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浅谈石版画的艺术语言[图文]

时间 : 04-23 投稿人 : 小熊 点击 :

在视觉艺术领域中,石版画一直是较为冷门的艺术表现语言,即便是在版画家群体中,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全面了解石版画的肌理特点和绘制、印制等步骤及方法。其主要原因在于石版画的材料稀缺,且绘制周期漫长,印制硬件及技术要求较高等因素制约了从业者的创作,石版画家数量的稀少直接影响了石版画的艺术传播力。虽然有重重困难摆在石版画创作者的面前,但石版画独特的肌理语言和艺术魅力却始终召唤着一代代艺术家去探索和创作。

石版画产生于欧洲,于十九世纪传入中国,历经漫长的演变和一代代版画家的不懈努力,其技法的丰富与多样才逐渐被揭开。中国石版画艺术奠基者李宏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立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石版画工作室,凭借着对这门艺术的初心与热爱,他一干就是四十余年,直至退休。这段历程在版画家宋源文的文章中清晰地呈献给读者:“李宏仁筹建石版画专业,完全是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首先要解决设备和材料,解决石版画制作方法,进而解决教学方法……他从磨石版、绘制、腐蚀、润纸直至印制,每一道工序及其原理都讲得非常具体,可见他作了充分准备……有一次,他在做示范演练的时候,涂上酱油,一清洗,不料连画的痕迹也洗掉了,再怎么打墨也找不回来,急得李先生额头上渗出了汗珠。这个意外的插曲,也使我后来才慢慢了解到创建一个新专业,需要何等艰辛的过程。”

浅谈石版画的艺术语言 | 美术资料

童年(石版画)李宏仁

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石版画虽然是版画艺术的分支之一,但同尺寸作品的印制难度较之其他版种(木版、丝网等)却更为复杂。然而其独特的肌理所营造出的艺术感染力,也是其他艺术手法难以替代的。李宏仁的代表作《童年》是以石版画“砂目”技法为主要创作手段的套色作品,此作清晰呈现出艺术家的创作视角和审美情趣,更充分展示出石版画肌理所带来的独特视觉感受。在创作人物形象时,画家先用素描的方式勾勒出小女孩的轮廓,线条在密布细腻颗粒的石版上穿梭,简练而富有质感。头发则利用石版画密集而透气的特征,将方形油墨条平放在版上平铺式地绘制完成,充满光泽和肌理感的秀发瞬间立体起来。为了突出人物主体,作者在绘制躯体及衣服部分时,采用平面化的表达方式,衬衣质感的表现则采用了石版画技法中的“水墨法”进行套色。颜色的透叠使画面变得丰富,花衬衣的底色则保留石版画特殊的孔点肌理,透气而干净。两种艺术语言的结合相得益彰且重点突出,画面传神,酣畅淋漓,使《童年》这件作品成为中国石版画领域传唱不朽的经典之作。

浅谈石版画的艺术语言 | 美术资料

欢乐颂(石版画)李长兴

浅谈石版画的艺术语言 | 美术资料

春天赞歌(石版画·局部)郑峰

在李宏仁身体力行的推动下,石版画的魅力逐渐被大众看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巧妙地运用石版画丰富的表现语言,相继创作出一幅幅经典作品。画家李晓林的石版画作品《种子》便运用了石版画“砂目”技法的另一种肌理语言来进行呈现。画家凭借过硬的造型基本功绘制出概括而凝练的人物形体。画面中,重色部分“黑而不腻”,厚厚的油墨下透露出砂目石版特有的肌理孔点。在处理高光留白部分时,作者则运用石版画的“刮擦”技法进行提白,为画面做了“减法”。刀片刮过之处留下的粗糙且带着拉丝的痕迹,被作者巧妙地保留,使观众在近距离欣赏作品时,可以细细品味这片留白的柔美质感。

视觉艺术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创造出全新的视觉感受,石版画也是如此。艺术家宋光智多年潜心研究石版画,其作品《渡船》独树一帜地运用架上绘画的表现方式,以密布的短线条组织画面,并结合套色技法,使作品颜色丰富而沉稳,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张力。

注重石版肌理特征所带来的画面质感,以石版画“砂目”技法进行创作,是笔者多年来钻研的领域。在创作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春天赞歌》的过程中,我将石版用金刚砂打磨至200目的颗粒,这样的颗粒在石版上紧密分布却又不影响特种油性铅笔的深入绘制。在创作中,如何激发石版画特有的肌理语言是摆在第一位的。我层层推进,由浅入深地反复绘制几十遍之后,画面充分保留了石版200目的肌理特征,印制出的作品层次丰富、黑白分明,把单色石版画的特性尽可能地表达出来,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浅谈石版画的艺术语言 | 美术资料

远云(石版画)陈九如

浅谈石版画的艺术语言 | 美术资料

渡船(石版画)宋光智

青年艺术家李长兴的石版画作品《欢乐颂》融合了“砂目”“油底”“套色透叠”等多种技法于一体,每个技法都可以从不同方面展现出石版画的肌理语言。在画家精湛的技法和精巧的构图设计下,近看画面各个局部的细节,犹如一张“藏宝图”,带领观者走进奇幻的世界。变幻丰富的“油底”技法让画面流淌着水一般的痕迹;“砂目”技法的运用展现出艺术家扎实的造型功底;步骤繁琐的“套色”技法则使画面色彩丰富而透气,让人眼前一亮。

