会陆续推出春拍焦点拍品,以吸引市场关注。笔者注意到,除了少数顶级藏家能够触及的高端拍品之外,许多藏家愈发重视对身边热点题材的发掘。这其中,刚刚在2018年有着惊艳表现的古籍碑帖品种,也再度成为近期市场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不久前,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发布的《2018年全国10家文物艺术品...

    139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花随心发 鸟为我鸣[图文]
    花随心发 鸟为我鸣[图文]

    丁建中作品(一)藤花垂露,雨洗淸荷,古松涛吼,花丛蛱蝶曼舞,枝间小鸟掠过……此刻我正静心地、舒适地在丁建中的花鸟画作品中,领略着他作品与自然对接的一派生机,四时风光。丁建中作品(二)中国文化艺术正是以自然为本源,代代努力,千年衍传发展繁荣到今天的。尤其是中国画,更加强调一切从自然中来,又从自然中发。前一句强调了素材从自然中撷取,后一句强调了作品创作、表达的自然过程...

    21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红色经典”作品亿元天价频现[图文]
    “红色经典”作品亿元天价频现[图文]

    李可染 井冈山随着社会各界对纪念性活动的越发重视,行内对红色题材乃至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关注也越发强烈,市场表现也逐渐显现。去年,李可染作于1976年的《井冈山》以1.265亿元成交,这是继艺术家2012年以1.242亿成交《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之后,艺术家又一件破亿元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作品。记者粗略统计,五年间,仅“红色经典”的亿元拍品就超过五件。作为红色题材的着名收藏家,龙美术馆馆长王薇...

    168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李刚作品鉴赏·融汇中西 传承古今 开一代新风[图文]
    李刚作品鉴赏·融汇中西 传承古今 开一代新风[图文]

    陈开(中央电视台编导)李刚远眺密西西比(美国)导语:纵观古今中国画坛,一生能拥有几幅代表性大作品的人并不多见。因为画大画既要求画家有着很深厚的艺术功力,高深的艺术修养,还需要具备驾驭全局的大气度。今天我们向您介绍的这位画家,不仅创作了数量惊人的鸿篇巨制,而且小幅山水画也画得很精彩,有意境、有情调。他的作品“采天地雄深之气,写山水天成之美”,表达了一种意境...

    105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画家花青[图文]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画家花青[图文]

    【艺术简历】花青(本名 王华菁),生于上海、先后在杭州、北京求学,现定居广州2005-2009年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学2009-2013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本科毕业2014-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系山水专业硕士毕业、导师何加林教授2019-202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系花鸟专业博士毕业、导师江宏伟教授准确而无正确《碰巧的杰作》中有一个女艺术家杰伊·德费奥的故事。开始,她...

    27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张猛[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张猛[图文]

    【艺术简介】张猛,号念西,祖籍古曹州山东菏泽,2001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5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原文化部国际书画研究会理事,祥龙大学北京市商校艺术系教研室主任,中国新水墨画院画家,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师。2019年,李可染画院,批图揽胜---2019“中国画”当代名家手卷暨引首书法学术展2018年,北京义空间,国际书画研究会理事邀请展。2017年,广...

    20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高校艺术博物馆应更有作为[图文]
    高校艺术博物馆应更有作为[图文]

    ——专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在清华大学东南校门附近,一座充满几何线条、中心对称、自然光线等元素的建筑——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从2016年9月开放伊始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十余场国内难得一见的高品质展览在开馆之时与观众见面。两年多过去了,这座满载着1.3万余组(件)藏品的艺术博物馆通过一个个高质量的展览、丰富深入的公共教育活动越来越为人们熟知与认可,许多人亲切地称其为“清华艺博” 。...

    93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苏州博物馆:传播雅致生活美学[图文]
    苏州博物馆:传播雅致生活美学[图文]

    苏州博物馆 周缘摄苏州博物馆新馆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在2014-2016年度国家一级馆运行评估结果中,苏州博物馆是唯一跻身“优秀”等级的地市级博物馆。江苏苏州古城区里,白墙灰瓦的苏州博物馆是一张亮眼的城市名片。“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建筑与毗邻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古典园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错落堆叠的几何形状又为它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馆址位于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

    65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罗工柳:一生致力油画的民族精神[图文]
    罗工柳:一生致力油画的民族精神[图文]

    罗工柳在1951年完成了名作《地道战》,虽然技法上没有太多西洋油画的经验,但极具“本土气息”。罗工柳是我国老一辈威望很高,成就很大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我都曾在北京的美术馆见过他。当他知道我也是广东人之后,他会特别问起广东的情况,让我倍感亲切。在多次交流中,他都强调,虽然他们那一辈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一定成就,但更寄希望于青年一代。他有一句让我尤为深刻:“我一生就是...

    126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黄宾虹:纯伪作易辨认 木刻版难鉴定[图文]
    黄宾虹:纯伪作易辨认 木刻版难鉴定[图文]

    黄宾虹 《拟孙雪居笔意》今年是黄宾虹诞辰150周年,也是他逝世60周年,自3月25日~5月18日,“高山仰止”系列展览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200余件山水、花鸟和书法作品展现了这位“画之大者”的综合艺术成就。尽管当年他就与齐白石并称“南黄北齐”,但黄宾虹自言“五十年后为世人识”。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对他的艺术成就到底有什么样的认知?当代画家对...

    75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宋徽宗想要的“千里江山”究竟是什么[图文]
    宋徽宗想要的“千里江山”究竟是什么[图文]

    《千里江山图》长卷, 绢本设色,纵51.5cm,横1191.5cm,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上图为局部图。《千里江山图》卷以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以及细致入微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画中的杰出作品。如今,它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引来无数话题,人们排队争相一睹其真容。此幅青绿山水画卷穿越千年而经久不衰,与它精湛的技法密不可分。人们对它充满好奇,不仅仅因为其在中国绘画...

    48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20世纪三代中国画的文化背景[图文]
    20世纪三代中国画的文化背景[图文]

    叶恭绰 竹画家的成才与人的身体发育、成长道理相同,“第一口奶”至关紧要,吃好了,终身受益,吃坏了,一辈子难以发展。从画家吃的“第一口奶”,即年轻时所受教育的角度来立论,大体上,可以把20世纪在20岁前后接受文化教育和中国画学习的情况分为三代,第一代为在1900年至1950年期间的文化背景下学习、成长起来的,包括从齐白石、黄宾虹到唐云、程十发等一大批...

    144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翰墨丹青:读花鸟画名家李多木艺术[图文]
    翰墨丹青:读花鸟画名家李多木艺术[图文]

    【艺术简介】李多木,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市资中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电力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三百书画研究院陕西省分院常务院长、西北书画院名誉院长、西安市书画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国国画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学文并涉猎多元绘画,主攻花鸟画卓 有成就。其作品有传统、有创新,展现出真善美的人民性和“诗情画意”的东方审美情趣。作品曾获陕西...

    132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