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庭尧在西双版纳写生
敬庭尧一九四九年生于四川射洪。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原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曾任全军美术高级职称评委、西藏自治区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画家。享受副军级和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待遇。20年间先后40余次深入藏区采风,并创作出一批反映藏族题材的精品力作。对雪域高原的风土人情情有独钟,多年来资助藏族贫困失学儿童数名、藏民希望小学校一所,被藏族同胞誉为“高原之子”。
敬庭尧作品
敬庭尧的笔墨情感世界
一一西双版纳记忆赏析
文/李人毅
走进西双版纳,对于敬庭尧来说,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他与友人结伴同行,曾四度来这里壮游。那时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橄榄坝,那里的景色和人文,给艺术家留下难忘的记忆。四十年前,橄榄坝生态更原始、景色更怡人,而今很多地方都一变再变了,惟有那难忘的美好记忆,萦绕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
故地是一种梦色,愈是年深日久色彩愈加浓烈,爱恋是不弃的守候,把归舟化作一种美好的等待。
敬庭尧作品
今年春节时,敬庭尧因疫情滞留在两半轩工作室的时候,在友人的提议下,开始了新的主题性创作。这位多年深入西藏不可自拔的旅者,转换了时空,使心灵重返故地,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西双版纳,开始了辛勤的笔耕。一组版纳风情之作凸现在我们面前:
一一椰子树下的傣族少女在远眺,
一一竹楼晾衣架上的彩服在飘动,
一一寺院前的僧侣在树棕榈树旁流连,
一一盛装的游人在芭蕉树下小憩,
一一参天的大榕树与水仙花隔水喃喃絮语,倾吐着对故土的依恋。
情思绵长、柔情似水,这些画面都是画家记忆和梦境的再现,生动鲜活地迎面向我们走来了。
激越而善感常内敛于心,奔放而多思凝聚笔端,外在木讷而内蕴的是潇洒而灵动,是敬庭尧内质的外显,如今随着这组作品的诞生,都坦露在受众面前。
西双版纳有画家太多的感慨需要倾吐和阐发了。
敬庭尧作品
在这批画作中渗染着画家对远方的故地那绵长的情思和久怀的眷恋,伴随着无尽的牵念随着岁月的久远愈加深邃和醇厚,才能在一旦表现在作品中时,做到如此的呼之欲出。
这批作品之所以感人,来自画家娴熟的笔墨技法。敬庭尧是可以在笔墨王国中自由翱翔的画家,应该说是他勤于笔耕使然,但这简单的原因不足以诠释画家的修为。依我看来,他的高超的笔墨技巧,三分是努力而七分靠的是天性。
一个好画家,天性是特质。
做为画家,有一个笔墨的好感觉很重要。好感觉属于天份范畴,别人对浓淡干湿的表示是要靠营造,而有好感觉的画家,则提笔蘸墨,落墨行笔之初就似乎成竹在胸了,能够淋漓酣畅地塑造对像,笔与墨相得溢彰。
敬庭尧作品
应该说,好多人画了一辈要找到的笔墨感觉,敬庭尧画第一幅写意画作时就找到了。这就是他的笔墨的天份。这种天份与素描、速写和造型都没有关联,是独立存在的艺术本能。而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拥有了好的笔墨感觉才可能出好的作品,这是一个优秀画家起步的台阶,敬庭尧就是带着好感觉这样的天份,走到国画大家的行列里的。
在这组西双版纳记忆的作品中,为我们研究敬庭尧笔墨关係的构成提供可参证的图示。我们看出,他的写意山水作品,没有涂抹的印痕,通篇都是用线性造型写出来的。写出一幅画而不是涂抹画出一幅画是他的真本事。而又在每画一笔中尽含干湿浓淡,这使得每幅画都氤氲华滋。在《版纳风情》一画中可以看到画山的用笔洒脱而空灵,浓淡中有结构,干湿中尽显张力,这是线性造型写出来的虚中见实的笔墨关係。而画的近处的芭蕉丛和高大椰树,则是工写的线描与重墨浓线书就的,与山崖的灵异的笔墨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崖后的竹楼则以遒劲的线条塑造出来,与近景的沒骨法画的人物相呼应,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
敬庭尧作品
我的这篇文稿是伴随着临模敬庭尧这组作品写出来的,因为通过学习,才知道好的笔墨靠悟性。我是至今沒找到笔墨好感觉的笨人,对庭尧着实敬服和羡慕。
总之,赋笔墨以情感,使敬庭尧成为画坛的一道别致的风景。无疑他的笔墨天地营造了一位特立独行的人,行走在圣水神山中。
敬庭尧是位天份加勤奋的艺术家,他在西藏的生存与发展,把他的艺术人生推向了一个高峰。而今正值一个有作为画家的青春期,天成佳构等待着他去创作,而且他正在砥砺前行地创造中。未来十年,我们都有理由相信,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现给大家。
2020.10.18于西双版纳惠筠园
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