总之,石版画特殊的肌理语言为石版画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可能性,它是既接近架上绘画又具备工艺技法的“复数艺术”。作为石版画艺术的传承人与坚守者,我们始终思考着如何继续拓宽和深挖石版画的外延与内涵,努力使作品在思想、形式、技法上高度融合,让石版画这门富有独特语言魅力的艺术更加枝繁叶茂。

相关文章

  • 韩方:心安即是归处,更需十年沉淀[图文]
    韩方:心安即是归处,更需十年沉淀[图文]

    韩方近照韩方,职业青年艺术家,指导老师冷军。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对于形而上中国美学、哲学、宗教理念的表达是其作品核心内容。其油画作品曾参加国际青年艺术周、台湾当代艺术展等多个国内外重要的展览并获奖。2013年至2016年共计160余张油画及水彩作品被各个美术馆、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是我时常静默内心的一句话,也是不停画画的源动力。在风云纷扰的现世,正念、正...

    149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中国画与浮世绘的渊源[图文]
    中国画与浮世绘的渊源[图文]

    美,没有国界,而审美意识和艺术美学发展,有国界。就浮世绘而言,他们对欧洲的影响也许并非刻意,只是显现了自己民族文化发展的逻辑,在文化碰撞的差异中光大了自身,俘获了渴求的眼睛。最近翻看《陈洪绶作品》中“黄流巨津图册页”。在不大的尺幅上,陈老莲以滔滔黄河中的一个渡口为描绘对象。画面上,黄河波涛汹涌,数只帆船摇荡于水面,左下角港口中停泊船只数艘。黄河对岸竹林丛生,房舍屋宇隐现其间。而作品给人审美新鲜趣...

    152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谢欣:壮写山河为报国[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谢欣:壮写山河为报国[图文]

    谢欣近照谢欣,又名杞荪,笔名李仲、慎子,1924年出生湖南湘乡,先后任中共湘中游击队宣传队长、华中艺专教务长兼美术科主任、湖南省总工会文化科副科长、湖南工人文艺辅导队队长、《湖南工人报》编辑组副组长、湖南省美协筹委会成员。1955年因“胡风”案被诬为“胡风在湖南的骨干”受到迫害,贬回湘乡任教,现为副县级离休干部。早年就读南京美专、中华艺专和重庆中国美术院,既受业于中西融合派徐悲鸿、高希舜、吕...

    187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人民币贬值或可激发和田玉籽料暴涨[图文]
    人民币贬值或可激发和田玉籽料暴涨[图文]

    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大大提高了国人的理财观念与能力。现在,就算平时不怎么热衷外币储备的人们都开始关注汇率并考虑自己的人民币保值问题。原因来自去年的新一轮汇率改革。去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市场价的阶段性偏离做出3%左右的矫正,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双向波动有条件继续扩大,新一轮汇改开始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2跌至6.93,跌幅超过10%,也有金融分析机...

    92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歌德学院院长安德思:文化对话的价值何在[图文]
    歌德学院院长安德思:文化对话的价值何在[图文]

    歌德学院(中国)院长安德思2014年是中国艺术家频频在国际舞 台上亮相的一年,也是国外展览来华,各国文化、艺术同中国密切交流的一年。今天,艺术面临着在跨文化统一体的世界大背景下向多元化发展的局面。近期,由德 国对外文化关系学院主办,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合作承办的艺术展“德国:艺术之域”在京开幕。该展览主要聚焦于移居德国 的外来艺术家群体,探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193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何桂彦:现代主义雕塑终结了吗[图文]
    何桂彦:现代主义雕塑终结了吗[图文]

    如果说90年代中后期的艳俗雕塑还有戏拟与反讽的意味,那么,2006年以后的作品强调得更多的却是与消费社会和文化工业的联系。同时,后者还出现过一个变体,就是集艳俗与卡通雕塑于一身。另一个类型是架上艺术家创作的符号化雕塑。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艺术界就出现了“泛雕塑”的现象。不过,在那个时候,“泛雕塑”也只是一种表象,背后真正的问题是现代主义雕塑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内在危机,以及需要回应装置艺...

    55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甘一飞:伪古典,新古典?[图文]
    甘一飞:伪古典,新古典?[图文]

    纵观近二十多年的美国当代艺术,虽然架上绘画的份额被其它新兴门类,如摄影、录像、装置、表演等所蚕食,然而,架上绘画的不可取代性仍然让其在各类艺术大展中继续尽显风骚。架上画家们从各自不同的切入点,有的继续进行视觉的语言实验;有的人则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保守其传统绘画的意韵,而将重点转移至艺术的人文关注,寻找传统语言和当代精神的榫合。毕业于耶鲁大学艺术系的约翰·科瑞(JohnCurrin...

    145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生命力”的倾述——吉瑞森画后记[图文]
    “生命力”的倾述——吉瑞森画后记[图文]

    墨牡丹“生命力”的倾述——吉瑞森画后记杭春晓传统看多了,人的视觉神经似乎会过敏——对局部形态、笔墨的关注超越了对绘画本身的体会。打开一幅画,立即探头前去,且不论画了什么,便满眼寻着那或秀或涩、或劲拙或疏淡的细节而去。然后,点头、摇头,一派文气十足的满足感——仿佛自己已与那笔触的微妙相互融合了。或许,这是解读传统有效的途径——有时我也如此这般,沉于其中而备感快乐。然而,我时常地,也会出生出...

    183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传承艺术——当代著名艺术家占昌赣作品欣赏[图文]
    传承艺术——当代著名艺术家占昌赣作品欣赏[图文]

    占昌赣1958年9月生、江西婺源人,16岁开始学习陶瓷技艺。从艺40多年。1981年考入江西景德镇市陶瓷职业大学,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省高级职称,江西省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古彩传承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家。江西省南昌天香园书画院副院长,景德镇粉古彩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盟成员。景德镇陶瓷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立达学员客座教授。江西省陶瓷美术家....

    156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老窑瓷:人们关注的新焦点[图文]
    老窑瓷:人们关注的新焦点[图文]

    汝窑天青釉洗说到今年国内艺术品拍卖的明星单品,那绝对还是那件在香港会展中心以2.9亿港元天价成交的北宋瓷器“汝窑天青釉洗”,这件水洗可谓是刷新了瓷器拍卖纪录~说起瓷器收藏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清三代,原因就在于清三代的瓷器无论是工艺还是造型方面都达到了历史顶峰,这也使得清三代的瓷器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对象,价格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抬高。然而俗话说“玩高古是收藏陶瓷的最高境界”。“高古瓷器”,也就是咱...

    62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灵性与砥砺的融合——记书法家林中阳[图文]
    灵性与砥砺的融合——记书法家林中阳[图文]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青年书法家林中阳从古城西安来到北京。他希望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在京城闯出一片新的天地,用自己对书法的执著抵达事业新的境界。林中阳1957年生于甘肃民勤县,那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两大瀚漠的交汇处。他少时家境贫寒,从小学、中学直到高中毕业回乡务农,他一直把摹写书报等印刷品上的汉字作为生活中的惟一乐趣。没有墨,便用红土和水,在砖块上写;磨秃了笔无钱再买,干脆就用手指在沙子上写。刚...

    89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朱非:书法艺术的正大气象[图文]
    朱非:书法艺术的正大气象[图文]

    像绍兴老酒馥郁芳香,回味无穷;像春风拂面舒爽滋润;像久违的朋友与您促膝谈心;像“来自星星有你”,令人神思遐想……这是观赏朱非先生书法作品给我的感受。朱非作品中国书法是门独有的艺术。从殷商的甲骨文到现在所看到的文字,五千年岁月展露无疑。被誉为中国第一行书“兰亭序”作者王羲之晚年定居在绍兴山阴,还有虞世南、李邕、陆游、杨维祯、徐渭、赵之谦等等……高手林立,开宗立派,蔚然成风。绍兴乃名闻遐迩的“中...

    99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青色之于国人[图文]
    青色之于国人[图文]

    待春风吹散余寒,踏青便是赏心乐事。但是,您可曾想过,“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春风明明是吹绿了江南,为什么春季出游不用“踏绿”而用“踏青”?“青色”与“春色”到底有何内在联系?“天青色等烟雨”道出青花瓷一色难求,“青”所指的又是何种色彩?中国画为什么又称为丹青?古人为何会在诗词歌赋之中推崇青色?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揭开“青”熟悉而又神秘的面纱。在《说文解字》中和青有关的中心颜色词一共有10例,分别为“...

    188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吴冠中:为美育的人生[图文]
    吴冠中:为美育的人生[图文]

    2019年是吴冠中先生诞辰100周年,清华大学举办的“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可谓是对其在国民美育启蒙中所产生影响的一次宏大叙述。展览分“风筝不断线”“形式是画家的生命线”和“风格即背影”三个单元,将展出至2020年5月3日。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的纪念文章通过吴冠中先生的美育人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寻美和殉美的不眠灵魂。新年伊始,本版刊发此文,作为2020年“文化周末”寻美之...

    85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云法造境”三十年开创艺术新样式 为中国画拓展新空间:钟章法[图文]
    “云法造境”三十年开创艺术新样式 为中国画拓展新空间:钟章法[图文]

    发明创造是人类文明必经的途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历史上任何伟大的创造都不能替代新的时代创造。具有千百年创作发展历史的中国画,只有不断地创造、创新,才能创作出与旧时不一样的新样式,给人们以新的精神审美享受。中国画只有不停地向前发展,才能给人类精神文明作出新的贡献。“云法造境”是我为了中国画的创新,从1991年到2000年立足黄山之巅的西海、北海九个春秋,通过对大自然中云彩的深入观察体悟而寻...

    175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